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競逐日益升溫,從各國際議題,看台灣問題!
科技發展下的全球化衝突、大國對峙間的全球新規
經濟運作、社會發展、人文思潮,
下一個引爆點會在哪?台灣如何占據關鍵位置?
本書以科技發展為背景,由三個專題出發,從公平正義的角度,透過長鏡頭提出疑問,看台灣在世界動盪變化中,如何掌握趨勢,扮演關鍵角色,重塑公民價值,讓處在資本市場與文化保存拉扯間的年輕世代,有機會站上巨人肩膀,蛻變並掙脫束縛,站穩根基與方向。
書中透過產、官、學界不同領域專家的觀點探討,激盪出思想交流的火花,爬梳在數位時代,人文傳統逐漸失序裡,怎樣打破既有框架,找回科技巨浪沖擊下,社會、媒體、個人的價值,並建立在專業上的獨立思考,希望用行動參與社會進步與改造,反思當代現象,創造共榮共存的新文明,承擔這世代公民,共同肩負的重要課題。
前方道路未明,盼不同世代的你我,一同盡力通盤梳理方向,以實際行動為台灣未來出一份心力。
作者簡介: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原時報文教基金會)於一九八八年成立以來,長期關心國家社會之政治、經濟、社會、教育及文化等層面的公共政策議題,透過舉辦相關公共政策的研討會與活動,溝通國人觀念,凝聚國人共識,並為國家諸多重大政策提供建言,進而引導國家發展方向。關注面向可分為「公與義」及「河川環境」二部分。「公與義」系列是邁向公平與正義的社會為追求的目標,舉辦系列公與義研討會、座談會。針對人文、社會、經濟、政治、國際關係各面向深入探討、追蹤行政效率、進行公共政策對話,邀集專家學者專案研究,進而對政府當局提出政策建言;自一九九○年六月在創辦人余紀忠先生的鼓勵下,提出由淡水河出發,拯救環境的願景,聚集國內環保先進與專家,成立「河川小組」,並由河川到環境的關懷,轉型為「環境與河川」,推動河川及環境保護、水資源整治等工作。第五屆總統文化獎評審將「環保獎」頒給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所持的理由是「因長期關注環境議題,透過教育推廣及政策監督,降低環境所遭受的衝擊」。這就是基金會走過二十五年的寫照。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的使命感是結合台灣的內聚力,理性面對問題、討論問題乃至解決問題,希與有志之士共同擔負,並傳承這世代的重任。
章節試閱
專題一 下一個挑戰?兩強對峙的數位政經局勢
第一章 全權化衝突下的科技與民粹
前言
二○一九年基金會出版《承擔與試煉》,曾序言「世界怎麼了?」身處變動世界的每個人,面臨氣候變遷劇烈、貧富差距擴大、科技日新月異下,分崩離析的政治氛圍蔓延。近四十年來,世界在自由經濟體制的資本主義走向,貿易自由化下的發展,多國內部政府的重分配角色被削弱,金融衝擊持續惡化、不平等差距環生等重大的問題。
在台灣,地緣政治影響下的問題和困難也陸續產生。基金會公與義議題創始發起人朱雲鵬教授,長期關注世代公平、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的平衡;本座談會由朱雲鵬教授主持策劃,在公與義的角度關懷弱勢與被剝奪者,集結長期關注學者專家對話與共商。
被剝奪的反撲 反全球化運動的根源
朱雲鵬(經濟學者、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公與義系列召集人)
