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讀國學?
因為這是文學素養的入門,讓你精準用字、懂語感、通世事。
《春秋》:一部毫無贅字的著作,每一個字都有特定用意、
《警世通言》和《牡丹亭》你信哪一種愛情?《聊齋誌異》講鬼卻使我明白人事、
《孝經》、《韓非子》其實是領導學;《漢書》比《史記》更可以做我們的典範;
李耳被逼稿,寫了五千字,吸引我們研究幾千年……。
什麼是國學?
簡單來說就是經、史、子、集,加上蒙學,挑選中國文化最具代表性書籍。
但國學普遍深奧難懂且資料龐大,
包括先秦經典及諸子、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
唐宋詩詞、元曲,到明清小說與歷代史學,沒有人有時間都看過,更難以理解其內容。
作者陳晞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後就讀魯迅文學院,是文學碩士、知名作家。
他匯整各時期文學作品,加以分類,清楚展現國學脈絡,
從浩瀚的經典中,萃取出你終生受用的知識──
最感動你的一句、大大受用的一句、誘使你決定去看完全書的一段,
這是讓人最讀得進去的國學普及讀本。
◎經——薈萃了生活與生存的智慧:
《爾雅》,是中國最早的一部釋義詞典與百科全書;
想把職場應用文寫好,你一定要讀《左傳》;
最能反映孔子的價值觀的,是《春秋》,不是論語;
《中庸》教你處世之道,所以列入古代科舉考試必讀;
《論語》除了講道裡,語境和語態極為生動,是寫文章的好範本。
◎史——只要人性不變,歷史永遠可以借鑑
《史記》開始紀傳體;《漢書》開創斷代史,之後正史都以這兩種體例為標準。
各個朝代都有人寫史,到了唐朝劉知幾寫《史通》,才正式提出怎麼寫歷史。
有些史書謬誤一堆,如《晉書》、《宋史》,但為何流傳至今,還認定它極有價值?
《戰國策》主角不是君王,而是謀士,堪稱當員工者必讀的出頭學。
◎子——你總能讀到一本使你信念甦醒的故事書
老子墨子莊子列子荀子還有鬼谷子,出世入世致富致知無為或權謀,
總有一本呼應你的人生信念;
《警世通言》其實是兩性作家談愛情;描寫一夜情?曠世傑作是《遊仙窟》;
《紅樓夢》則是最精緻的偶像劇!看過「三言二拍」,所有愛情專家都輸你。
《西遊記》、《水滸傳》宛如現代版黑道傳奇,兩本書各有寓意,你看得出來嗎?
《聊齋誌異》談鬼怪的宿命,實則對批判現實。
◎集——詩、詞、劇、文的精選集與鑑賞評論
《全唐詩》,《全宋詞》讓你讀著讀著不覺自醉;
《西廂記》王實甫改寫出元劇經典,使暖男(軟爛?)不必當英雄也能抱得美人歸;
《竇娥冤》是中國莎士比亞揪心之作,世界十大悲劇。
古代也有浪漫愛情劇?請看《牡丹亭》
看過《百家姓》《三字經》與《千字文》?哪一本是你文化素養入門?
萃取精華,讓你之後想閱讀原典,你會先選哪一本?
