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紐約,和我的朋友巴納比.馬殊(Barnaby Marsh)一起喝下午茶時,我仍在思考這個問題。巴納比曾以羅德學者身分在牛津大學進修,養成愛喝濃茶配司康餅的習慣,我很喜歡跟他在一起。巴納比大約四十歲出頭,滿腦子古怪新奇的思想,在普林斯敦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與哈佛大學的「演化動力學計畫」(Program for Evolutionary Dynamics)兩個機構接受委託從事研究。換句話說,當你試圖解開疑難雜症時,他就是你要找的那種人。
由「運氣實驗室」來做這件事再合適不過,因為委任巴納比做學術研究的「高等研究院」以領先大創意聞名於世。這些年來,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天才──開車經過當地許多以這些天才命名的街道是件有趣的事,其中有有愛因斯坦、偉大的數學家兼哲學家庫爾特.哥德爾(Kurt Gödel),還有早期的電腦科學家兼博奕理論先驅約翰.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製造第一顆原子彈而聞名於世的羅伯特.歐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則曾長期擔任「高等研究院」的院長。
常常會聽到老人家說;這個人很有才華,可惜運氣欠佳….這個人長的不這麼樣,因為運氣好娶到美女⋯又是「運氣」這個咒語就像是奇異博士的魔法一樣,不斷的迴旋。 彷彿人生的任何功名利祿皆可歸咎於這個因素。 人生是不是真的可以這麼簡單? 所以我們只要等待就好? 但是在家裡等待的結果通常不會是中樂透,而是飛機掉到屋頂上。(別笑,真實例子不少)
作者最聰明的地方是指出成功的人是最會製造運氣的人。 這些人的共同點是什麼? 走出去,前往最有可能發生機會的地方,並主動接觸人群。 書中歸納出的一些實用技巧,可為自己帶來不一樣的人生風景。 never say never!
To be, or not t...
轉載自博客來2019/05/14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數年前,我帶著全班學生一起騎著單車,計劃從土城沿著河濱公園到碧潭往返。那是個晴朗無雲的五月中旬上午,兩名熱心家長協助瞻前顧後地緩慢前進。孩子們對於騎單車的興奮,隨著烈日曝曬與屁股常時間坐在椅子上的疼痛感,轉而成了一連串的抱怨。這已不知道是我第幾次接後母的導師班,班上的常規極需整頓,作業缺交情況嚴重、札記書寫敷衍、各科成績都是墊底。一面關心他們身體狀況,一面忍受著他們連珠炮的抱怨,抱怨天氣晴朗,抱怨自己的背包太重、衣服太熱,抱怨自己為何要來參加這活動。
看著「幸運的科學」,不禁讓我想起三年前在福華飯店旁的便利商店裡,六年未見面的高中同學北上找我喝茶,告訴我一件讓我不敢置信的事情:他和老婆在婚禮過後沒幾天就離婚了,然後開始了長達五年多的各項訴訟,事件甚至上了媒體頭條。「這幾年我真的一路被打趴了。」他遙看著窗外淡淡地說,我一時間不知道如何安慰他。
我更想到了自己的小孩,兩年前國小二年級,數學成績六十三分,是班上倒數第三名。當我問他為何考不好時,他告訴我:「我就是沒有數學頭腦。」不僅數學,英語、國文、社會、自然…大小考試不僅從來沒拿過100回來,甚至都是班上墊底。
為何有些人總是比另一些人來得幸運? 有著富裕的家世背景,過人的天賦,令人稱羨的伴侶、成功的事業、健康的身體。是上天的眷顧?或是我們真的做錯了什麼?上輩子沒燒好香?幸運究竟能不能掌握?
曾奪得四次斯坦利盃冠軍的格雷茨基被問到,如何能打進這麼多球時,他說:「我滑到冰球會到的地方。」幸運的人會把自己放在機會出現的地方,機會接近時立即抓住它。正確的時間處於正確的位置或許是偶然,但仔細檢視卻往往有合理的軌跡。德蕾莎修女畢生奉獻給社會上無家可歸的人,所以她搭飛機時經常坐頭等艙,因為那兒更容易遇到富人,爭取到最大筆的捐款,她的熱情成了她的力量。脫離舒適圈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大多數人都在家看電視」巴納比說。我們總站著羨慕別人的幸運,忙著將自己的責任怪罪在別人身上。
斯里‧斯里尼瓦蕯受聘為大都會藝術館的第一任首席數位長,但三年後他被解聘了。他在臉書上公佈他的情況,並邀請大家每天和他一起散步、聊天,並貼出「如果斯里有應該考慮做的事,那麼下一步是…」到了月底,他得到了新工作:紐約市的首席數位長。「我們越是清楚表達我們需要的協助,人們就越能幫助我們。」他並沒有責怪別,反而強化自己的弱連結。弱連結會開闢全新的社群,從而增加可能性.