從一九八○年代以來,世界上有兩個趨勢在平行地進行,一個是全球化,另一個是所得分配不均度的提高。這兩股趨勢演進到現在,已產生重大的問題和反思。
反全球化肆虐崛起
在一九七○年代,我們無法想像未來全世界各地會爆發反全球化事件,當時我們只是認為有些國家的收入分配很不平均,例如巴西。然而,從一九八○年代以來,世界上有兩個趨勢在平行地進行,一個是全球化,另一個是所得分配不均度的提高。這兩股趨勢演進到現在,已產生重大的問題和反思。反全球化、反貧富差距的抗議在各地上演,而且愈來愈嚴重。從尾隨G20會議的群眾抗議,到法國的黃背心,到各國反全球化民粹主義,展現許多人民已經到了無法忍受現狀而力求改變的心聲。
今年年初我出版了《中美貿易戰:一場沒有贏家的對決》這本書,書中指出,發生中美貿易戰的深層原因,在於一九八○年代開始崛起的新自由主義,以及同時發生的全球化趨勢,導致美國核心地帶(heartland)大多數中產階級家庭的經濟狀況惡化,甚至落入貧窮。針對美國貧富不均惡化的現象,美國總統參選人也相當重視。民主黨總統大選初選參選人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與伊莉莎白.華倫(Elizabeth Warren)均提出抽富人稅。
改革稅制、房屋實價公開的吶喊
展望未來,針對縮減貧富不均,各學派的提議中;第一,應對資本交易課稅,一般叫做托賓稅(Tobin Tax)。第二,應提高所得稅。第三,目前國際洗錢條例之實施將掃蕩「免稅天堂」,或許可趁機簽訂提高所得/財富稅的國際協議。但在川普時代不可能同意。第四,在台灣也應走向實施實價公開,並實施超額房地產(依市價估算)持有稅。
關於福利資本主義的未來發展,丹麥學者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在一九九○年(GostaEsping-Andersen)出版名著《福利資本主義的三個世界》,此書只有描述歐美,不涉及亞洲。當時德國跟歐洲南部的老年人、窮人照顧是靠家庭,美國、英國是靠市場,北歐是靠政府。此書主張要靠政府。但是後來北歐也發現,政府負擔生活照顧會有龐大的財源難題,所以需要改革,否則會破產。
面對未來負擔年金改革、長照成關鍵
對台灣而言,未來年輕人的負擔會愈來愈重,需有年金改革,未來需從確定給付改為確定提撥,基金收益率需提高;也必須針對老人照護問題,應善用市場機制補足長照之不足,尊重家庭選擇,不能貿然實施社會主義的長照。最後,必須重視人口危機,否則將步入日本的困境。
新國際經濟情勢下 台灣產業前景
史欽泰教授(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講座教授)
面對人工智慧應用趨勢,要怎麼去看產業?答案是跟進,把餅做大。可是餅不是隨便就會做大,牽涉到分配問題。
全球產業供應鏈重組
首先,產業在全球化下要追求最有效的供應鏈,全球佈局最有效的生產方式。因中美貿易戰爭,迫使全球產業供應鏈重組,重組不只大傾軋,小交惡也能影響,比如日韓交惡,很多供應鏈立刻受影響。再則,機器的可自行學習,包括資料處理及運算,將長遠影響所有的產業,我叫它大解構,原產業解構變成新產業組合。產業鏈重組,生態系創新,供應商、產業、需求面的上下游生態系進行跨域整合。以前的產業鏈訴求降低生產成本、提升效率,如今,產業鏈不再只以生產者的價格、成本、效率為優先,新價值必須滿足提供對象,必須幫消費者做到有效結合。
