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懂得轉彎
充分利用生命去創造,才會獲得一百分
有一天,上帝創造了三個人。
他問第一個人:「到了人世間你準備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第一個人想了想,回答說:「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創造。」
上帝又問第二個人:「到了人世間,你準備怎樣度過你的一生?」第二個人想了想,回答說:「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享受。」
上帝又問第三個人:「到了人世間,你準備怎樣度過你的一生?」第三個人想了想,回答說:「我既要創造人生又要享受人生。」
上帝給第一個人打了五十分,給第二個人打了五十分,給第三個人打了一百分,他認為第三個人才是最完美的人,他甚至決定多生產一些「第三個」這樣的人。
第一個人來到人世間,表現出了不平常的奉獻感和拯救感。他為許許多多的人做出了許許多多的貢獻。對自己幫助過的人,他從無所求。他為真理而奮鬥,屢遭誤解也毫無怨言。慢慢地,他成了德高望重的人,他的善行被人廣為傳頌,他的名字被人們默默敬仰。他離開人間,所有人都依依不捨,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為他送行。直至若干年後,他還一直被人們深深懷念著。
第二個人來到人世間,表現出了不平常的佔有慾和破壞慾。為了達到目的他不擇手段,甚至無惡不做。慢慢地,他擁有了無數的財富,生活奢華,一擲千金,妻妾成群。後來,他因為做惡太多而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正義之劍把他驅逐人間的時候,他得到的是鄙視和唾罵。若干年後,他還一直被人們深深痛恨著。
第三個人來到人世間,沒有任何不平常的表現。他建立了自己的家庭,過著忙碌而充實的生活。若干年後,沒有人記得他的存在。
人類為第一個人打了一百分,為第二個人打了零分,為第三個人打了五十分。這個分數,才是他們的最終得分。
簡單道理
世上可以分為三種人:好人、惡人、平常人。想做哪種人並不是由上帝來決定,而是由自己來決定。要想使自己的人生獲得一百分,就要做個「充分利用生命去創造」的人。
給生命列一張清單,照著清單上的去做
病房裏同時住進來了兩位病人,都是鼻子不舒服。在等待化驗結果期間,甲說,如果是癌症,立即去旅行,並首先要去拉薩。乙也同樣如此表示。結果出來了,甲得的是鼻癌,乙長的是鼻息肉。
甲列了一張告別人生的計畫表離開了醫院,乙住了下來。甲的計畫表是:去一趟拉薩和敦煌;從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長江口;到海南的三亞以椰子樹為背景拍了一張照片;在哈爾濱過了一個冬天;從大連坐船到廣西的北海;登上天安門;讀完莎士比亞的所有作品;力爭聽一次瞎子阿炳原版的《二泉映月》;寫一本書。凡此種種,共二十七條。
他在這張生命的清單後面這麼寫道:「我的一生有很多夢想,有的實現了,有的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實現。現在上帝給我的時間不多了,為了不遺憾地離開這個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後幾年去實現還剩下的這二十七個夢。」
當年,甲就辭掉了公司的職務,去了拉薩和敦煌。第二年,又以驚人的毅力和韌性通過了成人考試。這期間,他登上過天安門,去了內蒙古大草原,還在一戶牧民家裏住了一個星期。現在這位朋友正在實現他出一本書的宿願。
有一天,乙在報上看到甲寫的一篇文章,打電話去問甲的病。甲說,我真的無法想像,要不是這場病,我的生命該是多麼的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實現自己想去實現的夢想。現在我才體會到什麼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應該生活的不錯吧?乙沒有回答。因為他在醫院時說的去拉薩和敦煌的事,早已因為患的不是癌症而放到腦後去了。
簡單道理
每個人的生命都有一張清單,大多數之所以沒有列出一張生命的清單,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因為認為自己還會活得更久。也許正是這一點量上的差別,使生命有了質的不同:有些人把夢想變成了現實,有些人把夢想帶進了墳墓。
最重要是什麼,就把它先裝在心中
一位年近七十歲的哲學教授在上他的最後一節課。
在課程快完時他拿出了一個大玻璃瓶,又先後拿出兩個袋子,一個裝著核桃,另一個裝著蓮子。
然後他對大家說:「我今天要給你們做一個我年輕時就看到的實驗。實驗的結果我至今常常想起,並常用這個結果激勵自己,我希望你們每個人也能記住這個實驗的結果。」
在座的同學當時都很好奇,哲學課還能做出實驗來?就用那些核桃和蓮子?
