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序
教材編選與課程架構、教學目標密不可分,而編選的結果,決定了教學內容與程序。《古典與現代的對話─中文閱讀與表達》的出版,不僅僅提供教師教學資源,更重要的是,本書的編纂乃呈現了教材研發團隊對大學生文學與語文素養的思考與定位。
本校自100學年度執行教育部「中文閱讀與書寫課程革新推動計畫」,本人忝為計畫主持人,與團隊教師共同合作,重新思考大一國文的教學目標、內容與教法,並於課堂實務中進行革新。據此研發成果,101學年度下學期與楊裕貿、楊淑華、施枝芳、江右瑜教師群共同編寫《下一站,生命中的古典花園─手繪版大學國文》,成為全校共同教材的試行版,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蒐集學生使用意見後,正式編寫了《古典與現代的對話─手繪版大學國文選》,乃為本校第一本正式出版的大一國文共同教材。
本人擔任《下一站,生命中的古典花園─手繪版大學國文》主編,嘗試在教材中呈現經典閱讀、古今文本對話、應用文書寫作、手繪插畫等理念,這些理念也在《古典與現代的對話─手繪版大學國文選》繼續援用;除此之外,與系主任彭雅玲、專案教師江右瑜共同奠定了生命議題的架構與內涵,選文則徵詢了各學院資深教授及本系專任教師,兼收哲理散文、歷史散文、小品文、詩歌、小說、話本、戲劇各類體裁,並以「情緒抒發單元」為教材編寫示例,初步建立「導引─簡介─古今文本─註釋─生命內涵研析─延伸閱讀」單元教材編寫架構,爾後,在教材會議中又增加了「學習目標」的訂定,並於楊裕貿主任所主持的二版修訂中,增加「問題與討論」項目。
《古典與現代的對話─手繪版大學國文選》歷經六年的教學實證,教材也邁入第三版的修訂,隨著「大一國文」更名為「中文閱讀與表達」,亦將教材更名為《古典與現代的對話─中文閱讀與表達》,刪去不常選用的單元,更換部分選文,為的是讓教材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更加緊密貼合。
一部教材的編寫沿革,就是一門課程的底蘊與積累。生命議題的架構與內涵,顯示課程核心精神在於連結人生經驗與內在情感;學習目標方面,則兼具情意教學、認知教學、表達能力三大面向;古今文本對話,開啟了思考與探討的視域。閱讀,是為了連結個體內在情感,開展人生智慧;表達,是在省思自我價值、人我關係、社會環境、過去未來之後,透過各種形式呈現觀點。
一部教材要發揮其精神內涵,重要的推手是為了課程盡美,參與各色大大小小研習與會議的授課教師們:感謝彭雅玲、楊裕貿兩位主任身先士卒的參與課程改革;感謝自課程改革以來即彼此支持的教師群─—江右瑜、施枝芳、高瑋謙、丁鳳珍、王月秀老師,以及陸續加入的許文獻、歐秀慧、陳芃欣、卓素絹、盧詩青、吳伯曜、高榮鴻老師。多年來教師社群彼此合作、學習、相互激盪,方能使課程與教材日益精緻。
最後,特別致謝於王如哲校長對革新課程的高度支持,助理許育菁小姐的多方溝通與資料收整,並感謝洪葉文化協助,使本書得以順利付梓。
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 劉君(王告) 謹識
201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