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家族深情顯影
母親開的雜貨店
早年,家境並不富裕,但因母親身體較羸弱,無法從事粗重的農事,所以父親就在靠住家的馬路邊開設一家小雜貨店,讓母親在操持家務之餘,生活有個重心。所以,我的童年比起同齡兒童在物質方面,富足許多。當時,不論是麵包或糖果、餅乾等零食,都能滿足我童年的口腹之慾。
雜貨店除了是村里人家聯絡感情的聚會處、談天說地的好地方、鄉情的廣播站之外,本就提供諸多的民生日用品,滿足忙碌村人的生活需要。開店雖能賺取家裡一些生活費用,卻也增添母親不少勞碌;尤其她並不識字,所以進出貨都靠她的記性,包括村人的諸多賒帳。
雜貨店裡賣的東西不少,尤其四季都賣自包的粽子;哥哥、四姊和我,曾經到村里人家去兜售。另外,從夏天的冷飲和冰品,到削鳳梨,賣甘蔗、當季的水果等,是村頭人家的便利商店。當年賒帳風很盛,所以有些鄰居多是稻穀收成才來結帳,而母親也從不催帳。有些孩童身上沒有零用錢,到店裡來留連不歸,母親二話不說的拿些餅乾和糖果,送給他們;也有的小朋友拿了東西沒給錢就離開。甚至趁生意好,母親忙不來時用偷竊的,母親知道了也從不追究;因為這些都是窮苦人家的子弟!
母親離開我們已兩年多了,日前一位住在村中六十多歲的長輩,找我聊天,無意中談起母親生前看顧雜貨店的種種感人故事,稱許老母親是一位溫柔賢慧、慈悲敦厚、關懷他人的偉大女性,他說,當年母親的許多溫馨情事,全村人都知道,而且讚賞不已,至今依然讓村人傳誦著;這種事現今社會上已少見……。使我更加的思念母恩情深深……
(二0一五、十一、十九,馬祖日報鄉土文學副刊)
侍母臨終紀事
那段日子是我五十多年來最難熬的一段歲月;林家的子孫都返家了,可是,再也看不到媽媽、阿嬤。每天不少的鄰居、親朋好友和同事,都來關懷和弔唁,讓我們倍感溫暖。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人世,這是多麼讓人心痛的記憶!如今也已數年了。
那段守喪的日子,我幾乎足不出戶,每天面對幾位姊妹和親朋好友,我聽著她們一面聊著母親生前刻苦耐勞,要看顧乾貨(俗作:柑仔)店,又要上田的種種溫馨故事;我一面摺著紙蓮花,一面望著懸掛在屋簷下的走廊,那帳篷內的亞管上,隨風飄盪的一整排紙蓮花,常不自覺的流下淚來。紙蓮花讓生命好像得到些許的慰藉,可是也讓我有一份悲涼,和對生命無常的遺憾。
那一次母親在春寒料峭、又有些暖意的早上,喘氣、食不下嚥,立刻送她去急診,經醫師評估後轉而住院。醫生只說母親肺部有些發炎和積水,我以為只是普通的住院療養,因為她一年半載偶爾會住院幾天,所以家人都不以為意。因為晚年話語不多的母親除非不得已,常會婉拒看醫生,我們也會看情形是否送醫診療;而那次母親也答應要就醫,沒想到……
那次住院,比往常多了十幾位親友都來探視,連兩位舅舅也來了。父親也到醫院,看著帶著氧氣罩無法言語的母親,心生疼惜。我曾問在當護士的表妹女兒對母親狀況的了解,她堅定的跟我說,兩天內是關鍵;但毫無危機意識的我們根本不了解母親已身處險境,生死交關;因此在看顧母親住院的日子裡,心中毫無驚懼。
那時候母親吃不下飯,哥哥利用休息時段,為母親張羅吃的,除了營養飲品一口口的餵食外,也買了布丁和水果。當看到母親多少能吃一點,家人都很高興,希望母親早點康復。但那位女主治的醫師建議吃不多的母親要插鼻胃管,我們都不忍心;希望能自費打營養針,可是醫師認為還不到時候。我們簽了不插管急救,不送加護病房的書面切結書。每天我們兄弟姊妹和各自的另一半輪流守護。二姊拜請神明照護,我也唸著『心經』,期盼我佛慈悲……。
