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周文王和周武王得到姜太公的全力幫助,艱苦努力了幾十年,才推翻商紂王的殘酷統治,建立了周朝。以後又經過周公等人的辛苦維護,周朝才走上平穩發展的道路,中國的奴隸社會也進入最為昌盛的時期。
創業雖然艱難,毀敗卻很容易。曾經十分強大的西周傳了10代,到了周厲王那裡,西周社會矛盾已經越來越尖銳了。周宣王即位以後,在賢君的輔佐下,國家稍微安定下來。宣王死後,兒子周幽王繼位。西周傳到周幽王手裡,就像斷了頂樑柱的大廈一樣,嘩啦啦倒塌下來。
周幽王名叫宮,他在當太子時娶申侯的女兒為妃,生下兒子宜臼。即位後,幽王立申侯的女兒為王后,立宜臼為太子。從此,幽王心滿意足,開始盡情享受做天子的榮華富貴,日夜尋歡作樂。有一次,他竟然一連3個月沒有上朝處理政務。他還寵信一個名叫虢石父的大臣,因為這個人專會溜鬚拍馬,順著他的性子討他喜歡。
有個諸侯國,名叫「褒」,其國君得罪了周幽王,被關進了監牢。他的兒子和大臣想方設法要救他出來,聽說幽王喜歡美女,就買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獻給了幽王。
幽王見那褒姒似天女下凡一般,美豔無比,果然歡天喜地,立即下令放了褒君。
褒姒很受幽王的寵愛,一年後生了個兒子,取名伯服。為了討褒姒的歡心,幽王廢了原來的王后和太子,改立褒姒母子為王后、太子。這種不符合傳統規矩的做法引起了朝野上下的不滿。史官伯陽父甚至悲歎著說:「滅頂之災就要降臨了!」
褒姒美得讓人目眩,卻從來不笑,這未免讓幽王覺得美中不足。他想盡各種辦法討她歡心,可她就是不笑。最後,幽王出了一個賞格:「誰要是能讓王后笑一笑,賞賜千金。」
賞格一放出去,虢石父就來獻計了。他說:「平常的東西是不可能讓王后笑的。我想起一個不常用的東西,大王可以試一試,也許王后會笑。」
原來,周朝為了防備西邊的犬戎族侵擾,在都城外的驪山(今陝西臨潼東南)一帶設置了20多座烽火臺,上面準備了乾燥的狼糞和柴火,還有幾面大鼓,並派兵守衛。如果白天發現敵情,看守的士兵馬上點燃狼糞,那又黑又濃的「狼煙」在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如果晚上出現敵情,就點燃柴火,遠處同樣會看到。這樣一座傳一座,用不了多久,遠近的諸侯都會知道京城有敵情,並很快率軍隊趕來救援。虢石父就是要幽王玩「烽火戲諸侯」的把戲,希望能讓褒姒開口一笑。
周幽王樂了,忍不住稱讚說:「難為你想出這麼好的主意!」第二天?,他就帶著褒姒上了驪山,住進幽靜的別館中,準備點燃烽火。
有個諸侯叫鄭伯友,當時正在鎬京(在今天陝西西安市西)。他被這個消息嚇了一跳,連忙趕到驪山,對幽王說:「烽火臺是為戰事而設的,兒戲不得。如果無緣無故點燃烽火,這是對諸侯的戲弄,以後真有急事,還有誰會相信!萬萬不能玩這種把戲!」幽王一心想看褒姒的笑臉,根本聽不進鄭伯友的勸告,反而斥責了他幾句。
這天晚上,幽王下令點燃了烽火,還擂起了十分緊急時才用的大鼓。頓時火光沖天,鼓聲如雷。京城的人們都被驚醒,以為犬戎來侵擾了,一時大人叫、孩子哭,亂作一團,人人膽戰心驚。
附近的諸侯也以為敵人威脅京城,天子有難,於是紛紛帶領兵馬,急慌慌趕來救援。他們到了京城鎬京,聽說天子在驪山,又急匆匆奔向驪山。到了山下,諸侯們不但沒見到一個敵兵,反而聽到山上樂聲陣陣,笑語喧喧。諸侯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時幽王派人傳下話來:「天子平安無事,你們回去吧。」
