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在廈大的日子
大學四年,穿梭於臺北外雙溪與南海路之間,在故宮附屬圖書館及中央圖書館的書海中悠遊。幸運的是,遇到當時在東吳任教的名師──教元曲的盧元駿老師、教詩經的裴普賢老師、教李杜詩的吳宏一老師、教元雜劇的曾永義老師,以及教現代文學的王慶麟(瘂弦)老師、教比較文學的金榮華老師、教現代小說與戲劇的張曉風老師。對中國古典文學的認識及新文藝的創作,我同時奠下了深厚的基礎。特別是大一時,余光中老師的一場演講,讓我從此和新文藝結了緣。後來,陸續選了張曉風老師的小說與戲劇兩門課程,從而開始了現代小說與戲劇的認識及文學創作之路。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班兩年的課程,由於選擇了中國古典詩歌的研究方向,從此古典文學研究及論文寫作,幾乎和文藝創作平分了我教學工作之餘的所有時間。
教學、讀書,寫作;寫作、讀書、教學。我的生活就是如此簡單、卻也如此充實。五年前,在排除萬難的情況下,我毅然決定重返校園、重溫學生生活,正是這股熱愛讀書的毅力所使然。廈大的第一年,是我學習上最辛苦的一年。雖然隔周才到校上課一回,但每一回從晚間的三堂課到第二天早上的連續四堂課,是體力與耐力的大考驗。何況,往返還得忍受一來一往的車船之累。每回,上完晚上的課回蔡清潔樓休息時,有時獨對夜空下海面上閃纅的點點漁火,有時獨對校園中幾盞明亮燈光下的芙蓉湖與高高矗立的嘉庚樓群時,從來也沒想到一向看到船就頭暈的我,居然還可以在忙碌工作的同時,經得起如此大的體能考驗。還好,辛苦總有過去的時候。如今,五年時光竟也匆匆而逝。而我,在來去匆匆的時光裏,似乎也錯過了廈大校園的許多美景。
五年來,要感謝的人實在不少。感謝導師丹婭教授。蒙她的不棄,願意耐心指導我這個對女性文學批評全然陌生的學生,讓我紮下許多與女性文學批評相關的理論基礎。在論文寫作期間,還不時指導我論文的方向與修改的意見。老師的嚴謹教學、老師的真誠待人,都讓我在做學問的同時更多了一項學習的典範。感謝楊春時老師,讓我對當代美學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與理解。感謝俞兆平老師,讓我對中國現代文學思潮又多了一層更深入的瞭解。感謝Michael Oviedo老師的Public Speaking課程,帶我重溫多年前上英文課的快樂。
在論文開題報告會上,感謝楊春時老師、俞兆平老師、朱水湧老師、王玫老師與馮壽農老師。因為他們所提的寶貴意見,使我能以更清晰的思路、更明確的方向,也更有信心地展開論文寫作的每一個章節。感謝林惠玲老師的鼓勵與幫助。五年來,任何一個不瞭解的環節,都是經由她的協助才得以順利。特別是在我偶有挫折感時,更是她從旁為我打氣、鼓勵我不要半途而廢。在論文所需文獻資料的搜集過程中,最感謝的是廈大與我師出同門的朱郁文同學,給予我的莫大幫助。感謝黃釧、劉超、楊晨、劉旭東等同窗好友,以及與我同年答辯的外文學院法語系魯京明、翁冰瑩兩位老師的相互勉勵與幫忙。感謝郭焱、周師師兩位小學妹,在她們擔任答辯秘書時,盡心盡力地協助我完成每個答辯的必經歷程。要感謝的,還有金門高中的蔡錦杉校長。感謝他的全力支援,讓我在教學工作的同時,也能專心於學術的研究。當然,更要感謝的是外子李懷寧與孩子們的支持。由於他們,我才能放開步伐、有了繼續前往學問更高殿堂的勇氣。
學海無涯。生命雖有限,未來不管在哪里,相信“學習”二字仍是我人生的座右銘。
陳秀端
2014年11月記於廈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