PART1
誰不是在半懵懂中, 一路折騰著走來
曾經以為,示弱是最好的自我保護
每個人在不諳世事的那段時光裏,都一度認為,只有以弱小者的姿態示人,才是最好的自我保護。那種蜷縮起來害怕受傷的感覺,就像是一朵攀附在別人身上的菟絲花一樣,牢牢地抓著的手裏,彷彿就此緊緊地握住了幸福。
這種示弱的心態,真的像極了菟絲花的特質。在自然界,菟絲花,屬於纏繞寄生,莖纖細,隨處生有吸盤附在寄主上。
喜歡示弱的我們,就是這樣一株菟絲花,帶著弱小纖細的表情,尋找著可以保護我們的寄主。沒有強大的內心不要緊,關鍵是要有隨處滋生的吸盤,這是我們賴以生存最有利的武器,只要看到一線依賴攀附的希望,就絕對不會放過,總要踏踏實實地張開柔弱的枝葉,緊緊地吸附到寄主身上,以為這樣就是找到了生命中最強大的依靠!
可是,花會枯乾,草會凋零,世間原本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當我們賴以生存的寄主突然有一天連自己都自身難保時,我們又當何去何從呢?難道,我們還準備用一輩子去尋找連自己都不知道能依賴多久的宿主嗎?這種在尋找中荒廢的時光,到最後又有誰能來替我們買單呢?
三毛說:「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傷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裏安詳,一半在空中飛揚;一半散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從不依靠從不尋找,才是最好的獨立宣言!因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什麼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沒有人比你自己更清楚,那又何必示弱何必依賴?
一個九○後的女孩說過一句話:靠父母,你是公主;靠親人,你是孩子;靠朋友,你是弱智;靠敵人,你是俘虜;靠男人,你是乞丐……而靠自己,你就是女王。
這話說的絕對霸氣,絕對的「女漢子」。
夢美說,想想以往走過的人生路,不示弱有時也是被生活逼出來的一種習慣。
比如小的時候,放學回家肚子餓了,爸爸媽媽工作忙不在家,於是只能自己慢慢嘗試做一些吃的,不會做別的,就先從煮泡麵開始,慢慢地也可以做蕃茄雞蛋之類簡單的飯菜餵飽自己,最後變成了一個可以做一手好菜的女人。從此之後,再也不用依賴別人才能填飽肚子。
比如上大學後,想買一件心儀的衣服,爸媽給的錢只夠吃飯,又不好意思總是張嘴向家裏要錢。於是會早上摸黑爬起來去給賣早點的小店打工兩小時,一個月後攢下來的錢換來了自己心儀許久的衣服,慢慢的最後自立到連生活費都不用再張嘴向父母要了。
有了第一個男朋友之後,一開始總以為自己找到了可以依靠的人,把對方當成生命中可以擋風遮雨的大樹,是自己一輩子最好的保護。可是後來才發現,無論兩個人多麼相愛,其實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工作情況和生活方式,出現任何問題最後都要你自己來解決。於是慢慢學會不再示弱,不再尋求對方的保護,不再張嘴抱怨,不再喋喋不休地述說自己的困境。
慢慢地,經過世事的不斷磨練,夢美學會遇見事情的時候,儘量靠自己。
最痛徹心扉的那段日子,是在媽媽剛離開人世的時候,夢美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如同世界末日般的絕望一度將她打到地獄,不知道自己以後該怎麼辦。有很長一段時間,她沉浸在失去親人的痛苦中走不出來,世界一度變得灰暗,明天的路不知道在哪裡,她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
經過無數世事,千帆過盡之後,夢美對自己的性格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她知道,以前的自己就像是一個需要人來照顧的小公主一樣,遇到什麼事情總是喜歡找別人幫忙,自己只是等待和享受結果的安排。可是現在她知道自己不再是那個需要人來照顧的小女孩,慢慢的學會了獨自面對一切問題,因為她知道沒有誰是能夠讓自己依賴一輩子的,示弱不如自保,這才是活著的王道!