住院的第四天早上,我們無奈的看著護士為母親插鼻胃管,可是,鼻孔因戴氧氣罩造成太乾燥而未成功而作罷。我看到她痛苦的表情,淚流滿面的離開病房。當醫生說該打營養針時,母親卻有些昏迷,但我仍天真的認為她狀況應該還好。
至今回想,那些天,一天數次的抽痰,造成母親很不舒服,甚至痛苦萬分;但那卻是必要的醫療行為,因為怕痰卡在喉嚨。原以為母親仍存有一絲生機,沒想到住院才前後四天,就因為身體的機能老化,毫無預警的回歸天堂,讓全家人措手不及!……
(二0一六、十、三十,人間福報生命書寫版)
慈母從未遠離
幾年前,在日暖風和的三月天,母親因一場肺炎小病住院,前後才不過四天,竟意外的離開人世。我們數十位兒孫在悲慟之餘,辦理誦經佛事,送母親最後一程,祈願母親往生西方淨土。
那段日子,雖然全家人精神有些不濟,食不知其味,但我們心志一同,互相扶持;也幸虧溫村長及村人的義務協助,母親的後事終能圓滿。小妹說,當年母親的種種,彷彿是一場夢,而如今夢醒,母親已離開了我們!雖然如此,至今仍感到母親依然守護我們,不曾遠離,依然與我們共賞朗朗的春日美景。總以為會久長的與母親依偎在一起,能常年的陪伴在母親身邊吃飯聊天,而她會長命百歲;然而,卻不是如此……
在母親住院期間,許多親朋好友來探望慰問,出嫁的姐姐、姐夫全回來,到醫院日夜的輪流守護看顧。然而,才一口氣喘不過來,幾分鐘的光景就帶走了
母親。如今母親已到另一個世界去了,不再有病痛和身體的折磨。慈悲的母親茹素已有二十多年,早把我們小孩養育成人,雖不再掌理家中的大小事,但許多事我們依然會告訴她,聽聽她的意見,因為充滿智慧的她,是家中的守護神。
二十五年前,我仍在臺北工作,當時與女友熱戀,女友與母親未曾謀面,我打電話告知母親這個訊息時,她回話說:「她可以做你老婆,當然就可以當我的媳婦」,才讓我相當心安。她支持鼓勵我早早結婚為要,讓我不必為未來煩心。此後不到半年,我與女友順利的走入結婚禮堂。幾年後,我與老婆調職返家,一家和樂融融,沒有婆媳問題,她視我妻如女兒般的寵愛,也甚為疼愛她的孫女。
那年二月初春,日暖風和,我和母親在庭院曬太陽,為她做柔軟運動,之後,我突然興起要代替小妹為母親剪指甲。當我拉著她柔軟的手指時,她縮手說,我會剪到她的手;我說:我會小心的。但沒想到才剪幾根指甲,就剪到她的手。她沒喊痛,也沒有責備我,看著破皮滲血的指甲,我頓時慌了手腳,慚愧自責的趕緊入屋拿優碘軟膏塗抹傷口。
記得昔日如有空檔,我都會為她老人家的小腿和腳板塗抹乳液;如果發現腳趾甲有些長,我也會剪剪。如此數次,常讓我回味童年母親為家人掏耳朵、剪指甲的溫馨時光。
打開電腦,翻起家人與母親合影的諸多照片;忙碌於工作的我們慶幸能留下一些舊照和影片。當年家人生日或過母親節,母親依然精神奕奕,歡欣喜悅的吃著蛋糕,與兒孫們歡度佳節。那時候,我們還推著坐著輪椅的她,參加二伯孫女于歸的喜宴,也留了影像。每年三月麥寮拱範宮媽祖繞境,我擺上水果、香案祭拜祈福,與母親在一旁雙手持香默禱合十,祈求全家平安。而今睹照,只剩思念……。
人生中年,慈母的恩澤情懷常浮上心頭。生命的流轉更迭,一如四季,自有其規律,雖是人世之常,卻是五味雜陳。如今五月,又過著沒有母親的節日,心中不免有憾。但心想,慈暉與春天同在,母親從未遠離。期待未來,能更珍惜春光,以及能孝養老父的歲月。
