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民間宗教本來就是混融著各種宗教,通常儒、釋、道不分,牽亡歌陣的科儀部分正是這種特性,還負載著道德教化的任務;而且舞劇部分也是混雜著一些歌舞或音樂性質的陣頭特色,非常在地化。
臺灣人普遍存在著崇拜祖先與敬畏鬼神的心理,認為祖先的靈魂與鬼神仍存在於天地之間,於是藉著各種儀式祭典的舉行,來表達祭祀者的孝心與祈求,希望能得到降福,避免懲罰和災難。
牽亡歌陣無可置疑的是個宗教性陣頭,它的性質擺盪在宗教科儀與熱鬧陣頭之間,宗旨在藉由替亡魂開魂路,帶亡魂一路好走,超度亡魂出苦輪,接引亡魂早超生。它跟釋教與道教所做的功德不同的地方除了舞蹈之外,就是它的核心部分:陪亡魂走路關。民眾群體智慧的創作結晶累積出牽亡歌陣,它像海綿或吸塵器,不斷吸收外來的東西,吸收之後再加以改編融合成為自己的一部分,好比一系列組曲,更像一齣主旨鮮明的戲劇,劇情的行進當中穿插一些小戲,好像在補充說明或特別交代些甚麼。民間的東西就是這麼自由隨興,就是大雜燴,只要大家喜歡、願意接受就好。
作者簡介:
吳碧惠
學歷: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學士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主修工藝美術。
碩士論文:台灣傳統工藝――糊紙(2005)
研究領域:
臺灣民間信仰、臺灣傳統工藝美術
章節試閱
太平歌自民國50 年代後沒落。牽亡歌陣在民國60 年代蓬勃發展,進入21 世紀如雪崩般迅速衰微。
最早的牽亡歌陣來自善化,後來傳衍至下營,這兩大本營過去從事牽亡歌的人口非常多,傳說興盛的時期,善化與新營火車站從一大早開始就會有一大群的牽亡歌團團員充滿整個車廂,有的甚至已經上妝並著裝完畢,準備一下火車立刻登場;據說善化最盛期有十多陣牽亡歌團,下營區幾乎有一半的人口在跳牽亡歌,尤其紅毛厝更盛行。由善化和下營這兩個地方再往南往北開枝散葉,臺灣到處可以看到牽亡歌陣的蹤跡。
(一)初步內容的構成
相招「牽尪姨」是故事雛形,依此產生四個角色:平民百姓年長的婆婆或兄嫂,年輕的媳婦或小姑;宗教執事人員的尪姨與法師。
在醫藥、科技不發達的年代,人們身體上、生活上的不舒服不順遂,往往求助於巫覡或宗教執事人員,例如求助於尪姨的「牽亡」,與透過法師去「進錢補運」或「打城」。
「牽尪姨」就是「牽亡」,尪姨或所謂「三姑」牽來亡者的魂魄附在自己身上「顯靈」,和亡魂的親人對話。牽亡歌成陣的開始戲齣不多,運用「牽尪姨」的典故,將道教樂曲「尪姨歌」置入行路關的開頭,唱唸相間,以增加演出內容。尪姨歌包括三部分,分別是:「弟子壇前」(為請神咒語)、「請月姑」、「直入花園」(描述入地府途中所見,及經過花園探花欉的情形)。內容完全符合民間「牽尪姨」的習俗。
既然「牽尪姨」,又有法師帶入地府,那麼一路經過地府的重重路關便是敘述重點之一。牽亡歌陣的「路關歌」文字主要採錄自法師乩童用的路關簿,文句相近,甚至有的一模一樣。
話說當人身體不舒服、生活不如意,又找不出原因或無法解決,就會想到是不是運勢不好?得罪了不可視界?有上輩子的冤親債主來纏身?命中有缺?還是?這時有不少人會求助於宗教人員,尤其早期醫藥不發達,人命危淺。解決之道如果面對的是生人,法師或乩童會幫這些人「進錢補運」,為他們消災解厄。如果面對的是過往的先人,就有「打城」科儀,協助拔度先人,讓他們的靈魂能超昇西方或早日投胎成人,並且庇佑子孫親人。