這個世界就像是一片浩瀚的汪洋,涉世之初的我們,就像是一粒流沙一樣淹沒在人群中。人流洶湧,人情冷暖,世事變遷,困境重重,置身其中時,有時總會萌生出害怕無助的感覺。這個時候的我們,彷彿在暗夜中忐忑前進的迷路者一般,睜大眼睛四處觀望,等待著那一片可以給我們依靠和希望的燈光在黑暗中亮起。
可是等到最後才發現,等待我們的只有兩種結果,一種是:這個世間沒有人會當你永遠的守護天使,也沒有人會願意無限等你,所以,當我們依靠的樹突然消失時,我們將會措手不及,無所適從。另一種結果是:我們依靠的人左右了我們的意志,改變了我們的人生,最後我們不僅失去了自己,也把屬於自己的人生交給了別人。
不要以為,示弱是最好的自我保護。人生是一場獨舞,就算是雙人舞,屬於自己的舞步也需要自己去跳完,這樣,我們的人生才能硬氣的別具一格。
獨立宣言:
從不依靠從不尋找,才是最好的獨立宣言!因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什麼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沒有人比你自己更清楚,那又何必示弱何必依賴?示弱不是最好的自我保護,人生是一場獨舞,就算是雙人舞,屬於自己的舞步也需要自己去跳完,這樣,我們的人生才能硬氣的別具一格。
做別人要求的自己,還是做自己喜歡的自己
做別人要求去做的自己,還是做自己想做的、自己喜歡做的那個自己,是一個難以抉擇的問題。不諳世事時,我們大多會選擇前者,總覺得只要對方高興,我可以選擇妥協,以為妥協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而閱盡無數世事之後,我們往往會選擇做自己想做的自己,兩種變換不同的選擇,是成長中慢慢豐盈起來的內心的成熟。
男孩大學畢業時,懷揣著滿腔抱負開始了找工作之路,本以為能如預期般順利進入理想的工作環境。可是當他背著一大堆證照和簡歷,帶著殷殷烈烈的熱情去叩開一家又一家公司的大門後,面對他的居然是一次又一次的閉門羹。最後,在夢想被消磨得所剩無幾後,不得已的他只好到一家小公司做了一名底層職員。
所謂的底層職員,其實就是勤雜工,做著掃地端茶倒水的雜事。他說得一口流利的外語,但因為初來咋到,再加上人際關係的複雜,好差事大家你爭我搶的,根本輪不著他。辦公室需要收發快遞,他被派了去;物流接送貨需要幫忙,他被叫了走;主管接待客戶倒茶水,他被喊了去。
總之,他每天看上去都很忙,卻沒有一件能施展自己才能的工作。再加上他所在的公司根本用不上外語,所以他待在這裏基本上沒有用武之地。漸漸地,他突然發現自己處在了一個很尷尬的位置,主管不在意,同事看不起,他自己內心也不快樂。
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站在十八層辦公樓的玻璃窗羡慕地望著窗外天空中自己飛翔的小鳥,憧憬著自己有一天也可以這樣飛起來。
很多朋友都奇怪他為什麼不跳槽,他說,他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想。他怕離開這份工作,自己以後連一份像樣的工作都找不到了。關鍵是,他怕自己一旦沒有了工作,四處漂泊,女朋友會因此而離開他。長久以來,女朋友對他的工作就不是很滿意,從起初找工作處處碰壁,他就沒少看女朋友的冷臉。所以,他想雖然現在自己的工作乏味些,但下班後,回去能夠看到女朋友的笑臉,再難他都能忍受著堅持著把這樣的日子一天天過完。
其實,這樣的日子就算過下去,也不會圓滿幸福。有一份工作,卻並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每天面對的是厭棄已久了的、發自心裏都想要逃離的生活,卻又不敢放棄,誰的內心能夠真正快樂起來呢?每天面對的是自己不願意做的雜事,還有看不起自己的上司與同事,卻不得已去說一些違心的奉承話,做一些違心的客套事,誰的內心又能夠真正痛快呢?