可是烽火傳訊是件大事,諸侯們不分晝夜,快馬加鞭趕來,總不能糊里糊塗就回去。大家互相詢問,終於弄明白幽王千金買笑戲弄諸侯的真相。諸侯們受了愚弄,都十分惱火,鐵青著臉引領人馬各回本國去了。
褒姒看見這麼多人汗流浹背而來,又氣喘吁吁而去,白白忙活一場,覺得怪有趣的,忍不住笑了一下。她一笑幽王可高興了,不但賞了虢石父千兩黃金,還大大誇獎了他一番。
這以後,周幽王又一連幾次點燃烽火,漸漸地,再也沒有一個諸侯來上當了。
周幽王原來娶的王后是申後,生有太子宜臼,幽王廢掉沒有過錯的王后和太子,這本來就讓宜臼的舅父申侯非常生氣,現在為討好褒姒幽王又屢次戲弄諸侯,申侯覺得再也無法忍受,就向犬戎借兵,準備推翻幽王。戎人也早有侵周的打算,自然很樂於出兵。雙方一拍即合,立即發兵進攻周朝。當戎人逼近鎬京時,周幽王點燃了烽火,向諸侯求救。可大家都以為天子又在玩「千金一笑」的遊戲,誰也不理會那烽火。結果,犬戎攻進了鎬京。幽王逃到驪山下,被戎兵追上殺掉了,褒姒也被擄走。
申侯見幽王死了,覺得大仇已報。他不想讓周朝天下落入外族人手裡,就和其他諸侯一起又轉而向犬戎征戰。打退了犬戎後,大家一起擁立原來的太子宜臼繼承王位。宜臼就是周平王。
周平王看到戰亂後的鎬京破敗不堪,擔心戎人再打進來,便把都城向東遷到了洛邑(今天的洛陽)。因為鎬京在西邊,洛邑在東邊,歷史上就把這次遷都稱為「平王東遷」,把以前的周朝稱為「西周」,遷都以後的周朝稱為「東周」。因此,周平王也成了東周的第一個國王。
鄭和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是從侄子手裡奪過來的,有些名不正言不順。而且,人們一直沒有找到建文帝的屍體,這也成了朱棣的一塊心病。有人說建文帝在皇宮大火中燒死了,也有人說他化裝成和尚,乘小船跑到海外去了。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明成祖決定派遣使臣出使鄰國,一來打聽建文帝的下落,二來可以宣揚大明王朝的國威,提高自己的聲望。
可誰能擔當如此重任呢?明成祖想來想去,認為只有自己的心腹宦官鄭和可以信賴。
鄭和原來姓「馬」,小名「三寶」,是雲南昆陽回族人。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的軍隊到雲南掃除元朝殘餘勢力時,年僅12歲的馬三寶被抓到軍營,後來送到燕王府中做了太監。朱棣見他聰明俊秀,便安排他同王子們一起讀書習武。馬三寶一天天長大,學識和武藝也一天天精進,他出眾的才能越來越得到朱棣的賞識。在「靖難之役」中,馬三寶一直跟隨在燕王左右,立了不少戰功。朱棣為嘉獎他,特賜他姓「鄭」。但人們都稱他「三寶太監」。
鄭和的父親是個虔誠的回教徒,他曾經遠渡重洋到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在今天的沙烏地阿拉伯境內)朝聖。回來後,他經常向兒子講起這段飄洋過海的神奇經歷。鄭和從父親的講述中學到了很多航海知識,為他以後遠渡西洋打下了基礎。
永樂三年(1405年)六月十五日,蘇州城外的劉家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鄭和率領的龐大船隊就要出發了。船隊共有208艘船,其中大船62艘,最大的船長44丈4尺,寬18丈,有9根桅杆,12張風帆,需要由二三百人來駕駛。船隊的每艘船都有名號,如「清和」、「長寧」、「安濤」等。船上的將士、航海技術人員、翻譯、醫生等共有27000多人。船隊起航時,船上、岸上鞭炮齊鳴,鼓樂齊奏,十分隆重。
鄭和率領浩浩蕩蕩的船隊從蘇州劉家港出發,駛向茫茫大海。他們先來到福建長樂,在那裡等到當年冬季,海上刮起東北風,才借著風勢揚帆遠去。