本書用最少篇幅涵蓋112本國學典籍,是你終生受用的國學讀本。
作者簡介:
陳晞
1966年出生,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後就讀於魯迅文學院,文學碩士。作品《終生受益》為2001年上榜書,繁體中文版權被臺灣滾石出版社購買;《簡單就是美》、《一生做好一件事情》分別在大陸和臺灣出版。
曾成功策劃「受益終生」系列有聲版圖書,由太平洋影像公司出版;2008年創作的女性勵志讀物《女人成功靠自己》、《解決意識》等圖書深受市場好評。
章節試閱
《戰國策》──縱橫戰術,謀士智慧的結晶
戰國,顧名思義是一個充斥著戰火的時代,各國之間混戰不休,都是為了爭奪統一天下的主導權。
在這個時代,各國之間為了利益,展開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外交活動,那些擅長辯論遊說的人獲得了絕佳的舞臺,這些人被稱為縱橫家,他們遊走在各國的朝堂之上,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各國君主認同他們提出的各種方針政策,在歷史舞臺上掀起了一場場風暴。
為了讓君主接受自己的觀點,縱橫家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試圖在精神上打倒對手,在一國之君面前證明自己,想混個好位置。這些優秀的辯論家、演說家們的言論行為,在西漢時期被劉向整理起來,形成這本《戰國策》,本書可以算是當時謀士智慧的結晶。當然,放到現在來看並不是所有的觀點都正確。不過對於反映戰國時期學術思想而言,《戰國策》依然有著很重要的史料價值。
《戰國策》是一本非主流書籍,倒不是因為有什麼思想夾雜其中,而是當中充斥許多形形色色的陰謀詭計、詭辯、強辯,與中國人向來主張的忠厚仁義之道背道而馳。與《左傳》這種史書相比,《戰國策》的主旨就有所區別。但是在戰國這樣一個天下分崩離析的亂世,所有的仁義禮信都被打破,國與國之間,如今只講實力與權謀。那些為國君們出謀劃策的策士,也只是以自己的才智,向合適的買主換取功名利祿,所以《戰國策》中的故事只是那段歷史的真實寫照。
戰國時代是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們的一個「黃金時代」,他們有比較自由的身分,在各國之間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才智,在當時的政治與外交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戰國策》對於這些士人的智謀和氣魄給予相當高的評價。
《漢書》──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在《史記》開創了中國紀傳體(按:以為人物立傳記)史書的體例之後,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繼承了這種史書編寫體例,並加以進一步的發展,班固所編撰的史書便是《漢書》,後世又稱之為《前漢書》。
此書跟《史記》一樣採用紀傳體,但內容僅限於西漢一個朝代,因而開創了「斷代史」的全新體例。後代正史的編撰都以紀傳體、斷代史作為基本標準,班固也與司馬遷並稱「班、馬」,成為了歷史學的標杆式人物。
《漢書》講述西漢從立國到覆滅兩百多年的歷史,整本書有120卷,共八十多萬字,這麼長的篇幅在斷代史中是很罕見的。在二十五史中,《漢書》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與《史記》、《後漢書》,以及《三國志》一起被並稱為「前四史」,是所有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的人必看的書。
《漢書》嚴謹、真實,文筆也很好。其中的很多傳記,如《霍光傳》、《蘇武傳》、《外戚傳》、《朱買臣傳》等,都是後世傳記的楷模。
《漢書》與《史記》的淵源
從時間上講,《漢書》講的事情中有一半是和《史記》重合的。這是因為司馬遷沒寫完漢武帝就去世了,《漢書》在《史記》的基礎上,又寫了西漢後期的歷史。
從目的上講,《漢書》一開始就是作為《史記》續集存在的。在《史記》之後,當時還有好多大學者給《史記》寫了續集,但班固的父親班彪對這些書都看不上眼,於是他自己寫了65篇《史記後傳》。班固在接手父親遺稿後,覺得光寫一本續集沒什麼意思,於是他重新研究資料,完成這部完整講述西漢歷史的書。
