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的每一位母親/幾乎都懷念剛出生的孩子/
而每一位母親心裡/都有一個回不去的兒子或女兒/
彷彿我們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死了」——沈嘉悅總有些時候,你懶得再對自己說謊,終於坦承所有努力向上的汗水,都為他人而流。詩人沈嘉悅繼《我想做一個有用的人》、《假面詩篇》之後,終於成功嵌入社會,成為一枚運轉中的、有用的、幸福的齒輪。卻也在幸福光暈之中,偶爾仍感困惑的詩人審視過往,重新翻找如今「有用的人」的生活隙縫中,那彷彿資源回收再利用卻又再次被製造、丟棄的,垃圾一般無足輕重卻又難以負荷的,前中年生命之真相。
---
我是一面牆
被塗過幾次油漆
主要是白色的
水泥的
如果揍下去沒有聲音
悶悶的那種
我是一顆柏油路的石頭
和其它石頭粘在一起
雖然形狀各有不同
但沒人會花時間停留
總是被用力輾過
我是一隻螞蟻
一張過期的傳單
一句被唱爛的流行歌詞
一個專注於走路的上班族
把便當吃完
我想成為剩餘的湯
成為可擦拭的污漬
時間到了
沒有誰為此感到遺憾
★半小時就能翻完的東西,適合手機沒電時拿出來。
★文庫本尺寸,輕鬆無負擔。
★太沒負擔了,容易遺失。請妥善保管。作者簡介:
沈嘉悅
男,已婚,寫詩。主業出版,業餘賣蛋。作品散見網路及多如牛毛的文青活動。著有《我想做一個有用的人》(逗點文創結社)、《假面詩篇》(Readmoo電子書)、《這一切都是幻覺》(逗點文創結社)。
Facebook︱沈嘉悅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詩人達瑞:「我們這一代最好的諷喻詩人。沈嘉悅的作品隨生命經驗而成熟、穩當,一切絕非幻覺:你搬不走的頂上烏雲、你所遺憾的薪資條、你敢怒不敢言的公車誤點、你頻頻失控的直球和不斷被輾過的原則……他為讀者直言、釋疑並能照見自我,在反覆傾頹扶起傾頹扶起的世界,成為最有用的生活補遺。」
名人推薦:詩人達瑞:「我們這一代最好的諷喻詩人。沈嘉悅的作品隨生命經驗而成熟、穩當,一切絕非幻覺:你搬不走的頂上烏雲、你所遺憾的薪資條、你敢怒不敢言的公車誤點、你頻頻失控的直球和不斷被輾過的原則……他為讀者直言、釋疑並能照見自我,在反覆傾頹扶起傾頹扶起的世界,成為最有用的生活補遺。」
章節試閱
11
他就坐在這邊
從太陽升起的時候
到雨還沒下來
悶熱的夏天
只是坐著
一個人面對長不出草的公園
老實說還是有幾根草
但那又不太像是
印象中公園應該有的草
那種草是綠色的
土是很髒的黃色
上面有稀疏的樹
長椅印著里長的名字
為了避免弄髒鞋
經過時都踩在像石頭做的
不太整齊的水泥塊
起風的時候
土會變成沙子
下雨的時候
土會變成泥巴
不論什麼天氣
他都坐在中間
夜晚路燈的顏色
像火氣很大的尿
他坐在這裡
無視旁邊銀色的單槓
彩色的塑膠溜滑梯
公園的告示牌
自從上次颱風過後
就斷在路邊
他們一起坐在公園
沒什麼好看
12
我認識的每一位母親
幾乎都懷念剛出生的孩子
而每一位母親心裡
都有一個回不去的兒子或女兒
彷彿我們在很久以前
就已經死了
每天醒來
都提醒自己是誰
浪漫的說法是
工人做工
詩人寫詩
務實的理解是
父親賺錢
母親賺錢
老婆賺錢
丈夫賺錢
閉上眼睛數到10
就把自己殺了10遍
每天我都相信
死不能解決問題
11
他就坐在這邊
從太陽升起的時候
到雨還沒下來
悶熱的夏天
只是坐著
一個人面對長不出草的公園
老實說還是有幾根草
但那又不太像是
印象中公園應該有的草
那種草是綠色的
土是很髒的黃色
上面有稀疏的樹
長椅印著里長的名字
為了避免弄髒鞋
經過時都踩在像石頭做的
不太整齊的水泥塊
起風的時候
土會變成沙子
下雨的時候
土會變成泥巴
不論什麼天氣
他都坐在中間
夜晚路燈的顏色
像火氣很大的尿
他坐在這裡
無視旁邊銀色的單槓
彩色的塑膠溜滑梯
公園的告示牌
自從上次颱風過後
就斷在...