鄭和的船上滿載絲綢、茶葉、瓷器和金銀,它們都是值錢的寶貝,所以那些船被稱為「寶船」。寶船首先到了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在那裡停留了10天。鄭和同占城王會面,互贈了禮品。然後,船隊起航繼續南下。
一個多月後,鄭和的船隊來到舊港(今印尼蘇門答臘東南)。這裡草深林密,椰樹婆娑,一片迷人的熱帶風光。可是,有一個叫陳祖義的海盜卻盤踞在岸上,他帶領一幫惡棍,驅逐善良居民,打劫海上往來的客船,殺人越貨,無惡不作。於是鄭和命令船隊停泊在港灣裡,他帶著禮品,上岸去見陳祖義。
陳祖義聽說明朝的官吏來見,立刻出迎。他身後跟了二十多個人,腰裡都別著彎刀,一副兇神惡煞的模樣。鄭和送上禮物,陳祖義眉開眼笑,吩咐擺酒款待。在酒宴上,鄭和奉勸陳祖義歸順明朝,不要打劫來往的中國商船。陳祖義是個亡命徒,多年來以搶劫為生,見利忘義,哪里肯吃這一套?他怒目圓睜,胡攪蠻纏,拒絕了鄭和的規勸。
鄭和拂袖而出,回到了船上。當晚,他派出15艘戰船和兩艘馬船,慢慢靠近陳祖義的老巢。天快亮時,放哨的海盜才發現大勢不好,趕忙吹響螺號。頓時,海盜們一窩蜂沖出來,嚎叫著殺向明軍船隻。明軍將士和他們展開了搏鬥,馬船上的騎兵也上了岸,手執長矛沖向海匪。兇悍的海盜不是騎兵的對手,不一會兒就抵擋不住了。陳祖義見勢不妙,慌忙跳上一隻小船逃跑了。明軍消滅了海盜幾百人,把俘虜連同他們搶劫的財物都裝上船,並放火燒掉了海盜的巢穴。
後來,陳祖義終於被鄭和活捉了。鄭和把繳獲的海盜船和財物送給當地居民,另選他們的酋長為島主,規定此地永為大明屬地,要他們按時納貢。人們感激不盡,大家載歌載舞,歡送鄭和的船隊繼續遠航。
不久,鄭和的船隊到了滿剌加(今麻六甲),當地酋長用最隆重的禮節歡迎中國使者。鄭和宣讀了大明皇帝的詔書,封酋長為滿剌加國王,並把冊封文書刻成大理石碑,樹立在滿剌加半島的主峰上。
滿剌加的居民一直以捕魚為生,不會種地,糧食全靠用海產品交換。鄭和提出教漁民耕種,酋長高興得手舞足蹈。鄭和先派出鐵匠和木匠,趕製了一批農具,又留下上百名農家出身的將士,教當地居民平整土地,種植莊稼。很快,這裡就開出了一片片農田。為了報答中國使者的恩德,酋長撥出一個島嶼,專門供船隊建造倉庫、貯存貨物用,還將這個島嶼命名為「三寶島」。
西元1406年二月,鄭和船隊告別滿剌加,繼續西行。每到一地,鄭和先會見當地首腦,與他們互贈禮品,接著便指揮屬下把貨物搬到岸上,搭起各色帳篷,跟當地人做生意。當地居民紛紛拿出自己的特產珍珠、瑪瑙、香料、胡椒和藥材等來交換中國的絲綢和瓷器。雙方公平交易,彼此都很滿意。最後,船隊到達了這次航行的終點印度半島西岸。
西元1407年九月,鄭和率領船隊返回了蘇州劉家港。同時還有許多國家派親王或使者隨船隊來中國訪問。鄭和到南京向明成祖報告了遠航的收穫。他獻上一幅海域圖和許多禮品,有夜明珠、貓眼綠等珍寶,還有獅子、斑馬、長頸鹿等奇異的動物。明成祖非常高興,賞賜了船隊的有功人員,當即命令鄭和再次出洋。
鄭和休整了兩個多月,又率領船隊出發了。此後,他每隔幾年就出洋一次,28年裡共七下西洋,先後訪問了30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的索馬里和肯雅,大大促進了中國與「西洋」各國間的相互瞭解和貿易往來。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開國初期的一件盛事,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壯舉。他所到之處,留下了許多古跡和紀念物,如麻六甲的「三寶城」、「三寶井」,泰國的「三寶廟」、「三寶塔」,印尼的「三寶壟」等。這些都是對這位偉大航海家的永恆紀念。
