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獨家收錄涵蓋六等第的大考試卷評分樣卷,主要來自臺北市、新北市、新竹市、臺南市等六所公立高中,共有九位國文老師囑咐其任課班級的應屆考生,在考後憑印象默寫出應考文章,總共蒐集了八十篇結構完整的有效樣卷,之後挑選具代表性的二十七篇,依其成績單分數,歸為A(含A+)、B+、B、C(含C+)四大級類,同時也參酌大考中心所公布的十篇佳作,採用其中四篇,以增加本文分析統整時的參考篇數。雖然這些樣卷是考生試後默出重寫,用句遣詞與字數也許有記憶誤差,但因為語文素養需時累積,考生的運詞程度與想法在短時間很難有大幅變異,所以重寫默出的文章仍有極高的逼真性,仍可顯現其本有的語文程度。
一、 立意取材與題旨發揮:「審題」、「審閱讀材料」是解題關鍵
一○七年國寫以「閱讀寫作」為主,考生對題文的理解度成為解題關鍵,理性的詮釋議論須立基於正確的解讀能力,才不至於評論失當;情意的感受與抒發,也需以解讀確當為前提,一旦題目判讀錯誤或失焦偏離,縱有麗文深思亦屬虛談可惜。
「審題精準」是樣卷A、B+和B、C級的最大區別。A級卷的審題特色是不會漏讀或誤讀,尤其A+卷能讀圖也讀材料(文本或提示文字),有效利用提示文字(或閱讀材料)的線索,成為立意說明的另一項依據,而B、C卷常有判題誤差、忽略題目和文本材料的提示文字的缺失。B+卷則在審題上無誤,但在材料掌握上未如A卷靈活。
例如:知性題一,題目是「說明甲生為何如此主張」,A卷和B+卷均能正確計算比率差別,寫出明確的數字做為第一個理由,但這幾乎是B+卷所給的唯一答案,而A卷((尤其得分超過20分的A+卷) 尚能從提示文字檢索歸納出第二個推論理由。他們能檢索文本「6個已命名的資料夾」、「30則陳述內容」的線索,以「6與30」的數量差距,得出「六個資料夾少而好記」或「整理過的資料較易記得」的答案,思慮縝密又能前後貫通。
樣卷出現較多的審題疏失是知性題二:「對於以上兩種不同的觀點,請提出你個人的看法」,題目關鍵是提出自己的看法來評論文本中的兩個對等觀點,所以考生可以自擇其一當支持立場,或者不選立場,另外提出一個綜合觀點做為分析兩者優劣的制衡點(如:「正確的使用態度」)。A卷都能提出明確的看法,立論完整允當; B+卷有提出觀點,缺點是未能充分表達。而B卷常見的答題缺失是:沒有自己的看法,未提出支持立場或提出個人觀點,全文只有「兩種觀點都有好有壞」的分析。
此外,有些B卷會因為漏讀或誤讀提示文字而導致偏離題旨,如知性題二:「意味著我們無須記憶大量知識」,漏讀了形容詞「大量」,解讀為「意味著我們無須記憶知識」,致使產生「不需再記憶」的偏差詮釋。
總之,要拿到B+必須「沒有出錯」,審題無誤、沒有違題或漏寫題目要求,是B+的基本條件。
二、 段落安排要條理分明:脈絡布局注意首尾及詳略
此次知性題為圖表題,二小題字數各限制80字、400字以內。第一小題結構重在說明有條理,可不須分段。而第二小題的段落結構,ABC卷呈現較多差異。在段落安排上,A卷多「三段成文」,B卷多呈「一段」的現象。建議同學若遇到字數規定300字(含以上)的題目,宜注意「一段不成文」(只有一段不能算文章)的結構潛規則。
在文意布局上,「首段精簡扼要」是A卷和B+卷的共色,A卷尤其能用數語詮釋文本、精簡歸納,甚至首段直接破題表態,提出明確的論點,並在第二、三段充分論述(如正反兩論,多點思辨),末段能切當總結。B+卷的分析與評論也條理清楚,但脈絡層次感較顯單薄,常是單一論點,少有正反思辨,或者未有歸納總結。
其次,「詳略分配」上的差異,也是A、B樣卷在文意開展上的明顯差異。題目重點是「提出個人的看法」,所以在詮釋(說明文本觀點)與議論(發揮論點)兩大結構上,A卷有「詳於議論而簡要詮釋」的特色,而B卷則太偏於回應引導內容,致使個人意見發揮不足。
