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們跟媽媽說再見,
我不曉得她到哪兒去了……
願以此繪本溫柔撫慰
失去摯愛親人的孩子
一本觸動心底的溫柔繪本,
給予每個失去至親的孩子最真誠的支持
不只是言語上的撫慰,也要帶著孩子了解生命與死亡
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
那些曾經擁有過的美好回憶,是永遠不會消失的……
1. 英國水石童書繪本大獎(Waterstones Childrens Book Prize)得主、《誰來吃午餐》作者蕾貝卡•寇柏最感人肺腑的生命教育繪本。
2. 2012英國凱特格林威獎提名,2011英國彼得斯年度選書,紐約時報書評專文推薦,學校圖書館期刊(School Library Journal)、書單(Booklist)好評讚譽。
3. 2014好書大家讀入選書單、2017國小新生閱讀推廣計畫?入選書單。
4. 英美amazon五顆星評價,台灣讀者感動推薦。
【故事簡介】
不久前,我們跟媽媽說再見。
我不曉得她到那兒去了。
我想要找她……
……但是只找到好多她的東西。
媽媽一定是忘了把趙些東西帶走了。
我們帶了花給她……
……但是媽媽似乎沒有收下這些花。
找不到媽媽的小男孩,害怕、生氣、擔心……
小男孩問爸爸,媽媽究竟什麼時候會回來。
爸爸告訴他:媽媽已經死了,不會再回來了。
作者簡介:
蕾貝卡•寇柏Rebecca Cobb
英國繪本界亮眼新秀。在白金漢郡長大並居住至今,從小身邊永遠圍繞著色鉛筆、氈筆、蠟筆、廣告顏料和畫紙。2004年畢業於費爾茅斯藝術學院,曾為多家媒體及出版社創作插圖。蕾貝卡能寫能畫,更多次與前輩級作家共同創作。
她的畫風清新且獨樹一格,故事寫作也跳脫傳統窠臼,讓人眼睛一亮。2013年以《誰來吃午餐》獲得英國水石童書繪本大獎。在台灣出版的作品還包括《洞裡頭有什麼東西》,與大導演理察‧柯提斯合作的《空空的聖誕襪》、《下雪日的約定》,與作家尼古拉‧戴維斯合作的《戰爭來的那一天》等。
相關著作:《誰來吃午餐(新版)》《鱷魚阿姨》《誰來吃午餐》
譯者簡介:
艾可
台北人,熱愛有溫度的食物,喜歡有意思的書。譯有《誰來吃午餐》、《洞裡頭有什麼東西》、《妳在媽媽肚子裡的樣子》以及帕可愛音樂系列。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我好想妳,媽媽》提供了強而有力的直觀方式――插圖及簡單的故事,
提供孩子們在面對生命中重要的人逝去時,打開心房說出圍繞著他們的疑問。
――Ann Chalmers兒童居喪慈善機構首席執行長
《我好想妳,媽媽》是一本敏感纖細、觸動人心的繪本。
能夠幫助孩子與大人們一起分享他們的感受;同時,也是治療師、社會工作者和寄養家庭,
能藉此與孩子談論母親,或其他至親死亡的重要工具。
――Edi Carmi獨立兒童保護顧問?
這本書讓我掉下眼淚,非常感動。它用一種感性溫柔的方式來討論孩子失去至親的議題。
翻閱著書頁,我彷彿跟著小男孩一同經歷了失去媽媽的身心創痛。
這是童書界非常需要、也值得分享的一本繪本,
不只能讓孩子自行閱讀,也能幫助大人理解孩子眼中的死亡。
當孩子遭遇失去親密家人的傷痛時,很需要有人與他們分享悲傷、困惑甚至罪惡感,
他們更需要來自家人的永久支持。
美麗的故事、感性的繪圖,這是大人小孩在悲傷時刻最適合閱讀的繪本。
――讀者Parents in Touch
一個簡單美麗的故事,卻訴說著難以言喻的複雜心情。
大人能藉著此書了解如何跟有著悲傷遭遇的孩子說話――
不只是言語上的撫慰,也要帶著孩子了解事實真相,
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那些曾經擁有過的美好回憶,是永遠不會消失的。
――讀者josie jump
我為我的四歲孫兒找了這本書,他剛遭遇了媽媽的驟逝。
這是一本真摯、有深刻見解的繪本。
――讀者Anne O’Brien
我是學校輔導員,很熟悉傷痛的歷程。讀著《我好想妳,媽媽》時,
感覺作者彷彿帶著我一起走過這分傷痛。
這本書很適合那些有著相同經歷的孩子,無論他們想要敞開心扉接受,
或是只是需要安靜的認同自己的真實感受。
――讀者Books That Heal Kids
我搜尋了許多跟死亡有關的書,這是最適合給年幼孩子閱讀的一本。
我打算送給一個五歲小朋友――他剛剛失去了母親。
――讀者Susan Donovan
名人推薦:《我好想妳,媽媽》提供了強而有力的直觀方式――插圖及簡單的故事,
提供孩子們在面對生命中重要的人逝去時,打開心房說出圍繞著他們的疑問。
――Ann Chalmers兒童居喪慈善機構首席執行長
《我好想妳,媽媽》是一本敏感纖細、觸動人心的繪本。
能夠幫助孩子與大人們一起分享他們的感受;同時,也是治療師、社會工作者和寄養家庭,
能藉此與孩子談論母親,或其他至親死亡的重要工具。
――Edi Carmi獨立兒童保護顧問?
這本書讓我掉下眼淚,非常感動。它用一種感性溫柔的方式來討論孩子失去至親的議題。
翻閱著書頁,我彷彿跟...
作者序
這本書的創作起源,是因為一個擔任兒童輔導員的朋友告訴我,她們真的很需要一本繪本,來幫助那些遭遇爸爸媽媽過世的孩子們。
開始寫這個故事時,我剛好參加了一場喪禮。我聽見一個小女孩不斷問大人:曾祖母在哪兒?她一定很想再見到曾祖母。
但是沒有大人跟她解釋喪禮是什麼、發生了什麼事。這的確是個難以啟齒的主題,有時大人只會用些含糊的話來解釋,很難讓孩子理解。
因此,我希望這本繪本能夠非常清楚而直接,我試著想像書裡小男孩的感覺,他的心中會有哪些困惑。
真心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有相同處境的孩子們,將小男孩的感受與自己連結,知道有人是能夠理解他的,
進而釋放自己的情緒、知道自己並不是孤單一人;也能夠幫助大人從孩子的角度,來理解他們心中悲傷無助的狀態。
――本書作者 蕾貝卡•寇柏 Rebecca Cobb
這本書的創作起源,是因為一個擔任兒童輔導員的朋友告訴我,她們真的很需要一本繪本,來幫助那些遭遇爸爸媽媽過世的孩子們。
開始寫這個故事時,我剛好參加了一場喪禮。我聽見一個小女孩不斷問大人:曾祖母在哪兒?她一定很想再見到曾祖母。
但是沒有大人跟她解釋喪禮是什麼、發生了什麼事。這的確是個難以啟齒的主題,有時大人只會用些含糊的話來解釋,很難讓孩子理解。
因此,我希望這本繪本能夠非常清楚而直接,我試著想像書裡小男孩的感覺,他的心中會有哪些困惑。
真心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有相同處境的孩子們,將小男孩的感受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