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運動成了一項身分演化工程,
在暴烈衝撞
和
錯誤失序中展開……
無論結果如何,
我們已對文明作出巨大貢獻!
在這場運動中,
我們看見了許多血腥、暴力、對立、撕裂與淚水……,但,那些看不見的是什麼?
香港何以走到今天的局面?被殖與解殖的基因裡藏著什麼密碼?
反送中運動又和遊戲《英雄聯盟》有什麼關連?
連儂牆是如何從街坊發表意見的社區民主牆,搖身一變成了街頭藝術館?
在科技資訊的發展及變遷下,冒着生命危險的網路直播如何成為抗爭行動的新武器?
粗口髒話何以在反送中運動中,成為群眾擁抱的一種抗爭語言?
香港崇基神學院院長 邢福增
香港浸會大學教授 羅秉祥
香港本土歷史作家 余震宇
等 21 位牧者、學者、文字工作者、媒體人、律師……,
從不同角度刻劃香港人在反送中運動中所呈現的知性與情感;
以及全城人如何在異化中進化,
鑄造出嶄新的「香港人 2.0 版」!
★★★全書註解附 QRcode 輕鬆掃描了解香港最新局勢
作者簡介:
主編:王礽福(香港宣道出版社社長)
作者:
駱頴佳(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高級講師)
羅秉祥(香港浸會大學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主任、宗教及哲學系教授
余震宇(中學教師,香港舊照片創辦人,本土歷史作家)
邢福增(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 / 2014-2020年、教授
等二十一人
章節試閱
九七回歸後,中國官方國族論述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重新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建構一種中港融合的論述。特別在回歸之後,中港不僅未能有效融合,而且矛盾愈來愈深。由2002年的廿三條立法,2012年的反國民教育運動,到2014年的雨傘運動及2019的反送中運動,在在反映中港融合的困難,正如官方的論述所言,九七之後人心尚未回歸。
本文想分析九七回歸後,一種軟性的回歸論述。它透過官方拍攝的紀錄片向內地人及外界說明,九七回歸後,香港一切如常,體現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精神。儘管回歸之後,香港經歷了不少民生及政治問題,但這類紀錄片不斷反覆說明,中港融合後中港的經濟實力,特別是中國的經濟實力,已幫助香港克服回歸後的種種困難,並炫耀雙方,特別是香港回歸後的經濟成就。這種夾雜民族炫耀性的經濟成就論,表面報導中港融合的經濟成果,實際卻是一種感性的國族論述,視一國兩制的成就為國家實力的表現。正如任海指出,香港回歸中國本身就帶有一種所謂與世界接軌的意味,即中國有能力,藉著一種強調經濟增長及消費的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學,接管資本主義香港,並以此證明中國有實力跟世界接軌。
回歸後的家國想像:中港融合/洽的快感論述2007中央電視台拍了一部叫《香港十年》的紀錄片。當中邀請了許多香港人接受訪問,述說回歸十年的感覺。但這部紀錄片不只是一部慶祝香港回歸十年的紀錄片,而是一部拍給國內觀眾看的官方紀錄片,以示回歸後,儘管香港有一連串的動盪與不安(金融風暴、SARS、反廿三條立法、七一遊行,人大釋法,董建華下台),但仍無損香港的穩定性及香港人的愛國熱情。
「換湯不換藥」的解殖想像