教授把核桃倒進玻璃杯中,直到一個也塞不進去為止。這時候他問:「現在杯子滿了嗎?」
學過哲學的同學已經有了幾分辯證法的思維:「如果說裝核桃的話,它已經裝滿了。」
教授又拿出蓮子,用蓮子填充核桃還留下的空間。
然後,教授笑著問:「你們能從這個實驗中概括出什麼哲理嗎?」
同學們一個個開始發言,有人說這說明了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滿,只有相對的滿。
有人說這說明了時間像海綿裏的水,只要想擠,總可以擠得出來。
還有人說這說明了空間可以無限細分。
最後,教授說:「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不過還沒有說出我想讓大家領悟的道理來。你們是不是可以反過來想一想,如果我先裝的是蓮子而不是核桃,那麼蓮子裝滿後還能再裝下核桃嗎?你們想想看,人生有時候是不是也是如此,我們經常被許多無關緊要的小事困擾,看著人生就沈埋於這些瑣碎的事物之中,到了最後,卻往往忽略了那些真正對自己重要的事情。結果,白白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記住這個實驗,如果蓮子先塞滿了,就裝不下核桃了。」
一片靜默之中,在座的同學們都陷入了沈思。
簡單道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雖然知道哪些事更重要,卻總會找來各種理由去迴避它,總是在心中裝了一些煩瑣小事。人的生命有限,我們必須清晰地認識到自己這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先把最重要的事裝在心中。
難得的人品,是一個人最好的證明
斯坦因曼斯是德國的一位工程技術人員,因為失業和國內的經濟不景氣,而不遠千里的來到美國。他幸運地得到一家小工廠老闆的看重,聘用他擔任生產機器馬達的技術人員。
一九二三年,美國福特公司有一台馬達壞了,公司所有的工程技術人員都未能修好。正在焦急萬分的時候,有人推薦了斯坦因曼斯,福特公司於是派人請他來。他來之後,什麼也沒做,只是要了一張草蓆鋪在電機旁,聚精會神地聽了三天,然後又要了梯子,爬上爬下忙了多時,最後他在電機的一個部位用粉筆畫了一道線,寫上「這裡的線圈多繞了十六圈」幾個字。福特公司的技術人員按照斯坦因曼斯的建議,拆開電機把多餘的十六圈線取走,再開機,電機馬達便正常運轉了。
福特公司總裁福特先生得知後,對這位德國技術員十分欣賞,先是給了他一萬美元的酬金,然後又親自邀請斯坦因曼斯加盟福特公司。
但斯坦因曼斯卻向福特先生說,他不能離開那家小工廠,因為那家小工廠的老闆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了他。
福特先生先是覺得遺憾萬分,繼而又感慨不已。福特公司在美國是實力雄厚的大公司,人們都以進福特公司為榮,而他卻為了報恩而捨棄如此好的機會。
不久,福特先生做出一個決定,收購斯坦因曼斯所在的那家小工廠。董事會的成員都覺得不可思議:這樣一家小工廠怎麼會進入福特先生的視野?福特先生說:「人品難得,因為那裡有斯坦因曼斯。」
簡單道理
一個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人品。在很多時候,人品是一個人最有魅力的武器,是一個人最好的證明,良好的人品不僅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而且還會獲得比別人更多的機會。
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懂得轉彎
他在上中學時,父母曾為他選擇了文學這條路,但只上了一學期,老師就在他的評語中下了如此結論:該生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善的品德,也絕不可能在文學上有所成就。
於是他又改學油畫,誰知他既不關心構圖又不會調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很差。後來,還是化學老師發現他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品格,於是建議他改學化學。