少年天子康熙
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是世祖順治,可是他英年早逝。臨終前他指定三兒子玄燁繼位,這就是著名的康熙皇帝。因為玄燁當時只有8歲,順治皇帝又指定了4個輔政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鼇拜。
8歲的皇帝整天無憂無慮的只管讀書玩耍,朝政都掌握在輔政大臣手裡。4個輔政大臣中,鼇拜排名最後,力氣、脾氣和野心卻最大。索尼年老體衰,對政事沒什麼主見,遏必隆和他差不多,鼇拜就狂妄自大起來,想獨攬大權。蘇克薩哈不甘心,常常在朝堂上跟鼇拜爭得臉紅脖子粗,有時甚至要動手打架。鼇拜十分惱怒,就讓自己的心腹黨羽羅織罪名,硬要皇上下令絞死蘇克薩哈。康熙雖然年幼,卻聰明機警,分得清是非,不同意這樣做。鼇拜竟然擼袖子,舞拳頭,大吵大鬧,把小皇帝嚇得臉色灰白。
康熙14歲時宣佈親政,把輔政大臣都晉升為太師。這時蘇克薩哈請求去為順治帝看守陵墓,鼇拜趁機對康熙說:「他這是不想交出輔政大權,以此威脅皇上。一定要嚴懲!」不等康熙說話,就叫人把蘇克薩哈拖出去,砍了頭。康熙見鼇拜這樣目中無人地指手畫腳,濫殺功臣,心裡十分生氣。可是鼇拜執政多年,黨羽眾多,而且力大無比,勇猛異常,康熙也不敢輕舉妄動。
一天,鼇拜假託有病不去上朝,還說皇上應該去探望他。康熙微微一笑,果真去了。鼇拜見皇上走進臥室,神色十分慌張,翻身起床時竟帶出了一把明晃晃的匕首,「當」的一聲落在了地上。康熙身邊的衛士們立刻刀劍出鞘,如臨大敵,怒視著鼇拜。康熙卻哈哈大笑,若無其事地說:「刀不離身是我們滿人的習慣,何必大驚小怪?」鼇拜以為皇帝對他沒有戒心,卻不知康熙已經下定了除去他的決心。
滿人崇尚武功,康熙也挑選了一些體格健壯、腿腳靈活的貴族子弟做自己的貼身侍衛,稱為「童子軍」,每天同他們一起玩「布庫戲」(摔跤)。鼇拜進宮議事時經常看見他們遊戲、角力,也並不在意,有時還指點幾招,心裡卻越發看不上康熙,以為他就是個長不大的孩子。
一天,康熙覺得時機成熟了,就把侍衛們叫到跟前,問道:「你們是怕我呢,還是怕鼇拜?」侍衛們齊聲說:「我們只效忠皇上!」康熙激動地站起來,高聲說:「鼇拜亂我朝綱,今天我們就捉他歸案!」一切準備妥當後,康熙就讓太監傳旨,召鼇拜進宮。
鼇拜仍像平常一樣,大搖大擺地走進宮來。還未站定,就聽得小皇帝一聲令下,十幾個少年侍衛一擁而上,有的抱胳膊,有的扯大腿,將鼇拜摔倒在地,又捆了個結結實實。鼇拜這個得過「巴圖魯」(英雄)封號的滿洲第一勇士,等到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時,已經被捆綁著投到大牢裡了。
隨後,康熙召集大臣會審鼇拜。大臣們都痛恨鼇拜的專橫貪婪,將他欺君犯上、結黨營私等等罪狀一一列舉,共舉出30多條,一致認為該判他死刑。鼇拜請求再見皇上一面,康熙答應了。見面時鼇拜也不申辯,只是一把扯下自己的衣服,露出滿身傷疤那是當年跟隨皇太極打天下時留下的。康熙看了,同意免他一死,改判為終身監禁。這位橫行朝野的權臣,最終老死在獄中。
少年天子機智地除去鼇拜,奪回了大權,接著開始解決三藩割據的問題。
三藩指的是當時駐守在雲南、貴州一帶的平西王吳三桂,駐守在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駐守在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這三個人原來都是明朝駐守遼東的邊將,他們投降清王朝後,領著清兵進入中原,攻打南明和農民起義軍的殘餘勢力,為清朝統一全國立下了汗馬功勞。順治皇帝因此封三人為藩王,讓他們鎮守南方。可漸漸地,手握重兵的藩王成了割據一方的土皇帝,也成了康熙帝的一塊心病。