分享理念,互作合作,愈是聯繫就帶來愈多創造力和創新。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是幸運的根基,而透過人們頻繁地相互摩擦,產生幸運的火花。透過網路或許更快速,但面對面地交談互動將會帶來更多好運,在愛情上尤其如此。「從前,人們在群體中出生,他們必須找到自己的個性;如今,人們一出生就是個體,他們必須找到他們的群體。」巴拉巴西如是說。或許我們該關上電視,撥通電話給久未聯絡的老朋友、或走到街上認識新朋友,為自己創造出幸運。
1960年代的迪克‧佛斯貝利以背滾式跳高,破紀錄的二點二四公尺成績拿下墨西哥奧運金牌。即使如此,他卻被媒體百般嘲笑,教練們紛紛告戒選手這會扭動他們的脖子。事實証明,1972年至今,每一面跳高金牌都由背滾式獲得!以為他們有答案的人不一定總是對的,走不同於他人的路徑,出奇不意的舉動有時能帶來更原創的領域,但過程可能受到許多人的質疑與嘲笑。「有計劃的不可預測」,帶著玩樂的心態做些改變,會開啟新的可能性而帶來好運,而我們得清楚並堅定方向
但將賭注全然下在不同他人的路徑,也可能導致災難式的毀滅,正如同股票投資上,不該將雞蛋全放在同一個籃子,我們應該擴大自己的領域,保持生活選擇多樣化。孤注一擲、冒險成功的傳奇故事時常感動著人們,但那往往不是事實。真正重要的事,有時反而平淡無奇。事實上,成功者往往比失敗者更謹慎操作,「他們花許多時間做其他的事,為的是讓他們能更自在地去做真正原創的東西」格蘭特說。如果你想為明天規劃幸運的備援計劃,你必衝先確認有明天。花點時間思考你的下一步在哪裡是件好事,但幸運的基礎是享受當下。有句話這麼說:「做好你現在的工作,自然會有人幫你找好下一份工作。」
尋找幸運的祕訣就是愛你正在做的工作。安斯拉‧達克沃斯在「恆毅力」一書說指出「熱愛你的工作,是一點發現,接著大量培養,然後一輩子深化。」如同許多成功的人曾說過的:「你越努力就越幸運。」那代表著你想要成功,你得先了解失敗。許多人在發現別人比自己更好時,就停止成長,那很可惜;有時幸運是在你知道你所做的百分之九十會被拒絕,仍以頑強的決心堅持下去時才會出現。「生命中許多失數在於人們在放棄時,沒有意識到他們離成功有多近。」巴納比如說是。好運往往是願意相信一個積極的未來的結果。
在不斷努力下厚植的能力,讓我們做好準備,看見機會出現在眼前時,才有能力緊緊抓住它。我們常使幸運浮誇,只記得有回報的好運,卻忘了得到好運氣永遠只是故事的開始,而不是結束;正如同真正的愛情是在結婚之後,而不是在婚禮當下。
「迎向機會」專案計劃回顧的追踨一開始讓研究人員感到失望,因為住宅區遷移到經濟較好的地區,似乎不彰,然而持續追踨二十年發現,他們的孩子都有顯著的成就。幸運有時即使落在肥沃的土壤,仍然需要加上努力,更需要加上時間的催化才能發芽。但你得知道你要尋找什麼,否則「當偉大的一刻來敲你的生命之門時,它往往不會比你的心跳更大聲,你很容易錯過它。」
或許我們都不是出生在富裕之家,但我們能給孩子最大的禮物,是教導他們如何創造自己的幸運。能夠感謝協助自己的人,是得到幸運的一個好的開始。拓展視野可以讓孩子對未來有更寬廣的想像,多多閱讀可以有所幫助。鼓勵孩孩們自己解決問題,接受他們問「為什麼不?」但不遷就孩子說「我不擅長考試」或「我數學不好」。唯有引領孩子突破困境,才能教他們自己創造幸運。成功需要嚐試、冒險和相信自己。一昧地告訴孩子說他們很棒,其實力量不大;他們需要的,看到自己如何創造出幸運。
