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應邀在「世界中醫藥學術聯合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演講時提到,「血糖」是人體調整新陳代謝的機制之一,各器官、系統或組織若受到傷害,或感染到病毒、細菌(外感)等,而出現異常時,大腦就會發出分泌「升醣激素」的指令,分泌較多血糖,以調節內分泌、修復損傷。若已完成任務,或分泌過量時,腎臟也會分泌「抑醣激素」,使血糖自動慢慢降低。
因此,輕微或暫時性的血糖或尿糖異常,不一定要立即服藥,只須改善生活型態,如飲食、作息、運動,往往可自動調整回正常。如一開始即予大劑量降血糖藥或注射胰島素,反而傷害腎臟,導致「醫源性腎衰竭」,這可能是洗腎患者愈來愈多的原因之一。
本書以許多醫案證明:中醫藥介入確實有助於改善糖尿病人的症狀,這是作者行醫40年的臨床心法,值得參考。書中以附錄介紹各種檢驗名詞及其所代表的意義,簡單明瞭、一看就懂,請留下來參考。
作者簡介:
李政育醫師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
民國六十七年中醫師特考及格
現任︰
1. 育生中醫診所院長
2. 中華民國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榮譽理事長
3. 遼寧中醫藥大學與遼寧中醫研究院客座教授、博士生指導教授
4. 中華民國中西結合免疫醫學會榮譽理事長
5. 學術成就被當作研究對象,至目前共有:
a. 台灣醫家李政育學術思想及臨床診療經驗整理研究(廣州中醫藥大學
碩博士班)
b. 李政育教授治療乳腺癌学術思想及經驗研究(鄭淑鎂醫師博士研究生
學位論文)
c. 李政育教授從肝論治白塞氏綜合症經驗研究(陳神發醫師博士學位論
文)
d. 李政育教授治療女性不孕症的証治規律研究─台灣和加拿大女性不孕
症的中醫療效分析(葉慶釧醫師博士學位論文)
6. 中藥誘導腦細胞增生、週邊血幹細胞增生、癌幹細胞抑制、中風防治、截癱……等數十個美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
經歷︰
1. 民國六十九年榮獲教育部社會青年學術著作獎。
2. 民國八十四、九十九、一百年中醫師特種考試命題典試委員。
3. 2005年第九屆國際腦移植及修復會議召集人(INTR-9)。
著作:
《不吃藥飲食法》、《不吃藥飲食法二》、《有病自己醫》、《不吃藥養生法》、
《十二經脈飲食法》、《點穴療法》、《季節養生心法》、《人參為補藥之王》、
《蔬果瘦身美容》、《健康性愛寶典》、《益智安神一百分》。
近期著作:
《中西結合之中醫臨床治療心法》上中下冊、《新編醫學衷中參西錄》上下冊、
《傷寒論之現代應用精華》上下冊、《中西醫結合治癌新法》、《中醫神藥青蒿》、
《發現尿毒莫驚慌》《省視養神則目不病》等。
章節試閱
前言:糖尿病不等同於消渴證
世人每一提到糖尿病,往往就脫口而出:中醫稱為「消渴疾」;甚至中醫藥同道也都引《黃帝內經》作為佐證。其實糖尿病只是消渴證的一小部分。
中醫的消渴證至少包含各種熱性病,如高燒、吐瀉,或咳喘過久所導致的消與渴,並因而形成黑、乾、瘦,或食多而瘦、飲多而尿少,或飲一溲二,或食多而便秘、口乾而飲不止渴等症狀。當然也包括吃多而瘦,即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所致。(事實上,甲狀腺機能低下病患的特徵,並不一定如教科書所說「會肢端肥大」,還有一部分是「吃得多卻黑、乾、瘦」)。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熱性病發作或感染時,往往體液過度蒸發,患者當然感覺口渴。然因古代沒有輸液(點滴注射),而且蔬菜水果也少,加上很多地方缺水、水份取得不方便,水分補充不足,當然容易消瘦,因而形成消渴證(又瘦又黑)。故嚴格說起來應該是:「消渴證包含糖尿病」,也就是說,糖尿病是消渴證之一。