作者序
後記:這一切都是幻覺/2017
大概是在二十五歲左右,發現自己特別著迷於「垃圾」;斑駁的牆面、凹陷的柏油路、草叢的保特瓶、放在空地的廣告看板。尤其是那些看起來「有點用」的垃圾最迷人;巷口租書店的廣告(已倒閉多時)、幼兒園招生的圖案(小孩的臉已模糊,二十年不變)、在文具店的玻璃櫥窗,放置一整面凌亂的、被太陽曬到褪色(總賣不掉)的模型紙盒等等。
我開始寫它們,稱它們為垃圾。有一段時間,我(跟某些人)都誤會了,覺得我為弱勢發聲寫詩,好像特別有同理心。我想澄清的是,在那段時間裡也經常困惑,覺得自己寫作的理由好像只剩下自怨自艾、微不足道的人文關懷,而且悲天憫人自然就帶有道德高度(當然也沒想過要特別避開,當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好嗎?)所以我寫垃圾、關懷弱者及參與社會議題,漸漸就變成一個富同理心的聖人。
但如果不是呢?我會不會又搞錯什麼了?如果只是純粹喜歡垃圾怎麼辦?
我著迷於世間萬物衰敗的過程,喜歡看著它們、想像它們。我沉浸其中,不是設身處地而後改變世界,更沒辦法提升它們的等級。它們就是無藥可救的脆弱、邊緣,它們確實就是那樣的存在著。我終於又明白了,自己從來不是改變社會的運動者,更不能夠樂在其中。我享受悲喜交織的情感衝突,縱使口中說著政治與道德正確的話語,也永遠不可能扮演正義使者。
最好的證明就是我結婚了,選擇了婚後安穩的生活。2017年,我與妻有著穩定的工作,也放棄與家人或任何人證明有另一種理想的可能。我全盤接受現實降臨,包括它的價值與信念,成為一個可靠的社會人。一方面離開艱苦奮鬥的夥伴們,轉往舒適圈裡的大公司,被制度團團保護。另一方面又因過去的經歷,使我獲得可觀的文化資本。我確實不假思索的利用這一切,站上人生最安穩的位置。才發現自己一點罪惡感或羞恥也沒有,頂多就是寫下這段話的程度而已。我不是為弱者而寫,也從不是為了改變不公平的社會。當然也沒有過分到以折磨他人為樂,但看著這一切發生、享受不公義的資產與階級福利,讓我覺得非常幸福。
自己到底想怎樣,越來越搞不清楚了。
唯一的答案,只有寫才知道。作品告訴我,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濫情、懦弱、多愁善感、自我中心。所以別誤會我站在雞蛋的那一方,或是一個擁有道德高度的知識分子。若不慎產生那樣的錯覺,就當做我在消費它們吧。
我一直想寫的,恐怕不是「垃圾」。這個形容太沉重了,好像一說出口就充滿有用與無用的價值判斷。我不願意再站在那麼絕對的高度,來成為一個更道德的人。我得先承認自己無良,才不致使瘋狂的正義感襲來,矇騙本質上的惡,是為了行善而存在。
《這一切都是幻覺》是我以「年」為單位,匯整我對詩的想像與記錄。所以每年都盡可能做一本同名刊物,把它想成年刊也可以。沒有絕對,沒有是非。如果我只是個觀察者,像既真實又無法指出的幻覺可以嗎?
寫於2018年12月
後記:這一切都是幻覺/2017
大概是在二十五歲左右,發現自己特別著迷於「垃圾」;斑駁的牆面、凹陷的柏油路、草叢的保特瓶、放在空地的廣告看板。尤其是那些看起來「有點用」的垃圾最迷人;巷口租書店的廣告(已倒閉多時)、幼兒園招生的圖案(小孩的臉已模糊,二十年不變)、在文具店的玻璃櫥窗,放置一整面凌亂的、被太陽曬到褪色(總賣不掉)的模型紙盒等等。
我開始寫它們,稱它們為垃圾。有一段時間,我(跟某些人)都誤會了,覺得我為弱勢發聲寫詩,好像特別有同理心。我想澄清的是,在那段時間裡也經常困惑,覺得自己寫作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