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母會》將分四季出版,裝幀分別由四位設計師操刀。第三季G到M,設計者林小乙。
在精神分裂中持續游牧
以書寫闢徑,創造文學的嶄新棲地
字母N到S探討文學的原創性,以當代小說形變社會與時空的既有疆域,讓人把自己從常俗的認知裡分裂出來,以便能在一切熟悉事物中,重新辨認重複與差異。文學的思考可以起自任意一個出發點,並將筆直的路途全新摺曲;以作品啟動無數的開始,小說家逐文學而居,引領讀者前往文學所生的棲地。
字母S精神分裂
書寫等同於某種精神分裂,且因為分裂而逼近語言的邊界。
分裂使我們得以逼視一切共存的異常。黃崇凱以大學生阿廖補習班打工記,諷諭現實生活是多重人格的並存;駱以軍描摹中年男子對公寓屋頂鐵皮屋的性幻想,最奇情的瘋狂往往在倒影世界發生;顏忠賢從中年女性的同學會開始,陳述人在命運中流轉,身心靈各自分裂的狀態;陳雪筆下寫作如同外遇,必須與現實生活分裂,且沿著邊界行走;張亦絢描述歷史的矛盾如何內化成個人意識的自我分裂;胡淑雯鋪陳政治犯後代因長期處於人格自我否定而崩潰,精神牢籠使刑期尚未結束;童偉格勾勒一個苦勞家庭的經濟與精神雙重破產,在裂解與失能中維繫著家。
作者簡介:
小說作者[依姓名筆畫]――
胡淑雯
一九七○年生,臺北人。著有長篇小說《太陽的血是黑的》;短篇小說《哀豔是童年》;歷史書寫《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主編、合著)。
張亦絢
一九七三年生於臺北木柵。著有長篇小說《永別書:在我不在的時代》、《愛的不久時:南特/巴黎回憶錄》;中篇小說集《最好的時光》、短篇小說集《壞掉時候》;評論集《晚間娛樂:推理不必入門書》、《小道消息》、《離奇快樂的愛情術》、《身為女性主義嫌疑犯》;電影劇本《我們沿河冒險》;另有影像作品包括紀錄片《聽不懂客家話:1945 台北大轟炸下的小故事》、短片《Nathalie, pourquoi tu es par terre?》(娜塔莉,你為什麼在地上?)
陳雪
一九七○年生,臺中人。著有長篇小說《摩天大樓》、《迷宮中的戀人》、《附魔者》、《無人知曉的我》、《陳春天》、《橋上的孩子》、《愛情酒店》、《惡魔的女兒》;短篇小說《她睡著時他最愛她》、《蝴蝶》、《鬼手》、《夢遊1994》、《惡女書》;散文《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戀愛課:戀人的五十道習題》、《臺妹時光》、《人妻日記》(合著)、《天使熱愛的生活》、《只愛陌生人:峇里島》。
童偉格
一九七七年生,萬里人。著有長篇小說《西北雨》、《無傷時代》;短篇小說《王考》;散文《童話故事》;舞臺劇本《小事》。
黃崇凱
一九八一年生,雲林人。著有長篇小說《文藝春秋》、《黃色小說》、《壞掉的人》、《比冥王星更遠的地方》;短篇小說《靴子腿》。
駱以軍
一九六七年生,臺北人,祖籍安徽無為。著有長篇小說《匡超人》、《女兒》、《西夏旅館》、《我未來次子關於我的回憶》、《遠方》、《遣悲懷》、《月球姓氏》、《第三個舞者》;短篇小說《降生十二星座》、《我們》、《妻夢狗》、《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紅字團》;詩集《棄的故事》;散文《胡人說書》、《肥瘦對寫》(合著)、《願我們的歡樂長留:小兒子2》、《小兒子》、《臉之書》、《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夢遊街》、《我愛羅》;童話《和小星說童話》等。
顏忠賢