這樣一個不能做自己的我,這樣一個失去自己的我,這樣一個不能享受自我的我,以為只要委曲求全地取悅別人,就能夠換來生活的穩定。於是,這樣的一個我必定身心俱疲,心態蒼老,生活剝奪了那顆年輕炙熱之心的同時,還殘忍地磨蝕了最初的夢想和快樂。這時候的我,活著不過是別人眼裏的一步棋子,走對了就證明了別人對我的要求和塑造是成功的;走錯了,就只能證明自己是一根無法雕琢的朽木,辜負了別人的期待,也辜負了自己的期望。
這樣的一個我,無論結局如何,都是別人眼裏的傀儡,做了別人要求的自己,卻抓不住自己的幸福。這樣的一個我,又怎麼會給別人帶來快樂呢?
所以,故事的結局已然既定:男孩在壓抑的工作狀態中脾氣變得焦躁不安,女朋友也漸漸開始不滿意男孩的現狀,於是兩人在無休止的爭吵中分道揚鑣。顯然,當我們學會向別人的要求妥協和投降時,最後不但無法取悅別人,更無法成全自己。而當我們試著去掙脫這種束縛,做自己的主人時,心底才會燃起真正的快樂。儘管這些快樂和幸福也許會像火柴劃出的光芒,短暫而微弱,但在照亮自己的那一刻,也照亮了別人,不是嗎?
獨立宣言:
做別人要求去做的自己,還是做自己喜歡做的那個自己,是一個難以抉擇的問題。其實,做了別人要求的自己,無論結局如何,都是別人眼裏的傀儡,永遠都抓不住自己的幸福,這樣的一個你,又怎麼會給別人帶來快樂哪?
習慣在別人眼中,尋找被肯定的自己
「你不喜歡我,我一點也不介意,我活著不是為了你的肯定而存在,更不是為了活在你的眼裏。」這是一個女孩和男友分手時丟下的一句話,硬朗而俐落,聽上去便感覺擲地有聲,酣暢痛快。
我們似乎已經習慣通過別人口中的讚美和肯定,來衡量自己的價值。比如:小時候,父母的鼓勵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是最棒的;在學校,老師的讚賞和成績的優異讓我們覺得自己是最優秀的;工作後,上司和同事的肯定也讓我們覺得自己是最能幹的……別人眼中口中折射出的我們的樣子,已然成了自我判斷好壞的主要依據。
「習慣在別人眼中,尋找被肯定的自己」,成了羈絆心靈自由的思維模式,我們壓根忘記了自己想要什麼,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彷彿沒有別人的肯定,就無法觸摸到自己的價值。我們像是一個奴隸要博他人一笑的小丑一樣,拼命努力地表演著別人喜歡的自己,熱切地希望在別人的認可裏綻放自己的快樂:家人的期望,愛人的崇拜,朋友的欣賞,老闆的贊許,輿論的表揚……我們想陷入漩渦一般拼命地旋轉在期間,這種感覺真的太累了。
可是我們有所不知,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控制別人的評價,做得再好也會有人不滿意,我們並不能讓每一個都滿意自己。於是,當內心想要的那些期望、欣賞、崇拜、贊許突然消失不見時,就會感到沮喪不安。受制於別人,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這是每一個現代人不快樂的癥結!
