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局喝的不是酒
很多明星不光是公眾人物,還是很成功的商人,他們由於壓力和社交等原因,幾乎天天泡在酒局裡,尤其是晚上,基本三點成一線:晚餐、歌廳及宵夜。他們不僅喝,而且都是大喝。
蔡康永參加主持搭檔小S的女兒滿月酒的時候,喝了一晚上也沒見小主角,問起來,小S說:「你弄錯重點了,今晚的酒局不只是慶祝滿月,更是為了喝酒。」
明星們醉酒既是新聞,也不是新聞:作為新聞,每天娛樂消息都不乏這樣的報導;不作為新聞,是因為發生的太多太快了,多大的新聞都會很快變成舊聞。不過,明星醉酒的方式總能花樣翻新,還伴隨著緋聞、糾紛及情節,所以人們的興趣始終不減。普通人的生活乏味,所以喜歡看明星出醜,求得自我某種心理上的滿足。
論起醉酒出醜,某大明星丟人丟得最到底。二〇〇六年一位流行音樂元老級的歌星在香港舉辦演唱會,接近尾聲的時候,該明星剛喝得醉醺醺的突然衝上舞臺,硬要與之同唱。觀眾開始起哄,他鞠躬道歉,但就是不肯下臺,擾攘了好一陣子。部分觀眾反擊喝倒彩,他竟然罵出:「你老×!」頓時全場譁然。耍酒瘋耍到萬人體育場,大哥不愧是大哥。
在酒局上,有種奇怪的現象:氣場大的人,酒量往往也大。據說歌手劉歡在寧夏與當地老農就著釀皮對吹能喝一瓶白干;藝人藍心湄直言,她最快樂的事就是喝酒,每個月差不多花十多萬元買酒,多是十八年以上的威士卡;演員任泉曾戲言把紅酒當女人,喝起窖藏紅酒,一副憐惜之狀,彷彿喝的不是酒,而是自己的心;導演杜琪峰的大半資產都用在了品紅酒上,自稱紅酒是他的第二個老婆,花費已過千萬港幣;拍戲沒有劇本的王家衛,很多靈感都是在喝酒中得到的。這位墨鏡後的導演如是拍完了《東邪西毒》,裡面張國榮飾演的歐陽鋒始終手不離酒,把生死、愛情與江湖都詮釋在了醉生夢死之中,留下的那個經典語句想必也是他的酒裡人生:
酒越喝越暖,水會越喝越寒,留下一壺醉生夢死行不行?
巴菲特午餐
我聽說的最貴的一餐飯,是二〇一〇年在北京酒仙橋的七九八發生的,四個人花了八百六十萬人民幣,完全都是酒錢,他們把那家號稱京城最牛的會所僅存的八瓶頂級紅酒全給喝了,其他消費也有個十幾萬,不過直接被免單了。問題是其中兩位喝吐了,恰逢其會的一位影星說:「看著我那叫心疼,好幾百萬在肚子裡轉了一圈,都還給垃圾桶了。」
像這一類酒宴在京城時有發生,只不過當局者諱莫如深,一般人難以聽聞得到罷了。我親身經歷的一次是在國貿,外地一個哥們兒可能是狂慣了,見在座的又是長官又是美女,十分地亢奮,連著讓上最貴的酒,到了結賬時,據說在六七十萬之間,他的金卡刷不出來了,還是一個北京地產大哥幫他解了圍。
坊間津津樂道的一餐飯,是步步高段永平創下的,那是二〇〇六年六月廿三日,他帶妻子去紐約曼哈頓的一家牛排連鎖店,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為此他付出了六十二萬美元(當時約五百萬人民幣)。這事到底值不值呢?國內是炒得鋪天蓋地,窮人說他燒包,富人認為囂張,倒是中產階級覺得不失為一種炒作的方式,媒體倒演化出各種話題。
老段的出發點很正常,一是移居美國後,手裡的大把現金沒處花,需要選擇投資目標;二是這些年讀巴菲特的書十分受益,股票上賺了好多錢,希望當面表達謝意;三是慈善款,捐給格萊德慈善基金會的,這是家廣受讚譽的慈善基金,老段夫婦早有此心;四是難得的榮耀,也算替中國企業家達成個心願。
拍賣共進午餐的入場券,是巴菲特夫人想出的主意,她在基金會做了十五年義工,無人知其身份,她勸丈夫用這筆錢,去幫助三藩市的無家可歸者。二〇〇一年和二〇〇二年,各賣出了兩萬美金左右;從二〇〇三年起在eBey網競拍,被紐約一位金融主管以二十五萬美元獲得;到了二〇〇五年,一神秘人物以三十五萬美元達標。二〇〇七年,又一位金融經理再以六十五萬美元的價格購得,事後還對媒體表示:「午餐談話內容從選股標準,到紐約首席檢察官嫖妓醜聞,不一而足。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二〇〇八年,號稱「中國私募教父」的趙丹陽以二百一十一萬美元創下記錄,他精心準備了兩份禮物:貴州茅臺酒、東阿阿膠。據說還推薦了物美商業,巴菲特表示「會去看看」;二〇〇九年獲勝的是加拿大人,價格為一百六十八萬美元;二〇一〇年,九名競拍者總共進行了七十餘次報價,「巴菲特午餐」拍賣最終以兩百六十二萬美元的最高價落槌。二〇一二年六月四日上午,巴菲特午餐的起拍價是兩萬五千美元,最終以三百四十五萬美元在eBay網上成交,比十年年前的價格翻了一百三十八倍。