然而我們永遠無法預測事情將如何演變,我們能做的是接受眼前遭遇的事件,然後試著將它從厄運轉成好運。幸運,就像感恩一樣,並非取決於事件,而是你對這些事件所採取的行動和你對事情的看法。人生最豐收的道路,有時是最曲折的路徑,我們應該以羅盤導航人生,而不是地圖。我們可以為一連串的挫折打擊,加入一點笑聲;以正面的情緒面對不幸的事件,才擁有翻轉運氣的能力。你說這太困難了?有人說得到幸運是容易的事?邁爾士‧戴維斯常說:「在爵士樂,沒有彈錯音符這回事,是你彈出的下一個音符使它變成對或錯。」我們不會因為單一事件而得到或失去幸運。
真正的運氣發生在機會、才能與努力的交會點上。
我和老婆開始每天晚餐後,帶著我兩個小孩到樓下全家,點杯飲料或點心,慢慢教他們數學、英文和自然。700多個日子過去,從一開始的排斥、抗拒,到現在他們自行看著課本計算題目,我則在一旁背著英文單字或其他書,週一到週五的餐後,成了我們家庭共讀時光。我永遠記得兒子第一次拿滿分的圈考字詞考卷回來的神情;我永遠記得他洗澡時輕聲地跟老婆說:「媽媽,我好像開始有點數學腦了。」
過了一年,我再次見到我那高中同學,鬧劇式的各項訴訟落幕,打到二審他大獲全勝。那一次的晚餐除了我和老婆,我同學旁邊還多了一位溫柔貼心的女伴。「當初我同學介紹時說反正就認識看看,我想也對,就約出來見面,然後就一起走到現在。」他很幸運,可不是嗎?
我帶的導師班,在我每天要求背五個單字、十個解釋、十行札記和解釋理化題目,成績從全校倒數進到全校前三,常規更是翻轉了訓導處對班上的看法。是的,我的確很嚴格。
當我們花了兩個半小時騎到碧潭,每個人都累得像條狗似的。在休息兩個小時的午餐自由活動後,集合時他們告訴我,剛剛大伙去踩天鵝船,現在腳更酸了!
「土碧OR NOT 土碧?看來我們得投票表決,要搭捷運回去還是騎回去。」我問全班。
「理化這麼難,我們都沒有放棄了,怎麼能現在放棄?」他們毫不遲疑地回答。於是我們又花了三個小時騎回到土城。這趟旅程我想學生們獲得的,比我課堂上給他們的多更多。
幸運的關鍵是什麼?
畢業前夕,我帶著全班汗流夾背地登上硬漢嶺,在山頂上乘著涼風時,孩子們告訴我:「從來沒想過,原來站在山頂上看台北盤地,竟是這麼美。」
正念、汗水和堅持,會昇華我們眼前的景色,更會為我們帶來幸運的關鍵。
To be, or not t...
轉載自博客來2019/05/14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數年前,我帶著全班學生一起騎著單車,計劃從土城沿著河濱公園到碧潭往返。那是個晴朗無雲的五月中旬上午,兩名熱心家長協助瞻前顧後地緩慢前進。孩子們對於騎單車的興奮,隨著烈日曝曬與屁股常時間坐在椅子上的疼痛感,轉而成了一連串的抱怨。這已不知道是我第幾次接後母的導師班,班上的常規極需整頓,作業缺交情況嚴重、札記書寫敷衍、各科成績都是墊底。一面關心他們身體狀況,一面忍受著他們連珠炮的抱怨,抱怨天氣晴朗,抱怨自己的背包太重、衣服太熱,抱怨自己為何要來參加這活動。
看著「幸運的科學」,不禁讓我想起三年前在福華飯店旁的便利商店裡,六年未見面的高中同學北上找我喝茶,告訴我一件讓我不敢置信的事情:他和老婆在婚禮過後沒幾天就離婚了,然後開始了長達五年多的各項訴訟,事件甚至上了媒體頭條。「這幾年我真的一路被打趴了。」他遙看著窗外淡淡地說,我一時間不知道如何安慰他。
我更想到了自己的小孩,兩年前國小二年級,數學成績六十三分,是班上倒數第三名。當我問他為何考不好時,他告訴我:「我就是沒有數學頭腦。」不僅數學,英語、國文、社會、自然…大小考試不僅從來沒拿過100回來,甚至都是班上墊底。
為何有些人總是比另一些人來得幸運? 有著富裕的家世背景,過人的天賦,令人稱羨的伴侶、成功的事業、健康的身體。是上天的眷顧?或是我們真的做錯了什麼?上輩子沒燒好香?幸運究竟能不能掌握?