另外,如尿崩症或腎上腺皮質病變,如「阿迪生氏症」,患者在腎衰竭初期亦會口渴、多飲、多尿,進入代償期、開始脫水時尤其容易出現類似症狀,包括各種水蓄痰飲病,如「胸腔積液」患者,雖尚有自我代償能力,也會出現消渴症狀。又如古人最常見的肺結核病,在急性期或結核菌進入脊髓神經、造成損害時,也會「長強」;尤其在做愛、熬夜,或吃了太多含水份與膠質的蔬果,或魚肉攝取不足時,皆可能出現消渴症狀。所以說,中醫所稱的消渴證是一門跨多種學科疾病,並非完全等同於糖尿病。
據研究,人體的五臟六腑,包括各組織、器官、系統,只要出現病變,皆可能形成糖尿病。因此不宜篤信西醫西藥,一開始就服藥或施打胰島素,最好也能看中醫,重視「辨證論治」,不能某方、某藥用慣了,就一直使用同方,這樣才是對待糖尿病的正確態度。
第一章 糖尿病的原因與治療
依中醫理論以及近來幾年的西醫用藥的進展,對糖尿病的成因,慢慢有點合流之趨勢。但西醫對糖尿的了解仍極為粗糙,用藥仍極為淺少,為什麼?因為糖尿病如依傳統西醫看法,皆認為是胰島細胞無法分泌胰島素所致,實際上,胰島細胞病變只是引發糖尿的原因之一。本章便細說各類造成糖尿病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可歸納出五大誘發因素
研究顯示,誘發糖尿病的原因很多,外感、五臟六腑與組織、系統、器官,甚至肌肉、血管病變也有可能,此外,腦因素引發的繼發性高血糖、腸熱及藥物等因素引起者居多。
一、外感:包括各種外來感染
多數突發性的高血糖現象,經過仔細檢查與科學儀器檢驗,結果皆顯示為胰島細胞受到細菌、病毒、微生物或某些蟲類感染所導致;例如受到腸病毒中的柯薩奇病毒感染,早期都會引發突然高燒,燒退之後即出現疑似依賴型糖尿病症狀。其中又以感染形成菌血症、敗血症,及其所誘發的高血糖現象最難控制。
而目前用來醫治病毒感染的西藥極為稀少,通常都給予抗生素作症狀治療,讓人體自我修復,以期自然痊癒而已。但這類化學合成的單一結構式藥物,基本上無法通過各種血腦屏障,因此全無修復胰島細胞的功能。也就是說,胰島細胞若受到急性熱性感染,日後可能成為依賴型糖尿病的主因之一;而其作用主要在避免免疫過亢。
二、五臟六腑都有可能。
目前西方醫學從業者對糖尿病的治療,已有與中醫看法逐漸趨於一致之勢,中醫認為糖尿的產生,與五臟六腑,包括胰、肝、肺、腎、大腸,甚至肌肉、腦、血管與循環等組織、器官都脫不了關係。例如:
(1)胰臟部分,中醫歸在中焦熱、胃熱,或陽明、少陽併病,久病則變太陰與少陰病,或下焦腎經疾病。
(2)肝臟或肝經部分,以肝醣釋放太多為最大原因。
(3)腎的部份,主要是昇糖激素與抑糖素分泌的調控不佳所引起。
(4)腦方面:主要是大腦泌糖中樞的自我回饋與調控失靈,誤以為人體出現大規模壞損,須予大量糖分來維持身體的能量消耗,以致形成中醫所謂的「陽亢」、「陽越」現象。
(5)大腸方面,若大腸的自泌酵素對糖分的再吸收或排泄機制失靈,在急性期時也會明顯影響血糖高低。這種因「腸熱」形成的「宿屎」、「血蓄膀胱」等陽明腑證,與厥陰腑證一樣,都要使用「攻竣法」,才能改善消化道免疫病變引起的急性高血糖症;「攻竣法」也是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之一。也就是不管使用何種方劑,至少要達到每天大便二至三次的程度,才能獲得改善。
除攻竣法外,尚可視症狀變化,加入具有滋潤腸燥的中藥,如天冬、麥冬、葛根等;或養腸血的當歸、何首烏、生地等;或退腸熱的黃芩、黃連、天花、地榆等;或溫腸寒的附子、玉桂、白芷、川椒等等,適合的方劑極多,都足以適應不同階段的病情需要。
(6) 血管方面,若血管通透性差,細胞離子通道狹窄,以致形成阻塞,或血管內泌與載體不足,無法消溶或將大顆粒糖份子攜回肝臟,使其分解成小顆粒,再送回細胞使用,避免飢渴的細胞不斷強力向大腦泌糖中樞要求釋放肝糖或肌糖,讓細胞有機會獲取足夠糖份,以維持生命功能恒定。此外,血管的抗血凝能力不足或黏稠度過高,形成類澱粉樣沈澱等,也可能出現高血糖現象。
(7) 心肌部分,不管動任何心臟手術,包括心臟移植、心臟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汽球擴張術、內置支架或置換人工瓣膜等,也常併發高血糖或敗血症而死亡。此部分在中醫屬瘀血證、瘀熱證或寒瘀、痰飲。
心臟性糖尿病依目前西藥的局限性,死亡率極高,因心臟性糖尿病皆會導致心肌肥大、微細血管狹窄、心包囊或水腫、填塞,或有心肺症、胸腔積液等病變產生,尤其心臟衰竭合併心臟性糖尿病,其猝死率最高,往往在睡夢中,或白天或坐、或站、或工作中突然死亡。