餅做大牽涉分配加減乘除人工智慧是機會考驗
未來,產業勢必面臨創新轉換的課題。然面對人工智慧應用趨勢,要怎麼去看產業?講貿易戰與科技的衝擊,當然要面對自己;感謝工研院IEK就政府資料整理,提供數據。台灣產業以製造出口為導向,能不能出口對於我國至關重要。二○一七年出口額約三千兩百億美元,其中大陸約四五%,出口美國約一二%。自一九九○年對大陸開放後,二十多年台灣對中、美出口比重的變化像蹺蹺板。面對中美大戰,台灣必須適度調整準備。答案是跟進,把餅做大。可是餅不是隨便就會做大,牽涉到分配問題。分配很難且不一定公平,如家產既要分家又追求擴充,這涉及科技產業的全球布局及管理中的加減乘除,加倍效益,創新競爭,如何加,是否減,怎麼乘,除最難。
再談人工智慧提供產業的新機會。第一,營運效率大提昇。第二,服務模式大創新:AI能快速蒐集大量資訊掌握消費者行為。第三,產業競爭大翻轉。台灣工廠製造的精確data,產品、設備、組裝、生產過程,是獨特珍貴掌握的資訊。資訊將廠房裡就各種不同sensor,蒐集再加應用AI,應是台灣AI市場的獨有機會。此外,運用AI大數據,生產、資料檢測、與經營判斷的整合,可推動台灣與世界一流的醫療與農業技術並進,並可結合IOT網際網路延伸,發展精準醫療、智慧農業。要注意的是,智慧醫療必須要用到很多sensor,資料蒐集牽涉信任累進與分際,需考量安全與隱私。
政府協助跨域布局轉型教育、產業思維演進
最後,當前對我國產業的影響,由於台灣一直都扮演供應商提供全世界,是歷史優良的全球供應商,比較不會在這交戰時刻急迫面臨選邊站問題,唯一要考慮的是就業問題。擔心人工智慧對於就業的衝擊,哪些工作會被替代?什麼新的服務會出現?應關心為新的工作怎麼去培力、迎接。製造因科技效力提升,需要的人會變調,完全routine的人會變調流失,支援人工系統、製造系統,需要的知識會不同。商業模式的改變,資料蒐集產生新的服務。台灣將來最關鍵的是如何改變服務業,提升服務業附加價值。
今天台灣服務業佔六二・七%,就業人口最多,但附加價值相較製造業仍非常不足。人工智慧、數位經濟時代,服務業要著力更多。四十年來,製造業是台灣的代名詞,人工智慧的科技帶動產業服務、產業創新,應用服務的部分運用人工智慧的技術是必要的學習革命。在地的關懷,不論是文創、旅遊,與農村農業怎麼結合,怎麼發揮。新的生態系打造,較幸運的是有強而有力的核心科技叫做半導體,產業不管怎麼變,預測半導體需求將持續成長,雖然未來會怎麼變化尚不知,半導體為基礎的研進,絕對不能夠放棄。我簡單的總結,必須打造硬體為基礎的新科技服務,硬體是我們的本,創新服務,注意跨領域的異業結盟,需不同的行業一起思考未來。
要有長期思維,長遠打算,從觀念、教育、產業結構的改變,進而在制度、立法上面細密的轉軌,需要跨界跨國政府跟民間的合作方式。它是一個多領域的,創造價值不是只講求效率。Investing human resource運用科技解決人類與自然的未來,而不是為了科技而科技。
專題一 下一個挑戰?兩強對峙的數位政經局勢
第一章 全權化衝突下的科技與民粹
前言
二○一九年基金會出版《承擔與試煉》,曾序言「世界怎麼了?」身處變動世界的每個人,面臨氣候變遷劇烈、貧富差距擴大、科技日新月異下,分崩離析的政治氛圍蔓延。近四十年來,世界在自由經濟體制的資本主義走向,貿易自由化下的發展,多國內部政府的重分配角色被削弱,金融衝擊持續惡化、不平等差距環生等重大的問題。
在台灣,地緣政治影響下的問題和困難也陸續產生。基金會公與義議題創始發起人朱雲鵬教授,長期關注世代公平、經濟發...