曾奪得四次斯坦利盃冠軍的格雷茨基被問到,如何能打進這麼多球時,他說:「我滑到冰球會到的地方。」幸運的人會把自己放在機會出現的地方,機會接近時立即抓住它。正確的時間處於正確的位置或許是偶然,但仔細檢視卻往往有合理的軌跡。德蕾莎修女畢生奉獻給社會上無家可歸的人,所以她搭飛機時經常坐頭等艙,因為那兒更容易遇到富人,爭取到最大筆的捐款,她的熱情成了她的力量。脫離舒適圈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大多數人都在家看電視」巴納比說。我們總站著羨慕別人的幸運,忙著將自己的責任怪罪在別人身上。
斯里‧斯里尼瓦蕯受聘為大都會藝術館的第一任首席數位長,但三年後他被解聘了。他在臉書上公佈他的情況,並邀請大家每天和他一起散步、聊天,並貼出「如果斯里有應該考慮做的事,那麼下一步是…」到了月底,他得到了新工作:紐約市的首席數位長。「我們越是清楚表達我們需要的協助,人們就越能幫助我們。」他並沒有責怪別,反而強化自己的弱連結。弱連結會開闢全新的社群,從而增加可能性.
分享理念,互作合作,愈是聯繫就帶來愈多創造力和創新。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是幸運的根基,而透過人們頻繁地相互摩擦,產生幸運的火花。透過網路或許更快速,但面對面地交談互動將會帶來更多好運,在愛情上尤其如此。「從前,人們在群體中出生,他們必須找到自己的個性;如今,人們一出生就是個體,他們必須找到他們的群體。」巴拉巴西如是說。或許我們該關上電視,撥通電話給久未聯絡的老朋友、或走到街上認識新朋友,為自己創造出幸運。
1960年代的迪克‧佛斯貝利以背滾式跳高,破紀錄的二點二四公尺成績拿下墨西哥奧運金牌。即使如此,他卻被媒體百般嘲笑,教練們紛紛告戒選手這會扭動他們的脖子。事實証明,1972年至今,每一面跳高金牌都由背滾式獲得!以為他們有答案的人不一定總是對的,走不同於他人的路徑,出奇不意的舉動有時能帶來更原創的領域,但過程可能受到許多人的質疑與嘲笑。「有計劃的不可預測」,帶著玩樂的心態做些改變,會開啟新的可能性而帶來好運,而我們得清楚並堅定方向
但將賭注全然下在不同他人的路徑,也可能導致災難式的毀滅,正如同股票投資上,不該將雞蛋全放在同一個籃子,我們應該擴大自己的領域,保持生活選擇多樣化。孤注一擲、冒險成功的傳奇故事時常感動著人們,但那往往不是事實。真正重要的事,有時反而平淡無奇。事實上,成功者往往比失敗者更謹慎操作,「他們花許多時間做其他的事,為的是讓他們能更自在地去做真正原創的東西」格蘭特說。如果你想為明天規劃幸運的備援計劃,你必衝先確認有明天。花點時間思考你的下一步在哪裡是件好事,但幸運的基礎是享受當下。有句話這麼說:「做好你現在的工作,自然會有人幫你找好下一份工作。」
尋找幸運的祕訣就是愛你正在做的工作。安斯拉‧達克沃斯在「恆毅力」一書說指出「熱愛你的工作,是一點發現,接著大量培養,然後一輩子深化。」如同許多成功的人曾說過的:「你越努力就越幸運。」那代表著你想要成功,你得先了解失敗。許多人在發現別人比自己更好時,就停止成長,那很可惜;有時幸運是在你知道你所做的百分之九十會被拒絕,仍以頑強的決心堅持下去時才會出現。「生命中許多失數在於人們在放棄時,沒有意識到他們離成功有多近。」巴納比如說是。好運往往是願意相信一個積極的未來的結果。