(8)肌肉組織部分,屬陽明肌病、痿症、少陽熱、表裡三焦實熱或日久有真寒假熱的脫疽。
(9) 腫瘤。雖然腫瘤不一定出現在胰臟、肝臟、腎臟等與血糖有關的部位,還是可能以高血糖為先發症狀。甚至被誤為是本態性糖尿病,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無效(血糖控制不下來)之後,做全身性影像檢查或其他血檢,才發現是惡性腫瘤所引起。這是癌幹細胞在體內大量活化的過程中,出現釋糖細胞自我複製所致。
(10) 其他。不管是骨髓、骨骼、肌肉、血管、神經,依但受到壞損或因故出現溶解現象時,皆可能出現高血糖現象,包括中風前幾天的突發性高血糖,或中風後的高血糖,或大面積的肌肉挫傷、燒燙傷、撕裂傷、心肌炎,或組織的大面積挫傷、破裂,皆可能引發高血糖現象。
三、腦因繼發性高血糖。
若腦部腫瘤施行放射性治療,尤其是全腦做鈷六十照射,或施行顯影劑輸注,也會造成藥害性腦性高血糖症,此即所謂「繼發性的腦性高血糖」,這種情況似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四、腸熱。
小腸受到外感藥物或病毒、細菌、微生物干擾,以致大腦的營養吸收中樞發出錯誤訊息,命令小腸大量吸收糖份;或者大腸受到外來或腦部的錯誤訊息,命其大量反吸收將排出體外的廢物糖,導致長期便秘,排出如羊屎或乾粗、黑臭如木炭的大便,出現便血屏障的反常現象,此即中醫所說的「腸熱」或宿屎、血蓄膀胱(西醫稱為小骨盆腔鬱血症)等證。
這種腸子的便血屏障異常反吸收所形成的常熱症狀,有人採用「攻竣通便法」來治療,甚至以此法直接治療糖尿病。此法也許短時間內有效,但長期如此易形成過泄,導致營養物質在腸道的停留時間太短,因營養吸收不良而造成低血糖、貧血或水腫,必須特別留意。
五、藥物影響。
目前類固醇或各種荷爾蒙的使用過於浮濫,以致常出現不明原因的高血糖現象。此外,若糖尿病患已經出現慢性腎病時,如果仍予大劑量的降血糖藥物,或注射超高劑量的胰島素,亦可能引發高血糖而降布下來。
以下即分項細談原因與對治之道。
四、最危險的心臟性糖尿病
治療心臟性血糖升高患者必須特別小心,通常必須一方面消除各種水蓄,改善心肌肥大,促進心肌循環,改善心肺症引發的喘息症狀,同時降血糖。此時需以治療心臟衰竭為主症,於育生補陽還五湯中,加入茯苓、白朮、豬苓、澤瀉、葶藶子、防己、麻黃、杏仁、人參、川七,再加入最能降血糖的黃連(入心經)、桑白皮(入肺經)、知母、石膏、大黃,甚或加入乾薑、附子(黑天雄)以強心利濕,增加腎絲球體循環,促進尿素氮、肌酸酐釋放,同時增加血中蛋白的吸收、儲存與釋放,以修復壞死細胞,促進心腎細胞新生。此時縱然醫院血檢、心臟影像檢查、心臟功能檢查皆已正常,仍須長期服用中藥,不能驟然停服,否則可能在三、五個月內無病痛的突然死亡,一定要非常注意。
結論:可見防治觀念要與時俱進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誘發糖尿病(或出現高血糖、高尿糖)的原因很多,最常引發高血糖者不外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癌;其次是心肌炎、腎細胞炎、肺細胞炎、骨髓急慢性發炎。此外,腦創傷或血管神經病變、感染性腦病、腦佔位性病變皆易引發高血糖。有些貧血病患甚至會先以高血糖出現。其他如骨髓乾枯、空洞者,亦常以貧血兼高血糖型態出現;當然敗血症也絕對會出現高血糖。
那麼萬一出現高血糖症狀時,該如何選擇治療方式呢?
西醫的治療
目前西方醫學尚無治療病毒感染藥物,就以最常見的感冒來說,雖說目前已有自「毒八角(即「莽草」)」萃取出來的「克流感」或「瑞樂沙」、「金剛丸」之類藥物,但因為人體對付病毒的方式很單純,只能一對一(例如對付A型流行性感冒的抗體,無法對付B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因此很難開發出面面俱到的藥物或疫苗。例如目前雖有跨國藥廠在國內做流感疫苗人體實驗,但只能針對最近幾年流行的感冒病毒做實實驗。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明天或明年將流行什麼病毒?或流行株有何突變或漸變?