從形式上講,《漢書》延續了《史記》的紀傳體風格,把書分為紀、表、志、傳四個部分,其中志、表都是在《史記》的基礎上改造而成的。
當然兩者最大的差別是一個是通史,一個是斷代史;另外司馬遷寫《史記》是要「通天人之際、究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屬於私人修史;而班固寫《漢書》是獲得了當時東漢王朝的認可,代表著西漢的繼承者東漢對前代的態度,所以不能不打上鮮明的國家意志的印記。
《漢書》在現世的輝煌
《漢書》在歷史上的地位非常高,可以與《史記》並稱。不過後世學者對《史記》、《漢書》的評價非常不同,不是抬高《史記》貶低《漢書》,就是抬高《漢書》貶低《史記》。唐朝以前比較重視《漢書》,宋朝以後比較看重《史記》。不過總的來看,這兩本書各有所長,所以歷來有「史之良,首推遷、固」的說法。
《漢書》一本斷代史就有80萬字,比《史記》還長,這得歸功於班固把很多一手的文獻資料都保存在書裡。書中記錄了很多政策、詔令、大人物間的書信,這些都是極有意義的資料。著名的有晁(按:音同潮)錯的《論貴粟疏》、記錄古代學術思想的《藝文志》等。如果沒有班固的記錄,這些珍貴的材料可能就找不到了。一直以來,研究古代歷史的人一定要看《漢書》,喜歡古代文學的人也一定要看《漢書》,這是公認的評價。
成書坎坷,不是班固一人完成
《漢書》寫作過程前後花了近四十年,由四個人共同完成。
由於《史記》只寫到漢武帝時期,班彪自己動手寫了65篇手稿《史記後傳》,隨後就去世了。他死後,年僅22歲的班固接手遺稿,他決心繼承父業,接著完成這部鉅作。不料,才開始幾年,有人向漢明帝告發班固「私作國史」。班固被捕入獄,書稿也被全部查抄。後來弟弟班超上書說班固寫書的目的是歌頌漢朝,皇帝這才放了他,還給了班家一些錢財,支持他們把書寫出來。
幾年之後,班固隨著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立下戰功。但是,不幸的是,班固得罪了小人。在竇憲死後,班固就被羅織罪名,在牢裡受盡屈辱,不久就死了,那時《漢書》還有一小部分沒有完成。
班固死後,妹妹班昭奉命續寫班固遺作,但她沒寫完也死了。最後是班昭的門生馬續奉皇帝的命令完成最後部分。
史料來源
《漢書》中用到的史料非常多。因為西漢的前半部分歷史在《史記》已經講過,因此《漢書》的這一部分,主要是在《史記》的基礎上改編的,不過由於班固和司馬遷兩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同,倆人在材料的選擇上有著不同的標準。就算面對同樣的材料,寫多寫少也不同。司馬遷比較喜歡失敗的英雄,而班固就中規中矩的。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漢歷史,兩書都有記述。
漢武帝以後的歷史,班固看的書就更多了。除了父親班彪的《史記後傳》,以及當時十幾本
《史記》續集以外,班固還大量採用了國家的一手資料,比如皇帝的詔令、大臣的奏議、文人的詩賦、科學家的天文曆法書等,另外,還包括了社會上的野史傳說。其中有不少原始史料,班固都是全文抄在書中,因此對歷史學家來說,《漢書》比《史記》更顯得有史料價值。
為什麼《漢書》是正史範例、寫作借鑑?
最重要的原因是班固寫史書的初衷是對西漢歌功頌德。在《漢書》的序中,班固曾明白的說明自己的想法:「就算是堯舜那樣的盛世,也需要有書把帝王的名聲和功德傳給後世。」他的這個主題思想,在後世兩千多年中得到了充分的貫徹。
《漢書》開創斷代紀傳表志體史書的體例,後世全都延續這套寫法。從秦朝開始,中國的歷朝歷代都是皇帝至高無上,同朝代的人不敢直接評論本朝的政治狀況,因為有很多忌諱;而斷代史就沒有那麼多的規矩,因為前朝已經滅亡,所以作者在議論前朝的皇帝時,就比較容易自由發揮。因此《漢書》一出,此後所有官修的「正史」都採用了紀傳體的斷代史這種寫法。
《漢書》最大的優點是掌握的歷史資料非常系統、完備,每一件事都寫得有始有終,記述明白。後世的史學家感嘆,後來的歷史書在掌握資料方面,都沒有超過《漢書》。其次,《漢書》與《史記》不一樣,《史記》用了很多口語詞彙,淺顯易懂;但《漢書》的語言用得就很講究,用了很多修辭手法,文中穿插很多古字古詞,文字風格莊嚴高雅,而且,它的風格是高雅但不浮華,有古樸的風範。
班固是一個很嚴謹的歷史學家,他不像司馬遷那樣富有浪漫的文學家氣質,不刻意去追求敘述的文學審美性。他寫的《漢書》更加重視事情的條理性,而不是人物的性格特點;更加客觀的看待資料,而不是主觀想像。所以,在中國文學史上,《漢書》是一個標誌,從此以後,寫歷史就是歷史,文學性在史書編撰中的重要性被降低了。
《後漢書》──體大而思精,天下之奇件