在不斷努力下厚植的能力,讓我們做好準備,看見機會出現在眼前時,才有能力緊緊抓住它。我們常使幸運浮誇,只記得有回報的好運,卻忘了得到好運氣永遠只是故事的開始,而不是結束;正如同真正的愛情是在結婚之後,而不是在婚禮當下。
「迎向機會」專案計劃回顧的追踨一開始讓研究人員感到失望,因為住宅區遷移到經濟較好的地區,似乎不彰,然而持續追踨二十年發現,他們的孩子都有顯著的成就。幸運有時即使落在肥沃的土壤,仍然需要加上努力,更需要加上時間的催化才能發芽。但你得知道你要尋找什麼,否則「當偉大的一刻來敲你的生命之門時,它往往不會比你的心跳更大聲,你很容易錯過它。」
或許我們都不是出生在富裕之家,但我們能給孩子最大的禮物,是教導他們如何創造自己的幸運。能夠感謝協助自己的人,是得到幸運的一個好的開始。拓展視野可以讓孩子對未來有更寬廣的想像,多多閱讀可以有所幫助。鼓勵孩孩們自己解決問題,接受他們問「為什麼不?」但不遷就孩子說「我不擅長考試」或「我數學不好」。唯有引領孩子突破困境,才能教他們自己創造幸運。成功需要嚐試、冒險和相信自己。一昧地告訴孩子說他們很棒,其實力量不大;他們需要的,看到自己如何創造出幸運。
然而我們永遠無法預測事情將如何演變,我們能做的是接受眼前遭遇的事件,然後試著將它從厄運轉成好運。幸運,就像感恩一樣,並非取決於事件,而是你對這些事件所採取的行動和你對事情的看法。人生最豐收的道路,有時是最曲折的路徑,我們應該以羅盤導航人生,而不是地圖。我們可以為一連串的挫折打擊,加入一點笑聲;以正面的情緒面對不幸的事件,才擁有翻轉運氣的能力。你說這太困難了?有人說得到幸運是容易的事?邁爾士‧戴維斯常說:「在爵士樂,沒有彈錯音符這回事,是你彈出的下一個音符使它變成對或錯。」我們不會因為單一事件而得到或失去幸運。
真正的運氣發生在機會、才能與努力的交會點上。
我和老婆開始每天晚餐後,帶著我兩個小孩到樓下全家,點杯飲料或點心,慢慢教他們數學、英文和自然。700多個日子過去,從一開始的排斥、抗拒,到現在他們自行看著課本計算題目,我則在一旁背著英文單字或其他書,週一到週五的餐後,成了我們家庭共讀時光。我永遠記得兒子第一次拿滿分的圈考字詞考卷回來的神情;我永遠記得他洗澡時輕聲地跟老婆說:「媽媽,我好像開始有點數學腦了。」
過了一年,我再次見到我那高中同學,鬧劇式的各項訴訟落幕,打到二審他大獲全勝。那一次的晚餐除了我和老婆,我同學旁邊還多了一位溫柔貼心的女伴。「當初我同學介紹時說反正就認識看看,我想也對,就約出來見面,然後就一起走到現在。」他很幸運,可不是嗎?
我帶的導師班,在我每天要求背五個單字、十個解釋、十行札記和解釋理化題目,成績從全校倒數進到全校前三,常規更是翻轉了訓導處對班上的看法。是的,我的確很嚴格。
當我們花了兩個半小時騎到碧潭,每個人都累得像條狗似的。在休息兩個小時的午餐自由活動後,集合時他們告訴我,剛剛大伙去踩天鵝船,現在腳更酸了!
「土碧OR NOT 土碧?看來我們得投票表決,要搭捷運回去還是騎回去。」我問全班。
「理化這麼難,我們都沒有放棄了,怎麼能現在放棄?」他們毫不遲疑地回答。於是我們又花了三個小時騎回到土城。這趟旅程我想學生們獲得的,比我課堂上給他們的多更多。
幸運的關鍵是什麼?
畢業前夕,我帶著全班汗流夾背地登上硬漢嶺,在山頂上乘著涼風時,孩子們告訴我:「從來沒想過,原來站在山頂上看台北盤地,竟是這麼美。」
正念、汗水和堅持,會昇華我們眼前的景色,更會為我們帶來幸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