由過去的研究可知,大氣層中有「微塵膠」到處流竄,只要高、中、低空氣層的微塵膠下降到地面,就可能帶來新病毒。但以目前的醫藥科技,還無法準確預測或偵測到何種病毒會出現?目前西方醫學只能依感染到的病毒種類,研究其傳變路徑與過程,設法做症狀治療,以減輕其症狀,同時預防其攻擊人體重要器官,例如因攻擊腦部而出現病毒性腦病。再讓人體憑自己的本事(抵抗力或免疫力)度過生命危險期,慢慢恢復健康。若不慎留下後遺症,再用藥物控制症狀,讓人體自我修復。換句話說,目前多數跨國藥廠研發的藥物,多無法通過各種「屏障」,如血腦屏障,最後若不是出現藥物的副作用,就是疾病失去控制,出現惡變而使病體趨於衰亡。
中醫治療
中醫藥已有千年以上的治病經驗,雖然不斷有新的病毒出現,感染並影響人類健康。但就人體而言,多數疾病的發病與傳變過程可能都大同小異,只要能充分掌握疾病的傳變過程與藥物特性,幾乎沒有完全無法治療的疾病。
例如以現代人聞之色變的癌症來說,目前已知細鹿茸對降肌酸酐極為有效,而粗鹿茸則可治各種腫瘤的骨轉移。但必須認清不同鹿茸的特性及人體對惡性腫瘤的腫瘤「應變之道」,才不會弄巧成拙。例如細鹿茸一定要在癌細胞已經抑制了腎分泌血球生長荷爾蒙功能,造成骨髓乾枯時使用才有大效;如過早使用,反易活化癌幹細胞,使癌細胞增生與轉移加快,變成無法控制。同樣的,粗鹿茸(即鹿角片)則會抑制腫瘤,這也就是「本草綱目」中對鹿茸、鹿角、鹿角膠、鹿角基盤、鹿肉等的功能分開敘述,且多看似矛盾之處,這實在是在沒有微觀診斷之前,很難描述清楚的。
再以「玉桂」來說,玉桂可以治療糖尿病患者的血中蛋白偏低,胰島細胞萎縮,其C-PEPTIDE已偏低於參考值以下,進入所謂不可逆轉階段;或進入有初階糖尿病性腎病症候群,或糖尿病性腎衰竭的階段才可用,並非還在糖尿病急性期,中醫的辨證論治還屬於「實熱」症階段就使用。否則(如在實熱症期就使用「玉桂」),反而會促使血糖升高,形成超高血糖的糖尿病性酮酸中毒、糖尿病性腦病、糖尿病性昏迷。而在過度禁糖飲食或過度大劑量的胰島素注射與口服之後,導致低血糖性昏迷時,用玉桂就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所以說治療糖尿病的方劑,不能以作基礎藥理的結論來下藥,或組合新方劑,必須依中醫的四診八綱的表裡寒熱虛實為用藥依據。
其他如乾薑、附子、玉桂、黃耆、人參等補陽補氣藥物,在糖尿病的初發、熱性期是絕對禁止使用的,不能看到生藥基礎實驗有降血糖功能,一見糖尿病就開。我們所說「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的八綱辨證不能丟掉,但目前有血檢的實驗診斷,就可能很清楚的告訴大家,當糖尿病已有初發糖尿病性血中低蛋白,或尿蛋白排出較多了,就可加入補氣、補血、補脾胃的藥物。當C-PEPTIDE偏低了,就可加入補陽藥;當BUN、CR有開始高起了,就必須在主方中加入四苓、人參、川七、鹿茸,尤其黃耆可慢慢、快速加到二兩或二兩以上,當然降血糖的單味藥也要加入。
話雖如此,如何善用黃耆也是一門學問。「黃耆」在基礎藥學研究中,發現可以降血糖,但在急性期一使用黃耆,血糖反而越來越高。必須到「氣虛」期,相當於西醫的血中蛋白已低於低參考值,已經有初發水腫了,或進入糖尿病性腎病的尿中蛋白或微蛋白已出現,或尿中肌酸酐的排泄量已經不足,這時用黃耆就可一方面降血糖,一方面修復腎絲球的功能低下,與腎小管的反吸收功能不足。
同理,中醫的「參」有許多,如人參(東北或朝鮮、韓國、日本人參),西洋參、沙參(又有南沙參、北沙參之別)、丹參、苦參、太子參、黨參、珠兒參……之別,連「田三七」亦有「三七參」之「參」名,其植物的根、莖、葉、花、實也與「人參」相仿,其在糖尿病的使用亦有不同階段之別。
而沙參、天冬、玉竹、地黃……等,只有在過度脫水、高熱之後形成中醫所謂「陰虛」階段,才可以有效治療糖尿病。如在一開始有發作急性期糖尿病時,就予養陰,反而易形成水份的過度儲(潴)留而水腫、喘悸。
由此可見,中藥雖然具有西藥所無的作用,但醫者一定要充分認識藥性與糖尿病高血糖的病情特性,才能在介入中醫藥治療時,由補充、輔助西藥之不足,到逐漸取代西藥,而達到緩解糖尿病的結果。
第二章 糖尿病併發症更要小心
在糖尿病併發中,最常見且最容易威脅到生命的,就是腦血管及心臟血管粥狀硬化,前者俗稱為中風,後者又名為狹心症。其次是周邊血管的硬化與栓塞,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烏腳病」;其他還有腎臟病(尿毒)及眼部病變(眼底、血管與晶體病變)。以上稱為糖尿病的五大併發症。當然隨著旁尿病情的發展,其他器官、組織與系統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
