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7 項符合

心靈成長與覺醒

的圖書
心靈成長與覺醒 心靈成長與覺醒

作者:秦月婷 
出版社:悅讀名品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1-03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三民網路書店   評分:
圖書名稱:心靈成長與覺醒
  • 圖書簡介

    當你感到思維混亂、生活痛苦的時候,我們迫切 
    需要智慧的導引,尋求隱藏在心靈深處不快樂的原因。
      當你感到思維混亂、生活痛苦的時候,可能會在心中不斷地向上蒼、上帝、佛祖、觀音菩薩之類的心靈權威求救,但你很少想到向自己求救,你很少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們能不能把所有的知識、概念及理論都放在一邊,為自己去發現世間是否存在著某種神聖的事物――不是言教,因為言教並不是那真實的東西,言語的描繪絕非被描繪的事物――世間是否存在著某個真實的東西,它不是想像出來的幻象或神話,而是永遠不會被摧毀的實相,不變的真理?」
      那麼,你的答案是什麼?是「有」還是「沒有」?其實,當你嘗試這樣問自己的時候,你就已經相信它的存在了。
      二十世紀最卓越、最偉大的靈性導師克里希那穆提也對這個問題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他將這種神聖的事物稱為「自性」,即人們常說的「靈性」,對此他這樣解釋道:「如果我們稍微能意識到內心的混亂,多少都會渴望擁有這份清明的心性……能夠發現自性之光,可以說是一件最有價值的事,因為有了這份光明,就不必再仰賴任何人,那時你就徹底自由了。」
      點亮自性之光,就能獲得徹底的自由。對人們來說,這是多麼大的誘惑。大多數人都以為自由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想就怎麼想,自由地走動,以種種方式表現自己。  其實不然,這只是外在的自由,而非內在的自由,更不是徹底的自由――在意識和潛意識深層都能夠不依賴、不恐懼、不焦慮,也沒有數不清的問題。
      光有外在自由而沒有內在心理上的自由,就看不到真實,看不到有一種由恐懼導致的現實,我們也就難以擺脫單調生活所帶來的沉悶、孤獨、絕望、焦慮等負面能量的束縛。因為我們的心是受制約的,這是明顯的事實。
      我們的心總是受某文化或社會的制約,受各種感受、種種關係的緊張與壓力、經濟、氣候、教育等因素、宗教的強制性等影響。而這些,都需要我們關注我們的本性,尋求隱藏在心靈深處的那個最真實的自我,才能點亮自性之光,也才能獲得徹底的自由。
      然而,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活在社會交往和工作謀生的沉重壓力之下,感覺到相當的貧乏空虛。雖然我們擁有許多知識和科技,但還是活得不自由、不圓滿、不快樂,並且心裡充滿了束縛、衝突、矛盾和恐懼。面對當前人們日益惡化的心靈景象,我們迫切需要心靈導師給予智慧的導引,引領我們去思考那些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引導我們的心靈從混亂走向清明,從而開啟我們自己靈性成長的旅程。

  • 作者簡介

    出版社特約作家。擅長心理學書籍的寫作,培訓機構講師。

  • 目次

    序:讓混亂的心靈,走向清明

    Part 1 一顆為生活糾結的心
    1  .我們生活為什麼不平靜 016
    2.生活扭曲了我們的心靈 020
    3.生活不是理想中的概念 024
    4.何必在乎生活的意義 029
    5.時間、空間和中心的問題 034
    6.我們追尋快樂的原因 039
    7.現實和理想的矛盾衝突 043

    Part 2 生活在關係中的我們
    1.生活就是處在關係中 048
    2.我們和這個社會的關係 053
    3.我們和我們孩子的關係 058
    4.生活關係的衝突和矛盾 062
    5.面子是「自我」的產物 067
    6.習慣是對愛的戕害 071
    7.性關係為什麼也是問題  075

