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7 項符合
智者大師:東土釋迦的圖書 |
智者大師:東土釋迦 作者:賴志銘 出版社:經典雜誌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出版日期:2019-03-28 語言:繁體中文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電子書 |
$ 315 |
Readmoo |
佛教 |
$ 383 |
五南文化廣場網路書店 |
宗教命理 |
$ 405 |
TAAZE 讀冊生活 |
中文書 |
$ 405 |
三民網路書店 |
宗教命理 |
$ 405 |
iRead灰熊愛讀書 |
佛教 |
$ 405 |
蝦皮商城 |
Religion & Spirituality |
$ 405 |
蝦皮商城 |
Others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佛經中的寓言往往是採「以指見月」的形式指引讀者;我們如果只注意手指,就會看不到明月。換言之,如果只停留在故事層次,便難以深入經中之奧義。
尤其是如《法華經》這種「妙難思」的經典,更需要透過高僧的詮釋才能理解。而對於《法華經》的詮釋,後人莫不以智者大師的「天台三大部」──《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為圭臬,更由此開出中國佛教的第一個宗派──天台宗!
透過「天台三大部」,智者大師令後學得以修習「第一希有難解之法」之義學,更同時開出止觀禪修法門。藉由《法華經》的「一乘思想」,智者大師繼往開來,集大成地將大小乘之思想予以融會、定位,以《法華》之圓融思想統攝之,構建了一個恢宏而精微的的佛法體系。智者大師不僅創立一真正嚴格的判教系統,總持當時的諸派佛法,消融其紛爭;其「圓融三諦」、「一念三千」、「敵對相即」等思想,更是充分彰顯「一乘」之圓妙。
縱觀中國佛教史,吾人可說,沒有智者大師,便開顯不出《法華經》之精采、精微、精妙!
清末民初的淨土宗印光大師曾經題過一副對聯,盛讚智者:
教判五時,化儀化法雙詮,靈鷲親承諸善逝;
佛明六即,心作心是並闡,支那弘道無二人。
當代的印順法師也曾指出,智者大師的佛學體系建構始終是「活潑的應用」;以客觀研究的眼光來看雖有待商榷,但仍是「無比的偉大」;其顯示「中國佛學完滿的典型」,乃是以修證經驗來貫通經論教理,屬於「教觀雙美」(經驗與知識綜合)的乙型佛學。相對於「學匠」而言,智者大師更像是「哲學家」(。印順法師推崇,這樣的佛學可以啟發人、感動人、使人忘我。
智者大師之所以有如此成就,乃是其以「為眾生」之大悲心,甘冒戰亂之險求教於南嶽慧思禪師,因此得以修習法華三昧,而有之後的「大蘇妙悟」及「華頂降魔」等經過;也因慧思禪師的指點,禪修與教理並重,方能創建「教觀雙美」的天台宗。其精進不懈、「為佛教、為眾生」的生命歷程,實可令後世佛弟子們借鏡、效法。
期許本書能成為讀者一窺《法華》奧義及天台思想之敲門磚,進而於視聽嗅觸、舉手投足、行住坐臥之間,時時觀心、處處得悟,體證智者大師「一色一香無非中道」的實相境界。
※本系列高僧傳叢書,以古典《高僧傳》及《續高僧傳》之原著為基,含括日、韓等國知名高僧;嚴謹參照人物評傳的現代寫法,另參酌相關史著,對高僧事蹟探討省思,亦探究其社會背景和思想,或重要經典之傳承。期盼此系列叢書,讓讀者得見歷代高僧之風範、智慧及悲心,亦能一覽相關佛教史地、典籍與思想。
作者介紹
賴志銘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出版部編輯。政治大學哲學系畢、國立中央大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大乘佛學及莊子哲學,亦喜涉獵文化研究及科普雜學,頗有學海無涯、窮究無盡之慨。
參酌歷代高僧大德之慧見與體悟,深覺佛法不僅是啟發眾生思惟「諸法實相」、生起大慈悲心的「哲學」指南,亦是指導吾人觀照身心、「認識自己」的生命「科學」,不受信仰限制,任何人皆可受用。
目錄
「高僧傳」系列編輯序
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編撰者序
「支那弘道無二人」──盡顯《法華》之妙的智者大師
【示現】
緣起:動盪的南北朝──智者大師身處的時代……
數百年來官私佛寺,掃地並盡!融刮聖容,焚燒經典。……三方釋子,減三百萬,皆復為民,還為編戶。
尊崇佛教
毀禁佛教
佛教之南北差異
第一章
誓為沙門
歎榮會之難久,痛凋離之易及。於長沙像前發弘大願,誓作沙門,荷負正法為己重任。
世間動盪
降世祥兆
佛前立誓
修習「法華三部」
第二章
「重逢」慧思
思曰:「昔日靈山同聽《法華》,宿緣所追,今復來矣。」即示普賢道場,為說「四安樂行」。
靈山因緣
「大蘇妙悟」
說法祛魔
第三章
金陵說法
先師善於將眾,調御得所。停瓦官八載,講《大智度論》,說《次第禪門》。
聲名漸隆
住持瓦官
心向天台
第四章
天台降魔
但深念實相,體達本無;憂苦之相,尋復消滅。強、軟二緣,所不能動。
天台聖地
華頂降魔
阿閦佛土示現
慈心放生
第五章
重回金陵
立禪眾於靈耀,開《釋論》於太極。又講《仁王般若》,百座居左,五等在右,陳主親筵聽法。
作《請觀音懺法》
開示國主
光宅寺說法
第六章
受封「智者」
師云:「大王紆遵聖禁,名曰總持。」王曰:「大師傳佛法燈,稱為智者。」
守護東林寺
楊廣皈依
第七章
玉泉說法
旋鄉答地,荊襄未聞。既慧日已明,福庭將建,於當陽縣玉泉山,而立精舍。蒙敕賜額,號為「一音」,重改為「玉泉」。
返回故鄉
關羽皈依
玉泉說法
楊廣請法
第八章
寶塔傾圮
汝問何生者?吾諸師友,侍從觀音,皆來迎我。問誰可宗仰?豈不曾聞波羅提木叉是汝之師,吾常說四種三昧是汝明導。
機用將盡
最後教誨
智者「六恨」
國清寺成
【影響】
壹‧智者大師的重要著作
繫緣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無非中道;己界及佛界,眾生界亦然。
著作一覽
《法華玄義》
《法華文句》
《摩訶止觀》
貳‧智者大師的重要思想
芥爾之一念動處,即法界之全體。凡地一念之當體,宛然三千森羅,無一不具。
智者大師判教思想概觀
「六即」佛
圓融三諦
「一念三千」之建構
「敵對相即」──文殊師利法門之充分展現
如來亦具性惡──圓教大悲心的極致
參‧後學傳承
至於天台大弘法華,章安集為論疏,荊溪製記申明,稟承教觀,實居震旦,是謂今師祖承。
章安灌頂(天台五祖)
荊溪湛然(天台九祖)
四明知禮(天台十七祖)
諦閑法師(天台宗四十三祖)
附錄
一、智者大師年譜
二、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