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心理學,很多人會覺得非常專業,枯燥、乏味、難懂,但是將心理學和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就會增加許多趣味性。比如:為什麼越是習慣自由的人拖延症越嚴重?為什麼山重水複時總會又柳暗花明?為什麼說星期三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日子?為什麼親眼所見不一定就真實?為什麼說曹操,曹操就能到?為什麼……可以說,這些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現象,背後都與心理學聯繫在一起,都能用心理學來解釋。
作者簡介:
白笑禹
自由撰稿人。對文字有種特別的情感,一直堅持文字書寫和創作。曾從事記者、編輯等工作,深入生活,有深厚的文字寫作功底。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生活中總有解不開的謎團
誰是奪走你快樂的“殺手”
當被問到“你快樂嗎?”“你開心嗎?”“你幸福嗎?”時,你的腦海裡是不是首先出現的是自己“有多少錢?”“有幾間房子?”“有沒有車子?”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不是大英雄也不是政治人物,可能也沒有改變世界的宏大目標和能力。我們能做的就是去完成日常的繁重工作任務和處理好生活中的每一件瑣事。即便如此,沉重的壓力也沒有放過我們這些小人物,於是平凡人失去了平凡人的快樂。
這是一個物資豐富的時代,交通方便、生活富足、吃穿不愁,但是平凡人過得並不快樂,甚至遠沒有五、六十年代——那個物資缺乏的貧窮時代的人們那麼快樂。周圍人談論的無外乎買房了嗎、結婚了嗎、孩子上學了嗎……這一件件事情堆積起來,似乎世界一下子變得很複雜。平凡人苦著臉,在凡間俗世裡悶悶不樂地生活著。
誰奪走了快樂?是房子、車子這些身外之物,是對物質的看重,是對那些永遠不可能得到的事物的孜孜不倦追求。人們總是很貪心,所以不快樂。大部分人都會覺得自己擁有的不夠,比如男人會認為自己的錢還不夠多、權力還不夠大、地位還不夠高,而女人會嫌自己的衣櫃還不滿、化妝品還是沒買全、包包還不夠用……人們總是有太多的慾望,讓自己純淨的內心處處惹塵埃。過於看重自己所沒有的東西,而沒有看到自己得到的已經夠多了,一顆心永遠不知滿足,這些奪走了平凡人最真摯的快樂。
不僅如此,“比較”也是奪走快樂的“殺手”。平凡人很喜歡和別人比較,比如上學的時候,和別人比較誰的考試分數高;工作之後,比誰的工作輕鬆、誰賺的錢多;在社會上,比較誰的地位高;在家庭方面,比較誰家的孩子懂事、有出息;看到相貌比較誰長得好看,看到衣服比較誰穿的衣服較高級……雖然說有比較才有差別,有差別才有前進的動力,但是有時候過度的比較、處處比較,不僅會讓自己不開心,也會讓身邊的人不開心。比如當你看到別人家的房子既寬敞明亮又有漂亮的裝潢,然後回到自己破舊的屋子,很容易將比較之後的沮喪和不開心發洩到父母、家人身上,嫌棄他們沒有錢給自己換個大房子。
可是實際上,每個人付出和得到的大致都是一樣的,你往往看到了別人閃亮的一面,卻沒有看到他們閃亮輝煌背後的辛酸和苦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所以人與人之間是沒有可比性的。對於我們而言,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讓自己和自己比較,看到自己一步步的進步,這難道不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嗎?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何不快樂地度過呢?當我們面臨難題的時候,努力改變看問題的角度,要看到好的一面,不要讓沮喪情緒包圍自己。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在平時生活中,多聽聽一些放鬆而又激勵人心的音樂,或者常常看令人捧腹大笑的喜劇、娛樂節目,讓自己放下壓力,放鬆自己。
真正打敗你的是你自己
首先來看看什麼是心理定式。心理定式在心理學中,實則是一種心理暗示。總體來說,心理定式是對於某一種特定活動的預備性順應,也可以說是一種反應準備。雖然有時候這種順應可以使人以一種相當熟練的狀態去行動和反應,省下了許多時間和精力,但是正是由於這種心理定式的預定性,很容易束縛人們的思維和狀態,甚至會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比如我們總會覺得面目醜陋的人犯罪的機率比較大,而面目清秀的人不太像是犯罪者。