第一節 糖尿病併發血管疾病
血管的上皮細胞異常增生,導致血管口徑縮小狹窄或者梗塞,糖尿病患者到最後通常都會出現血管方面的毛病,主要是心血管、腦血管與周邊血管三大部分,主要是血管變得狹窄、脆弱,很容易造成栓塞或破裂。若腦血管栓塞或破裂,就會造成中風,分別是阻塞型和出血性中風,中醫將其歸在「瘀熱」的範圍。
如果糖尿病患者一直在接受注射或口服降血糖藥物,或服用苦寒、重鎮藥,卻都沒有辦法壓制下來,中醫將這種高血糖現象歸在「寒瘀」或「瘀熱」的範圍。
在治療方面,西醫通常經過抽血、檢驗等方法,確定糖尿病併發症的型態,再以消除血栓的方式來治療心血管疾病。中醫則由其證型處方用藥,例如瘀熱可用乳沒四物、芩連四物或桃紅四物,其他如地骨皮飲或通經方,或任何一種涼血、活血化瘀中藥皆可以用,方法既多又廣,美中不足的是過去多缺乏足夠的統計數字,無法與西醫比美。不過隨著醫療儀器愈來愈精密,操作也愈來愈簡單、準確,未來一定會走向中西醫結合、互相研究的道路。
一、血管粥狀硬化
隨著年紀增長、老化,我們的血管本來就會逐漸硬化、狹窄,血液也會變得比較濃稠、流動緩慢,這是一種自然的過程。只是隨著糖尿病的病情發展,容易加快血管的周狀硬化速度,而且特別容易出現在心、腦血管與周邊血管之上。
在治療方面,目前西醫不論在理論或藥物的研發方面,好像都有很可觀的進展,在症狀的治療方面,似乎都有藥物可以延緩病情惡化,預防中風、冠狀動脈梗塞及周邊血管栓塞;其實從長遠來看,這種延緩病情發展的治療方式似乎還不夠積極,如果能進一步減輕症狀、保有更好的生活與生命品質豈不更佳!在這一方面,個人認為中藥的效果是不錯的。
例如中藥的苦寒及養陰藥,如黃連解毒湯、涼膈散、當歸六黃湯、括蔞牛蒡子湯、防風通聖散等,只要是苦寒的藥物,通常都能延緩血管粥狀硬化,還有降血糖作用,可以相當程度地恢復腎臟等器官的功能。
如用苦寒藥物無法有效降低血糖,有可能是病人已經長期注射或服用降血壓藥物,此時應屬於腎陽虛或腎陰虛兩型,可分別以知柏地黃丸、右歸丸或腎氣丸治療。
「知柏地黃丸型」指患者出現口乾舌燥、容易亢奮、睡不著等症狀;若沒有以上症狀,就用右歸丸、腎氣丸,稱為「右歸丸、腎氣丸型」,只要血糖降下來,血管粥狀硬化的症狀也可獲得改善。如果還是不行,則可再加當歸、川芎、粉光、赤芍、人參、銀杏葉,或加上能通經活絡的藥,像是牛七、杜仲、骨碎補、續斷。這些藥不但可以控制糖尿,也可以加快改善血管粥狀硬化的速度,而且不會對血管造成傷害。
心臟血管粥狀硬化適用方劑
改善心臟血管粥狀硬化的最好方劑還是育生補陽還五湯。如果已經做過氣球擴張術,還是沒有辦法撐開、疏通狹窄、清圍堵塞的血管,那就在主方中加入乾薑、附子、肉桂、黃芩,或再加川七。如果出現暫時的喘、腫症狀,就再加澤瀉、防己,一方面利濕,一方面溶通狹窄阻塞處的血栓塊或粥狀物。或用通經方加乳香、沒藥、乾薑、附子、黃芩、澤瀉,以維持血液流通順暢且處在恆定狀態。
現在很多西醫都喜歡用銀杏葉抽取物,認為有研究顯示,銀杏葉有助於打通血管清為阻塞與周狀硬化。其實銀杏葉抽取物的化學結構式並不穩定,單獨使用的效果不明顯,一定要用複方才有效。如果病人已經在吃銀杏葉素,那只要服用補陽還五湯,另外再配乳沒粉,用乳沒四物更佳,經驗顯示此法有助於改善神經、血管通道狹窄,改善細胞的缺氧狀態。
血管粥狀硬化導致快速老化、記憶力減退
若糖尿病併發血管粥狀硬化,造成老年痴呆、記憶力減退,雖不一定會中風,但可能造成動作遲緩,罹患帕金森氏症。這是大腦皮層減少活動,會產生沒有記憶的症狀,這時該補陽就補陽、該補氣就補氣,用補陽還五湯加四逆,或右歸加黃耆都可以,人參、川七也可加進去,一段時間後就會慢慢的溶通,至少也會產生代償作用,漸漸的記憶力就會恢復。若病人的植物神經尚未紊亂,能吃能喝,那只要好好照顧便能持續健康的狀態,但若照顧不好,很容易感染造成生命危險。譬如臥久成褥瘡,或感染傷口成敗血症等,會有生命危險。
糖尿病也會導致冠狀動脈狹窄,但只要不是三條心臟血管(冠狀動脈)都阻塞,那麼通常只有阻塞那一條的心肌會發炎、腫大或稍微萎縮,並因而出現心悸、喘促、發高燒等症狀。此時可用補陽還五湯加川七、澤瀉,即具有消炎、退熱、消腫作用,慢慢好轉之後,心臟血管及其周邊組織都會慢慢自動修補損傷。