《後漢書》是一部反映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也是「二十四史」之一。《後漢書》是繼《史記》、《漢書》之後,又一部個人撰寫的重要史書。它的地位很突出,與《史記》、《漢書》和《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後漢書》記述東漢王朝差不多兩百年的歷史,有紀10卷、列傳80卷、志8篇。其中紀和列傳是范曄寫的,志是後來一個叫司馬彪的人加的。
《後漢書》大部分是按照《史記》、《漢書》的現成格式寫下來的,但在寫作過程中,范曄根據東漢歷史的具體特點,做了一些創新。首先,他在帝紀之後添置皇后紀。其次,《後漢書》新增加《黨錮傳》、《列女傳》等7個類傳。范曄是第一位在紀傳體史書中,專門為婦女作傳的史學家。而且,《列女傳》所收集的這17位優秀女性,並不都是符合三從四德標準的貞節女子,還包括並不符合禮教道德標準的才女蔡琰。
《後漢書》經典段落
黨錮之禍
東漢末年宦官當權,到處搜刮民脂民膏,弄得民不聊生。全國上下都恨透了宦官的胡作非為。這時候,一個叫李膺的官員站出來,公開對抗宦官。李膺出身東漢大家族,是個有正氣、有理想的人,也是當時的輿論領袖。宦官誣陷他們結黨營私,教唆漢桓帝,把李膺等數百名正直的大臣關進大牢。
京城的幾萬名太學生聯合起來示威遊行,要求釋放李膺等人。但宦官們得到皇帝的支持,對李膺等幾百人殺的殺,流放的流放。不僅如此,皇帝還下令所有這些大臣的親戚、門生都必須革除官職,終身不得錄用。這一事件史稱「黨錮之禍」。
【原文】
時河內張成善說風角,推占當赦,遂教子殺人。李膺為河南尹,督促收捕,既而逢宥獲免,膺愈懷憤疾,竟案殺之。初,成以方伎交通宦官,帝亦頗誶其占。
成弟子牢修因上書誣告膺等養太學游士,交結諸郡生徒,更相驅馳,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於是天子震怒,班下郡國,逮捕黨人,布告天下,使同忿疾,遂收執膺等。其辭所連及陳寔之徒二百餘人,或有逃遁不獲,皆懸金購募。使者四出,相望於道。明年,尚書霍諝、城門校尉竇武並表為請,帝意稍解,乃皆赦歸田裡,禁錮終身。而黨人之名,猶書王府。
又張儉鄉人朱並,承望中常侍侯覽意旨,上書告儉與同鄉二十四人別相署號,共為部黨,圖危社稷……靈帝詔刊章捕儉等。大長秋曹節因此諷有司奏捕前党故司空虞放、太僕杜密、長樂少府李膺……等百餘人,皆死獄中。餘或先歿不及,或亡命獲免。自此諸為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眥之忿,濫入黨中。又州郡承旨,或有未嘗交關,亦離禍毒。其死徙廢禁者,六七百人。
捨生取義的范滂
發生黨錮之禍後,朝廷大肆搜捕范滂等人。督郵吳導奉命帶著詔書來到范滂居住的縣城,執行抓捕的任務,因范滂素有賢良的名聲,所以督郵深感痛心疾首,趴在床上哭泣。范滂聽說後,道:「這必定是因為我的緣故。」
為了不讓人為難,范滂自己來到縣衙投案,縣令郭揖大感驚訝,於是解下縣令的印綬出來見范滂,對范滂說:「天下可以逃亡的地方很多,你來到這裡做什麼?」范滂回答:「我死了,禍事就可以消弭了,我不能連累您和我的老母親。」於是范滂從容入獄。他的母親來與他訣別,范滂對母親說:「弟弟仲博很孝順,可以很好的贍養母親。我跟隨龍舒君(按:范滂的父親)一起赴死,稱得上是死得其所,只是辜負了母親大人的養育之恩,希望母親大人不要太過悲傷。」
范滂的母親說:「你現在能夠跟李膺、杜密這樣的賢人齊名,死又有什麼遺憾呢!既想有好名聲,又想安享天年,世上沒有這麼兩全其美的事。」范滂跪聽母親訓誡,再三下拜辭別老母。
范滂又對自己的兒子說:「我想讓你做壞事,但壞事是不應該做的。我想讓你做善事,但我從不作惡卻落得如此下場。」范滂與家人訣別後慷慨就義,連路人聽說他的事蹟之後,都感到十分悲痛。范滂被殺時,年僅33歲。
《范滂傳》是《後漢書》的傳世名篇,整篇文章寫的盪氣迴腸,范滂的捨生取義和她母親的深明大義都令人感慨。
【原文】
建寧二年,大誅黨人,詔下急捕滂等。督郵吳導至縣,抱詔書,聞傳舍伏床而泣。滂聞之,曰:「必為我也。」即自詣獄。縣令郭揖大驚,出解印緩,弓怖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為在此?」滂曰:「滂死則禍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母流離乎!」其母就與之訣。滂由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養,滂從龍舒君歸黃泉,存亡各得其所。唯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復求壽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辭。顧謂其子曰:「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行路聞之,莫不流涕。時年三十三。