正確的心理定式能夠幫助我們很快認清事物,讓我們知道怎麼去做,怎麼去規避。比如我們覺得電是帶有危險性的事物,所以漏電時,我們會選擇去關閉電源,而不是拿手去觸摸或是繼續使用電。
自信的心理定式能夠給人帶來自信,讓人們能夠帶有強烈的自信心去面對眼前的一切風風雨雨,所以自信的心理定式對我們的學習和工作會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相反,不自信的心理定式會讓人們陷入不自信的泥潭,使人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這樣就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和麻煩。比如在學游泳時,有的人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水性很好,並且認為水並不可怕,相信自己在水中肯定不會被淹著或嗆到,這樣的人肯定很快就能學會游泳;相反,有的人認為自己不可能學會游泳,缺乏自信,甚至都不敢下水,這樣的人就有可能真的學不會游泳,即使學會了,也要比前者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不自信的心理定式是非主動的消極暗示,這種心理定式在於越是害怕失敗就越容易失敗,浪費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更多。不自信的心理定式,容易使人畏畏縮縮,放不開前進的腳步,什麼事情都做不好。而在不自信定式的背後,就是消極的心理定式,這種定式會讓人們更加自卑,陷入惡性循環。
因此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之中,我們要盡可能地調動起積極、自信的心理定式,避免這種不自信的心理定式,克服負面效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樹立起自己的自信心,要相信自己的實力和能力,相信自己能夠通過努力達到自己的目標。當然這種自信心的前提就是自己的準備和積累,比如我們想要在考試之前告訴自己“肯定能夠考出一個好的成績”,那麼就必須在平時不斷學習和複習,做好充分的準備。擁有真正的能力和水準,這才是克服心理定式負面效應的根本。
此外,我們應該正視社會現實和激烈的競爭。當出現心理焦慮時,放鬆自己的身心,相信自己能夠跨過面前的這道坎,而不要讓自己先陷入“自己不如別人”的不自信心理定式。因為很多時候真正打敗自己的不是眼前的困難和強悍的對手,而恰恰是那個不自信的自己。因此我們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夠戰勝困難,相信自己就是那個獨一無二的人,相信自己有不同於他人的特殊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夠脫穎而出。
情緒的曲線變化規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覺得自己的體力、情緒或智力一時很好,一時又很壞。好的時候做事的效率特別高,似乎輕輕鬆鬆地就把事情完成了;而壞的時候做事拖拖拉拉,似乎怎麼做都做不完。這是因為我們的情緒也有“高潮、低潮期”。
一週有7天,一天有24個小時,任何事物都有週期,人們的情緒也不例外。科學家們研究發現,人類自誕生以來,自身就帶有神奇的生物鐘。就像有些動物會冬眠一樣,人類身體的某些部分也存在週期性變化,科學家把這種現象稱作生物節律、生物節奏或生命節律;並且這種週期性呈現出由強到弱、再由弱到強的弧狀變化規律。
21世紀初,經過長期的臨床觀察,德國醫生菲裡斯和奧地利心理學家斯瓦波達,發現人體生物節律比如感官敏銳度、溫度、血液等都會呈現出週期性變化,其中“三節律”——體力、情緒和智力中,體力週期是23天,情緒週期是28天。此後,奧地利的泰爾其爾教授在研究了許多大學生的考試成績後發現智力週期是33天。從生命節律理論來說,每個人都存在這種體力、情緒和智力的週期性變化。但是人類生命存在著個體差異和變化,因此每個人對這種生命節律的感受程度會有所不同,可能有些人很少或者甚至完全不受這種生命節律的影響。根據國外研究發現,我們大多數人屬於“節律型”,少數人屬於“非節律型”。