(二0一六、五、七,金門日報文學副刊)
再續母子緣
在母親做頭七法會那天,我們隨著法師誦經跪拜在她神主牌前,祈求清淨佛音接引,讓她一路往生西方佛國。聽到一段段佛經哀章曲調的吟誦,坐在我前面、拿著細竹枝白幡的大姊,突然窸窣哭泣起來,哽咽的聲音,讓我想起與
母親生活在一起時的諸多往事,而今,她安在?也不自覺的流下淚來……
作夢也沒想到,雖因高齡老化逐漸喪失身體機能,但卻只是小病痛的母親,竟在短暫住院幾天後就離去,讓我們相當的意外、不捨。許多的鄰居和親友都不知母親住院,等到他們在庭院上看到母親由救護車緊急的送回家,撐著一口氣,才錯愕的得知此一不幸的消息。
在做頭七的那天晚上七點多起,又溼又冷,大雨劈哩啪啦地灑在塑膠帆布上,和著我們的誦經聲。那個晚上,隨著一部部的佛經頌讚,一炷炷的香尚未燒完就又更新;尚未燒完的香就插在香爐上,整個布帆內,一縷縷的清香的煙味,鑽入我們數十位林家子孫的鼻孔中,像是對母親的思念和永恆的憑弔。
春天來臨許久,春雷乍響,卻未見春雨。不料!春雨卻無預警的、又大又急的下在母親做頭七的前一天晚上。法會快結束時,大家焦急的等待春雨能停歇。誦經預定在夜裡十一點半左右結束,緊接著要燒金紙送給母親。奇蹟似的,大雨竟在十一點就停止!我們子孫們都覺得不可思議,認為慈悲厚道的母親有福報:待人和善,勤奮持家,育子有成,不眷戀人間的繁華和美食,清口茹素二十多年的她,一定能得到佛菩薩的照拂和牽引。
依民間習俗,我們要燒給母親幾套穿過的衣服、幾箱庫銀和金紙,還有家人連日來做的三十六座蓮花、金元寶和紙衣服、鞋子等等,塞滿一大鐵桶,我們正煩惱著要是雨不歇,該怎麼辦?感謝老天垂憐,我們在沒有大雨的侵擾下,法師一面帶著我們一家人齊念著「南無阿彌陀佛」,一面繞行在兩公尺高的大鐵桶四周,完成焚燒儀式;期待母親一路順心,得道成佛。
站在數公尺外,看著熊熊火舌和火光飛升,照亮夜空,也照亮我們悲慟難捨的心靈;我們雙手合十,頌讚著「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午夜的寒意逐漸散去,凌晨的夜空寧靜,鑲著一圈圈金邊的縷縷烏雲散開,點點星子露了臉。月亮光暈意外的從上頭飄灑下來,安詳柔和,難得的溫暖浮上心頭。
至今,仍然不敢相信在如此美好的陽春三月天,我們竟然無法留住母親,真令人難以接受!期待在佛菩薩的庇佑下,母親得以安住佛國;下輩子我們還要再相聚,還要再續母子緣,再續母子緣……
(二0一六、五、二十二,人間福報生命書寫版)
老爸的豆花情緣
二姐從桃園帶回她二媳婦娘家製作的數桶豆花和幾包黑糖水,讓我們全家大快朵頤;尤其是滿口假牙的老父更是開心,這是他最好的下午茶點心。
每週有三、四天下午四點多,會有一位中年男子開著小貨車,來村裡沿路叫賣:「豆花,有冷豆花、熱豆花、粉圓、綠豆湯、紅茶、燒仙草、枝子冰;攏有在賣……。」透過廣播,由遠而近的傳來柔美的叫賣聲,最後聲音卻停在家門口。我閒坐書房,伸頭探看,發現車子已停下來,老闆送進來十碗豆花……
「吃豆花」是父親的小確幸時光,對滿口假牙、年已耄耋的他而言,那是人間的美味,像是都會貴婦、小資女的喝下午茶的享受。
有一次,我遠遠的看見外傭推著老父返家,老父雙手捧著兩疊用塑膠碗裝著的豆花,一臉滿足的微笑。這晚,家人聚在客廳一起用晚餐時,父親笑盈盈地說,他買了十碗豆花給大家吃。剛好由外地學校返家的兩個女兒,開心地一面與阿公看電視,一面吃著豆花。這溫馨和快樂的畫面,讓我記憶深刻。他說:「一碗三十元,買十碗算二十五,買回家,咱家人跟外傭都可以吃,便宜又好吃。」