推薦序
前言
近期,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ChatGPT問世,更是引爆新一波時代革命,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就指出,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不斷創新,將改變世界。AI所蘊含的潛能與機會,帶給人類社會非常大的政治難題;當AI為人類做更多決策時,在演算法驅動下,如何確保能本於人類精神的合乎道德,並減少誤判受騙的可能性、侷限思想,是一大難題。
處於網路浪潮中的今時今日,互聯網平台作為連接數位經濟、媒體資訊與終端使用者的主要渠道,逐漸發展出超越國家的力量,不僅入侵日常生活,更改變既有商業模式,一波一波的數位浪潮,衝擊既有的制度與文明,並就此改變各個產業生態。
在看似便利的科技發展背後,一連串蝴蝶效應正悄然發生,舉凡經濟運作、社會發展、人文思潮,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有感世界局勢變化,基金會掌握趨勢,以長鏡頭角度提出疑問,延續二○一九年出版的《承擔與試煉》一書之觀察,持續關注全球問題,在疫情、戰爭、經濟變化莫測中,結合諸位產官學專家建言,在關鍵的年代跨世代、跨領域,共同務實面對未來難題,翻轉思維、長遠佈局。
本書以數位時代中的地緣政治與政經局勢,作為開頭;二○一九年末爆發的新冠疫情,徹底改變人類生活,全球經濟局面也受到影響,通膨陰影如影隨形,反全球化、反貧富差距的抗議在各地上演,而且愈來愈嚴重,傳統西方民主制度,受到嚴重的衝擊。在複雜背景下,美中兩強相互對抗、壁壘分明情況日益嚴重,美國更於二○二○年八月,正式簽署《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地緣政治風險浮出檯面,讓歐洲、亞洲各國領導人們,帶來如何選邊站的考驗。
專題一紀錄二○一九至二○二一年,三場探討科技發展下國際局勢會議,分別為:「全球化衝突下的科技與民粹」、「綜觀TIFA」、「中美對峙下的全球新規」。由公平正義的角度切入,看台灣在世界動盪變化中,怎樣掌握發展優勢,扮演關鍵角色,以在兩岸關係及整體國家利益取得平衡點;當下一個時代篇章即將開啟時,處於美中兩強爭霸的風口浪尖,突破外交困境,爭取到一席之地。
上述的科技發展充斥機會與危機,網路帶來的各種問題,更成為本世紀不得不面對的難題之一。媒體型態改變、文化傳統式微等眾多社會問題,在資訊速食化、真偽難辨的時代,盲從的個人主義取代理性溝通,同溫層現象越來越明顯,身為台灣人,我們引以為傲互助互信的人情味,亦恐不復存在。
文學評論家愛德華•薩伊德曾說:「知識分子是一位面向權威、運用語言說出真話的作者。而他說出真話的方法是爬梳另類資源,打撈湮沒的文件,復原被遺忘或被抛棄的歷史。」,在科技巨浪沖擊中,怎麼打破既有框架,重塑公民價值,找回,社會、媒體、個人的價值,是身處變動時刻的你我,共同所需面臨的挑戰。
二○二○年肖莎娜.祖博夫(Shoshana Zuboff)所著作的《監控資本主義時代》出版,探討凌駕於傳統經濟生產型態之上的「知識經濟」,開始漸漸剝奪人類自決意識與權利,人類失去自主性,如被蜂巢般的豢養與監控;可預測的集體秩序失序,如何因應?值得所有人一同關心。基於本書的宏觀視野,「數位經濟與資本市場監控」、「網路世代下的文化衝擊與蛻變」因應而生,集結成本書的第二篇章。
整合國際局面,直面數位難題,那瞬息多變的數位趨勢,又該如何掌握?從台灣角度來看,過去從李國鼎、孫運璿時代開始累積半導體與PC的科技量能,於疫情衝擊這段期間,迎來一段時間需求高峰,但在前端科技發展發快下,產業倘若錯失良機,無法體現價值與扮演腳色,未來所面臨到的挑戰可能更加險峻。
二○二二「再談數位時代」與二○二三「國際智慧財產最新趨勢及因應」作為壓軸,以國際視野,從政府、企業、媒體、民間等面向,掌握最新數位治理、智慧財產營運關鍵等重要議題。透過他山之石,借鏡德國、美國、日本、台灣等頂尖專家,解析國際最新議題,在大國相爭中間,尋求勝出的解方。
本書記錄了新冠疫情以來至今的世界局勢變化,由數位科技的觀點切入,追蹤經濟、政治、社會、人文的困境與機會,提供不同世代的你我,能理性觀察、相互對話的機會;從專業視角出發,共同承擔公民責任,以實際行動為台灣未來出一份心力,展現國家韌性,迎接新時代帶來挑戰與變革。