從數位對比可看出,次貸危機以後,巴菲特午餐的拍賣價格反而攀升了,再次證明瞭巴菲特投資理念的不朽性。國內天圖基金的發起者徹頭徹尾地學習巴氏,連發了六期基金,業績相當不俗,他評價巴菲特午餐說:有人或許覺得,為一頓飯花這麼多錢太不值。其實不然。對於追隨巴菲特理念的投資者來說,有機會與偶像吃這樣的一餐飯,既是一種光榮,也是自我價值的最高體現,這不是國內那些砸錢鬥富的做法可以比擬的。
天下男人的共同理想
金庸筆下的主人公,最有英雄氣的是令狐沖、楊過和喬峰,這三位的性情為世俗所棄,他們卻不改初衷;古龍好酒好色,所以他推出的偶像都很瀟灑,不過多少有些裝,比如楚留香身邊紅袖添香,卻一塵而不染,好像他那雙不沾泥點的白鞋一樣,令人難以信服。大盜胡鐵花相對可愛多了,一壺酒一柄刀,迎著北風敞懷而歌:「五湖四海任遨遊,金銀財寶隨取求;看得人間不平事,乘醉揮刀快恩仇。」
我一直喜歡陸小鳳,他兩撇小鬍子留得跟濃眉似的,兩根手指像定海神針,兩隻眼睛閃亮如星,肚子經常喝得跟酒缸似的。我尤其羡慕他躺在朋友的老婆身旁喝酒的場面,那種似是而非的朦朧感,換成現代人早就把他轟出去了。其實這種春秋筆法早已有之,古大俠不過山寨了一下阮籍而已。
《世說新語》裡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阮籍見人家酒館老闆娘漂亮,就總跑去喝酒,還說些不著邊際的話,然後一醉方休,躺在那裡睡著了。想必那老闆是想,做生意的,既然難以金屋藏嬌,索性就做個酒幌子。喝酒嘛,還不是圖個樂和。這成就了一段「醉臥美人膝」的逸事。
這種事比比皆是,我們念書那時候,就愛奔漂亮老闆娘的小館,比如西四的涮肉店。到外地出差更是如此,一邊小酒喝著,一邊「老闆娘、老闆娘」地喊著,那是一種別有滋味的調調。不過,這種老闆娘就算沒有老公,背後的人物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招惹的,而且不少都是由服務員上位的。我見過好幾家店,本來挺清純挺靚麗的小姑娘,過一陣子再去,就「處女變大嫂」了,這也是小飯店的一種生態文化。
阮籍為魏晉之風的開創者,所謂的狂狷之士,其實就是些狂放又不突破底線,敢作敢為,同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朱熹說:「狂者,志極高而行不掩。狷者,知未及而守有餘。」阮老兄為了逃避司馬家族,曾連醉了三個月,後來只肯當個縣令,還把衙門開了窗口,說是無景不下酒。但有一次,一個小美女亡故,他痛覺可惜,顛兒顛兒地跑過去憑弔一番,感慨著黃花早落。
多年前我參加的一次酒局上,有個人說他的理想人生是「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令滿座皆驚。雖說現在人人都可以酒後去歌廳,醉臥美人膝也不是難事,但去的人最多是散散酒勁兒,或者談些陶朱之事 ,而手握天下的氣勢怕是只有官員們才會有的情結吧。男人靠征服世界來征服女人,女人靠征服男人來征服世界,男女這點事亙古未變。
這兩句話與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相聯繫,前面幾句為「醉臥美人膝,醒握殺人劍,不求連城璧,但求殺人劍。」歷史上還有一位醉臥醒掌的典型,就是日本的伊藤博文。
他曾與同學的妹妹澄子同居,後來搞明治維新,這等於是把腦袋別在了褲腰帶上,於是就跟人解除了婚約,後來伊藤親自為她做媒嫁給了別人,而自己娶了位藝妓梅子。從革命到成功,伊藤博文經常出入風月場所,白天處理國家大事,晚上不躺在藝妓懷裡睡不著覺。他一生抽煙喝酒好女人,晚年對身邊的人說過這麼一句肺腑之言:我並不指望你們。在我終日操勞而頭痛不已時,什麼也沒有幾雙溫柔的小手,能解我心寬啊!