    Part 3 心靈的寂寞與恐慌
    1.寂寞是自我封閉的行動 080
    2.孤獨會成為一種逃避 084
    3.空虛感從何而來 089
    4.心靈恐懼的根源 093
    5.因為恐懼,所以信仰 097
    6.生活絕望的本質 101
    7.你能超越心中的哀傷嗎 106
     
    Part 4 產生思想暴力的深淵
    1.暴力是一觸即發的戰爭 112
    2.批評與暴力的淵源 116
    3.心靈憤怒的根由 121
    4.仇恨的生產過程 125
    5.比較也是一種暴力  129
    6.沒有空間就產生暴力 133
    7.「非議」也是一種暴力傷害 137

    Part 5 生的意義源於死
    1.生命衰老是一種事實 142
    2.生命無法避免的挑戰 146
    3.死亡是件不可瞭解的事 151
    4.死亡的謬論源於不理解 155
    5.不要苛求死亡之外的真理 160
    6.明瞭生命的全部意義 164
    7.無畏無懼,生死無分別 169

    Part 6 走向滿足的秘密
    1.愛是生命一切的源起 174
    2.多數你認為的都不是愛 179
    3.依賴與愛的關係 184
    4.佔有、擁有就是愛嗎? 188
    5.為什麼我們失去了善良  192
    6.愛終結自私自利和痛苦 196
    7.被愛與去愛的雙向關係  200

    Part 7 內心靈性的覺醒
    1.你有沒有認識過你自己 206
    2.個性不過是慾望的疊加 210
    3.難以跨越的「局限」 214
    4.意識與潛意識的問題 218
    5.內省能產生巨大的力量 222
    6.相當程度的謙卑 226
    7.私慾導致心靈的狹隘  230

    Part 8 心靈最終的自由
    1.自由是心靈的一種本質 236
    2.「分別心」加速心的敗壞 241
    3.遵從心性,不要對抗習性 246
    4.永遠不要問「怎樣」 250
    5.了解生命真實的存在 255
    6.因循傳統引發更多衝突 260
    7.在醜陋的世界裏保持清醒   265

  • 書摘/試閱

    Part 1
    一顆為生活糾結的心
      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活在社會交往和工作謀生的沉重壓力之下,感覺到相當的貧乏空虛。雖然我們擁有許多知識和科技,但還是活得不自由、不圓滿、不快樂,並且心裡充滿了束縛、衝突、矛盾和恐懼。因為我們的心是受制約的,我們迫切需要智慧的導引,尋求隱藏在心靈深處不快樂的原因。