另一個觀察角度是:從B卷的首段內容,也可得出一個現象,可以具體呼應同學平時練習知性題時,為什麼大部分的國文老師會要求首段需針對題目,扼要說明自己的核心理念。因為相較於A卷首段就能精簡入題的優點,B卷的首段通常太過詳細轉述引文資料,字數可用掉全文(400字)的三分之一,有些甚至是篇幅的一半,導致二三段入題討論時,會受限於字數與時間,文意就不能充分或深入發揮。有些得分較低的B卷甚至有「入題太晚」的問題,一二段全是對文本既有材料的說明引申,第三段末幾句才稍微表明立場就結束,布局詳賓略主,字數分配失當而影響得分。
知性題的參考樣卷
一、 知性題一
(一) A級卷
1. A+ 23分 (大考中心公布範文1-1 新竹女中李○○)
首先,無論是否記得內容,「記得位置」的比例大約占了0.48左右;相較之下,在不論是否記得位置的情況下,「記得內容」的比例卻只占了0.3,說明了甲的主張。
【評語】:明確算出記得位置與記得內容兩者的比率差別,分析理由正確。尤其,「無論是否記得內容」、「不論是否記得位置」「說明了甲的主張」,不僅歸納清晰,而且措辭精確,行文流暢。
2. A+ 22分 (臺南一中 張○○ )
根據圖表,「記得內容但不記得位置」約有一成,而「記得位置但不記得內容」約有三成。原因可能為資料夾只有六項,印象能較深刻且易列舉,但陳述卻有三十項,閱讀內容廣泛且數量相對龐大。
【評語】:分析點豐富。能正確讀圖得出比較數據,又能充分掌握引文材料,歸納推論。全文最特殊之處是不僅閱讀圖表資料,還細心地注意到題示文字中「資料夾只有六項」、「陳述卻有三十項」等重要訊息。
3. A 18分 (竹科實中黃)
因為記得位置的人(0.47)遠比記得內容的人高出許多(0.27),所以甲生才如此主張。
【評語】:能正確判讀圖表,得出具體數據,文字簡單,用「因為」、「所以」句型,清楚說明理由。
(二) B+級卷
1. B+ 15分 由表中的中間兩項可知,同樣是忘掉一內容或位置的其中一項,不記得內容但記得位置的比例大於記錯內容卻忘記比例的比例,因此甲生認為人們較容易忘記內容,但不容易忘記位置。
【評語】:能正確判讀圖表,未有具體的比較數據,這是因為同學閱讀時過於著眼於文字檢索,反而忽略長條圖的精確數字。
2.B+ 15.5分
甲生如此主張,是因為位置記載著較廣泛的資訊,而內容相對的比位置詳細。人們往往會選擇記憶較籠統、較大的訊息,而常常忽略裡面的內容,即使沒有提醒參與者要記憶資料夾的位置,參與者仍會不經意的將位置記在腦中。
【評語】:從大腦機轉推論答案,言之成理,但可惜未有效利用圖表資料來當佐證內容,無法呈現本題所要檢覈的讀圖能力。這是很多同學閱讀時的通病:檢索資訊時只著重於文字的閱讀,忽略精確數字的運用與統整,以至於說明時理由就比較籠統。
(三)B級卷 13分
記憶測試結果主要分四類,都記得和都不記得內容與位置無法判斷內容和位置記憶力的差別,而記得位置不記得內容的比例是記得內容不記得位置的三倍,因此甲生如此主張。
【評語】:寫作時拘泥於題目長條圖之四種分類,未能有效歸納與統整,因而未有具體數據,以至於說明不清楚。
(四)C級卷 C+ 9.5 分
甲生會有如此主張是因為人們的圖像記憶能力通常比文字記憶能力更加深刻且迅速,而且人們在閱讀時若沒有特別交代要記憶時,那大多都只會迅速閱讀瞭解文意。因此甲生才能產生如此的主張。
【評語】:誤解題幹資料。同學在閱讀時只關注圖表,斷章取義。並未詳細閱讀問題(一)提及的甲生主張:「人們比較會記得資訊的儲存位置,而比較不會記得資訊的內容。」書寫時亦未緊扣當中的關鍵字詞:「資訊儲存位置」、「資訊內容」,加以正確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