這部紀錄片是這樣想像回歸當晚香港人的心情:「回歸當日凌晨,香港所有與港英政府有關的標誌物都被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區政府的標誌物所代替。這是許多香港人的歡樂之夜…」香港被想像成一個全新的快樂民族空間,當中所有象徵羞恥的殖民地符號已被洗掉,而殖民主體也過渡成新的國族主體。但是香港人面對回歸的種種不安,卻沒有提及,無視對港人來說,「解殖」(殖民者的管治及主權完結,重新將被殖的地方歸還給被殖者)只是另一種殖民的憂慮。正如羅永生指出,「香港人的殖民經驗,就僅只是一個經濟奇蹟發生的故事嗎?香港的過去,就僅只是一個孩子由『養父』交還給『生母』的故事嗎?『回歸』的故事,的確是一個如此簡化的一齣煽情劇,而殖民主義就真是如此就隨之而過去了嗎?……因為中英雙方均沒有承認在這土地上生活的人,應有份參與決定自身的命運,香港人事實上是在極大的無力感和無奈底下,被動地目睹這城市的未來,為兩國政府用作談判的籌碼。這種交易安排底下達成的『回歸』,不可能是『殖民主義』的結束,反而是『解殖』的無限延擱。」
這種回歸論述一廂情願以空洞的殖民符號的替換理解成「解殖」的完成,掩飾了香港九七回歸後「換湯不換藥」的殖民管治,以一種天真的快樂情感作為一種集體性的回歸情緒,漠視港人面對回歸的焦慮與不安,根本就是一種「很離地」的回歸想像。
九七回歸後,中國官方國族論述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重新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建構一種中港融合的論述。特別在回歸之後,中港不僅未能有效融合,而且矛盾愈來愈深。由2002年的廿三條立法,2012年的反國民教育運動,到2014年的雨傘運動及2019的反送中運動,在在反映中港融合的困難,正如官方的論述所言,九七之後人心尚未回歸。
本文想分析九七回歸後,一種軟性的回歸論述。它透過官方拍攝的紀錄片向內地人及外界說明,九七回歸後,香港一切如常,體現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精神。儘管回歸之後,香港經歷了不少民生及政治問題,但這類紀錄片...
推薦序
第一章
後九七中港融合的官方想像
作者:駱頴佳(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高級講師)
九七回歸後,中國官方國族論述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重新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建構一種中港融合的論述。特別在回歸之後,中港不僅未能有效融合,而且矛盾愈來愈深。由2002年的廿三條立法,2012年的反國民教育運動,到2014年的雨傘運動及2019的反送中運動,在在反映中港融合的困難,正如官方的論述所言,九七之後人心尚未回歸。
本文想分析九七回歸後,一種軟性的回歸論述。它透過官方拍攝的紀錄片向內地人及外界說明,九七回歸後,香港一切如常,體現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精神。儘管回歸之後,香港經歷了不少民生及政治問題,但這類紀錄片不斷反覆說明,中港融合後中港的經濟實力,特別是中國的經濟實力,已幫助香港克服回歸後的種種困難,並炫耀雙方,特別是香港回歸後的經濟成就。這種夾雜民族炫耀性的經濟成就論,表面報導中港融合的經濟成果,實際卻是一種感性的國族論述,視一國兩制的成就為國家實力的表現。正如任海指出,香港回歸中國本身就帶有一種所謂與世界接軌的意味,即中國有能力,藉著一種強調經濟增長及消費的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學,接管資本主義香港,並以此證明中國有實力跟世界接軌。
回歸後的家國想像:中港融合/洽的快感論述2007中央電視台拍了一部叫《香港十年》的紀錄片。當中邀請了許多香港人接受訪問,述說回歸十年的感覺。但這部紀錄片不只是一部慶祝香港回歸十年的紀錄片,而是一部拍給國內觀眾看的官方紀錄片,以示回歸後,儘管香港有一連串的動盪與不安(金融風暴、SARS、反廿三條立法、七一遊行,人大釋法,董建華下台),但仍無損香港的穩定性及香港人的愛國熱情。
「換湯不換藥」的解殖想像