    1.我們生活為什麼不平靜
      我們大部分人都很難找到一種和平的、鮮活的、明朗的、充滿能量、不依賴他人的生活方式,找不到一種不但沒有恐懼、衝突、悲傷、混亂,而且還充滿愛和體貼的生活方式,儘管人類曾經歷過兩次大戰,經歷一次又一次科技革命,以及經濟危機、金融風暴、政治動盪、種族衝突等種種不幸。
      這似乎很奇怪,因為我們有的人讀過許多宗教人士和神學家的書,那些書看上去都充滿了深邃奧妙的思維觀念,它讓我們都以為自己應該是成熟縝密的人,能夠應對任何的危機動盪。我們大多數人還讀過許多哲學家和著名學者的書,書中告訴我們社會在經濟、社會、道德上應該如何組織,作為普通大眾的我們又怎樣在這個波瀾四起的社會中安然無恙地生存下去。我們聽從某人的話,遵從某個權威,希望他們可以給我們一把鑰匙以開啟生活之美,開啟生活之外的某種偉大事物。然而到頭來我們卻發現生活依然那樣不平靜、不和平。為什麼會這樣?
    ⊙⊙⊙⊙⊙⊙⊙⊙⊙⊙⊙
      法國傑出的啟蒙哲學家盧梭認為,現代人之所以感覺生活如此不幸福,是因為人們的物慾太過強烈:「十歲時被點心、二十歲被戀人、三十歲時被快樂、四十歲時被野心、五十歲時被貪婪所俘虜。人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拋開這些而獲得智慧呢?」
      生活的混亂源自於我們的慾望和恐懼。我們一直在努力改變這個、改變那個,拒絕這個、接受那個,模仿、遵循某一權威或觀念,背負著書本沉甸甸的重量,而從來沒有問過自己是否可能過一種毫無衝突的完整生活,心靈沒有困擾,只有真正的和平。因為我們還不明白:平靜的生活不是在觀念上或思想上沒有希望的某種東西,而是發自潛意識的寧靜與和諧。
      慾望導致了不寧靜的生活。我們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來追求物質、金錢、地位、聲望、快感等各式各樣的享受,所以不斷地產生野心、追求、快樂、焦慮、恐懼、怨恨等種種情緒。一旦我們的妻子離開我們,我們丟了錢、失業了,買不到房子或車子,我們受到他人的輕視或侮辱,我們很難做到淡定從容地去接受這一切實際發生的事情。因為有慾望的那個「我」督促著我們要不斷地獲得,只許成功不能失敗。我們的心就是在這樣的「不斷」當中糾結、抗爭、掙扎,所以不停地感到恐懼、緊張、焦灼。只要慾望之火還在熊熊燃燒,我們的心智就會被熾熱的烈火由外至內地炙烤。
    ⊙⊙⊙⊙⊙⊙⊙⊙⊙⊙⊙
      世界上沒有什麼方法、理論、權威、導師或知識,沒有任何東西能幫助我們平靜。要過一種平靜恬淡的生活,其實只需要一顆平靜的心即可。正如古人所說:「寵辱不驚,任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看天上雲卷雲舒。」平靜的心沒有任何慾望和目的,它不會強制我們一定要去做什麼或者怎樣做,因此它能夠非常專注,可以在必要時思考和行動,並在行動中保持清醒,不呆板、不機械運作。
      所以問題不在於該不該思考我們的生活為什麼不平靜,而在於怎樣保持清醒。要保持清醒就必須深刻的瞭解思想、恐懼、愛、恨、孤獨,必須完全涉入當下的生活。只有在心完全清醒而無任何扭曲的情況下,才能真正地過一種平靜的生活。