我們情緒的曲線變化,起點首先在中線,先進入高潮期,而後轉入低潮期,如此周而復始。在情緒高潮期,人們的心情比較舒暢,情緒相對比較高昂;而在低潮期時,人們則容易心情煩躁,情緒也比較低落。情緒的週期變化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如果處於情緒的高潮期,做什麼事情都很有信心、勇氣和希望,很容易提高做事的效率,快速地完成工作,在考試中也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績;反之,則容易因為情緒低落,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很容易錯失機會,人的才能也會受到抑制,難以正常地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準。
因此如果我們瞭解了自己的生物節律,摸清楚了情緒的週期性變化,就能適當調整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節奏,儘量在情緒高潮期抓緊時間學習和工作,讓自己發揮出最佳的水準,完成更多的任務。
當然,如果我們處於情緒的低潮期和臨界期,也不必過分緊張或灰心喪氣,否則只會加劇不良情緒的影響,使工作和學習效率進一步下降。在這段時間裡,不要太糾結於自己的壞情緒,而是應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好好休息。比如正好在情緒低潮期考試,要儘量讓自己坦然去面對,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準,說不定還能夠脫穎而出,考出一個意料之外的好成績。
越是習慣自由的人拖延症越嚴重
在讀書的時候,碰到導師要求寫論文,經常不到最後的上交期限,就無法完成,甚至有時會跟自己的導師要求推遲上交論文的時間。雖然這種拖延讓人無奈,但是還是會忍不住拖延下去。不僅寫論文如此,在很多方面很多人都有著拖延症,而且越是習慣自由的人,這種症狀越是嚴重。
“今天完成不了了,明天再做吧”,如此安慰自己,任何事情都在拖延,小到繳電費、網路費,大到整個工作的完成,或者即使知道了也控制不住地拖延下去,甚至嚴重影響了工作進度也不自知。
研究結果表明,大部分人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拖延症狀——不到最後的期限絕不完成任務,即使到了最後期限,也敢不完成任務。“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拖延症的人往往做任何事情都拖拖拉拉,更為嚴重的是他們一般都能夠意識到自己犯了嚴重的拖延症,但卻無法自拔。即使他們經常會自我批判、自我懲罰、自我懺悔,但是拖延症的症狀並沒有減輕,反而更加嚴重了。“每次趕在期限到的那一刻完成任務,強大的壓力一下子沒有了,整個人都放鬆下來,這感覺真是太好了!”這種拖延之後短暫的強烈心理對比,也使得拖延症患者樂在其中。
往往花10天時間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在離期限有一個月的時候,拖延症的人一點都不著急,到了還有10天的時候才不急不緩地開始著手,當發現還有5天的時候才開始著急,結果做出來的東西毛毛糙糙的。
這種拖延症有時候也能夠帶來一定的好處——比如超常發揮,但是不斷的拖延也會帶來嚴重的焦慮感,會傷害人們的身心,有些人甚至會因為趕進度而累壞了身體,所以拖延並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如果一個人每件事情都拖著不做,那麼這不僅會讓自己的能力缺失,而且會讓別人失去對他的信任,影響到他社交關係的發展。因為他的拖拉,會嚴重影響自己和別人的工作進程和生活節奏,比如本來大家約好要一起去旅遊的,可是他遲遲不請年假,也不購買旅遊所需的用品,到要出發的時候卻不能出發,導致整個團隊的旅遊進度放慢,影響了大家的心情。
計畫總是半途而廢
人們似乎總是很喜歡做計畫。年計畫、月計畫,甚至每個星期、每一天都做了密密麻麻的詳盡的計畫。但是到了年底、月底以及每週、每天結束的時候,這些計畫究竟完成得如何?又有多少人按照計畫去實施了?你的計畫已經完成了哪些?哪一些沒有完成?離目標還有多遠?能不能繼續下去?
很多計畫都半途而廢了,就像一個人挖了無數的水井,但沒有一個挖到足夠的深度,所以他永遠喝不到水;一個人準備了鋸子、斧頭、磨石,最終還是沒能把樹枝砍下來。
你的計畫為什麼半途而廢了?
