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聖經原文來看雅比斯禱告的性質
凱爾(C.F.Keil)和戴理茲(F.Delitzsch)是兩位很有名的舊約原文權威學者,因為他們懂希伯來文,所以他們說「雅比斯的禱告」原文語氣並不像中文所翻譯的那樣,這是第二個有趣的點。懂希伯來文的人在讀完雅比斯的禱告後就會知道:這並不是一個禱告,而是一個許願詞。這兩節聖經乃是個願詞――是這個人許了願,並且把他的願詞告訴了我們。
論到許願,舊約中大家最熟悉的一個願望,就是雅各所許的願。雅各在騙到父親的祝福後就開始了逃亡生活,他在第一個晚上露宿曠野、枕著石頭睡著時,夢見了一個天梯,他站在梯子的這端、上帝在梯子的上端,雅各和上帝有過一段對話,在這段對話中雅各許了一個願,而許願的形式是什麼樣子呢?如果想了解雅比斯的禱告,我們就必須先知道在聖經中,「願」是怎麼許的、它的模式是什麼。
在創世記第二十八章第二十節, 雅各在前半段許願說:「上帝若與我同在, 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給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的回到我父親的家」。這半段的開頭有個若,意思就是:「假如上帝與我同在、假如在我所行的路上上帝保佑我、假如祂又給我食物吃、衣服穿、假如上帝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親的家,這一段就是「如果上帝做了這些、這些……」。聖經接著記載了雅各的話,他說:「我就必以耶和華為我的上帝,我所立為柱子的石頭也必作上帝的殿,凡你所賜給我的,我必將十分之一獻給你」。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後半段是「就」。每個猶太人在舊約所許的願都會包含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若」,另一部分是「就」。如果把它套用到雅各的禱告裡,「若」便是上帝所做的,而「就」則是雅各要做的。
現在讓我們根據這個「許願模式」來檢視一下在歷代志上第四章中的雅比斯的禱告。中文譯為「甚願你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的部分,其原文意思應該是「若你賜福與我,若你擴張我的境界,你的手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這些都是屬於「若」的部分、是屬於上帝的作為。若再繼續根據「許願模式」往下看,假如上帝真的做了:一、賜福與我,二、擴張我的境界,三、常與我同在,四、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那麼,雅比斯接著就應該要說:我「就」如何如何……。然而,有趣的點出現在哪裡呢?就是:雅比斯的禱告事實上是只有「若」、沒有「就」!也就是說,這像是上帝在雅比斯話還沒有講完時,便捂住了他的嘴巴、不讓他繼續說下去――上帝打斷了他的話。接著,聖經記載上帝應允了雅比斯的所求。
根據這段經文的整個結構, 與其要說這是個禱告, 倒不如說它是個「願」, 只是, 聽一個人許願時,除了要聽他講「若」,也要聽他講「就」,因為典型的願是像雅各那樣和上帝討價還價――如果祢與我同在……給我吃、給我穿,那麼我就以祢做我的上帝、奉獻給祢十分之一。雅比斯的願在架構上,基本上是和雅各一樣的,但是雅各是既說了「若」也說了「就」,所以我們可以知道這個交易是怎麼完成的;不過,雅比斯卻不是這樣。當雅比斯說「如果你賜福與我, 擴張我的境界, 常與我同在, 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時,本來他應該要繼續說「我『就』如何如何……」,但是從這個禱告的記載中,我們知道並沒有下文,因此,雅比斯的禱告可說是非常特別的――它是一個沒有完成的願。所以我們應該要問的是:為什麼雅比斯在還沒有說完的時候,上帝就垂聽了他的願?而且上帝像是打岔那樣地不讓他再繼續說下去?
雅比斯的禱告與浪子回頭的共同點
浪子回家的時候也是這樣,在他還沒有抵達家門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父親會不會接納他,所以他自己在心裡想了一個禱告,他要到父親面前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 路加福音十五:19-20)。這是他本來預備好的禱告詞,但是奇妙的是,他回家見到父親時,只講了幾句話,父親就不讓他再繼續講下去了――他本來要說「讓我做你的雇工」,父親卻為他戴上戒指、讓他穿上最好的袍子。父親的愛讓這個浪子根本說不下去,他本來心裡已經想好了一個禱告詞,結果說到一半就不用再講下去了。雅比斯的禱告也是如此。若這就是雅比斯禱告的特點,那麼接著我們就要問:「為什麼雅比斯的禱告是一個這樣的禱告?」如果我們可以懂得這個特點,就能更深地明白雅比斯的禱告――這個未完成的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