      生活的混亂源自於我們的慾望和恐懼。世界上沒有什麼方法、理論、權威、導師或知識,沒有任何東西能幫助我們平靜。要過一種平靜恬淡的生活,其實只需要一顆平靜的心即可。
     2.生活扭曲了我們的心靈
      我們人類的心靈是被扭曲的,被我們棲居的文化、教育、宗教、政治、經濟結構束縛,被我們所吃的食物、所居住的環境等塑造成了一個毫無生機和活力的模子。這樣的心靈被設定成特定的形式,限定在一定的制約和束縛當中,這樣的制約和束縛是一種扭曲。心靈原本是可以看得非常單純、明白、徹底、純真的,不過,只有在沒有被扭曲的情況下才能那樣。
      導致我們心靈扭曲的力量,可以是來自傳統、文化、宗教、教育、意識形態等持續不斷的壓力,可以是我們的野心和慾望,可以是我們的痛苦、焦慮、恐懼,也可以是我們的快感、刺激。一旦腦子有壓力,除非那個頭腦有能力復活,可以在受到壓制之後恢復原貌,否則就會扭曲,而能夠做得到這點的人少之又少。
    ⊙⊙⊙⊙⊙⊙⊙⊙⊙⊙⊙
      世界上有傾聽的藝術,有看的藝術、學習的藝術,也許通過這種傾聽、觀察、學習的藝術,就可以永遠感覺不到頭腦的壓力,這樣腦子就可以保持平靜、樸素、年輕、清新、純真。一旦有野心、暴力或抗拒、憤怒、權威、傳統,頭腦就會又遭受壓抑和控制,這一切對腦子都是極大的壓力。因此,活在這種壓力之下的頭腦,一定不可避免地扭曲了、變形了、損壞了。
      外在的種種權威和經驗傷害和放縱扭曲了心靈,等年紀愈大,這些扭曲還會變得更厲害。
      一個年輕人,還沒有對家庭、工作、所有活動和苦難許下承諾,這時候,胸懷大志的人就可以播下會開花一輩子的種子,而不是每天迷失在所有無意義且荒謬的追求中。一個人不只應該覺察外來的事物,也應該覺察內心深處慾望、追求、動機、恐懼、焦慮的運動。只有在衝突完全終止時,不被扭曲的心靈才會出現。
      一個不被扭曲的心靈是真正修道的心靈,這不是到寺廟燒香拜佛的心,不是捧著佛經或其他經書高聲吟誦的心,不是不斷地重複著禮拜儀式的心,因為不管這樣做有多美,這樣的心依然充滿一個自己創造出來的形象,它備受這個形象的強制。因此要使心靈保持最原初的純真狀態,不去努力達到某種目的就能做到的。努力、練習、控制的靜心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因為不論是愉快或不愉快,令人滿足或有利可圖的努力,都會扭曲、妨礙我們的心。這時的心好比一部機器,從來無法順利運轉,只是一直在碾壓,所以很快就磨損。
      有扭曲存在的時候,那個扭曲的背後就有目的:尋找答案的目的、達到慾望的目的,或是解決我們問題的方法等等,所有的目的都是建立在過去的經驗、過去的知識上。要真正明白生活是什麼,要探索任何領域,就必須有自由,可以自由觀察,這麼一來,在這樣的觀察本身裡,就沒有扭曲存在。既然我們已經瞭解,只要懷著目的去觀看,所有的觀看都會被扭曲,那麼,我們就該試著沒有目的地觀察世界。我們必須完全清空心智所知道的一切,拋開那些過去陳舊的經驗和知識,使心靈爆發出一種沒有方向、不受控制的能量。

