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李錫錕(Power 錕)
知名作家、創意人 李欣頻
SmartM 世界智庫執行長許景泰
知名作家、律師娘林靜如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閱讀人」社群主編 鄭俊德
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暨國防醫學院副教授 楊聰財
企業講師、作家、TED 講者 火星爺爺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共同創辦人 安一心
本書建立一個「經營感性和理性」的架構,讓我們相信本能,不怕痛苦的去開發感性和理性的能源,最後的回饋必然是亮麗的生命力。值得被視為一種類似聖經或佛經,放在床頭隨時閱讀。
——李錫錕(Power錕),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這本麥克•尼爾著作的好書,是希望大家能夠更有潛力享受人生,對人際關係感到滿意,掌握心靈澄明與豐沛的創造力⋯⋯這本書真的很值得一讀!
——楊聰財,精神專科醫師、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國防醫學院副教授
這本書將對於你如何活著,如何讓人生更好?做了深刻的探求,極富哲理和人生啟發性的思考。
——許景泰,SmartM世紀智庫執行長
我非常喜歡書中說的「我們不必創造富饒,富饒一直都在,我們只會創造限制。」⋯⋯把那些限制拿掉之後,你就會明白,你甚至不需要中樂透,就可以開始你的富饒人生。
——火星爺爺,企業講師、作家、TED講者
書中提到的心智、意識與思想的關鍵公式,讓我們重新省思生活。如果你對你的生活不滿意,或是希望人生活得更精彩,這本書應該會有指引你的答案。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本書提供ㄧ個神奇的公式,讓人穩定自身的幸福感,連結內在的大智慧。連結內在,幫助我們覺察物欲與執著,對於世間的循環起伏,更能自在。
——安一心,華人網路心靈電台共同創辦人
本書是關於心理健康的真知灼見,也是通往美好人生更快速、有效的祕訣。
——克莉絲汀・卡爾森(Kristine Carlson),
與理查・卡爾森(Richard Carlson)合著《別為小事抓狂》暢銷系列叢書作者
尼爾提出很好的辦法,不僅有助於身心平靜,還能在現今忙碌世界中保持優勢。別光只是讀,要讓這本書進入你的意識,這麼一來,人生肯定煥然一新!
——保羅・麥肯納(Paul McKenna),
暢銷書《七天改變一生》(Change Your Life in 7 Days)作者
原本沒打算一口氣讀完這本書,但一讀就欲罷不能。書中訴說屬於這個時代的美好與智慧,在面對今日的挑戰尤其重要。麥克・尼爾不以大師或專家自居,反而像找到歸宿的朋友,渴望與你分享心路歷程。若一生只讀一本書,我推薦這本。
——夏瑪・卡巴尼(Shama Kabani),
禪行銷集團(Marketing Zen Group)執行長
本書以動人的嶄新思想,幫助讀者從渾渾噩噩的人生大夢初醒。書中精準說明現實是由想法創造而出,無疑是兼具實用與精神價值的經典之作。
——蓋伊・漢德瑞克(Gay Hendricks)博士,
紐約時報暢銷書《熱愛意識》(Conscious Loving)作者
這簡單的原則讓我有幸遇見真實的自我。無論周圍發生什麼事,我總能保有安全感與自由。即使偶有動搖,但總能回歸這樣的狀態。
——忠實讀者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個人的蛻變革命
可曾想過,若你對現實的認知完全錯誤會怎樣?
二〇〇七年,我自認站在人生巔峰,教練事業蓬勃發展,在應用心理學領域也頗受推崇,第一本書相當暢銷,第二本書也即將在美國出版。我與妻子妮娜節結襟二十年,育有三個孩子,實在應該心滿意足。
我生活中唯一的問題,就是常與妮娜爭論是否該搬到新房子。朋友保羅・麥肯納 (Paul McKenna) 說這是個「高品質問題」,但我還是逢人就抱怨。有個朋友受夠了,於是給我一本喬治・普蘭斯基博士 (Dr. George Pransky) 寫的《挽救關係手冊》 (The Relationship Handbook) ,我起初連翻都不想翻。我通常對兩性關係的書興趣缺缺,因為我發現,這類書籍通常會提出許多很不錯的建議,效果很棒——前提是,你得恰好是那本書的作者。但我打開這本書,才看第一章,就受到普蘭斯基博士的「高昂情緒療法」 (high mood therapy) 與「零維護關係」 (maintenance-free) 深深吸引。
我當天就把整本書看完,也下定決心,若以後有人建議我讀可能有助益的書,應敞開心胸接受。
後來我沒再想起這件事,直到有朋友問起,我和妮娜最新的情況如何。
我說:「什麼意思?」
「就是你們處得怎麼樣?」
「很好啊,怎麼了嗎?」
他問了五、六個問題,我才想起不到一個星期之前,才和妮娜大吵一架,那是幾年來最嚴重的爭執。我頓時覺得背脊發涼。那本書讓我忘懷過去幾年自以為最嚴重的問題。沒想到,就算想起了這問題,我卻沒什麼動力解決。怪的是,妮娜似乎也認為這問題沒什麼大不了,壓根兒沒再提起。房子的問題似乎迎刃而解。那本書實在奇妙,我想深入了解。
好奇心大爆發
