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大綱
第一章 社會(工作)研究法~基礎觀念
第一節 理論、命題與研究
第二節 概念、變項、假設與定義
第三節 「研究設計」之「基礎觀念」
第四節 社會科學「研究取向」與「研究問題」
第五節 本章「精選試題」
第二章 測驗、信度與效度
第一節 測驗
第二節 「信度」與「效度」
第三節 本章「精選試題」
第三章 測量工具
第一節 測量
第二節 量表
第三節 指數
第四節 本章「精選試題」
第四章 問卷設計
第一節 「定義」與「功能」
第二節 問卷設計步驟
第三節 問卷設計的原則
第四節 問卷內容的類別
第五節 問卷題目順序的安排
第六節 問卷的型式(結構)及優缺點
第七節 結構性問卷的類型
第八節 問卷型式的選擇考慮
第九節 問卷的誤差來源與解決
第十節 填問卷時、面訪時的訪問要領
第十一節 本章「精選試題」
第五章 抽樣設計
第一節 抽樣的意義
第二節 機率抽樣的方法
第三節 非機率抽樣法(Non-random Sampling)
第四節 本章「精選試題」
第六章 社會調查研究法
第一節 背景與操作
第二節 問卷法的意義與種類
第三節 德菲爾技術(Delphi Technique)
第四節 社會調查「資料蒐集方法」的未來趨勢
第五節 本章「精選試題」
第七章 質性研究基礎與方法
第一節 「質化研究」與「量化研究」之差異
第二節 轉型中的質性研究
第三節 質化的抽樣:理論性抽樣
第四節 本章「精選試題」
第八章 「民族誌研究」與「田野工作」
第一節 背景
第二節 田野研究步驟方式
第三節 參與觀察
第四節 本章「精選試題」
第九章 「訪談法、焦點團體」與「紮根理論」
第一節 訪談法
第二節 訪談步驟
第三節 訪談的技巧
第四節 「訪談法」的優缺點
第五節 「深度訪談」意義與特性
第六節 「焦點團體」意義與特性
第七節 「焦點團體」優點與限制
第八節 焦點團體「適用情境」與「評估團體」
第九節 紮根理論
第十節 本章「精選試題」
第十章 「行動研究」與「敘事研究」
第一節 行動研究
第二節 敘事研究(敘說探究)
第三節 「敘事研究(敘說探究)」之「五項層次」
第四節 敘事研究的步驟
第五節 本章「精選試題」
第十一章 定性研究
第一節 次級資料分析
第二節 歷史(比較)研究法
第三節 內容分析法
第四節 本章「精選試題」
第十二章 實驗研究法
第一節 意義與目的
第二節 基本概念與特徵
第三節 實驗研究設計之檢討
第四節 本章「精選試題」
第十三章 「單案研究」與「評估性研究」
第一節 單案研究法
第二節 評估性研究
第三節 本章「精選試題」
第十四章 研究倫理
第一節 研究倫理
第二節 本章「精選試題」
第十五章 量化資料分析
第一節 資料登錄
第二節 描述統計:單變項分析
第三節 描述統計:雙變項分析
第四節 統計分析:兩個以上的變項
第五節 假設檢定
第六節 假設檢定程序與例子
第七節 本章「精選試題」
【附錄A】 各章「精選試題」
第一章 「社會(工作)研究法~基礎觀念」
第二章 「測驗、信度與效度」
第三章 「測量工具」
第四章 「問卷設計」
第五章 「抽樣設計」
第六章 「社會調查研究法」
第七章 「質性研究基礎與方法」
第八章 「民族誌研究」與「田野工作」
第九章 「訪談法、焦點團體」與「紮根理論」
第十章 「行動研究」與「敘事研究」
第十一章 「定性研究」
第十二章 「實驗研究法」
第十三章 「單案研究」與「評估性研究」
第十四章 「研究倫理」
第十五章 「量化資料分析」
【附錄B】 重要「解釋名詞」
【附錄C】 104~107年度「歷屆試題解答」:
「社會研究法」:退除役三等特考、高考、原住民三等、地方三等、身心三等
「社會研究法概要」:普考、原住民四等、地方四等、身心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