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有的保障,不流於抄襲乃至使得創作人灰心喪志,而削薄其對創新創意之動力,應是值得投入之工作延伸。
此外,在協助保障了藝術家的智慧財產權後,我更加因大地藝術季見識到台東人與人之間互助的溫煦民情。安聖惠小姐備以出展之裝置藝術,曾在開展前因突如其來的台東大颱風而崩毀,共展的藝術家們得知後,徹夜齊心協力地一同幫助其重新組裝,終於趕在大地藝術季開幕時修復完成,成功出展。
這是台東,美麗地令人動容。
於台東所見所聞,一切人事物繁如星子,燦鑠鑠地掉落入心,令人再也無從忽視。一股欲深入了解台東生態並連結藝術範疇的想望,宛若於星子上的沃土發芽,生長出清麗的花蕾,一朵朵綻放出堅定的決心,我就此喜歡上了東海岸生活,並於西元二○一一年至二○一四年,在台東富山村莿桐部落蓋了「富山海灣」海邊民宿作為自己假日在台東東海岸生活之定居,並與在地藝術家學習漂流木創作,融入東海岸生活。 蓋建富山海灣海邊民宿前,我亦針對當地建屋規範做了一番研究。
台東的土地分類,分為建地、農地、原民地、國有地,惟建地可供原民以外之民眾申請蓋建,是故,一心期盼於台東建立兼具自我創作與原民風格居處的我,遵循法律規定,經法定程序判決,找了一片非原民地之合法「建地」,首先進行了工作室的搭建。
「海邊,公車可以到達,可深入欣賞部落文化,近火車站及市區,並且在我的經濟能力範圍、工作能力範圍大致是這樣。」若有人問我,何為當初於台東找地的理想條件,我會如此回答。而當有人問我,最後找到什麼樣的建地,我會這麼回答:「就這麼說吧,跟我的理想條件一模一樣。」我會大方的,自豪的,如是笑道。
我會說著我覓得了適洽的理想之地,並蓋建了理想的工作室,一切幸運得令人感到有些不真實。由一開始簡單的搭建,到後來逐漸完善至進駐其中,猶如養育一個純樸的孩子,同時呵護自己身體裡,最柔軟而天真的角落,並拾得不容小覷的滿足。
於是我開始了三地工作生活。
三地兜轉之間,我,找到了我。
以空間換取時間,以時間轉換空間,是我在這般三地生活當中領悟的道理。大膽果斷地擲出時間以跋涉三地,付諸實行,讓自己於平日在台南享受工作所推進的繁忙、投身於法律事務帶來的快進步調中;再讓自己於假日來到ーー或者說,回到ーー回到有如家鄉的、耀眼而溫暖的台東富山海灣及嘉平海灣。
我在不同的土地,感受不同的溫度與氣味。在三地之間,每一道呼吸都令人打從心底叢生不同感觸。台東所帶給我的感觸更多出了一絲閒適,以及自在、原始、親切的微小火光。微小,但暖和得一個不注意,就能在內心燃起巨大的力量,讓我在週一回到工作崗位時,有了充飽電般、更強大的精神與幹勁,身體也因充分浸入自然環境、親力親為的投入農務,而變得透徹舒暢;頭腦也因獲得足夠的放鬆,而在面對工作時,更加地清醒。
我在台東,以這般美好的空間,換取同等美好的時間。
然而,在這般過程中,我亦間接看見台東另一面真實的紛擾ーー我因此得知了工作室所在地的部落,正與美麗灣渡假村進行「海水浴場」原住民傳統領域之抗爭及判決。
一道藍鬱鬱地衝突,在清澈海灣的背後上演。
美麗灣渡假村爭議。
外界給予該爭議的定義,是一場攸關台灣台東縣政府、經商業者,以及當地居民之間的土地開發案爭議,而透過法律判決,我看見的是捲入其中的各角色,對於該事件不同的見解與態度;對於生態與經濟之間的抉擇;對於生活與生存之間的取捨ーー
帶動經濟,或者保護生態,何者為重?
站在當地原住民的角度,外界第一反應,也許是為他們針對「不願所棲之地自然生態遭受破壞」而打抱不平,但經過親自走訪關切,才驚覺不少原住民基於工作機會因此增加,反倒並不排斥此類土地開發。
相對而言,於美麗灣渡假村對面山上另一件杉原棕櫚渡假村開發案,其涉及原基法第二十一條ーー原民知情同意權,以及跨三個部落ーー加路蘭、莿桐、都蘭部落,共同溝通同意判決之義務、海岸管理法之落實、富山遺址之資產保護可能涉及之法律及現狀問題。由此可知此開發案亦是經過重重檢視與協調,此案經過上述三個部落族人聯合陳情,即對於部落協商溝通及環評之間的先後順序問題進行陳情表述,其認為應在環境評估檢測前,先進行原民知情同意權之取得通過,對此,行政院長辦公室主任施克和出面表示,「行政院會確實督導棕櫚案開發單位確實踐行應取得原住民族同意權始得開發之相關程序。」透過各方角色之商議,當地環境保護之重要性,以及其環境珍貴性可見一斑。
回過頭來看,建設美麗灣渡假村之合法性一例,在過去數年歷經一而再再而三的環境影響評估程序審核,及各方反覆地探討,至今仍舊未能通過。回溯至始,台東縣政府站在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之立場,當年准許核發建照予渡假村經商業者,欲透過補作環評,使其完工,卻遭環保團體舉發本案違反環評規定,而本案的開發業者及其支持者則表示,本案若實際執行,確可提升台東地區就業率,並顧及開發保育工作。
站的位置不同,各角色所持之態度、見解,以及做法;所見、所聞、所感,盡是大相逕庭,乃至相互對立。
但不變的是,當地生態的特殊性,以及傳統領域之文化與生態特色,無疑是政府、業者、環保團體皆不絕讚嘆,並推崇不已的。
我們深信ーー好的地方,永遠是好的地方。
千年來,這一塊樸質的土地及海洋孕育萬千生物,交織出豐富的小生態,再集結為眼前壯闊的一大原始環境。原住民在這般好山好水之處安棲了數千年,海洋猶如他們天然的冰箱,山嵐猶如他們天然的屏障、家園的圍籬ーー生長著野菜並與山中野豬、野猴和平共生,宛若一位提供充足養分、既溫柔又強大的守衛。
杉原海灣面臨都蘭山太平洋,在台灣寶島地圖上清楚顯現其內凹特質,海灣上平坦沙灘延續公里,共分為南礁、中礁及北礁。南礁可供人們寧靜地觀賞山海;中礁為海水浴場區;北礁則為富山護魚、親子餵魚生態區。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於民國九十七年八月十日出具之調查報告書表示,杉原灣擁有多樣化的棲地環境,在台灣周圍海域可能是獨一無二的生態;整個海岸線步行大約十分鐘即可觀察到泥灘地、藻礁與珊瑚礁、中礁的珊瑚礁和南礁的藻礁上述這些豐富的棲地類型在在顯示杉原灣在生態上的重要性。杉原灣北礁除了是漁業資源保育區,在此處的泥灘地上還棲息著招潮蟹,並且分別在中礁與南礁出現特有種貝氏耳紋珊瑚與特殊藻礁珊瑚礁的混合礁。
在這般夢幻地點尋得合法建地,著實萬幸。此建地緊鄰四周原民地,被原民風情暖洋洋地圍繞,後方臨海。依海岸法論定海灣分級,共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各代表不同程度之海岸文化價值,可知其海灣的無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