老婆看到父親幾乎每週都要買豆花;所以就發揮賢妻的本色,認真製作一桶豆花,又做薑糖湯。可是,父親吃了幾次後說,商人賣的豆花綿密滑嫩,豆花裡面的料又很多;我們做的料少。因為外面賣的豆花,有搭配花生、紅豆、綠豆、粉豆、芋圓、地瓜圓等等。我們還真沒辦法「征服」父親的胃。
不禁回想十多年前,陪伴父親在彰化住院療養近月,我們悶得發慌。有次一起閒步到樓下前庭看熱鬧,曬太陽,看看人來車往,心情特別愉快。那時,剛好有攤賣豆花的路過,我買了一碗給他吃,他吃得津津有味地說:「怎麼有這麼好吃的豆花?真的,真的,太好吃了……。」
看著老爸這樣愛吃糖分高的古早味豆花,我們也不再阻止他,認為他也應該要有自己的喜好;我想這一碗豆花不只是他的下午茶點心,更蘊含著不少歲月的真情意。
也因為老爸愛吃豆花之故,小妹幾乎每週都從異地帶回一大桶的豆花,足夠父親吃上兩三天,所以現在也不再向豆花商買豆花了……
(二0一七、十、一,人間福報生命書寫版)
重陽餐會傳情意
兒童過兒童節,如今老人也要過老人節,那就是過重陽節啦!我雲林偏村的重陽節敬老活動,就是請全村年滿六十五的老人吃一頓,還可以領一份禮物--兩罐西螺名產醬油,和一瓶洗碗精。
重陽節辦敬老活動,是每年村中必辦的活動,也是年度盛事。因為是一年一度難得的老人聚會,所以老者每人都非常期待。
前幾天剛好有些毛毛細雨,老父也必須坐輪椅前往,所以我一直想,希望父親就在家裡用晚餐就好,以免麻煩。但有點重聽的他,村長的廣播他卻聽得很清楚,不到傍晚五點聚會的時間,就在客廳等候。看到我說,他看到有些人已經前往參加了……期待的心情溢於言表。
我趕緊推他到搭棚子的村廟廣場,果然已經人潮洶湧,熱鬧滾滾,有點像在辦喜宴。才五點左右,廣場的紅色圓桌已經坐了不少人在等待。一旁外燴的車子載來豐盛的餐點,廚師和幾位志工正在忙著擺放。一時歡樂的氣氛昂揚起來;我想,如果這時村長和主事者能在廟口放點老歌,一定更動人。
父執輩老者個個盛裝出席,喜樂無比。他們平日深居簡出,有些帶著四腳步行器和枴杖,有些人得坐輪椅由子女或外傭推來。先來的許多老者前去廟旁領取重陽節的禮物。我把父親推送到最外圍的圓桌旁,方便進出,也跟著人潮前去領禮物。
一旁,二十幾位志工,都是平日夜間在活動中心跳土風舞的年輕媽媽,熱心地為老者盛裝香噴噴的豬腳麵線。眼看著她們幾乎忙不來,我主動加入端豬腳麵線的行列。端著這些好料到他們的桌前,他們喜悅的眼神與感謝,充滿在滿是皺紋和黝黑的臉龐上。想起他們一生青春奉獻給家庭,為生活奔勞,令我感動。
分送豬腳麵線後,我們還將一碗碗裝滿著雞鴨魚肉、香腸、糕餅點心,和蘿蔔貢丸湯等等,送到老者面前。看著他們一面聊天,一面欣喜地吃著豐盛的餐點,桌桌充滿著歡笑聲。幾位送親人來聚餐的年輕人和外傭,也一起享用。多麼溫馨的聚會啊!一年應該多辦幾次才對。
由於餐點豐盛,大家都吃不完,還可以打包回家,很像村裏每次辦的喜宴,總是有吃有拿,心中滿溢著幸福和快樂。這也讓人憶起從前,平日難得吃一頓大餐,父親偶爾參加宴客時,總會留下一些好料帶回家,讓家人同享。
在暮色中,我心緒仍然興奮著,滿心歡喜地推著父親返家。高齡九四的父親,滿臉喜悅,雙手也端著一碗滿滿的糕餅和油麵。平日寂寞的老人家需要家人及社會多加關懷和陪伴。真好,因父親的堅持參加,讓他享有一次溫暖的聚會。