《戰國策》──縱橫戰術,謀士智慧的結晶
戰國,顧名思義是一個充斥著戰火的時代,各國之間混戰不休,都是為了爭奪統一天下的主導權。
在這個時代,各國之間為了利益,展開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外交活動,那些擅長辯論遊說的人獲得了絕佳的舞臺,這些人被稱為縱橫家,他們遊走在各國的朝堂之上,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各國君主認同他們提出的各種方針政策,在歷史舞臺上掀起了一場場風暴。
為了讓君主接受自己的觀點,縱橫家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試圖在精神上打倒對手,在一國之君面前證明自己,想混個好位置。這些優秀的辯論家、演說家...
作者序
前言
因為能解決人生問題,於是傳授成為國學
中國文明史長達五千年,國學的發展自然是歷史悠久且博大精深,作為中國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國學不僅記錄了中國的發展史,而且也對中國的文化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其影響延伸到政治、經濟、歷史以及生活的各個方面。國學堪稱中國文化的精髓部分,但是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以及文化的日益多元化,國學漸漸與時代相脫節,與人們的生活更是漸行漸遠。
近年來,隨著國學和漢學等熱潮興起,人們才重新重視起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他們渴望從中國古文化中,吸取更多的營養,不過國學普遍都深奧難懂,與現在白話文的淺顯易懂有著一定的差距,極大的限制人們的接受程度,而時代的差異性也增加其理解難度,往往容易造成誤解。所以人們在面對國學時,常常熱情有餘而收穫不足。
本書用匯總的方式,全面的介紹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概況,生動的描述各個時期的不同文學樣式和代表作品。同時分類不同的文化類型,並加以分析,儘量給讀者還原一個最全面、詳細、清晰的認識。該書的知識不論是在縱向的規畫或橫向的延伸,脈絡都十分清晰,知識面也非常廣,保證讓讀者對國學能有一個整體性的認識。
本書將古文作為藍本,以現代文化的解讀方式詳解國學,將古代文化和現代文化融會貫通,真正做到了古文今譯,使原本晦澀難懂的古代文化,變得更加通俗易懂。另外,本書在語言上也儘量做到生動有趣,結合知識性和趣味性,從而增加書本容易閱讀、理解的程度,這樣也就盡可能的迎合廣大讀者的閱讀習慣,滿足讀者的閱讀要求,自然更容易被大眾接受。
本著普及國學的目的,並希望這種文化能夠繼續發展和傳承下去,本書力求完整的再現中國古代文化的巨大魅力,同時也相信讀者一定會對中國古代的文學文化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產生更多的興趣。
前言
因為能解決人生問題,於是傳授成為國學
中國文明史長達五千年,國學的發展自然是歷史悠久且博大精深,作為中國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國學不僅記錄了中國的發展史,而且也對中國的文化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其影響延伸到政治、經濟、歷史以及生活的各個方面。國學堪稱中國文化的精髓部分,但是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以及文化的日益多元化,國學漸漸與時代相脫節,與人們的生活更是漸行漸遠。
近年來,隨著國學和漢學等熱潮興起,人們才重新重視起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他們渴望從中國古文化中,吸取更多的營養,不過國學普遍都深...