序
史欽泰(前工研院院長、余紀忠基金會董事)
數位時代革命,來自於半導體產業的創新,例如IC製造、網路資通訊的發展,在二戰以後全球經濟在科技進步下不斷成長,數位趨勢盤據人們視野,成為歷久不衰的話題。
本書要探討過去這幾年,新冠疫情、中美對抗、供應鏈斷鏈的多重影響下,人工智能、5G、6G的研發成為燃料,數位轉型開始加速,面對來勢洶洶的Web3.0革命,該如何面對多元挑戰?數位浪潮大範圍衝擊生態環境,無論在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文化的層面,都受深遠的影響;面對數位應用不斷推進,政府有更前瞻的佈局,應對衝擊社會、文化、個資、人權等問題,科法專業研究更須調適、提升,讓民眾有更公允保障。
特別是去年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仰賴高效能的晶片、大數據分析,相關應用與影響,還在延燒。由此可以看到科技發展過程中,所帶來的三個影響:
1.經濟產業:除傳統認知的經濟發展外,AI更能廣泛運用在衛生、醫療、教育等跨領域產業,對未來產業發展競爭力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2.地緣政治:大國霸權競爭,國安、國防實力的競爭,當每個國家都想自給自足,或許走向逆全球化的道路。
3.社會治理:越來越氾濫的資訊,真偽難辦,社會失去信任基礎,衍生出資訊安全、隱私、霸凌等等問題,怎樣能堅持得來不意的民主,科技又是否該以人為本呢?
科技是要為我們人服務的,科技也要從生活的角度來看;台灣半導體產業本就是世界頂尖,在已達成科技島的成就上,怎麼樣在制度上更全面、嚴謹,需要集思廣益構思藍圖。過去這十年,大型科技公司稱霸,由百家爭鳴趨向一家之言,大者恆大、跨國企業壟斷的危機,將來政府該如何去規範、治理;一方面產業須往前衝,一方面要維護一般民眾的安全、隱私,怎樣達到平衡,是很重要的課題。
二○二二年八月台灣數位發展部籌畫、成立,社會大眾對數位發展將來影響會是什麼,都還很模糊,每天都是挑戰;台灣終究是一個小的地方,在變化快速的一個世界裡,要掌握機會、持續發展。余紀忠基金會長期、堅定持續觀察追蹤這些話題,二○二三年整理這本「數位浪潮」,非常適合,因為全球已經開始佈局,這個時候該梳理脈絡,看政府要怎麼來看數位發展未來,讓我們共同關心數位科技的挑戰。
前言
近期,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ChatGPT問世,更是引爆新一波時代革命,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就指出,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不斷創新,將改變世界。AI所蘊含的潛能與機會,帶給人類社會非常大的政治難題;當AI為人類做更多決策時,在演算法驅動下,如何確保能本於人類精神的合乎道德,並減少誤判受騙的可能性、侷限思想,是一大難題。
處於網路浪潮中的今時今日,互聯網平台作為連接數位經濟、媒體資訊與終端使用者的主要渠道,逐漸發展出超越國家的力量,不僅入侵日常生活,更改變既有商業模式,...
目錄
目錄
前言
序/史欽泰
專題一 下一個挑戰?兩強對峙的數位政經局勢
第一章 全球化衝突下的科技與民粹
前言
反權化運動的根源/朱雲鵬
新國際經濟情勢下台灣產業前景/史欽泰
時代所趨之國家轉型/陳添枝
減輕文憑主義淺談數位時代中的學以致用/葛自祥
追求公平正義的資本主義發展/李碧涵
結語/朱雲鵬
第二章 綜觀TIFA論壇
前言
引言/余範英
TIFA復談對半導體供應鏈的影響?/史欽泰
TIFA復談對台灣數位貿易發展優劣?/陳添枝
結語/余範英
第三章 你所不知道的中美對峙下全球新規
前言
引言/余範英
綜觀疫情世代國際政經局勢/朱雲鵬
拜登執政後的美中貿易新局/陳添枝
中美對抗下的兩岸未來發展/郭正亮
國際政經新規則與台灣前瞻/薛琦
專題二 下一個世代?一頁知秋的數位公民社會
第一章 網路世代下的文化衝擊與蛻變
前言
引言/林聖芬
以進步史觀論網路時代中的正反影響/錢永祥
網路世代中的新文明/施振榮
科技人文共創新願景/呂學錦
新興媒體者回老派價值之路/何榮幸
獨立書店在科技轉型中的未來/詹正德
綜合討論
-主題一:論關懷倫理公共文化
-主題二:同溫層問題?擁抱不同聲音!