有的人說計畫剛開始的時候很有勁頭,但是過了一些時日,那種期望和激情早已不復存在,計畫就不了了之了。然而未完成計畫的不良影響卻會形成惡性循環,一直存在。因為做了計畫不能順利完成,也就沒有完成計畫的成就感,而越來越嚴重的挫敗感會使自己更加沮喪,沮喪得沒有勇氣去堅持完成計畫。
於是這樣的人做事往往虎頭蛇尾、有始無終。雖然一直在做計畫,但是他們沒有合理的時間觀念,一到期限就會拼湊完成,草草了事。不能堅持計畫的人,他們身上缺乏堅持不懈的精神,往往都不會成功。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做不成大事的。做任何事情都不應該半途而廢。就像一個優秀的運動員,即使被人甩落在後面,或者中途出了意外,只要他還能跑,他就一定會到達終點,反之,則會遭到人們的鄙視。
“行百里者,半於九十。”無論做什麼事情,學習、繪畫或者工作,我們都應該保持一種善始善終的專注心態,做好我們應該做的事情。這不僅是我們的職業道德所要求的,也是我們人格魅力的體現。愛迪生經歷了那麼多次的失敗,最終才發明了電燈。
做計畫是一件好事,說明自己對未來一段時間的工作或學習,做了充分的考慮和計畫。如果能夠堅持下來,無疑對自身的成長有益無害。尤其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只有踏踏實實地一步步走好,才不會被淘汰,才會有立足之地。
但是凡事講究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因此,對於已經建立好的目標和計畫,不僅要採取有效的行動,還要協調有序地進行,不應該在前面給自己過多的任務,導致後面精力不足、缺乏拼勁。總之,只有善始善終,持之以恆,我們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越是想忘記的越印象深刻
有則《喜馬拉雅山上的猴子》的寓言,且來聽聽是怎麼回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喜馬拉雅山的山腳下住著一群勤勤懇懇的純樸山民,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復始地耕作著。雖然他們辛苦勞作,但收穫卻很少。所以他們非常貧窮,做夢都想要發財。有一天,從山外來了一個巫師,他對山民們說他會一種“點石成金”的法術,並像模像樣地表演起來,竟然真的把山民們搬來的石頭變成了金子,然後他告訴山民們:“點石成金有一個咒語,只要你們對著大山,在心裡默念這個咒語,然後用手指著石頭,這塊石頭就會變成金幣了。我可以把咒語教給你們,但你們要把你們最值錢的東西交給我做學費。”
於是盼望著發財的山民,就把家裡最值錢的東西交給巫師,然後席地而坐,洗耳恭聽巫師傳授的咒語。但是這時巫師又說:“你們在念這個咒語的時候,心裡千萬不能想到喜馬拉雅山的猴子,否則這個咒語就會失效。”巫師走後,山民們就急不可耐地開始嘗試起來,但是他們發現每次面對大山虔誠地念起咒語時,那該死的“喜馬拉雅山的猴子”總會出現在腦中。他們越是克制自己不要想起,就越是想起,所以他們並沒有把石頭變成金子。然而,山民們還是沒有想到是巫師騙了他們,只是覺得巫師說得沒錯,因為他們總是想起喜馬拉雅山的猴子,所以咒語果然失效了。
事實上,喜馬拉雅山的猴子和點金術並沒有什麼關係,只不過是奸詐的巫師為了誤導村民,強行給它們配對了緊密的關係而已。因此在山民們的潛意識裡,“喜馬拉雅山的猴子”成為他們是否能夠“點石成金”成功的關鍵,所以他們越是想把“喜馬拉雅山的猴子”放在內心深處不要想起,就越是克制不住地想起,真是“不思量,自難忘”!
在我們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之中,那些“喜馬拉雅山的猴子”,我們越是刻意想要去忘記,反而越會加深印象和記憶。所以對於一些我們十分想要忘記的東西,不妨就讓它順其自然,隨風而去。
如果不能忘記,那就讓它們深深留在心中,或悲或喜,偶爾回憶一次就足矣。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所有的一切終究會消逝。比如有些人剛剛經歷了戀愛分手的痛苦,借酒消愁,總是想要麻痺自己,讓自己在沉醉中不再記起那些曾經發生過的事,讓自己忘記曾經的甜蜜喜悅和相互間的親密,但是事與願違,“杜康”並不是解藥,越是刻意地想要忘記,那些美好的經歷和故事就越會歷歷在目,似乎近在眼前但又遙不可及,反而讓人更加痛苦。
時間是最好的解藥,讓自己在時間中慢慢淡忘一切吧。
第一章 生活中總有解不開的謎團
誰是奪走你快樂的“殺手”
當被問到“你快樂嗎?”“你開心嗎?”“你幸福嗎?”時,你的腦海裡是不是首先出現的是自己“有多少錢?”“有幾間房子?”“有沒有車子?”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不是大英雄也不是政治人物,可能也沒有改變世界的宏大目標和能力。我們能做的就是去完成日常的繁重工作任務和處理好生活中的每一件瑣事。即便如此,沉重的壓力也沒有放過我們這些小人物,於是平凡人失去了平凡人的快樂。
這是一個物資豐富的時代,交通方便、生活富足、吃穿不愁,但是平凡人過得並不快樂,甚...