滿漢全席
我屬於滿族鑲黃旗,因為有家譜,從明末一直記錄到現在,家族裡有近百名子弟戰死在灤州、襄陽和廣州等地,還有位世襲的遊擊將軍,據說是康熙爺的恩典。家譜裡的祖先都有好幾房太太,姓什麼的都有,但到太爺就只有太姥了,估計是一夫一妻制鬧的。困難時期,長輩時而念叨起過往的榮光,指著清湯寡水在那裡發感慨:「想當年,祖輩們吃滿漢全席的時候,吃一觀二看三,一百〇八道流水席啊!」
滿漢全席是宮廷盛宴,既有燒烤、涮鍋等滿族風味,又包括扒、炸、炒、溜、燒等漢地烹調特色,上菜起碼一百零八種,其中北菜五十四道:十二道滿族菜、十二道北京菜、三十道山東菜;五十四道南菜:三十道江浙菜,十二道福建菜,十二道廣東菜。菜式有鹹有甜、有葷有素,取材廣泛而用料精細,涵蓋犴鼻、魚骨、鰉魚子、猴頭蘑、熊掌、哈什蟆等山珍海味,通常要三天才能吃完。
現在雖也有滿漢全席,但還是清代時的禮儀更講究。入席前,先上兩對香、茶水及手碟;臺面上有四鮮果、四乾果、四看果和四蜜餞;入席後,上菜順序依次為先冷盤,再熱炒,後大菜和甜菜。有冷葷熱肴一百九十六品、點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計三百二十品。酒水皆為全國各地之貢品,餐具是全套粉彩萬壽配銀器,席間有名師奏古樂伴宴,整體氣氛典雅莊重。到了清朝,故宮的規模和功能已經大大強化,皇帝一般在這裡舉辦滿漢全席,通常分六種酒宴:
蒙古親藩宴──為招待與皇室聯姻的蒙古親族所設的御宴,擺在正大光明殿,由滿族二品以上大臣坐陪,每年循例舉行。
廷臣宴──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舉行,由皇帝親點大學士及有功勳者參加,地點在圓明園的奉三無私殿,禮儀遵循宗室宴,皆用高椅,赴宴者一邊飲酒,一邊賦詩,氣氛親和而濃烈,皇帝借之施恩籠絡,大臣則有耀祖之榮光。
萬壽宴──是清朝帝王的壽誕宴,王公貴族、文武百官,無不以進壽獻壽禮為榮。如遇大壽,則更為隆重盛大,派有專人專司。衣物首飾,裝潢陳設,樂舞宴飲一應俱全。慈禧六十大壽提前兩年就準備,筵宴在壽誕前一個月,就開始了。僅專門燒制的各種吉慶釉彩碗、碟、盤等瓷器,就有二萬九千一百七十餘件。整個慶典直接花費就達一千萬兩白銀,這在中國近代史上是空前絕後的。
千叟宴──始於康熙,盛於乾隆,是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盛大御宴。因康熙帝即席賦〈千叟宴〉詩而得名。前後舉辦過四次,乾隆時期的兩次均超過三千人。
九白宴──始於康熙年間,初定蒙古時,四大部落為表忠心,每年以九白為貢:白駱駝一匹、白馬八匹,作為信物。獻貢後,皇帝舉辦禦宴招待使臣,謂之九白宴。後來每年循例而行,道光皇帝為此賦曰:四偶銀花一玉駝,西羌歲獻帝京羅。
節令宴──指內廷按固定的年節時令而設的筵宴。如:元日宴、元會宴、春耕宴、端午宴、乞巧宴、中秋宴、重陽宴、冬至宴、除夕宴等,皆按節次定規,循例而行。食俗滿漢結合、定規詳盡,有臘八粥、元宵、粽子、冰碗、雄黃酒、重陽糕、乞巧餅、月餅等,一應俱全。
以上六種宮廷宴會,一是為皇家體面;二是為體貼內臣;三是弘揚民俗民風;四是安撫蒙古等邊疆部落,體現了清代皇帝高妙的統治智慧。這些其實並不叫滿漢全席,只是食譜與場面結合了漢民族千年的風俗習慣,被附會到了一起。滿漢全席的興起是從官場開始的,與一位「九省疆臣、三朝閣老」的漢臣有關。
最初,官場應酬都先吃滿菜席,再上漢菜席,謂之「翻台」,當時科舉盛行,漢人官員越來越多,菜品需要適應滿漢不同的飲食習慣。結果,宴會主人為了彰顯其長,漢滿展開激烈競賽,以求席桌更為精美,逐漸將兩席的饌肴拼為一席,故稱「滿漢全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