-主題三:如何溯古鑑今,培養人文底蘊?
-主題四:未來舞台,多元價值展現
-主題五:政治、社會問題合作與影響
第二章 數位經濟與資本市場監控
前言
數位經濟挑戰下政府、企業、產業影響/陳添枝
科技加速器驅動未來/史欽泰
民主治理量能建構/葉俊榮
社群傳播中知的選擇與限制/趙政岷
人工智能影響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公義/劉育成
社群媒體世代難題/曹家榮
綜合討論
-主題一:佈署經貿對策培育科研人才
-主題二:數位法規須合比例原則
-主題三:著眼量能建構強化民主素養
-主題四:監控資本主義下世代的課題
-主題五:政治、社會問題合作與影響
結語/陳添枝
專題三 下一個機會?瞬息萬變的數位趨勢未來
第一章 再談數位時代
前言
引言/史欽泰
領航新福爾摩沙永續數位方針-郭耀煌轉型數位政策安置平台/呂正華
數位發展下的社會影響與生活/詹文男
全球數位治理與台灣政策/鄭嘉逸
失落的媒體與沒落的第四權/林照真
數位國家以何為本?/呂學錦
綜合討論
-主題一:資安即國安台灣跟上腳步了嗎?
-主題二:數位治理媒體權利與法律制定
-主題三:數位時代適應虛實整合
結語/史欽泰
第二章 科技發展下的國際智財權趨勢與實務整合
前言
引言/劉江彬
主題一:歐美專利現況與全球化機會
-主持/徐小波
-歐洲單一專利法院的發展/巴赫法官(Klaus Bacher)
-全球法院的專利訴訟狀況和仲裁趨勢/瑞德法官(Randall Ray Rader)
主題二:國際智慧財產最新發展趨勢
-主持/劉江彬
-德國專利法修正/葛漢斯(Heinz Goddar)&穆勒(Melanie Müller)
-美國專利最新發展/愛德門(Martin J. Adelman)
-美國ITC案例最新發展/賈維斯(Thomas Lewis Jarvis)
-日本境外專利侵權、經濟安全與專利法/玉井克哉(Katsuya Tamai)
主題三:台灣專利法修正未來挑戰與機會
-台灣智審法修正之影響/許曉芬
-德、美專利法改變與台灣機會/莊弘鈺
主題四:新興產業智慧財產的解方
-主持/陳桂恒
-營業秘密法律、管理與保護/張振倫
-元宇宙與AI科技相關專利適格性之痛點與解方/陳家駿
-5G時代標準必要專利授權的痛點、解方/林家聖&曾志偉
-綜合討論/王偉霖&盧文祥&樊治齊&徐弘光&徐歷農&李香蘭
-結語/余範英&劉江彬
目錄
前言
序/史欽泰
專題一 下一個挑戰?兩強對峙的數位政經局勢
第一章 全球化衝突下的科技與民粹
前言
反權化運動的根源/朱雲鵬
新國際經濟情勢下台灣產業前景/史欽泰
時代所趨之國家轉型/陳添枝
減輕文憑主義淺談數位時代中的學以致用/葛自祥
追求公平正義的資本主義發展/李碧涵
結語/朱雲鵬
第二章 綜觀TIFA論壇
前言
引言/余範英
TIFA復談對半導體供應鏈的影響?/史欽泰
TIFA復談對台灣數位貿易發展優劣?/陳添枝
結語/余範英
第三章 你所不知道的中美對峙下全球新規
前言
引言/余範英
綜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