這部紀錄片是這樣想像回歸當晚香港人的心情:「回歸當日凌晨,香港所有與港英政府有關的標誌物都被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區政府的標誌物所代替。這是許多香港人的歡樂之夜…」香港被想像成一個全新的快樂民族空間,當中所有象徵羞恥的殖民地符號已被洗掉,而殖民主體也過渡成新的國族主體。但是香港人面對回歸的種種不安,卻沒有提及,無視對港人來說,「解殖」(殖民者的管治及主權完結,重新將被殖的地方歸還給被殖者)只是另一種殖民的憂慮。正如羅永生指出,「香港人的殖民經驗,就僅只是一個經濟奇蹟發生的故事嗎?香港的過去,就僅只是一個孩子由『養父』交還給『生母』的故事嗎?『回歸』的故事,的確是一個如此簡化的一齣煽情劇,而殖民主義就真是如此就隨之而過去了嗎?……因為中英雙方均沒有承認在這土地上生活的人,應有份參與決定自身的命運,香港人事實上是在極大的無力感和無奈底下,被動地目睹這城市的未來,為兩國政府用作談判的籌碼。這種交易安排底下達成的『回歸』,不可能是『殖民主義』的結束,反而是『解殖』的無限延擱。」
這種回歸論述一廂情願以空洞的殖民符號的替換理解成「解殖」的完成,掩飾了香港九七回歸後「換湯不換藥」的殖民管治,以一種天真的快樂情感作為一種集體性的回歸情緒,漠視港人面對回歸的焦慮與不安,根本就是一種「很離地」的回歸想像。
第一章
後九七中港融合的官方想像
作者:駱頴佳(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高級講師)
九七回歸後,中國官方國族論述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重新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建構一種中港融合的論述。特別在回歸之後,中港不僅未能有效融合,而且矛盾愈來愈深。由2002年的廿三條立法,2012年的反國民教育運動,到2014年的雨傘運動及2019的反送中運動,在在反映中港融合的困難,正如官方的論述所言,九七之後人心尚未回歸。
本文想分析九七回歸後,一種軟性的回歸論述。它透過官方拍攝的紀錄片向內地人及外界說明,九七回歸後,香港一切如常,體現一...
目錄
PART 1 基因
1. 後九七中港融合的官方想像(駱頴佳)
2. 香港內戰的形成與展開(羅秉祥)
3. 誰把少年人推上街頭?(林家賢)
4. 光復港女:抗爭中重塑「港女」形象(森田蜜)
PART 2 鏈結與裂解
5. 專業精神建構社會良知(C C Lui)
6. 街坊、銀髮、中產:巨大的外圍力量(陳凱興)
7. 沒有大台,只有群眾──連登平台與社運轉向(梁柏堅)
8. 黃色信仰圈將會興起嗎?——寫在香港教會撕裂之時(黃忽藍)
9. 黃、藍的思維模式(林建誠)
10. 全民大撕裂:是政見還是價值之爭?(山地)
PART 3 進化
11. 「和」、「勇」進化史(余震宇)
12. 「文宣」背後的訊息(林子揚)
13. 直播香港(春麗)
14. 眾籌和消費力(陳永浩)
15. 爭取法治的違法者(常晴)
16. 在犯錯中進化(潘樂敏)
17. 粗口作為一種抗爭語言(王少勇)
PART 4 重建
18. 反修例運動中再思日常教育(蔣文忠)
19. 從政治冷感到抗爭日常化:政治覺醒、張力、選舉(莫宜端)
20. 在不可信中,如何信?(李卓舲)
21. 當下,香港人該如何面對中國?(邢福增)
附錄
大事表(李小編)
小詞典(李小編)
PART 1 基因
1. 後九七中港融合的官方想像(駱頴佳)
2. 香港內戰的形成與展開(羅秉祥)
3. 誰把少年人推上街頭?(林家賢)
4. 光復港女:抗爭中重塑「港女」形象(森田蜜)
PART 2 鏈結與裂解
5. 專業精神建構社會良知(C C Lui)
6. 街坊、銀髮、中產:巨大的外圍力量(陳凱興)
7. 沒有大台,只有群眾──連登平台與社運轉向(梁柏堅)
8. 黃色信仰圈將會興起嗎?——寫在香港教會撕裂之時(黃忽藍)
9. 黃、藍的思維模式(林建誠)
10. 全民大撕裂:是政見還是價值之爭?(山地)
PART 3 進化
11. 「和」、「勇」進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