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田,AI可以擁有信仰嗎?
不只是技術奇點
「人工智慧誕生的前一天,科學家們都在想什麼呢?」
某日,我漫無目的地在街上遊蕩,那是我熟悉的街道,所視之物無非是日常風景,心緒也再平靜不過了。然而,大腦像是接收到了不同尋常的信號,這個問題就這麼閃現在我的眼前,讓我有些興奮,更多的卻是不安。
這本長篇大論,姑且是對這個問題的答案的一種猜測吧。
我們看過太多以人工智慧為主題的小說、電影了,但無一例外,這些機器人們就這麼理所當然的存在著,就算有前因,但作者和編劇們似乎更看重的是後果,即機器人與人類的矛盾,這些一系列精彩的矛盾將成為小說和電影的主線,以而引發人們的思考,製造話題。
現實生活中真的會是這樣嗎?
仔細想想,那些人工智慧(以下簡稱「AI」)和人類的矛盾,應該在最初就被考慮進去。AI可以擁有信仰嗎?AI的信仰該怎麼解釋呢?如何界定「思想」,圖靈測試在現在這個時代還有意義嗎?AI的誕生對現世宗教會產生什麼影響,他們會承認這種「生物」的存在嗎?AI會首先在哪個國家或地區誕生,臺灣在這其中扮演著什麼角色呢?它們的誕生是有全球意義的,還是只是某個大國意識的產物?用現今的科技技術,我們還有多久迎來那天?AI應該具備「人性」嗎,AI是否早已潛伏在我們的社會中,悄悄地進行著「臨床測試」?當AI技術不斷前進的同時,其他科技技術也在突飛猛進吧,它們會與AI技術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呢?
太多太多問題值得我們思考了,於是,便有了《滿田》這本書。首先,它不是一本解答,沒有任何標準答案,甚至上述的那些問題,它全部都無法回答,但它可以提供一種思維,興許能影響讀者。當你讀完時,如果能產生一些譬如「呀,原來還可以這樣!」,或是「不對,未來沒這麼簡單」等等想法,那這本書就有存在的意義了;其次,《滿田》是充滿能量的一本書,也許這和嚴肅的科學、哲學、宗教議題很不搭,但我在書寫時,的確是灌輸了許多個人情感。它可能充滿暴力、悲傷、陰暗等負面能量,因為正如尼采所說「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亦在凝視你」,身為凡夫俗子,在探索一片未知時,他也僅能憑著直覺,即冥冥之中的指引來尋得結果。我想,人類的「基底」是什麼,未來的AI的「基底」就會是什麼,所以我並沒有把那些情緒壓抑下來,而是盡情地輸出;最後,我得給讀者打一劑預防針,這篇「科幻小說」也許和你想像的相差甚遠,讀完小說的你或許會直接發火道:「這也能算是科幻小說嗎?」,對此,我不得不說明,《滿田》的故事的確發生在未來,但與科幻內容相比,我對人物的倫理關係和哲學思考著墨更多。我不喜歡通過浮誇的、缺乏現實意義的道具來渲染「科幻」氛圍,我所構建的小說世界更像是一個現實世界,人們視先進科技為理所當然,在這個基礎上展開屬於那個時代的幻想,這才是我的本意。
在寫作想出版時,我常感受到下筆的彷彿不是自己,而是筆下的人物正在為自己編寫傳記一樣,那些情節、對話、念頭、陰謀等,我並非刻意為之,卻還是行雲流水般躍然紙上,完全不受我意志的控制。我懷疑這是缺乏創作經驗的緣故,但又欣喜於那些「妙手偶得之」的點子,於是便任其發展,直到結束。
小說完結後,我並沒有做太大的修改,可以說是真正的「野生」狀態。
然而,身為作者,面對自己創造出的不那麼「友好」的文本,還附上了莫名其妙的書名想要出版,若有讀者願意垂憐拙作,已是不勝感激了。但我更期待的是,若我成功引發了讀者思考,就像播下了一枚種子,而人的「理性」與「感性」會不斷的澆灌它,使之生根發芽,待到它足夠強大時,世界也會因此而改變吧?
現在,有請正在讀這段字的你,翻開正文,進入那個異世界裡的臺灣,就像當時寫下那些文字的我一樣,任憑主角們領你走向不為人知的深處……
2018 / 08 / 20
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