進錢補運顧名思義,進錢是進金紙,進的對象有玉皇大帝、南北斗星君、東嶽大帝、閻羅天子、註生娘娘、揚州大帝、水府扶桑大帝、血湖夫人等。地點有天曹、南北斗的上界,上到天界要造雲梯,登上雲梯才到得了。再來是揚州、水府、血湖,到這些地方都必須搭船,直接可以走到的是地府陰界的東嶽和閻羅府。前往這些地方必須法師先念誦咒語,用法鞭開壇,打開通往冥間的路,這叫開冥路,之後走路關,路關從草埔路過數關到六角亭,即觀世音在座的觀音亭,這裡開始分陰陽之路,「大路通通透天曹,小路通通透陰府」。大路往天曹進送金箔紙錢,小路往陰府探查元神的盛衰狀況。
小路又分三條,一條通往閻羅殿的路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越過了這漆黑道路繼續走路關,過了很多路關,來到12花宮,在這裡可以查探對應自己本命元神植株的生長狀況,看看有沒有異常,樹上會開出紅花象徵女子,白花象徵男子。下個關口是12 街頭,從這個關過去,一條路架雲梯上天庭,另一條路直通陰府。
往陰府之路首先到東嶽殿,過東嶽森嚴五門,法師或乩童要仔細探看元神八字、本命燈,以及記載吉凶禍福和功過的冊子。如果魂魄被羈押來東嶽殿受審,魂魄因此「命運多乖蹇」,就為此位生人進送金帛,期望能化解災厄讓身子伶俐。過了東嶽殿是閻羅天子殿,這裡有更進一步的善惡功過冊,這裡的消災解厄要用補運錢。再往下一關是中宮花園,為註生娘娘所掌管,這裡一路花香,百花盛開,一年四季有各種不同的花,來這裡是要查看信徒的本名植株生長狀況,以了解運勢的起伏情形。這裡一樣有魂魄正在接受審問的,他的身體正遭受不順遂的厄運,必須進送金紙,祈求能送魂魄返回陽間,才不會「失魂落魄」。
如果從這些個地方魂魄被放回而厄運解除,還必須與人為善,廣積陰德才行。否則還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以上所描述的內容被大量運用到牽亡歌陣裡,路一關關過,關關都要燒紙獻錢,而到達的地方有東嶽、閻羅殿(改為十殿)、中宮花園等等。很明顯的牽亡歌陣的核心部分是來自法派的進錢補運概念。進錢補運是在神明聖誕時,為信眾消災解厄的科儀,私人壇很多用在個人的祭解上。
「打城」即打開枉死城,又稱拍城、朴城等等,「因家中不平安,由童乩(尪姨)指示係死去的親人在陰間枉死城受苦,而行之以超度亡魂的法事。法事由道士或紅頭法師(或配合童乩)下到陰間,求得東嶽大帝赦旨,召請五營將兵,打開枉死城,自城中超度出亡魂。」 「 三壇法師打城超度是為了拔度亡魂……主要儀式包括請神、帶魂、開路、出城、牽亡、超度和送亡等法事過程。」
1992 年出版的《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一書的〈附錄〉中記載府城東嶽殿的打城法事,全壇法事依序為:請神、召魂、拜懺、行路關、卜赦旨、出城、吃藥、拜飯、過橋、送亡。「請神」是請神明及天將天兵來協助;「召魂」是召請地獄中的亡魂來超昇;「行路關」由法師、童乩落陰府,行至東嶽殿;「過橋」時由法師、童乩帶領亡魂過奈何橋。
黃文博記錄西港區慶安宮的「拍城」祭儀主要過程依序是:請神調營、引魂點魄、開路拍關、出枉死城、過奈何橋、藥王治病、超度念懺、牽亡相會、送亡送神。在開路拍關科儀介紹段末作者補充道:「有關『路關』與『牽亡歌陣』同,據說牽亡歌陣的路關模仿自拍城。」