我上網搜尋更多關於那本書的立論基礎,竟然三不五時就看到有人提起一個我不熟悉的心理學領域。該領域最先出現在一九七〇年代晚期的文獻,名稱五花八門,有「心智心理學」 (Psychology of Mind) 、「健康實現」 (Health Realization) 、「三原理」 (The Three Principles) 等等。最知名的實踐者應屬《別為小事抓狂》 (Don’t Sweat the Small Stuff) 的系列叢書作者理查・卡爾森 (Richard Carlson) ,但就我所知,他開始成名之後就脫離了這個圈子。
我進一步探究,發現這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人,是個蘇格蘭裔焊接工席德・班克斯 (Syd Banks)。 他得到啟發之後,從一個教育程度不高的加拿大紙漿廠工人,一舉成為聞名全球的大師與教師。在這領域中,我遇到的每個人都提過在遇見席德或閱讀他的著作後,人生煥然一新。我研究心理學與個人成長近二十年,卻從未聽過這號人物或他所啟發的領域,這令我更加好奇。
更令我困惑的是,無論我請教誰,他們都說蛻變沒有「技巧」——只要傾聽席德或任何接受過「三原理」訓練的人即可。等時機成熟,蛻變就會發生,人生將開出新局。
這領域的奉行者所提出的宣言,令人難以置信。之前的幫派分子成為這圈子的正向模範。酗酒者不需要多年奮鬥或治療,就戒掉了酒癮。美國謀殺率最高的兩個住宅區在居民接觸到這項原理之後,犯罪率下降到接近零。
我曾與某公司的執行長聊過;他教員工明白由內到外的道理之後,就讓營運數字自行增展,公司營收從數百萬躍升為數十億。這和其他我接觸過的多數心理學領域不同,幾乎每個實踐者都婚姻美滿、親子關係融洽,即使在職場上待了三十年依然樂在工作。我決定放棄旁觀者的客觀角色,飛到加拿大邊境的小鎮,親自探索這種方式。
結果,我經歷到人生徹頭徹尾的翻轉。我的工作徹底改變,看待世界的眼光也不再相同了。這我所經歷的一切並非透過任何特殊方式或神奇魔藥,只是透過很特定的對話。如今,這種對話過程也是我和客戶談話時的基礎。在這本書中,你我將會一起進行這種對話。
重點預告
在接下來我們共度的時間裡,我將分享「三原理」,本書帶來的新想法徹底顛覆大部分的傳統心理學,也會徹底改變你的人生。我們會回歸到「原始恩典」,談論生命背後的深層智能,影響我們內在的心理健康,提供源源不絕的智慧和引導,讓我們能發現與釋放無盡的創造力到世上。我們也會探索由「內到外」的領悟如何讓人帶著優雅和力量迎向生命的挑戰,在人生這場遊戲中毫無畏懼,全力以赴。我們將比透過學習而掌握自身的一切的「賦能」(empowerment)更上一層樓,在更寬廣的世界裡,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自己碰上這徹底突破的開悟後,決定這項原則介紹給全球成千上萬的人,也透過個人教練課程,改變學員的基礎,學習如何豐富生命,以由內到外的方式生活。我的客戶和學生在關係、財務、身心健康與幸福感上都出現正面變化,甚至大幅提升。他們變得更快樂、更有安全感,對他人更有同理心。
他們許多人也面臨到人生困境,有人失去工作、破產、生病,面臨家庭危機,我光用想的就淚水盈眶。然而他們幾乎無一例外,都發現內心深處持續湧出韌性與創造力,讓他們得以過去未曾有過的泰然自若來面對困境。
若與他們聊過,就會發現他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貧有富。但是他們開始從裡到外了解自己之後,會出現兩個共同點:眼裡閃耀著光芒,散法出美好的感受。
有人把這蛻變過程比擬成搭雲霄飛車渡河,有人則說像是初次遇見自己,宛若一份贈禮。有客戶告訴我:「我好像找到了充電插座。」最常出現的描述是「感覺像走了漫漫長路,終於回到家」。雖然你會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感受,但在這段共度的時光中,內在光芒甦醒、重新與生命的力量連結,是我們的承諾與目標。
在閱讀書本時,雖然是我單方面向你說話,但你的工作也同樣重要——請以開放的心傾聽,盡力朝我指出的方向探索,最重要的是始終保持對話。事實上,唯一無法從這對話中得到寶貴收穫的,是那些尚未見到寶山就半途而廢的人。
這本書不談任何技巧,你不必學習、記憶、練習或做些什麼。我只會指出一些關於人生的基本事實,接下來由你領悟箇中道理。有時你可能會覺得好像哪裡也沒去,甚至在開倒車。有時則會覺得新領悟如泉湧,不斷冒出,得急起直追。
假若你持續保持開放心胸,時時盼望,我保證你的人生不僅會更美好,還能影響周遭的人,效果絕對超出你所預料。
以下這封信,是來自一位參加「由內到外反轉人生」線上課程的年輕女子。當時,她的人生陷入最嚴重的低潮:
「我初次聽到『由內到外反轉人生』背後的原理之前,原本打算一了百了。短短幾天,透過您的教導,我忽然有所領悟,得到前所未有的澄明與平靜。我以為自己無法再感受到愛,但整個人恢復了愛,而且感到朝氣蓬勃。
現在即使我遇到了困境,卻仍能泰然面對,平靜生活。碰到他人無理的爭論時,我靠著內在的幸福感給予回應。我不再受限於一己的思考,而是能看到別人的內心,理解他們的感受,好像開啟了第六感。
我以嶄新眼光看待世界,雖不是每一天或時時刻刻都能如此,但差不多了。
最棒的是,這簡單的原則讓我有幸遇見真實的自我。無論周圍發生什麼事,我總能保有安全感與自由。即使偶有動搖,但總能回歸這樣的狀態。我不再尋找終結生命的方法了。」
她在人生最可怕的夢魘中,為何能感受到心靈澄澈、寧靜與自由?這就是我們在本書中探討的事情。
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