作者序
一提到心理學,很多人會覺得非常專業,枯燥、乏味、難懂,但是將心理學和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就會增加許多趣味性。比如:
為什麼越是習慣自由的人拖延症越嚴重?為什麼山重水複時總會又柳暗花明?為什麼說星期三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日子?為什麼親眼所見不一定就真實?為什麼說曹操,曹操就能到?為什麼……
可以說,這些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現象,背後都與心理學聯繫在一起,都能用心理學來解釋。
有人說心理學是一門與人類幸福密切相關的科學。這話很有道理。因為我們的生活是由人的心理與行為支撐的,無論是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還是工作中的為人處世,都離不開心理學,都需要心理學的知識來幫忙。
生活處處都會展現出心理學的魅力。如果把心理學放在日常生活裡,放在職場上,放在大千世界中……你就會驚奇地發現,心理學原來並不遙遠,它就隱藏在現象的背後、細節的背後。
本書立足於生活與工作,運用淺顯的語言和豐富的案例,帶你進入心理學的趣味世界。本書將和你一起,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細節看心理,為你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有益的啟示和幫助。
一提到心理學,很多人會覺得非常專業,枯燥、乏味、難懂,但是將心理學和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就會增加許多趣味性。比如:
為什麼越是習慣自由的人拖延症越嚴重?為什麼山重水複時總會又柳暗花明?為什麼說星期三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日子?為什麼親眼所見不一定就真實?為什麼說曹操,曹操就能到?為什麼……
可以說,這些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現象,背後都與心理學聯繫在一起,都能用心理學來解釋。
有人說心理學是一門與人類幸福密切相關的科學。這話很有道理。因為我們的生活是由人的心理與行為支撐的,無論是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生活中總有解不開的謎團
誰是奪走你快樂的“殺手”
真正打敗你的是你自己
情緒的曲線變化規律
越是習慣自由的人拖延症越嚴重
計畫總是半途而廢
越是想忘記的越印象深刻
關鍵時候總是出狀況
贏得起,也要輸得起
有時候字越看越不像
總是丟三落四的
女人愛減肥,男人愛肌肉
有些美女整容也上癮
放大痛苦只會讓自己更痛苦
第二章 意想不到之外必有道理
世上本無完美,不必去苛求
選擇太多並不一定是好事
沒有秘密的人是不完整的
《秘密花園》真的是減壓神器嗎
重要的事情為什麼還會忘記
銀牌與銅牌,哪一個更讓人高興
人多力量就一定大嗎
為什麼能力越低越自信
獎勵太多未必是好事
結婚越早,婚姻越牢固
原來咒駡可以緩解疼痛
偷個小懶更有利健康
問路有時是不可靠的
壓力可以造成記憶力的減退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生氣是無法逃避的情緒
山重水複時總會又柳暗花明
第三章 那些你可能忽略的經濟學秘密
經濟活動中的心理規律
“低價”其實是商家賣弄的小伎倆
配套出售背後的秘密
“天價商品”,花錢買感覺
網路炫富,炫的是空虛
股票,玩的就是心跳
牛市與熊市,僅僅一步之遙
拍掌喊口號,激發銷售熱情
從企業家到慈善家
飯局上搶著埋單買到了什麼
第四章 職場上的心理角逐
我用“溫心”換取你的“忠心”
“鯰魚效應”,企業管理的秘密絕招
“馬太效應”是積極還是消極
打造出自己真實的“名片”
星期三,讓人又愛又恨的日子