設計牽亡歌陣內容,除了路關的挪用之外,請神、召魂、帶魂、牽亡相會、過橋、送神等等科儀也有很多相近的地方。不過「牽尪姨」是請亡魂來附身顯靈,「進錢補運」是法師或乩童下到地府走路關到各區進金紙;「打城」去程由法師或乩童落地府走路關至東嶽殿請赦旨,救出亡魂後,回程帶亡魂回行路關至法壇。當「牽尪姨」和「進錢補運」、「打城」結合進入牽亡歌,變成法師與尪姨帶著亡魂走過各路關,平安到達淨土樂國。內容雖然有差異,但是這些早期為人們所熟知的科儀變身在陣頭上,想當然很快被群眾所接受。而且尪姨類似乩童,法師負責進行祝壽法會、醮典科儀,乩童負責祭解、進金紙,燒錢獻紙,就如牽亡歌陣的分工,所以原本牽亡歌陣用於喜慶廟會方面應該沒問題,只是那時歌陣的名稱是「牽亡歌」嗎?
太平歌自民國50 年代後沒落。牽亡歌陣在民國60 年代蓬勃發展,進入21 世紀如雪崩般迅速衰微。
最早的牽亡歌陣來自善化,後來傳衍至下營,這兩大本營過去從事牽亡歌的人口非常多,傳說興盛的時期,善化與新營火車站從一大早開始就會有一大群的牽亡歌團團員充滿整個車廂,有的甚至已經上妝並著裝完畢,準備一下火車立刻登場;據說善化最盛期有十多陣牽亡歌團,下營區幾乎有一半的人口在跳牽亡歌,尤其紅毛厝更盛行。由善化和下營這兩個地方再往南往北開枝散葉,臺灣到處可以看到牽亡歌陣的蹤跡。
(一)初步內容的構成
相招「牽尪姨」是故事...
作者序
【自序】
作者序 走上美麗與哀愁之路
死亡一直是人生最大一件事,靈魂的滅與不滅,科學無法證「無」,也無能證「有」,於是這些哲學命題,擺盪在有限、無限、腐朽、永恆、逃避、面對等等理念與態度之間。宗教給了人們直接的答案,有靈魂就有神,有神就有天國,天國、人間的相對於焉生成,然後宗教似乎自自然然地存有了。臺灣民間信仰裡與天國相對的還有地獄,將善與惡的下場做個清楚劃分。
無論天國還是地獄,都架構於人間實況,然而人有多重面貌,事有多種狀況,善惡難截然劃分,因此是善是惡又落入了哲學窠臼。不過死亡一事有這麼複雜嗎?人一死,人間事一了百了,陰間事對一個「生手」而言,完全陌生又幽黯的世界該何去何從呢?「好命的亡魂啊,不用怕,你孝順的子女為你找來我們牽亡歌陣,三姑娘媽會帶你走過陰間各平順或艱險的路關,我們陪你過溝過隙,陪你上山落嶺,為你燒錢獻紙打發守關兵卒,走完陰間路,送你直上天國,不必再受輪迴之苦。」一切善惡、罪愆交給宗教執事人員來處理,身後將一身清白至極樂世界享福!喪事功德就是在處理這些問題,但牽亡歌陣不處理枝枝節節的事,直接用唱念與歌舞陪伴亡魂到極樂世界。
感覺像一場極精簡的超度功德,又充滿溫情,讓你又哭又笑。孝眷信了,悲傷心情獲得平撫與安慰;不信,至少看一場美麗的歌舞劇,過程中還讓人盡情哭泣,宣洩滿心的傷痛。信與不信都讓牽亡歌陣趕走靈堂的陰森恐怖形象,讓左鄰右舍知道亡靈是受到重視的,是好命的。
非常感謝黃文博校長邀我加入這次的田野調查寫作行列,在我看了北部與南部的喪事功德法會之後,來記錄宗教與藝術結合的牽亡歌陣,雖然和死亡有關係,但一點都不會陰森恐怖,雖然記錄過程較為艱辛,跟隨不同牽亡歌陣起早趕晚,走山巔行水湄,常常情緒受到歌團製造的氣氛感染而悲傷難過,但是一路走來始終帶著興奮愉悅,因為不僅記錄一個走在消失邊緣的宗教藝術,為維護與保存盡一點棉薄之力,也讓我多年來在民間信仰與傳統藝術的紀錄上多了解一種結合的方式,多接觸一些民俗,也擴大了研究領域與視野。
