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專業投資其實就是如何找到「物美價廉」投資標的問題,找到了你可以先買進它,等待價格上漲後出脫來賺取利潤。
然而,價格並非唯一應該考慮的因素。金融商品的價格隨時隨地在改變,雖然價格多半終將反應其價值,但其實還有一些其他因素會趨使價格產生變化。本書所要探討的就是那些「其他因素」,它將告訴你人類心理如何左右金融資產的價格變化。
投資分析師及交易者早已就驅動金融商品價格波動之內部動能的主題多所研究,他們幾乎都是從所謂「技術分析」,也就是圖型分析的角度來研究市場結構與趨勢。這些書籍與文章早已廣為分析師及交易者所熟知,因為從事這行業的人多半都相信市場價格會隨著一種結構化的模式變動。但有趣的是,這些書鮮少解釋為何上述做法是可以致勝的法則。換言之,這些書告訴我們的只是一些沒有理論支持的規則。
此外,也有相當多的市場研究文獻是出自於「科學家」之手,而這些著作就有點……,更艱澀難懂了,但它們的優點在於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市場,而其多半的結論是:市場趨勢是隨機,或是十分接近隨機的。而這個結論會顯得研究市場價格變化的問題沒什麼意義。
上述這種情況頗不尋常,怎麼會專精市場研究的科學家與市場實際參與者的看法如此截然不同?我個人認為金融資產價格的變動通常有一種既有結構。雖然小型且流動性較低的股價多半是隨機波動,但在較具流動性的市場中,其價格變動往往不是隨機的,這是因為:
許多投資人相信市場是由反饋過程所主導,而這些過程會形成趨勢。經濟學家認為這些過程的加總或多或少就是一種隨機的波動。不過,其他科學家(特別是自然科學家)則認為在一個由反饋過程主導的系統中,波動的總合是一種「定態混沌」,雖然這種混沌系統中的內生動力很難加以預測,但並不是完全無法預測。
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許多投資人仍然認為市場價格變化有一定的趨勢。那麼,為什麼科學家們似乎仍試圖證明投資人的觀點是錯誤的?
這是因為如果我們仍然利用傳統的標準統計方法來檢驗混沌系統,會得到隨機波動的錯誤結果。所以,能夠讓我們了解流動性金融市場動能的完整模型架構並不是隨機漫步,而是定態混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測試市場的混沌程度,而且的確發現了這種現象。因此,過去那些集體錯誤可能會慢慢的改正過來。
可是,如果說科學家已經錯誤了這麼久,就表示技術分析是對的嗎?答案可能並非如此,你甚至可以主張技術分析沒有任何正確的地方──因為技術分析論者並未建立一個可讓我們充分參考的完整論述。已經有少數的科學家募集到資金來進行上述關連性的研究,這些人可稱為「經濟心理學家」、「心理經濟學家」,或是「金融行為學家」。不過並不驚訝的是,這些人仍屬相當少數,因為要獲得資金來研究這些迥異於已盛行數十載之主流學派的觀點,想必並不容易。
我認為心理學可以用來解釋市場行為中的許多重要面象,包括了一般技術分析的觀點。由於心理學的科學架構較為鬆散,部分內容可能缺乏具體的研究文獻支持,不過我將儘力試著解釋。
最後,我希望讀者們能夠從本書中至少獲得些許的樂趣,這將請您自行判斷了。本書部分內容或許有些艱澀,請多予見諒。好了,就讓我們開始吧。
——拉斯.特維德(Lars Tvede),於楚格,瑞士, 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