這一次,他智慧的火花被點燃了,其化學成績在同學中遙遙領先,以至於後來他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他的名字叫奧托.瓦拉赫。
他是個農民,但他從小的理想就是當作家。為此,他一如既往地努力著,十年來,堅持每天寫作五百字。每寫完一篇,他都改了又改,精心地加以修潤,然後再充滿希望地寄往各地的報紙雜誌。遺憾的是,儘管他很用功,可是他從來沒有一篇文章得以發表,甚至連一封退稿信都沒有收到過。
二十九歲那年,他總算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那是一位他多年來一直堅持投稿的刊物的編輯寄來的,信裏寫道:「看得出你是一個很努力的青年,但我不得不遺憾地告訴你,你的知識面過於狹窄,生活經歷也顯得過於蒼白。但我從你多年的來稿中發現,你的鋼筆字越來越出色……」
就是這封退稿信,點醒了他的困惑。他毅然放棄寫作,而練起了鋼筆書法,果然成長很快。現在他已是有名的硬筆書法家,他的名字叫張文舉。就這樣,他讓理想轉了一個彎,繼而柳暗花明,走向了成功。成功之後的他向記者感嘆說:「一個人要想成功,理想、勇氣、毅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人生路上要懂得捨棄,更要懂得轉彎!」
簡單道理
當我們為了理想而努力,卻在錯綜繁雜的人生道路上迷失,碰壁的時候,要懂得捨棄和轉彎,並隨時校正自己的理想,只有找到最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徑,才會有所成就。
我們都沒有時間,也沒有必要去生氣
在古時候,有一個名叫愛迪巴的人,每次和人起爭執生氣的時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後坐在田邊喘氣。
愛迪巴工作非常勤勞,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廣……但不管房子和土地有多大,只要與人爭論生氣時,他還是會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愛迪巴為何每次生氣都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所有認識他的人心中都起了疑惑,但是不管怎麼問他,愛迪巴都不願意說。
直到有一天,愛迪巴很老了,他的房子和土地又廣又大了。他生氣的時候,還是要柱著拐杖艱難地繞著土地跟房子轉圈,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太陽都已經下山了。愛迪巴獨自坐在田邊喘氣,他的孫子在身邊懇求他:「祖父!您已經年紀大了,這附近地區的人也沒有誰的土地比您更大了,您不能再像從前一樣,一生氣就繞著土地跑了!您可不可以告訴我這個秘密,為什麼您一生氣就要繞著土地跑上三圈?」
愛迪巴禁不起孫子的懇求,終於說出隱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說:「年輕時,我一和人吵架、爭論、生氣,就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邊跑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少,我哪有時間、哪有資格去跟人家生氣?一想到這裡,氣就消了,於是就把所有時間用來努力工作。」
孫子問說:「祖父!您年紀大了,又變成富有的人了,為什麼還要繞著房子和土地跑?」
愛迪巴笑著說:「我現在還是會生氣,生氣時繞著房子和工地走三圈,邊走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我又何必跟人計較?一想到這,氣就消了。」
簡單道理
誰都難免有生氣的時候,有的人一生起氣來,就氣上半天,這樣不但會傷及身體,有時生氣還會引起各種悲劇,生氣實在是件不划算的事。在生氣時,不妨想一想:我有時間去生氣嗎?我有必要去生氣嗎?或許就會消氣了。
一個人的價值,不會因外表的改變而改變
一座教堂中,正在舉行一場婚禮。
神父在彌撒當中,手持一張嶄新的百元鈔票問大家:「在場有人想要它嗎?」沒有人出聲……
神父說:「不用害羞!想要就請舉手!」全場大約三分之一的人舉起了手……