在尋找團隊與訪問過程中,要感謝很多人的協助。當一接到任務,立刻從臉書上尋找到林宗範這位年輕人,感謝他不藏私地提供不少資訊與資料,以及讓我一直當作敘述與研究典範的風中燈牽亡歌團,建立對牽亡歌的初步了解以及後續的延伸。
林宗範藝師介紹他當正職的團隊,是我訪問的第一團,團主楊素卿及其他團員都給我非常多的協助,對我的問題給予儘可能地回答,或者介紹其他更了解的人讓我有機會去訪問。對於一個「新手」而言是個很大的鼓舞。
再感謝林宗範約我一起去訪問藝師周玉香,她對牽亡歌在善化的情況知之甚詳,更感謝周藝師毫不吝惜地提供她所知的一切,並讓我去看她在善化的演出。也因這場讓我接觸到黃美月藝師,讓我對牽亡歌的看法又翻新了一層。宗範又介紹他的師傅陳松男藝師,他的記憶力以及唱作俱佳,讓我收穫良多。
利用臉書找到的還有林雪鳳與高美枝,這兩位辛苦的女團主兼法師都爽快地答應接受採訪,從她們那邊得知跟牽亡歌高度相關的牽亡內容與表演的腳步手路,感謝她們不吝惜地教導與提供資料。另一位要感謝的女團主張玉嬋和她先生葉再傳,她更在私下唱牽亡歌不容易聽到的內容讓我們錄影,讓我既驚且喜。
在路上看到牽亡歌棚而追到謝麗玲與吳川貴賢伉儷,喪葬陣頭他們幾乎可以統包,感謝他們讓我也看到告別式陣頭如何搭配結合,並領略到喪事陣頭的精采,與他們搭配的請主是黃文夏道長的禮儀社,感謝黃道長的支持,讓後續新加坡電視台的採訪順利,讓牽亡歌揚名國外。
找尋歌陣不太容易,找到了也未必願意接受採訪,所以多數透過道長、法師或禮儀社介紹,部分由牽亡歌藝師介紹他所參與的其他團,如當法師的李財榮與唱跳俱佳的蔡麗青兩位藝師,以及禮儀社負責人林福特先生,非常感謝。
感謝廖志瑋道長介紹他的小舅子蔡水琴藝師,他接的團多,又是在我對牽亡歌還懵懵懂懂的時期,所以跟他跑了一些地方,除了更熟悉牽亡歌之外,也看到不同地方的人對牽亡歌的不同態度跟看法。非常感謝蔡水琴藝師對我多次打擾的指導與照顧。他還介紹王月霞和商英琪兩位藝師的團隊,讓我見識更多,也感謝王、商兩位藝師不嫌棄,提供很多資料。
感謝王鵬榮道長介紹杜糖榮藝師,他的團是本淵寮老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學問。
感謝黃登煌法師介紹蔡春和藝師,讓我看到善化和下營風格如何融合在嘉義的牽亡歌中,也感謝蔡春和藝師在我多次打擾之下熱心而有耐性地提供過去我沒打聽到的相關資料,以及牽亡歌調等問題。
陳碧華藝師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我們在普度法會上相遇,感謝她讓我見識了宗教意味非常濃厚的下營系統團。
另外非常感謝樂師魏群峰先生提供並教導我們認識牽亡歌樂曲與歌詞內容,彌補我們的不足。
感謝卓瓊華藝師熱心帶我們去找到顏龍海藝師,海師不藏私地公開他的牽亡歌本,才能有本書豐富的內容。感謝鐘秋美以及詹錦輝夫妻,讓我們知道牽亡歌界另一個精彩豐美的世界。
還要感謝鍾庚辛、李安雄、鍾永枝、鍾旭武、陳龍慶、陳又正、林又廷等等諸位道長,以及李訓仁、黃瑞村等等諸位法師的協助,讓我工作順利而且增長知識見聞。以及本書所出現名字的諸位專家、學者及藝師們,都是本書的貴人。
這本書能完成,要感謝的人真的太多,一連串的田野調查,就是一次次的動員,希望此書不會讓人失望,在大家熱情的貢獻智慧之下,希望此書能真正呈現大家的智慧結晶。謝謝!!