小楠覺得自己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心情低落,甚至好多次都想到了自殺。踏進醫院她聲淚俱下地想醫生哭訴著她的故事:
我快受不了了,為什麼一定要在意活在別人的眼裏?就因為別人的想法,我就必須委屈自己嗎?我就得完美地完成別人的期待嗎?這樣的生活,我已經忍到極限了。
從小到大,我似乎都在為了別人的期望生活,小時候,我照著父母的喜好去選擇自己的興趣,就算我心裏並不喜歡他們替我選擇的方式,但是我還是選擇了妥協。我的父母都是愛面子的人,一直都很在意外人的眼光,一旦看到身邊朋友的孩子們哪一點比我強,就拼命地逼我去超越他們,那時候的我,內心就已經開始體會到了生活的無奈和壓力。而且,父母還認為家裏親戚們的觀點更是不可違背,「別人的贊許就是最體面的事」,這種觀點便是我從小形成的人生觀。
漸漸的我開始為別人而活著,放棄了我自己的愛好和想法,放棄了他們認為不應該堅持的東西,麻木地過著自己並不喜歡的生活。在他們的眼裏我慢慢變得鬱鬱寡歡,變得孤僻,變得陌生。可是他們卻不瞭解,變得鬱鬱寡歡是因為我對他們認為正確的東西提不起一點興趣,變得孤僻是因為內心不被瞭解的孤獨,變得陌生是因為我不知道該如何跟他們溝通。
就這樣,努力實現他們的願望變成了我的全部,似乎不用盡全力為他們所認可的目標活著就會受到良心的責備,我逐漸地在意起他們的想法,甚至不敢表達自己真正的心聲。
現在,我身邊的一切沒有一樣是我真心喜歡的,有時候會覺得自己活著真的很可悲,但我更怕見到他們失望不悅的神情,所以我只能拼命的把苦水往肚子裏咽,直到把所有的痛苦撐破為止。
我真的很想為自己勇敢的活一次,真實地選擇自己想要的幸福,哪怕一次也好,現在看來一切都太遲了。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一次,我會從起初就做一個堅持自己的人,狠下心決不妥協,不在意別人的眼光痛快地活一次……
活在別人的意願裏,卻失去了自己的幸福,這並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不是嗎?
一位畫家做過這樣一個測試:他先找了一個人對他的作品做一個評價,結果被貶斥得一無是處;後來,他又找了另一個人來評價他的作品,結果被誇得完美無瑕。他恍然明白一個道理:十個人眼裏會有十個不同的你,有人欣賞你,當然也會有人排斥你。安心畫好自己的畫就好。
女孩是一個演員,和所有從事演藝工作的人一樣,經常會在媒體上看到一些關於自己的報導,她說每當看到別人隔岸觀火地評價自己的時候,都會覺得特別可笑,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應該怎麼活,只有自己知道,別人的評價,真的與自己無關。
她說,在這個圈子裏做了這麼久,自己看自己和別人看自己是完全不同的。我認為自己是這樣的人,別人認為我是那樣的人;我認為自己做這件事情是對的,別人認為我做這件事是錯的。剛開始,由於她習慣了在別人眼中,尋找被肯定的自己,所以,偶爾也會因此產生不被理解和認可的委屈,也曾經因為害怕不能迎合別人的眼光而畏首畏尾、舉足不前。
當「習慣在別人眼裏,尋找被肯定的自己」時,其實無意間我們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別人的「傀儡」。別人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左右著我們的喜怒哀樂,我們活得沒有了自己,我們活得委曲求全,我們活得畏手畏腳……
其實,我們的價值,不需要等待別人來肯定,我們的生活,也不需要等待別人來安排。明白自己想要什麼,肯定自己要做的每件事和每一個決定,我們就能活得像我們自己了!
在自己眼裏,尋找被肯定的自己,才能真正自信起來。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自我肯定才是最重要的,與其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如自己先看明白自己,給自己一些信心,即使將來因為自己的選擇而後悔,那也一定是一段無怨無悔的「後悔」。
獨立宣言:
當「習慣在別人眼裏,尋找被肯定的自己」時,其實無意間我們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別人的「傀儡」。我們的價值,不需要等待別人來肯定,我們的生活,也不需要等待別人來安排。明白自己想要什麼,肯定自己要做的每件事和每一個決定,我們就能活得像我們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