目錄
前言 因為能解決人生問題,於是傳授成為國學
第一章 經——薈萃了生活與生存的智慧
《尚書》——中國現存最早的「口述」史書
《詩經》——史上最早、種類最全的詩歌精選集
《儀禮》——禮儀官的執業手冊
《春秋》——比《論語》更能反映孔子價值觀
《左傳》——後世應用文寫作的鼻祖與典範
《孝經》——孝道實踐指南,也是統治者參考書
《爾雅》——中國最早的一部釋義詞典與百科全書
《論語》——語錄體之父,全是正能量
《孟子》——千秋大業,仁術為基
《大學》——初學入德之門,就是大人之學
《中庸》——處事之道,古代科舉考試必讀
第二章 史——只要人性不變,歷史永遠可以借鑑
《山海經》——最古老的地理、歷史、神話……書
《國語》——中國最早國別史著作
《史記》——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戰國策》——縱橫戰術,謀士智慧的結晶
《漢書》——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後漢書》——體大而思精,天下之奇件
《三國志》——正解三國,正統是誰
《晉書》——著者二十一人,載記十六國
《洛陽伽藍記》——講述佛教寺院發表,暗寫命運無常
《水經注》——以河流為線索,生動描繪地理變化
《宋書》——豪門士族進入正史
《南齊書》——序事中寫論斷,敢把皇帝描寫成混蛋
《梁書》——不被稱道的史書
《陳書》——沒啥英雄與人物,但結構最有邏輯
《魏書》——怎麼寫都有人不滿意的穢史
《北齊書》——很獵奇,史書中最難產
《周書》——不只記北周,還寫同代其他王朝
《隋書》——毫不留情、秉直書寫
《南史》——把四個朝代的歷史寫在了一起
《貞觀政要》——總結唐太宗,建言唐中宗
《史通》——研究如何寫歷史的書
《舊唐書》——如實保存史料,五百年後翻身
《新唐書》——記事矛盾,但詳錄了典章制度
《舊五代史》——官修史書,查證不足
《新五代史》——私修正史,《春秋》精神
《宋史》——篇幅最龐大,誰說元朝沒文化
《遼史》——唯一契丹史,強在列「表」
《金史》——從沒文字到文化快速輝煌的女真族歷史
《元史》——史料不是中文的中原歷史
《明史》——最為完善之作
《清史稿》——最後一部中國紀傳體正史
《文史通義》——用「地方史」提出寫史的新主張
《書目答問》——寫給不知道怎麼找書、讀書的人
第三章 子——你總能讀到一本使你信念甦醒的故事書
《老子》——五千字文章,後人用數千年體悟
《孫子兵法》——世界第一的戰法精粹
《墨子》——適合現代人的致富哲學
《莊子》——無為卻積極的奧義
《列子》——寓言故事集
《鬼谷子》——謀略權術,縱橫天下最佳指南
《公孫龍子》——白馬非馬、天下無指,史上最難懂
《尹文子》——先秦論法術和刑名專著
《荀子》——「可教化」的始祖
《韓非子》——君王(領導者)的指引歷代行動指南
《呂氏春秋》——古代百科全書
《新書》——賈誼的君王教育文集
《淮南子》——將儒法家容入道家的實用書
《九章算術》——首部數學著作
《周易參同契》——別當成煉丹攻略,更是哲學書
《穆天子傳》——充滿歷史神話的中國第一本遊記
《搜神記》——最獵奇,古代志怪小說集
《世說新語》——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