一九六五年生,彰化人。著有長篇小說《三寶西洋鑑》、《寶島大旅社》、《殘念》、《老天使俱樂部》;詩集《世界盡頭》,散文《壞設計達人》、《穿著Vivienne Westwood馬甲的灰姑娘》、《明信片旅行主義》、《時髦讀書機器》、《巴黎與臺北的密談》、《軟城市》、《無深度旅遊指南》、《電影妄想症》;論文集《影像地誌學》、《不在場──顏忠賢空間學論文集》;藝術作品集:《軟建築》、《偷偷混亂:一個不前衛藝術家在紐約的一年》、《鬼畫符》、《雲,及其不明飛行物》、《刺身》、《阿賢》、《J-SHOT:我的耶路撒冷陰影》、《J-WALK:我的耶路撒冷症候群》、《遊――一種建築的說書術,或是五回城市的奧德塞》等。
策畫――
楊凱麟
一九六八年生,嘉義人。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場域與轉型研究所博士,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研究當代法國哲學、美學與文學。著有《虛構集:哲學工作筆記》、《書寫與影像:法國思想,在地實踐》、《分裂分析福柯》、《分裂分析德勒茲》與《祖父的六抽小櫃》;譯有《消失的美學》、《德勒茲論傅柯》、《德勒茲,存有的喧囂》等。
評論――
潘怡帆
一九七八年生,高雄人。巴黎第十大學哲學博士。專業領域為法國當代哲學及文學理論。著有《論書寫:莫里斯.布朗肖思想中那不可言明的問題》、〈重複或差異的「寫作」:論郭松棻的〈寫作〉與〈論寫作〉〉等;譯有《論幸福》、《從卡夫卡到卡夫卡》,二○一七年以《論幸福》獲得臺灣法語譯者協會第一屆人文社會科學類翻譯獎。
章節試閱
S 如同「精神分裂」
S comme schizophrénie
楊凱麟
書寫者使極限經驗「就地」發生,但卻是為了能弔詭地再次離開、喪失、迷途與消抹,為了超越並繃斷「與某一世界的句法連繫」,創造性地裂解出嶄新時空。
書寫者絕不位居語言核心,不是任何文體或風格的繼承、發揚或展現,書寫者只在語言的邊界才開始溝通,但一切邊界的語言卻必然已是變態、脫軌、離亂、狂暴、無文法與無句法的狀態。卡夫卡的游泳冠軍說:「其實我根本不會游泳。」簡言之,書寫者就是一個神經仔或分裂仔(schizo),因為他所有的經驗都是為了喪失「致使主體說話的自我」。
書寫等同於某種精神分裂,且因為分裂而逼近語言的邊界,在《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由一個精神分裂的女孩(小女分裂仔)所代表的異托邦。文學只在抹消說話主體的同時才開始說話,然而究竟是誰在說話?書寫者不是以「我」或「他」的身分來書寫,而是弔詭的「我的不在」或「我的喪失」。這是語言所能抵達的絕對極限,在此極限中我不在,或不如說,我不再是我,我是我的不是或我不是我的是,成為「去社會化的無器官身體」上的一道精神分裂流湧。德勒茲與瓜達希說:「分裂仔就是無原則:他僅做為另一物而為某物。」書寫總是涉及一種最深沉的流變,流變為他者,流變為不可感知。卡夫卡的小說是極佳的證明,在他書中每個主角不斷流變為「另一物」,不斷「僅做為另一物而為某物」,流變為蟲、鼴鼠、狗、猴子……
為什麼得發動精神分裂程序?因為,套用康德的話,人要「超脫於他自己招致的未成年狀態」,不再說爸爸-媽媽,不再說我,要跨越、鑽透「將我們與欲望生產分隔的圍牆」。然而為什麼人總是「願意終生保持未成年狀態」呢?康德答:「因為懶惰和怯懦」且因為「未成年狀態是極舒適的」。要成為分裂仔必須懂得離開,超越與某一世界的句法連繫且就地進入「強度旅程」。
(節錄)
精神分裂Schizophrénie
陳雪