三藩中吳三桂的勢力最大,他在雲貴一帶有自己的稅收、貨幣,官吏也由他任免。他還經常挑起與當地少數民族的戰爭,然後再向朝廷索要巨額軍餉。另外兩個藩王的情況也跟吳三桂差不多。康熙知道三藩是清朝的巨大威脅,總想找機會收拾他們。
1673年春天,平南王尚可喜請求回遼東老家養老。康熙覺得機會來了,便果斷地同意了尚可喜的請求,隨即下令撤藩,宣佈軍隊由中央統一管理。
吳三桂和耿精忠得到消息,認為朝廷終於要過河拆橋,拋棄他們了,便抓緊準備反叛。這年11月,吳三桂公開反清。他讓軍隊改成明代的髮型衣著,打出「興明討虜」的旗號,浩浩蕩蕩向北進發,並迅速佔領了湖南全省。耿精忠和尚可喜的兒子尚之信也先後起兵,三藩聯合作戰,整個長江南岸都動搖起來。
康熙聽說吳三桂造反,立即派兵鎮壓。可是清兵的調集還沒完成,吳三桂已經攻入湖南、四川。康熙又氣又急,把留在北京的吳三桂的兒子和孫子都殺了。吳三桂把新仇舊恨並在一起,加緊了進攻的步伐。
嚴峻的形勢使康熙冷靜下來。他決定先消滅耿精忠和尚之信,孤立吳三桂,就讓耿精忠的弟弟寫招降信,隨後派兵逼近福州。耿精忠首先投降。兩個月後,尚之信也投降了。
吳三桂曾經親自領軍絞殺了南明永曆皇帝,如今又打起「複明」的旗號,誰還會相信他呢?在康熙強大的政治、軍事攻勢下,他很快陷入四面楚歌中。這時他又不「複明」了,自己在湖南衡陽稱帝,定國號「大周」。誰知舉行登基大典時,突然刮起了狂風,下起了暴雨,儀式只好草草收場。吳三桂連愁帶氣,得了重病,不久就一頭栽倒在地,死了。他的孫子吳世繼位後逃回雲南,被清軍圍困在昆明,走投無路中自殺。
三藩之亂歷時8年,終於被平息了。年輕的康熙皇帝以巨大的魄力和堅強的意志,徹底改變了清初以來三藩割據的局面。兩年以後,康熙又派兵進攻台灣,打敗了鄭成功的孫子,把台灣收歸大清,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火燒圓明園
北京西北郊有一座建於明代的皇家園林,原來叫「暢春園」,後來康熙皇帝把它賜給了四兒子胤禛(雍正皇帝),並改名為「圓明園」。圓明園在康熙、雍正時都曾擴建,以後又經過乾隆、嘉慶、道光各朝的著意經營。到了咸豐皇帝在位期間,它已經是方圓20里、占地5000畝、園中有園、構思奇特的巨大園林建築群了。當時,園內透過仿造彙集了江南的名山勝景,還創造性地移植了西方的建築藝術,其景色可謂中西交融,秀麗豪華,美不勝收。此外,園內的樓堂殿閣還藏有無數金銀珠玉和各方進貢的奇珍異寶、青銅瓷器、種種古玩以及名人字畫、孤本秘笈等。整個園林,真可以說是一座人類文化的寶庫、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
每年盛夏,清朝皇帝都要來圓明園避暑,處理政務,所以它又稱「夏宮」。西元1860年的一天,咸豐皇帝帶著皇后、貴妃等正在園內逍遙,忽然得到稟報,說是英法聯軍攻佔了天津後已打到北京附近的通州。洋鬼子已經闖進家門口了,咸豐皇帝感到十分恐慌。他立即派恭親王奕訢留守北京,主持議和,自己則帶著皇后、皇子、親王、大臣,慌裡慌張地逃往熱河行宮(今承德避暑山莊)去了。