《顏氏家訓》——一個人一生的經驗,給子孫的禮物
《茶經》——茶葉百科全書
《遊仙窟》——帶著千鈞力,只寫一夜情
《開元天寶遺事》——孕育多少成語和典故
《林泉高致》——繪畫藝術與鑑賞論述
《洛陽牡丹記》——小題也能成就大作
《棋經》——圍棋入門,更像人生
《東京夢華錄》——汴京的繁華,只能在這裡找到
《近思錄》——理學一本通,儒家入門書
《容齋隨筆》——隨便寫寫,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武林舊事》——絕非武俠!天下第一坑
《大宋宣和遺事》——口說歷史,水滸傳真有此事
《三國演義》——為第一部長篇小說,最具經營意識
《水滸傳》——性格鮮活的英雄史詩
《西遊記》——怪力亂神卻能名列中國四大名著
《喻世明言》——寫給大人的預言,城市生活小說
《警世通言》——首席兩性作家談愛情
《醒世恒言》——明代人的愛情(醒醒吧)
《初刻拍案驚奇》——商人命運與婦女婚姻觀
《二刻拍案驚奇》——超級暢銷書續集,最佳社會觀察
《聊齋志異》——鬼怪的宿命與現實的批判
《紅樓夢》——為什麼是古典小說的極致之作?
第四章 集——詩、詞、劇、文的精選集與鑑賞評論
《楚辭》——浪漫主義的詩歌表現,看屈原
《曹子建集》——曹植才高八斗,冠絕七子
《陶淵明集》——兩晉無文章,歐陽修只看五柳
《文心雕龍》——文學理論鉅著,好推薦者促成暢銷書
《詩品》——詩評權威能知誰,一句入魂
《玉臺新詠》——誰說豔情歌不登大雅?千古絕唱可多了
《全唐詩》——所有的唐詩,所有的醉
《柳宗元集》——又華麗又質樸又辛辣又含蓄
《二十四詩品》——論詩歌美學,氣質的極致書寫
《樂府詩集》——古代歌辭集,K歌之王
《六一詩話》——詩歌理論的鼻祖,暢讀佳句好詩
《歐陽修集》——文學全才,大師們的導師
《蘇軾集》——詩、詞、書、畫、文……以及美食大家
《絕妙好詞》——此處詞多、文好、速來
《全宋詞》——由浪漫豔詞到波瀾壯闊
《西廂記》——願有情人成眷屬,王實甫改寫出元劇經典
《竇娥冤》——中國莎士比亞揪心之作,世界十大悲劇
《牡丹亭》——倩女、還魂、生死戀
《古文觀止》——歷代散文作品精華,看這本就夠了
《六朝文》——綺靡浮華的唯美雕琢文集
《唐詩三百首》——每個人書架上都該有一本
《人間詞話》——西方哲學與東方詩詞的結合
第五章 蒙學——文化素養入門,學用字、懂語感、通世事
《千字文》——用字和寫作的究極境界
《百家姓》——姓氏背後隱藏社會發展
《千家詩》——培養語境的詩歌讀物
《三字經》——經過千年考驗的簡練文字蒙書
《增廣賢文》——「社會化」的詩經通俗讀本
《聲律啟蒙》——學習詩詞對聯的基礎
前言 因為能解決人生問題,於是傳授成為國學
第一章 經——薈萃了生活與生存的智慧
《尚書》——中國現存最早的「口述」史書
《詩經》——史上最早、種類最全的詩歌精選集
《儀禮》——禮儀官的執業手冊
《春秋》——比《論語》更能反映孔子價值觀
《左傳》——後世應用文寫作的鼻祖與典範
《孝經》——孝道實踐指南,也是統治者參考書
《爾雅》——中國最早的一部釋義詞典與百科全書
《論語》——語錄體之父,全是正能量
《孟子》——千秋大業,仁術為基
《大學》——初學入德之門,就是大人之學
《中庸》——處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