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知名物理學家
德國普朗克研究獎得主
美國若歌華人教會長老
黃小石
未來
「未來,就蟄伏在每一個轉彎處」。這句話說得真好。若是進了一個死胡同,無彎可轉,人不就只剩下過去,沒有未來了嗎?以此為書名,別出心裁,值得細細品味。
宋朝詩人陸游在他著名的《游山西村》後一半是這麼寫的:「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裡的伏筆,就正是在他前面,有個沒有料到的拐彎,不然他怎麼會說「疑無路」了呢?過去轉一看,發現了「又一村」,有如桃源,引人入勝。詩人說那裡「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當時正值一個吹簫擊鼓的喜慶吉日,又是個民風簡樸,古道依舊的好地方,所以他打算「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他還打算以後有空時,趁著月色拄著手杖來住一宿呢!在眼前看來一個「山窮水盡」的絕境,「窮途末路」本是無路可走,也是沒有未來的地方,然而就在這裡,卻沒有想到峰迴路轉,竟是別有未來的洞天。
盛唐詩人王維寫道:「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是他的名句。描寫自己一次沿著山溪攀緣而上,到了「水窮」之處,坐了下來抬頭望去,只見哪裡雲氣上騰;雲起雨降,這正是溪水之源。這裡詩句中有個不同的「轉彎」:往天上轉,發現他所尋找溪水的源頭在哪裡。這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未來。
近來(2013年)在美國物理學界的極具權威的《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出現了一篇令人眼目一新的論文,是由兩位科學家(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家與哈佛的物理學家)聯合執筆的。他們證明了「智慧」是一種「力」,能將一個系統推向在將來能有最大自由選擇的空間。他們為這「智慧力」寫下了一個簡潔美麗的物理公式,引起許多人的注意,且對於「人工智能」的程式,也能有一定程度的貢獻。「智慧」,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就是讓將來有最多的選擇。
若沒有轉彎就沒有新的視野,若沒有轉彎就沒有新的選擇。根據上述的物理公式(其實也不必什麼物理公式),一個人知道為將來打算,意圖讓他在將來能有最大「選擇的空間」,就正是他智慧的彰顯。古人說「千古艱難唯一死」,你會在哪個終極的未來之處,發現那裡是地上的一個洞,還是天上的一扇門?
聰明的你告訴我,人將來是要到哪裡去的呢?那裡的景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