李雅靜坐在醫院的候診區,老舊的大廳,墨綠磨石子地磚,候診椅是長長的木條拼成,形態符合人體工學呈弧線,背靠上去,頸子會不自覺拉長後仰,像是童年小村街上的老診所,年幼的她體弱多病,許多午後時光都是在診所裡等待看診,那種老建築特有的空氣,淡淡的藥水味,庭院裡蟬聲大作,候診病人懶洋洋地翻報紙,那時刻多半是因為莫名流鼻血、腹痛去看診,已經忘了醫生給自己什麼樣的診治,可是她記得要走到後面的注射室,會經過一個櫥窗,放著恐怖的胎兒浸泡福馬林的大罐子。
十歲的李雅靜長成二十六歲,同樣蔭涼挑高的醫院大廳候診區,門大敞著,夏天午後,卻有涼風吹來,聽見鳥囀,蟬聲,庭院裡有極高的樹,是小葉欖仁與樟木,入門處有水池,鯉魚款款游過。
候診人數寥落。非常古老的醫院,是地方知名的「肖病院」,孩提時大人們會拿來嚇唬小孩的精神病院。
李雅靜終於感覺安靜了,方才在公車上幾乎想動手掐死前面一直吵鬧的乘客的頸子,過馬路時被幾聲喇叭弄得耳膜刺痛大叫,換車時在車站看見對面馬路的車流奔騰、被那龐大數量的色彩與刺耳的噪音激得幾乎拔腿狂奔,耳邊那永遠停不下來的聲音,似真似幻是想像是錯覺是假裝是逃避,到處都好擁擠,而每一處卻都無法提供休息。
進了這家知名的「瘋人院」,耳中腦中的聲音都被調低、轉淡、甚至近乎無聲。
寂靜的瘋狂嗎?或是瘋狂前的寧靜?
身旁穿著白上衣、長髮的年輕男子望著李雅靜,眼神溼潤,他們倆沒言語沒交談,只是安靜對視,不多久男子突然抓住李雅靜的手跳起來,「沒關係不要怕,我可以拯救妳。」「我是耶穌基督!我是耶穌基督!」李雅靜驚慌想逃,男子卻主動放掉她的手,站起身開始繞著大廳跑,「我是耶穌基督!我來拯救你們!」不一會,衝出兩個醫護人員,追著他跑,很快地將他束縛住,李雅靜才注意到大廳內側有道鐵柵門,看來是通往二樓的病房,醫護人員開了鎖,將男子擡上樓。他還高昂地喊著:「我會拯救妳。」
喧鬧聲結束,一切又落入平靜。令人疑心這是午後一場夢。或者,幻覺。
可能沒有比李雅靜更期待幻覺的人了。因為倘若有一次幻覺,那麼就可以證明許多恐怖的事也是幻覺。幻覺是她最後的救星。
但幻覺不來,她看見的都是真實。
診間門開,報到,李雅靜心裡還掛記那位耶穌的化身,不知鐵柵門之後是什麼,見了男孩,她才知道自己不瘋,不夠瘋,不足以被束縛著提拉到柵欄後,可以躲進病房裡逃避真實裡更多的束縛。
「最近有什麼狀況嗎?」醫生語氣柔和地問。
「睡不著。」李雅靜說。以前就有失眠的經驗,但這次已經長達一個月,而且情緒不穩,有傷害自己或他人的念頭,因曾與丈夫發生劇烈衝突,腦中會不斷播放被辱罵的字句,有自殺傾向。
李雅靜像做簡報似的,然後說起更多,家裡的債務,丈夫與父母合夥的事業,她正在遭遇的「戀愛」,她想離婚,但如此一來家族事業就會毀滅,且她的戀人才剛因割腕自殺仍住在精神病房治療。無論怎麼扼要,今日之前所有往事又都回來襲擊,李雅靜身體像要往後倒似地,她幾乎想撲上前抱住醫師,好長時間也沒人來問她「為什麼」,而都是責問:「為什麼要傷害我?」
「想要寫小說可是沒辦法,想要見的人見不到。不想活。」李雅靜說。婚後出版第一本小說,讓她終於敢全然獻身於寫作,丈夫原本也是支持她的,但因為事業剛起步,人手不夠,「再忍耐幾年,等存夠了錢,妳就可以安心地寫作。」丈夫說。「可是忍耐不了。目前已經是第二年了。」凡是要求完美的丈夫,在經濟壓力之下變成恐怖的控制狂。
「事情太多了說不清楚。我腦子亂掉了才來看醫生。」半年內發生的事太多太亂,每一天都有人發狂,「我愛的人割腕自殺,我沒去醫院看他。我本就有婚姻了,家裡這邊也很混亂。」逃走過一次,但因為公司的會計就是她,擔心帳務出問題,打電話回家想交接工作,母親說,公司都快倒了妳再不回來我會被你爸爸逼死。
人人都要她,都想要她留在身旁,而李雅靜只想躲進二樓的病房,與瘋狂為伍。
她自知這些想法是逃避。可是如果能逃,為何不逃?為何這世間只剩下瘋狂可去,只有肖人院可躲?