神父接著將那新鈔揉成一團後,再問:「現在是否還有人想要擁有它?」
仍然有人舉手,但少了差不多一半……
神父又將那鈔票放在地下,踩了幾下,撿起來,鈔票已變得又髒又皺。他再問大家:「還有人想要擁有它嗎?」
全場只有一位男士舉手……
神父請這位男士上台,把一百元給了這位先生,並說這位男士是唯一的三次都在舉手的……
當全場大笑時,神父示意大家安靜,向新郎說:「今天你迎娶的這心愛的女士,就如同一張嶄新的百元鈔票,歲月加上辛勞,就如同殘破的百元鈔票一樣,往往會讓起初的寵愛變了心。而事實上,鈔票仍然是鈔票,它的價值是完全沒有改變的。希望你可以像這位男士一樣,懂得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別被外表帶領你迷失了人生的道路!」
簡單道理
當我們愛一個人的時候,愛的是他的價值,而不是他的外表。一個人的外表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或辛勞而改變,變得蒼老甚至醜陋,但一個人的價值永遠是不會改變的。
有什麼樣的選擇,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乾柴搭起爐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嚥,還沒有品嚐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
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但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用完了,他只能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們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著幸福安康的生活。
有三個人要被關進監獄三年,監獄長給他們三個人一人一個要求。美國人愛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國人最浪漫,要了一個美麗的女子相伴;而猶太人說,他要一台與外界溝通的電話。三年過後,第一個衝出來的是美國人,嘴裏鼻孔裏塞滿了雪茄,大喊說:「給我火,給我火!」原來他忘了要火柴了。接著出來的是法國人,只見他手裏抱著一個小孩子,美麗女子手裏牽著一個小孩子,肚子裏還懷著第三個。最後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緊緊握住監獄長的手說:「這三年來我每天與外界聯繫,我的生意不但沒有停頓,反而增長了百分之二百,為了表示感謝,我送你一輛勞斯萊斯!」
簡單道理
每個人都會有面臨選擇的時候,有什麼樣的選擇,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一個人選擇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選擇長遠利益,才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
一個人被別人需要,生存才顯得有意義
在某一城市一家醫院的同一間病房裏,住著兩位相同的絕症患者,不同的是,一個來自鄉下農村,一個就生活在醫院所在的城市。
生活在醫院所在城市的病人,每天都有親朋好友和同事前來探望。家人前來時寬慰說:「家裏你就放心吧,還有我們呢,你就安心養病吧。」朋友探望時勸慰說:「現在你什麼也別想,就專心的養病就行。」公司的人開導說:「你放心,公司的事,我們都替你安排好了,你現在的工作就是養病……。」
來自鄉下農村的患者,只有一位十二、三歲的小男孩守護著。他的妻子十天半個月才能來看他一次,或送錢、或送些衣物。妻子每次來,總是不停地說這說那,要丈夫為家裏的事情拿主意:快要播種了,今年是種「稻子」還是「大麥」?再過兩天,大伯就要嫁女兒了,你說要送多少賀禮啊?小芳說要跟她表姐去城裏,我還沒答應,這事要你拿主意……。幾個月後,情況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生活在醫院所在城市的那位病人,在親人、朋友、同事一聲聲「你放心吧」、「你就安心養病吧」的寬慰聲裏,意識中感覺他們已不需要自己,自己也就失去了活著的價值意義,漸漸地失去了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於是在病魔的吞噬中死去。