【自序】
作者序 走上美麗與哀愁之路
死亡一直是人生最大一件事,靈魂的滅與不滅,科學無法證「無」,也無能證「有」,於是這些哲學命題,擺盪在有限、無限、腐朽、永恆、逃避、面對等等理念與態度之間。宗教給了人們直接的答案,有靈魂就有神,有神就有天國,天國、人間的相對於焉生成,然後宗教似乎自自然然地存有了。臺灣民間信仰裡與天國相對的還有地獄,將善與惡的下場做個清楚劃分。
無論天國還是地獄,都架構於人間實況,然而人有多重面貌,事有多種狀況,善惡難截然劃分,因此是善是惡又落入了哲學窠臼。不過死亡一事有這麼複雜...
目錄
局長序 留下生命禮俗的運作軌跡
作者序 走上美麗與哀愁之路
第一章 緒言
第二章 形成與發展
一、起源
二、形式與內容發展
三、小結
第三章 各角色的服裝、道具與腳步手路
一、法師
二、女性角色--尪姨、老婆與小旦
三、樂師
四、歌棚
五、腳步手路
六、小結
第四章 演出形態與內容分析
一、演出型態
二、內容分析
三、過路關特色比較
四、小結
第五章 個別牽亡歌陣介紹~善化系統
一、安南區日月一團牽亡歌陣
二、安南區玉明牽亡歌團
三、安南區振興牽亡歌團
四、安南區中洲寮牽亡歌團
五、安南區建成牽亡歌團
六、新營區新營牽亡歌團
七、西港區西港牽亡歌團
八、將軍區麗玲歌劇團
九、善化區什乃牽亡團
十、永康區福祥牽亡歌團
十一、資深藝師
第六章 個別牽亡歌陣介紹~下營系統
一、新世代老靈魂—後壁區風中燈牽亡歌團
二、白河區玉音牽亡歌團
三、東山區六甲牽亡歌陣
四、下營區玉蓮牽亡歌陣
五、六甲區佳錚牽亡歌團
六、嘉義太保牽亡歌團
七、嘉義碧華牽亡歌陣
第七章 結語
參考書目
附錄一《善化協興牽亡歌團科儀本》之遊十殿、十代勸亡
附錄二《下營紅毛厝顏龍海科儀本》之路關歌、遊十殿
局長序 留下生命禮俗的運作軌跡
作者序 走上美麗與哀愁之路
第一章 緒言
第二章 形成與發展
一、起源
二、形式與內容發展
三、小結
第三章 各角色的服裝、道具與腳步手路
一、法師
二、女性角色--尪姨、老婆與小旦
三、樂師
四、歌棚
五、腳步手路
六、小結
第四章 演出形態與內容分析
一、演出型態
二、內容分析
三、過路關特色比較
四、小結
第五章 個別牽亡歌陣介紹~善化系統
一、安南區日月一團牽亡歌陣
二、安南區玉明牽亡歌團
三、安南區振興牽亡歌團
四、安南區中洲寮牽亡歌團
五、安南區建成牽亡歌團
六、新營區新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