(二0一六、十、八,中華日報副刊)
老父到底是老父
熾熱的天,隨著火紅的鳳凰花由南台灣向北燒起;每年四月起,禾黃稻熟收割的忙碌,也由南台向中台展開。我家住嘉南平原,處處可見稻穀收成的景象;精神特別清爽的老農身上,映著藍天與稻海,一期稻作辛苦的汗水,都成為心頭的甜蜜。
那些時日,老爸從收音機聽到豪雨和颱風要來的訊息,一直在我耳邊叼唸著:稻穀成熟了就要趕緊收割起來;割起來才是錢,放在田裡老是擔心風風雨雨的。如要放著更成熟,可讓稻子更有重量一些,得冒一些風險。他常說,六、七月天,西北雨和颱風說來就來,讓人無法按算。他更舉例:當年村人因為颱風天帶來的豪雨,讓稻子倒伏出芽,損失慘重等等情事。
其實我心也很急,到處請教有經驗的村人,例如:拜託替我田地施肥的侄兒。因為父親行動不便,無法到田裡看看稻穀的成熟度。還是侄兒說,何不拔幾棵稻穗到農會收購處的儀器去度量看看?這招讓我心頭有了主意。隨即將兩塊田地的稻穗送去度量,果然穀粒的成熟度已夠,農會會收購。隨即聯絡隔壁村的稻穀機戶,安排隔日的下午來收割。
那天午飯後,休息了一陣子,依然未收到要來割稻子的電話。我心急地去了電話,結果說收割的工人正要去我田裡,我隨即驅車前往。半路上,發現一部大卡車正停在路邊,並將割稻機從卡車上移駛下來。我停車一看,竟是要割我稻田的工人夫妻。他們說這旁邊的田不是我的田嗎?讓我大吃一驚,差一點擺了烏龍,所幸及時趕到,才免一場災難。
天色未晚,我的四車次的穀子全部送繳農會倉庫完畢,再也不必擔心風雨了。我和父親都鬆了一口氣;隔天,真的有颱風侵擾,還下了幾天的大雨。心頭,很感謝父親當時一直催趕我割稻,……。
(二0一七、十、三十一,馬祖日報鄉土文學副刊)
戒菸後遺症
自懂事以來,老爸就會抽菸,菸齡至少超過三十年;只是在家很少看到他抽菸。
老爸年輕時因家境貧困,除了自己的一分薄田需要照顧外,還必須到外面打零工。三、四十年前,香菸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我請你、你請我,話匣子通常在點根菸後展開,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因此,在市井乃至工地等處,幾乎都是煙霧瀰漫。
三十多年前,大哥生了個男孩,因為是林家第一個寶貝孫子,老爸和老媽特別疼愛,理所當然地成了孩子的保姆。但老媽必須操持家務,無法分身照顧孫子,因此含飴弄孫的工作就落在了老爸身上。他也樂此不疲,白天帶孫子外出散步,晚上與孫子同床,幾乎形影不離。
剛開始顧孫的那段時間,老爸在家偶爾會抽根菸解解悶。一次沒注意,菸輕觸到孫子身上,孫子雖然沒有嚎啕大哭,老爸卻自責不已,覺得這樣的事不能再次發生。他想,菸是不能再抽了,戒菸是唯一的途徑!
此後,每當老爸菸癮來時,他就口含一顆糖果,不論是何種糖果都好,這樣就不會想抽菸了。有時朋友來訪,遞給老爸一根菸,他都說:「顧孫啦,菸沒抽了;不然,菸燙到孫子就麻煩了!」日子一久,人家不再請菸,我家也不再有菸味了。
如今三十年過去,孫子都長大了,早已沒有菸癮的老爸卻戒不掉糖果,仍像孩子一樣愛吃糖果,時常要我們買些人參糖、苦茶糖、鳳梨糖、枇杷糖等,讓他解解饞。但對老人家來說,吃糖的後遺症可不少,這下,還真令人苦惱呢!
(二0一七、十一、十三,人間福報家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