辦公室內的“情緒傳染”
太舒適的環境往往蘊含著危機
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外表光鮮的成功人士內心也有脆弱的一面
員工更需要情感激勵
有人情味的管理方式更有效
面試官提問是想窺探你什麼
第五章 心靈與身體的神奇聯繫
你的體液為你貼上了標籤
心理“成長”的八個階段
“本我”“自我”與“超我”
思考是個美麗的陷阱
大腦的“神話”從何而來
第六感告訴了你什麼
心理的錯覺永遠意識不到
說話不經腦子往往會大煞風景
“天人合一”,心裡最豐盈
我思故我在
潛意識,有形無形地影響著你
衰老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
自我認識與自我認知
多重人格並不算陌生
親眼所見不一定就真實
人分三等,哲學家為一等
第六章 每個人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先入為主的首因效應
多數派並不等於烏合之眾
追求完美不是錯,但不可偏執
雙胞胎“心電感應”,神秘的未解之謎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立的島嶼
有智可觀萬象,有慧可析是非
老實人不一定就好欺負
話多未必是好事
不能懂的才是藝術
貪玩、任性,孩子的通病
臆想症聽起來恐怖,但也不算什麼
肢體語言存在著地域差異
微妙的肢體語展示內心真想法
心理測試只是玩玩而已
學心理學的人往往自身有問題嗎
第七章 愛情中的百般滋味
愛情,就是感情上的相互吸引
如何讓愛情升溫、心跳加速
一見鍾情到底為何物
情人眼裡為什麼會出西施
女人才是愛情的定調者
真正的大愛是給對方自由
初戀總是讓人難以忘懷
眉目真的能傳情
為何只說兩段戀愛史
“心有靈犀”是怎麼回事
沒有吵過架就不是真愛
被愛有時是一種甜蜜的苦惱
男人心裡始終有個完美的夢中情人
與其不捨,不如放下
眼淚絕對是打動男人的法寶
受傷是有些愛情必然經歷的過程
“一網情深”真的有嗎
閃婚,一個大膽的風險投資
紅顏、藍顏之情在於“懂你”
第八章 夢原來是你內心深處的世界
夢境,內心深處的真實表達
夢話,最真實的心聲
夢遊,只是暫時“運動運動”而已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奇怪現象
適度做夢有益身心健康
莊周夢蝶,折射出內心世界
“黃粱一夢”是怎麼回事
《盜夢空間》,神奇的夢境想像
周公真的能解夢嗎
有理有據地來解夢
第九章 困惑背後的真實面目
當怒氣找到出氣筒,傷到了誰
“說曹操,曹操到”只不過是個偶然
越怕出事,越容易出事
打哈欠會傳染嗎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為什麼有人喜歡囤積食物
厭食症與貪食症
臉書為什麼會吸引一群跟風者
網路時代的“宅生活”
為什麼會出現網上網下雙重人格
第十章 難以抗拒的恐懼症
恐懼,只是人類一種本能反應
每逢考試就生病的怪現象
血液和針頭引起的恐慌
密閉空間內的驚慌
多腿或無腿,有什麼可怕的
蜘蛛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恐高症並非不可克服
打死也不坐飛機
雷電其實並不可怕
“別人家的孩子”真有那麼好嗎
為什麼會害怕結婚呢
老闆恐懼症,病起來真要命
前 言
第一章 生活中總有解不開的謎團
誰是奪走你快樂的“殺手”
真正打敗你的是你自己
情緒的曲線變化規律
越是習慣自由的人拖延症越嚴重
計畫總是半途而廢
越是想忘記的越印象深刻
關鍵時候總是出狀況
贏得起,也要輸得起
有時候字越看越不像
總是丟三落四的
女人愛減肥,男人愛肌肉
有些美女整容也上癮
放大痛苦只會讓自己更痛苦
第二章 意想不到之外必有道理
世上本無完美,不必去苛求
選擇太多並不一定是好事
沒有秘密的人是不完整的
《秘密花園》真的是減壓神器嗎
重要的事情為什麼還會忘記
銀牌與銅牌,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