      一個不被扭曲的心靈是真正修道的心靈,不是到寺廟燒香拜佛的心,不是捧著佛經或其他經書高聲吟誦的心,不是不斷地重複著禮拜儀式的心,而是真正的靜心。

    3.生活不是理想中的概念
      對許多人來說,語言、概念無比重要,似乎有了這些語言概念我們才能去行動。如果沒有概念,我們似乎就根本無法理解這個地球上的任何事物,無法理解人、動物、植物,無法理解「你」和「我」。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學家,天生具有一股特殊的文人氣質,迷倒了許許多多的女人。某天,一個女子來敲他的門,說:「讓我做你的妻子吧。錯過我,你將再也找不到比我更愛你的女人了!」哲學家雖然也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說:「讓我考慮考慮。」
      事後,哲學家用他研究學問所慣有的精神,將結婚和不結婚的好處和壞處分別羅列下來,才發現原來好壞均等。他不知該如何抉擇。於是,他陷入長期的苦惱之中,無論他又找出了什麼新的理由,都只是徒增選擇的困難。最後,他得出一個結論:「人若在面臨抉擇而無法取捨的時候,應該選擇自己尚未經驗過的那一個。不結婚的處境我是最清楚的但結婚會是個怎樣的情況,我還不知道!對,我應該答應那個女人的請求。」
      於是哲學家來到女子的家中,問女子的父親說:「請你告訴您的女兒,我考慮清楚了,我決定娶她為妻。」女子的父親冷漠地說道:「你來晚了十年,我女兒現在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了。」
    ⊙⊙⊙⊙⊙⊙⊙⊙⊙⊙⊙
      我們不是那位哲學家,但是我們和他一樣喜歡活在一個憑空想像的世界裡,靠抽象概念、觀念、理論生活,希望通過演算或邏輯推理來求得生活的答案,這就是我們為什麼無法實際的原因。假如我們要結婚,是否就需要先去弄明白「丈夫」或「妻子」這些概念所表達的意思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我們的丈夫或妻子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有思想、新鮮的、活動著、懂得愛的人,而不是一個可以用一堆語言來描述的死的定義或概念。
      抱有概念,即信仰、觀念、理論、結論、定義等,抱有這些詞語去概念化地生活,那麼這些語言化的名詞或動詞就會阻礙我們真正去看、去行動。因此我們說我們有行動方面的問題,做什麼或不做什麼的問題,我們還有行動和概念之間產生的衝突。
      正如那位哲學家一樣,用十年的時間去研究關於「婚姻」的概念,從而導致了他在抉擇時產生了行動和概念的矛盾,最終錯過了一位中意的伴侶。
      看到這裡,你應該已經明白:概念只不過是一堆陳舊的語言、觀念和理論,然而現實不是概念,現實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然而,我們真的能夠拋開概念去生活嗎?
    ⊙⊙⊙⊙⊙⊙⊙⊙⊙⊙⊙
      生活和概念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東西。日常生活是我們每天單調地去辦公室上班,不斷地被孤獨、痛苦、恐懼折磨等等。那些事,是實實在在發生著的過程,是我們生活中每天在發生的事。如果我們的生活充滿痛苦,如果我們沒有東西吃,如果我們的親人死了,如果我們聾啞癡呆,那麼這些痛苦、饑餓、死亡、生病和概念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一個概念化的世界就是觀念的世界、公式的世界、理論的世界,一個想像的意識形態構成的世界。一旦我們走進那個抽象的領域,我們將會完全迷失自己。概念能幫我們解脫痛苦、擺脫恐懼嗎?不能,所以,只有當我們完全拋開概念去生活時,才真真切切地領悟到生活是什麼。
      當欣賞一朵花時,能夠不帶任何概念地去研究,只是靜靜地去看,去覺察它的美麗,那樣我們就容易和花融為一體,進入一種物我合一的境界。在人際關係中,我們也能夠不用「經濟學家」、「政治家」、「老師」或「學生」、「妻子」或「丈夫」等種種概念和詞語去看他們,拋棄那些概念所附加在人身上的相關形象和過去的意象,而只是和他們交流,去聽他們說話、看他們的每一個動作,那樣,交往的過程中就不會產生交流的衝突和矛盾。當我們不再用成功、幸福這些概念來規範我們自己的行為時,我們就能感受到語言難以描述的美感。

      概念即語言、觀念、理論。現實不是概念,現實就是我的日常生活。而我們在一堆語言裡打轉,不願去面對生活的事實。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從內到外全方位防護套書(二版)(3冊):《精微圈(二版)》、《未來預演(二版)》、《一個瑜伽士的內在喜悅工程(二版)》
作者:辛蒂.戴爾
出版社:地平線文化
出版日期:2023-11-22
66折: $ 943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個人實相的本質有聲書第6輯﹝新版﹞
作者:許添盛主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6-04-01
66折: $ 660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晉升高手一定要懂的量價分析
作者:張凱文
出版社:羿勝國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4-23
66折: $ 165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賽斯速成100有聲書第4輯
作者:王怡仁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7-12-01
66折: $ 792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讓上司挺你、朋友懂你,跟誰都能聊不停的「回話技術」:談判、責罵、提案、請託,40個讓人欲罷不能、拍手叫好的「臨場說話術」
作者:福田健
出版社: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10-23
$ 205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失控的焦慮世代:手機餵養的世代,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
作者:強納森.海德特 (Jonathan Haidt)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29
$ 379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女僕的工作範疇。 無修正
作者:荒岸来歩
出版社:未來數位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08
$ 356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抄寫英語的奇蹟:1天10分鐘,英語和人生都起飛
作者:林熙 Brett Lindsay
出版社:如何
出版日期:2024-03-01
$ 300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Stand by Yourself
作者:曾寶儀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31
$ 332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Stand by Yourself
作者:曾寶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10-31
$ 331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認識你的能量光環
作者:裘蒂絲.柯林斯
出版社:橡樹林
出版日期:2024-12-24
$ 375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學校沒教的事】性別教育:引導孩子建立正確性觀念,談性也能大方又自在!
作者:髙橋怜奈
出版社:小光點
出版日期:2025-01-16
$ 266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