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瞭解揮桿物理──學好高爾夫的捷徑
喜歡高爾夫的人愈來愈多,無數新手不斷加入高爾夫行列。這些熱情的新手經常上練習場苦練,都希望能早日出道,盡快上場揮桿。問題在於揮桿的動作,別人打起來輕鬆容易,自己打起來困難無比,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這些新手積極尋找教練、購買書刊,詢問各種技巧,無非是想找到正確的道路,及早修成正果。其實,學習任何帶有技術性的事物,最好的辦法就是瞭解其原理,才會少走許多冤枉路,也是最踏實的方式。這就像造飛機,要有空氣動力學的知識,才能飛上天;卻不是成天坐看鳥兒飛。高爾夫的揮桿,也是同樣道理,如能知其原理,新手們 才易於尋得改進之道。
作者兄弟兩人,哥哥王鈞生,弟弟王化遠,早年分別為機械與電機工程出身,深知原理與實際並重的功效。為能幫助新手上路、自我改進,將原理與實際融合在一起,合編此書,讓高爾夫新手多一個學習管道,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教材。
編出此書的過程也頗為曲折。哥哥作者移居美國後,獲得鍋爐及壓力容器特許檢驗師(Authorized Inspector)的資格,常至各地檢驗機械設備的設計、計算、品管等工作。在日常工作交談之餘,總會涉及美國人最喜歡的運動之一―高爾夫。這些高爾夫愛好者皆愛發表其揮桿高見。本人專業就是規範驗證,只憑證據及來源說話。在此職業習性下,往往發現他們的高見有時不清楚,有時互相衝突,甚至不符物理力學的原理。加上本人頗為喜好 Fly-fishing,曾費時研究摔桿的原理及運用。此時,正可把研習摔桿的力學原理,轉用於揮桿。自此,常在業餘時間,利用本人的力學工程基礎,細心分析揮桿 。這種分析研究,和以前研習 Fly-fishing 一樣,原來純屬興趣及消遣性質,沒料到,竟演繹出許多實際成果,因此興緻愈高,斷斷續續終至完成揮桿的物理力學分析。在成稿之前,特地尋訪同類的相關書籍,卻很驚訝的發覺,竟然沒有一本與本文重覆,且有許多重要因素(如揮桿必有的加速度),在可找到的書刊中,皆未論及。這也表示本書的獨特之處。
弟弟作者在美讀書時,就開始喜歡打高爾夫。但時間到底有限,沒有充裕的時間練球,只能說憑熱情上場玩球,桿數老是在95〜100之間徘徊。偶爾打到88、89桿,就欣喜不已。同時,也親身體會到新手與缺少時間練球者的困擾與困境。
直到幾年前,聽到哥哥在業餘研究高爾夫揮桿的物理原理。看他講得頗有依據及道理,就將他說的,再和自己對物理力學的瞭解,做個對照及研究,終於發現一個學習揮桿的盲點,也是許多教練都沒注意到的問題:完全符合標準的揮桿方式(簡稱:全揮桿),不是人類的本能動作,要做到全揮桿的門檻很高。對沒有充裕時間練習的人來說,可以說很難做到。簡言之,就是「因材施教」的問題。
因此,本人對於新手、沒有充裕時間練習,以及揮桿始終不順暢的人,不但樂於提供揮桿打球的意見,還願提出一個獨特的意見:那就是既然辦不到全揮桿,何不選用「半揮桿」?簡言之,就是調整並簡化一下揮桿方式,只轉肩膀,不必强轉臀部,能轉多少就多少,這樣仍可享受打球的樂趣。就本人而言,只這一項改變,本人仍可將桿數從95〜100降到85桿左右。近年來還曾通過香港長春職業高爾夫協會的檢測。
兄弟兩人合作編出此書的目的,正是在於幫助這些新手、沒太多時間練球,以及揮桿老是不順的人,早日通過艱澀的學習曲線,修成正果。因為這些新手對揮桿已略有經驗,無需花費篇幅於入門的瑣碎細節,而是直攻重點,精簡內容,力求中肯實用,讓新手一目瞭然,還可節省讀者的時間。
本書先從揮桿的物理力學談起。高爾夫的揮桿是一種迴轉運動,我們自然可以從物理的力學原理來分析高爾夫的揮桿。從物理的力學,繼續發展出機械應用力學(Mechanics)與機構學(Mechanism),廣為應用於機械相關領域。今天我們可以把高爾夫的揮桿動作,視為一個迴轉運動的機械,如此,我們就可以把這個「揮桿機械」利用機械力學及機構學的原理加以分析研究,一探究竟。
在應用力學方面的分析,我們將高爾夫揮桿者轉化為一個迴轉機械的模擬器(Rotary Simulator)。再用運動力學的定律,導出揮桿動作的動能、轉動慣量(MOI)、彈性係數(COR)、球速、動能損失……等之運動公式。然後我們可運用這些公式 對 「揮桿」做些有依據而合理的分析及解說。其次,為了分析揮桿的動作,我們還可將揮桿者簡化成一個連桿機械裝置,亦即連桿機構(Linkage Mechanism),再依機構學的原理,分析揮桿的動作。
在求出那些揮桿的運動公式時,自須包括許多複雜的數學計算。
這些計算都是用來支援及證實這些公式正確無誤,雖然是必要的證明資料,但其演算過程實在讀之乏味、了無趣味。為了易讀起見,除保留小部分易懂的計算外,特將複雜的計算、解説及補充資料,悉數置於附錄之中,只把演算出來的揮桿公式直接寫出。若有讀者對揮桿公式的演算有興趣或求證者,則可逕至附錄查閱。因作者的工作背景,計量單位皆使用英美制,亦即:呎(ft.),磅(lb.)。
本書第二部,則由弟弟將其親身體驗到的經驗,以及新手經常發生的問題,做出有系統的分析與講解,包括 「半套揮桿」的應用,編出:實用揮桿要領。同時,哥哥將基本的物理力學原理,與弟弟說的實際揮桿融合在一起,好讓讀者在原理與實際的配合下,更易融會貫通,明瞭其意,易於學習。
前面的原理部分,雖力求口語化,但仍屬一種「物理力學」的研討文章。沒有物理、機械背景的人,實難讀的順暢。有鑑於此,特將揮桿必須知道且是最基本的原理與名詞,在實用揮桿要領中,先做出簡要的說明。這樣做的目的是讓那些沒有物理、機械背景的人,可略過第一部較難懂的理論,直接來到第二部的實用揮桿要領閱讀。只有想深入瞭解問題根源時,則可到前面原理部分詳加閱讀。
當然,若只以文字來解説揮桿,極易有不知所云之感;而且一張圖勝過千字文。因此,特將許多關鍵問題及動作,由哥哥以其AutoCAD 的繪圖技巧,製出各種說明圖片(總共約有180 餘張插圖,除少許英文外,皆以中文說明)以利讀者明瞭其意。相信這麽多的圖片說明,也是本書特色之一。迄今談論揮桿技巧的人極多,但以物理力學的角度去分析揮桿動作的論述卻不多見。希望這本較為特别的書能對新手有實質的幫助。
王鈞生、王化遠同誌 3/29/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