「問題太複雜,不是單純憂鬱症,需要定期做心理治療。」醫生說。「每週四下午三點。」白頭髮的醫師說出李雅靜最想聽的話。
有病,確診。可以拿請假單。
搭車返回家路途遙遠,如果那可稱之為家,位於郊區一棟三樓透天厝,前庭後院,屋內寬敞,然都堆滿了鐘錶,成千上萬個小小時間,將李雅靜的生命悉數竊奪,點滴漏失。
偶而,會有某個電子錶發出鬧鐘的鈴聲,像是警報聲,可惜誰也沒有留意警報,只任它繼續響著,直到時間過去。
時間過去了。所有曾經對的時間,美好的時間,恰當的時間,都過去了。
而瘋狂來到。
李雅靜用小尖錐刺點小小卡通錶的調整按鈕,以便將售價九十九元印有盜版龍貓、小叮噹、米奇卡通圖案的塑膠小手錶的時間、日期都調校正確,感到恍惚時,她會用小圓錐戳刺手腕內側,出血不多,但疼痛感使她平靜。彷彿也可以調校腦內的時間,回到從前。從各家店裡收回的手錶,每只都等待著上粉、擦亮、去漬、校時,再放入也重新噴上清潔劑擦拭打亮過的透明壓克力櫃,逐一裝進櫃子,一米高三十公分寬的櫃子裡共有五十六只手錶,是一個小小的展示廳,等待他們一一裝進貨車,帶到各地的商店去寄售。
家的附近有稻田,患病的宣告,使李雅靜有理由怠工,公司雇了兩個工讀生,使她一週休假一日,下午還得到午睡一小時的待遇,有時發傻的時間長了,李雅靜會騎上單車,到附近的田間小路晃遊,愈騎愈遠,直到路的盡頭。有時她試圖找一架公用電話,想撥打電話給E,不知他出院了沒?然而她不撥,深怕連公用電話都有裝設竊聽。
竊聽無所不在。
(未完,全文請見《字母會S精神分裂》)
S 如同「精神分裂」
S comme schizophrénie
楊凱麟
書寫者使極限經驗「就地」發生,但卻是為了能弔詭地再次離開、喪失、迷途與消抹,為了超越並繃斷「與某一世界的句法連繫」,創造性地裂解出嶄新時空。
書寫者絕不位居語言核心,不是任何文體或風格的繼承、發揚或展現,書寫者只在語言的邊界才開始溝通,但一切邊界的語言卻必然已是變態、脫軌、離亂、狂暴、無文法與無句法的狀態。卡夫卡的游泳冠軍說:「其實我根本不會游泳。」簡言之,書寫者就是一個神經仔或分裂仔(schizo),因為他所有的經驗都是為了喪失「致使主體說話的自我」...
目錄
字母會S精神分裂
S如同「精神分裂」――楊凱麟
精神分裂――黃崇凱
駱以軍
顏忠賢
陳雪
張亦絢
胡淑雯
童偉格
評論――潘怡帆
字母會S精神分裂
S如同「精神分裂」――楊凱麟
精神分裂――黃崇凱
駱以軍
顏忠賢
陳雪
張亦絢
胡淑雯
童偉格
評論――潘怡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