若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梗塞),併發心包囊積水、肋膜積水或肺部瘀血,或肺部鬱血、肋膜積水時,通常多會引起喘促,此時可加麻黃、杏仁,讓呼吸盡快恢復正常。若兼見有痰咳血,則加川七以止血;如此一來,就不用再加其他藥物了,因為丹參、赤芍也可止血。如用育生補陽還五湯後還有些微水腫,那就加麻黃、防己、葶藶子,水腫自可很快獲得改善。
病歷號碼:78890
病史:
一、B肝、肝硬化,右側肝癌,於民國103年12月11日在台灣大學附屬醫院手術切除,目前四個月追蹤一次。
二、104年8月6日台大醫院血檢:GOT/GPT(天門冬胺酸轉胺脢/丙胺酸轉胺脢-肝功能指數)=20/14 PSA(攝護腺特異抗原)589 T.BILI(攝護腺特異抗原) 1.09 AFP (甲型胎兒蛋白)2.12 HBV VIRAL LOAD (人類B型肝炎病毒定量)< 20。
三、腹部超音波:1.肝硬化 2.膽囊已切除 3.輕度脾臟腫大
四、104月8月27日 GLU(AC) (飯前葡萄糖)269,左耳鳴甚。
初診:民國104年9月10日
病情:一、如病史
二、口服西藥AMARYL×2×2 GALVUS×1×2 ENTECAVIR×1×2 SILODOSIN×1×2
三、大便軟,一天一行,睡8.5小時。
四、脈象:浮弦濇長緩弱代,右尺溢入尺澤。
診斷:肝硬化易生肝性糖尿病,肝手術亦易併發糖尿病,二者重疊所生糖尿病,在西醫
治療不易。且長期服降血糖西藥,易致肝醣釋放功能絮亂;長期肝硬變,易抗血凝能力較差,血管內皮易肥厚,微細血管通透性差,細胞對糖份的吸收親和力低;長期糖尿病控制不良又易引發各種癌症。手術後到初診已經過九個月,無腫瘤復發跡象,但肝細胞表面受體紊亂的糖尿病控制不良,以本態性肝腫瘤來治療。以育生柴苓湯加方主治。
處方:
3.保安萬靈丹(外科正宗)8粒×3。
上述「1」以水10碗煮1小時成約3碗,倒出分3次冷服。
說明:肝、膽、胰、胃、口腔等消化道疾病,易食道靜脈曲張、潰瘍、糜爛,所有要進入口腔的飲食,儘量冷食、冷服。
近三年的診療過程:該病患自初診到民國107年7月5日本文脫稿,皆以育生柴苓湯加
方,共服用中藥煎劑782帖,此過程中依常規西醫追蹤,平時在家皆天天量飯前血糖,並進行西藥的戒停。此過程中,二診時另加三黃,即調整劑量到1兩半,三診另加三黃、三稜、莪朮調到1兩半,四診各調到另加2兩,六診時因血糖隨西藥減量而又維持在160-170間,而予去除育生柴苓湯中的甘草、紅棗。糖尿病人易便祕,常於處方中加入5分到1錢的大黃,黃連最高調到2兩半,三稜莪朮2兩。
十五診:民國105年6月16日
病情:仍初診方加方,但因攝護腺肥大藥早已戒停,且有點如外感樣症狀,雖為暑困,但亦須有精神工作
1.降血糖西藥只服GALVUS MET×1
2.貝樂克仍服用
處方:
2.川七三錢。
3.保安萬靈丹8粒×3。
說明:此方服用中,曾改人參粉、川七粉各2.5克×3,水煎藥中加入麻黃2錢、龍眼核5錢、便祕加大黃5分到1錢、桑白皮加5錢,服用105帖。直到民國105年10月29日二十三診時因胃有嘈雜感,加入萊菔子5錢;民國106年5月31日三十一診時,腰酸加杜仲4錢。105年12月5日、106年4月13日,過度爬山致脛骨肌肉拉傷,小腿肚肌肉撕裂而腫、熱、硬,予放血五趾井穴,針取太沖、地五會,一直服中藥到現在,CALVUS MET因不服而心中害怕,每天西藥仍服1/4片二次,在西藥來說,成年人服1/4的量,已沒意義與療效,各種血檢皆正常。
結論:本文完稿在民國107年7月28日,肝腫瘤經三年多的追蹤沒再發現新生,且肝性糖尿病亦已完全控制,除非又有特殊感染,或特殊飲食嗜好,否則表示肝腫瘤、肝性糖尿病已完全緩解,可以將中藥慢慢當保養量的減量,並保持追蹤即可。
(後記:到本書脫稿於民國108年3月20日其肝腫瘤順利,已四年半無復發,血糖也正常,每天仍服一次藥當預防與保養)
前言:糖尿病不等同於消渴證
世人每一提到糖尿病,往往就脫口而出:中醫稱為「消渴疾」;甚至中醫藥同道也都引《黃帝內經》作為佐證。其實糖尿病只是消渴證的一小部分。
中醫的消渴證至少包含各種熱性病,如高燒、吐瀉,或咳喘過久所導致的消與渴,並因而形成黑、乾、瘦,或食多而瘦、飲多而尿少,或飲一溲二,或食多而便秘、口乾而飲不止渴等症狀。當然也包括吃多而瘦,即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所致。(事實上,甲狀腺機能低下病患的特徵,並不一定如教科書所說「會肢端肥大」,還有一部分是「吃得多卻黑、乾、瘦」)。
之所以如此,主...