來自鄉下農村的患者,在妻子大事小事都要自己定奪、拿主意中,意識中感覺家人對自己的不可缺少,自己對家人的重要,意識到自己必須活著,哪怕僅僅是給家人拿些主意,於是一種強烈的求生慾望使他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簡單道理
被別人需要,是人的一種天性,也能表現出一個人的價值,在某些特定情況下,一個人如果不被別人需要,生存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你不妨告訴你的親人和朋友;我需要你們。
在心中點一盞心燈,才能真正照亮自己
從前,有一位年輕的尼姑去見師父,她對師父說:「師父!我看破紅塵,遁入空門已經多年,每天在這青山白雲之間,吃齋念佛,暮鼓晨鐘,經讀得越多,心中的雜念不但不減,反而增加,怎麼辦?」
師父說:「點一盞燈,使它不但能照亮妳,而且不會留下妳的身影,就可以悟通了!」
數十年過去了……
有一所尼姑庵遠近馳名,大家都稱之為「萬燈庵」;因為其中點滿了燈,成千上萬的燈,使人走入其間,彷彿步入一片燈海,燦爛輝煌。
這所萬燈庵的主持,就是當年的年輕尼姑,雖然如今年事已高,並擁有上百的徒弟,但是她仍然不快樂,因為儘管她每做一樁功德,就點一盞燈,卻無論把燈放在腳邊,懸在頂上,乃至以一片燈海將自己團團圍住,還是總會見到自己的影子,甚至可以說,燈越亮,影子越明顯;燈越多,影子也越多。她困惑了,卻已經沒有師父可以問,因為師父早已圓寂,自己也將不久人世。
她圓寂了,據說就在死前終於悟通。
她沒有在萬燈之間找到一生尋求的東西,卻在黑暗的禪房裏悟道時,發覺身外的成就再高,燈再亮,卻只能造成身後的影子。唯有一個方法,能使自己皎然澄澈,就是心無罣礙─點一盞心燈。
簡單道理
一個人活在世上,想做到了無牽掛是不現實的。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若想活得快樂,就要不為外界的一切所困擾│為自己點一盞心燈,在心中照亮自己。
越能輕易得到的東西,就越不知道珍惜
富商奧力姆和他的朋友瑪迪,一起來到一座城市。
奧力姆對瑪迪說:「你知道嗎?這座城市曾經救過我年輕的性命。那一年我從這裡路過,突然急病發作,昏倒在路旁。是這座城市裏善良的人們把我揹到醫院,而且又是這座城市裏最高明的醫生為我治好了病。我不知道誰是我的救命恩人,因為他們都沒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後來我離開了這座城市,隨著財富的增加,我越來越思念這座城市,越來越想報答我的救命恩人。」
「那麼,你準備為這座城市做點什麼呢?」
「把我最珍貴的三顆寶石,奉送給這裡善良的人們。」
他們在這座城市裏住了下來。
第二天,奧力姆就在自己門口擺了一個小攤,上面擺著三顆閃閃發光的寶石。奧力姆還在攤位上寫了一張告示:「我願將這三顆珍貴的寶石無償送給善良的人們。」可是,過往的行人只是駐足觀望了一會兒,然後又各走各的路去了。
整整一天過去了,三顆寶石無人問津。
整整兩天過去了,三顆寶石仍遭冷落。
整整三天過去了,三顆寶石還是寂寞無主。
奧力姆大惑不解。
瑪迪笑了笑說:「讓我來做一個試驗吧。」
於是,瑪迪找來一根稻草,將它裝在一個精美的玻璃盒裏。盒中鋪上紅絲絨布,標籤上寫著:「稻草一根,售價一萬美元。」
此舉一出,立刻產生轟動效應。人們爭先恐後,前來詢問稻草的非凡來歷。瑪迪說此稻草乃某國國王所贈,是王室家中傳家之物,保佑著主人的榮華富貴。
結果,此稻早最後被人以八千美元買走,但那三顆寶石依然在熠熠發光,而在人們眼中,只是把它們當作假貨,當作哄小孩的而已。
事後,瑪迪對奧力姆說:「人們總是對難以到手的東西垂涎三尺,哪怕它只是一根稻草。」
簡單道理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們對於越是輕易可以得到的東西,就越不知道珍惜,甚至把寶物看成廢物;而對於難以得到手的東西,卻想方設法弄到手,甚至把廢物看成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