原來,鴉片戰爭以後,英國、法國、美國等帝國主義列強強迫清政府簽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從中國掠取了大量財富。可是他們還不滿足,在1853年又要修改條約的某些條款,企圖在中國獲取更大利益,這一要求遭到了咸豐皇帝的拒絕。於是,眾列強決定用槍炮逼迫清政府答應他們的要求。1856年9月,清朝廣州水師的巡邏船發現在海上行駛的「亞羅」號是一艘走私船,拘押了船上的12名水手。英國人便借題發揮,以此為藉口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國人說「亞羅」號是英國船隻,中國水師不能上船抓人,還說中國軍人在船上檢查時撕毀了英國國旗,這是對英國的侮辱。其實,「亞羅」號船主為了逃避中國法律的約束,借洋人的勢力保護走私活動,曾向香港英國當局領取通航證,並雇了一個英國人當船長。而通航證的期限是1年,到這時已經期滿,船上也不能再掛英國旗了。但英國正在尋找戰爭的藉口,便不依不饒地派戰艦炮轟廣州沿海的炮台。
法國見英國開始行動,也不甘落後,趕忙以「馬神甫事件」做藉口加入了戰爭,與英軍協同作戰。「馬神甫」即法國天主教神父馬利,他和兩個中國教徒在廣西非法傳教,為非作歹,被廣西西林知縣逮捕,判了死刑。這一事件本來早已平息,這時卻被法國人搬出來,作為參戰的藉口。
1857年年底,由5600多人組成的英法聯軍攻入廣州城。兩廣總督葉名琛被聯軍抓住後解往印度,不久病死。
為了造成對北京的直接威脅,1858年春季,英、法公使又率領艦隊北上,到達天津大沽口外。俄、美兩國的公使也隨同前往他們表面上是這次戰爭的「調停人」,其實是英法聯軍的幫兇。英法聯軍在摸清大沽口的水道、地形和大沽炮台的設施情況後,竟限令清軍兩小時內交出炮台。兩小時過後,聯軍向大沽炮台發動了進攻。中國軍隊奮起反擊,但由於武器陳舊,在戰鬥中很快處於劣勢,指揮官率先逃跑,大沽炮台失陷。
清政府害怕了,趕忙派人去天津議和。在侵略者的武力威脅下,清政府分別與英、法兩國簽定了不平等的《天津條約》。
清政府作了很大的讓步,可是侵略者仍不滿足。1859年,英、法、美藉口到北京換約,又派遣一支強大的艦隊北上,準備進一步擴大侵華戰爭。
1860年,英法兩國都增派了北上的軍隊,他們很快佔領了天津,接著又打下了通州,向北京發起了總攻。戶部尚書肅順急忙到圓明園報告皇上,咸豐帝大為驚慌,趕忙躲到熱河去了。可英法聯軍卻不知道,以為中國皇帝還住在圓明園,他們繞過安定門、德勝門,向北京西北郊的圓明園一路打去。
西元1860年10月6日傍晚,法國侵略者首先闖進圓明園,當晚即進行大肆搶劫。第二天,英軍跟著到來。兩軍統帥在園內巡視一番後,都被這秀麗豪華的建築和無數的珍寶嚇得目瞪口呆。他們做夢也沒有見過如此美麗的園林建築,更難以想像有這麼多稀世珍寶!一陣緊急磋商後,他們決定透過談判來解決分贓問題。
可是,進入圓明園的兩國軍人就像見到肥肉的餓狼一樣,根本等不及什麼談判,早已貪婪地搶劫起來。先是軍官們分批進去「挑選」,接著聯軍司令部又正式下令可以「自由取得」。於是,英法侵略者們在這座人類文化的寶庫中進行了瘋狂的搶奪。
園內的寶物實在太多了,強盜們一時真不知先拿什麼才好。本來拿到了金子,一看見鑲有珠玉的寶石,就丟掉金子去搶寶石;寶石剛拿到手,又看見高高的金塔和美麗的玉樹,強盜們真恨不得讓自己變成千手觀音,把這麼多的寶貝統統都收進腰包!
所有能拿走的都拿走了,拿不動或來不及拿走的,強盜們就用武器、棍棒將它們砸爛。精美的絲綢、瓷器、古銅器、象牙雕刻、珍貴的圖書等等都被任意損毀,惡意糟蹋。這還不算完,為了掩蓋野蠻劫掠的罪行,並逼迫清政府投降,這夥強盜決定將世界上最精美豪華的皇家園林燒毀!
10月18日清晨,三四千英國騎兵高舉火把,在圓明園內四處放起火來。頃刻間,美麗的圓明園變成了一片火海。
大火燒了3天3夜。
從此,世界上沒有了圓明園,卻多出了一片焦土和無數殘垣斷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