作者序
一點心得供參考李政育
本人從事中醫藥臨床與研究已將近四十年,近幾年來則將重點放在「中西醫合作研究」之上。多年的經驗發現,中西醫在治療急慢性病方面,有很多觀念及治法上的根本性差異,值得提出來討論,以就教於高明。本書即以國人罹患率相當高的糖尿病為例,略作說明。
各器官系統皆可能出現血糖異常
過去很多西醫都認為糖尿病不可能「完全治療」,只能「帶病延年」。因此不管是醫學教育或給一般人(患者及其家屬)的衛教,均認為胰島細胞若出現異常,就會造成損害,而且是不可逆。也就是說,一旦胰臟功能出現障礙,就無法修復,更無法再生;長期以往,這種觀念已經深植人心,多數人都知道「胰島細胞出現功能障礙是胰島素分泌不足的主因,胰島素分泌不足就無法順利消化、分解、吸收,人體無法使用醣份,因而變成糖尿病。」
事實上這些觀念都太簡鄙,比較公允的說法是:人體從大腦(更精確地說,是自腦脊髓神經細胞或纖維)以下,經由神經、血管到全身各五臟六腑、經絡、系統、器官、組織、細胞,只要受到某些因素干擾,皆可能出現病變,而在病變前、後血檢時,往往就有血糖過高現象,因而被診斷為高或超高糖血症,也就是「糖尿病」。
再就治療而言,若病因不同,所用方劑自然亦異;而且病有急慢性之別,處方用藥自然也應有所不同,例如久病入腎、入心肺或入腦,當然各有不同方劑;然而據了解,目前西醫藥在這方面似尚未有明確分別,只是就劑量增減而已。
舉例來說,如平時血糖皆在正常範圍(參考值)內,突然一下子高到飯前血糖200→300以上,病人可能反而有欣快感,並無任何不舒服症狀。但若忽略了大腦發出的這個異常訊息,而未加以處理(治療),患者可能在一、二週內突發中風,包括出血型或梗塞缺血型中風皆有可能。此外,如腦部病變,包括腦震盪後遺、中風發作,或敗血症性腦神經症狀,不管是急性或慢性,皆可能出現高或超高血糖現象。其他如腦腫瘤,不管是血管瘤或其他良、惡性腫瘤,或腫瘤腦轉移,或腫瘤術後、或腫瘤術後的化放療,或腫瘤未動手術、只做化放療等,也都可能出現高或超高血糖症狀。此時如果只注射胰島素或口服西藥,往往只能做症狀治療,如無中醫藥介入,就難以促進人體自動修復,結果往往逐漸慢性化,一段時間之後仍可能演變成腎衰竭,或出現心肌梗塞,或頸部血管到腦血管日漸狹窄,最後導致失智,或腦血管神經病變,其症狀幾乎與中風一樣。有的則出現身體其他器官栓塞,如:眼睛或眼球後視神經、視覺傳導路徑與視覺中樞等病變。
糖尿病不一定全都是「消渴疾」
就中醫而言,我發現糖尿病並不等同於黃帝內經所謂的「消渴疾」,糖尿病事實上只是「消渴」症之一。因此不同系統、器官、組織病變所導致的糖尿病,皆應使用不同治療方劑,而不能一體適用「傷寒雜病論」或「諸病源候論」中的論述,包括病因、治法,也不能以為只有「白虎湯」或「人參白虎湯」,才能治療糖尿病。事實上,在雜病或方劑學中,有許多方劑皆述明可以治療糖尿病,這些方劑或治法皆可以依中醫的生理、病理、治療原理、歸經、歸臟腑,而分別「辨證論治」,再依疾病的急慢性、病象的寒熱虛實,而用不同的方劑治療。
此外,病人的衛教也很重要,有些輕微的血糖或尿糖異常,不一定要立即服藥治療,只要從改善生活型態,如飲食、起居作息、運動,有時血糖就會自動調回正常,就不必服藥。若自我調控比較差的人,才先給最低劑量的口服藥;要是服用後出現不舒服反應,還可先減低劑量,觀察、試用一段時間,再決定用藥強度。如果非服藥不可,主治醫師也應考量國人的西藥耐受量與西方歐美人士不一樣,而且不同體型、體重、血糖濃度,劑量亦應有所差別。最好能由超小、低劑量開始使用,不要一開始就用大劑量硬壓,以致本來有機會、有能力自我修復與新生的胰臟功能,因形成依賴性而變成不可逆轉性的糖尿病,甚至快速往腎病、腎衰竭方向惡化,此實非醫病雙方所樂見。
坊間很多降血糖西藥,不管口服藥物或注射胰島素,如劑量太大,大腦為了維持生命功能恆定,泌糖中樞就會受到刺激,分泌升糖激素,同時命令其他組織器官大量釋放肝醣、肌醣,以供使用;結果變成劑量越大,血糖越高的反常現象。
事實上,當人體出現初階糖尿病性腎病時,如尿素氮(BUN)、肌酸酐(Cr)開始升高,逐漸超過高參考值,或逐漸逼近高氮質血症與腎衰竭階段,此時腎臟就會分泌「抑醣激素」,使血糖自動慢慢降低,甚至達到正常值。但如一開始即予大劑量降血糖口服藥或注射胰島素,很可能形成劑量越大血糖越高、腎衰竭速度越快的現象,最後變成不可逆轉性的急性腎衰竭,非洗腎不可。這種「醫源性腎衰竭」多半是西藥使用過量、劑量過重有關。
希望藥廠開發低劑量糖尿病用藥
在此也順便呼籲西醫同道,不要為了「拼經濟」而過度用藥,或聽到病人有不舒服反應時,就立刻加藥或加大劑量。反而應像西方醫學院附設醫院的醫師一樣,服藥有問題時,先停藥、觀察,等確定後再治療,而不是立刻加藥。此外,也建議國內的製藥廠,能研發、製造比原廠少一半以上的低小劑量藥物,才適合體型較小的國人使用,千萬不能照原廠的劑量生產,否則無異淪為「原料藥加賦型劑加工場」,成為外國藥廠的代工,大劑量藥品對國人健康有損。
寫本書之前,為了到「世界中醫藥學術聯合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演講,讀了很多資料,結果發現很多媒體如「聯合晚報」、「醫藥新聞週刊」等,早已登載:醫界發現血管壁中的GlU10.,可能才是血管性或循環性高血糖症的主因。(相關新聞稿附於自序後)
事實上,中醫在對血管性高血糖症做辯證論治時,早有瘀熱、瘀阻、真寒假熱之說,且因不同證型而分別用藥,成效良好。本書即依實際醫案而做說明、解讀,足見中醫對生命科學的了解程度。
以上為本人治療糖尿病患者的一點心得,僅供參考。
本文已在世界中醫藥學術聯合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宣讀
本書內容有許多已在世界中醫藥學術聯合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廈門會場上宣讀。
書成之際,要感謝元氣齋出版社林鈴塙社長三十餘年的輔助,協助出版;本書引用了很多檢驗數據的英文縮寫,承出版社編輯劉昱伶小姐費心查找,全部列出來作為附錄,除了名詞解釋之外,也說明其代表意義,相信有助於讀者的了解,深具意義。
此書的編輯、校對,簡鸞瑤中醫師付出極大心力;診所助理陳美玲小姐負責繕打、存取文稿,相當辛苦,於此同時致以最大的謝意。並祝各位讀者心身安適。
民國108年5月完成於石中居
一點心得供參考李政育
本人從事中醫藥臨床與研究已將近四十年,近幾年來則將重點放在「中西醫合作研究」之上。多年的經驗發現,中西醫在治療急慢性病方面,有很多觀念及治法上的根本性差異,值得提出來討論,以就教於高明。本書即以國人罹患率相當高的糖尿病為例,略作說明。
各器官系統皆可能出現血糖異常
過去很多西醫都認為糖尿病不可能「完全治療」,只能「帶病延年」。因此不管是醫學教育或給一般人(患者及其家屬)的衛教,均認為胰島細胞若出現異常,就會造成損害,而且是不可逆。也就是說,一旦胰臟功能出現障礙,就無法修復,...
目錄
自序:一點心得供參考
前言:糖尿病不等同於消渴證
第一章 糖尿病的原因與治療
可歸納出五大誘發因素
第一節 外感病毒是糖尿主因
第二節 臟器所造成的高血糖症
一、胰臟等器官腫瘤容易誘發高血糖
二、肝醣過度釋放是高血糖原因之一
三、腎性高血糖症
四、最危險的心臟性糖尿病
第三節 肌肉病變造成的高血糖
第四節 神經、血管障礙
一、腦因素高血糖症
二、腸熱性高血糖症
藥物也可能引發高血糖
結論:可見防治觀念要與時俱進
第二章 糖尿病併發症更要小心
第一節 糖尿病併發血管疾病
一、血管粥狀硬化
二、中醫的「烏腳病」即周邊血管疾病
三、糖尿病所造成的腦血管神經病變
第二節 視網膜破裂或視神經問題
一、視網膜問題最常見
二、白內障
三、黃斑部病變
四、青盲、暴盲
第三節 其他糖尿病併發症
一、尿毒
二、貧血
三、肝硬化
四、消化腺分泌不足
五、神經麻痺
糖尿病易造成各種急慢性併發症
第三章 從醫案看糖尿病之中醫診治
一、腫瘤激素異位分泌
二、成功又不很成功的糖尿病醫案
三、肝硬化,肝癌手術後併發糖尿病
四、中西醫結合治療腦腫瘤術後化放療併發糖尿
五、中西醫結合治療導尿致急性超高血糖
六、糖尿病易罹癌或係癌症的激素異位分泌誘發
七、藥物性急性腎衰竭等誘發高血糖
八、期頤耄耋老人血糖沒標準
九、急性藥物性宿屎(屎石)性糖尿病性腎衰竭
十、急性肝性糖尿病
十一、心臟性糖尿病
第四章 建瓴湯加方治療糖尿運用實例
以腦性與頑固倚賴型糖尿病人為主要目標
甲、未服西藥的糖尿病治驗病例
乙、已服多種西藥,再服建瓴湯加方治驗病例
丙、大劑量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患
丁、有趣醫案分享
第五章 臨床治療心法總結
我40年來的治糖尿病心路
可依原因總結出幾個治療原則
附錄:看懂糖尿病相關的檢驗名稱與數據
自序:一點心得供參考
前言:糖尿病不等同於消渴證
第一章 糖尿病的原因與治療
可歸納出五大誘發因素
第一節 外感病毒是糖尿主因
第二節 臟器所造成的高血糖症
一、胰臟等器官腫瘤容易誘發高血糖
二、肝醣過度釋放是高血糖原因之一
三、腎性高血糖症
四、最危險的心臟性糖尿病
第三節 肌肉病變造成的高血糖
第四節 神經、血管障礙
一、腦因素高血糖症
二、腸熱性高血糖症
藥物也可能引發高血糖
結論:可見防治觀念要與時俱進
第二章 糖尿病併發症更要小心
第一節 糖尿病併發血管疾病
一、血管粥狀硬化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