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事離不開『心』,心者才是人世間的王道,無論古聖賢或為王、為帝者,重要者在於立身處世之道可否服人。」
人是學習的動物,也是群居的動物。我們的教育日漸專業化、複雜化,在學習這件事情上,也由對「人」的學習,轉為對「學科」的學習。因此我們忘卻了老師的角色,是一個值得模仿、效法的對象,而把他們視為一個提供學科知識的人,無怪乎韓愈疾呼:「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本書中王薀老師除了寫下他與由幼至長的數十年間,值遇到許多亦師亦友的善知識言身教,也提及孔子與門人弟子間的諸多師生情誼,包括子路的莾勇及忠誠、子夏的好學勤問,以及顏回對於仁的持守,更以神怪故事、儒、釋、道三家的人物等古今人事來舉例,展現了傳統教導中守禮、忠誠、講信義、內聖外王等美德,以期讓我們人生更完滿。
這些先賢耆宿他們共通的特點是學識淵博,並且可以把所知所學融入言行身教中。閱讀其中的奇節瑰行令人如坐春風,並從中獲取靈思無數。
一、從儒、釋、道諸多弟子與老師往從的故事,展現佛陀、老子及孔子的風範及學人的求學的態度!
孔子見到了老子之後,完全放下了自己尊貴的身分,也不顧隨從的弟子,很恭敬地按照傳統的古禮執弟子之禮,等待老子回禮之後,尾隨老子之後進入廳堂。這個時候孔子還是再度對老子施禮敬拜,老子面帶笑容、很慈藹地問孔子來見他是為了何事而來?這時孔子便又很禮貌地作揖起身,離開自己的座位,恭敬地回答並且請示……。
二、從平民百姓到皇帝記載各種古今多少的真人實事,引證儒家思想如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朱元璋言行懇切地問了出席早朝的文武官員,和宋濂比較親近的一位官員就報告朱元璋說:「啟稟皇上,宋起居由於年紀衰老的緣故,最近身體狀況不佳,因此臥病告假在家中。」
沒想到一向鐵面黑臉的朱元璋,突然間整個神情變得很柔情又很擔心地對著臨朝的官員說:「宋起居在他任職期間,我對他的印象極好,這人是我看過最純真、最直率、不擺弄心眼的好人,這麼多年的相處,沒想到這會兒他卻生重病了。」
她對待狄仁傑有時也會放下自己一向的威嚴,對於狄仁傑極為敬重,狄仁傑由於屢受武則天對他的抬舉,當他的官位已經到達宰相的時候,武則天每次有話要問狄仁傑的時候,都還會尊稱他一聲國老,同時也因為晚年的時候,狄仁傑因為操勞國事過度,四肢舉動也都老邁不堪,所以武則天特別恩准狄仁傑每次上朝的時候,若有稟告,可以免於下跪之禮……。
三、本書帶你揭開孔門七十二賢人鮮活的真實生活樣貌!
子路剛入師門的時候,經常奇裝異服,不修邊幅,出奇有時,孔子講說他的不是的時候,他還經常頂嘴,甚至於在眾多同門之中,譁眾取寵地出言不遜,羞辱過孔子,但孔子就是這般地善巧睿智,因材施教,雖然碰到如此粗莽的學生,他依然導德齊禮、不厭其煩,用盡一切善巧設施,時間慢慢地過去,子路在一旁看到了老師的辛苦和無私的付出,以及諸多各類的門生,臣服於孔子的道德和人格,子路這顆頑石也漸漸地把稜角愈磨愈圓。
孔子回答他:「在我的所有弟子當中,就屬顏回是最認真鑽研探尋學問的,而且他不會隨便地遷怒別人,犯過的錯誤永遠不會再犯,但是可惜的是他實在太短命了。」顏回的死據說是來自於用腦過度,並且不注意自己的身體保養,年紀輕輕不到三十歲頭髮就全白。在歷史上,《論語》的〈雍也〉篇有記載世人都知道的一段話:「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點許多人都無法堅持並且做到,但是顏回始終樂此不疲,完全絲毫未曾有過悔態。
四、王薀老師獨家揭露求學過程所見到的真實現代師者典範!
私底下的張老師是完全沒有為師者的架子,反而有如母似姐般無微不至和盈盈似地關懷,甚至於在細微處也都會暗地裡照拂著我們。張老師特別注意每個學生的人格養成和應對進退間禮儀的細節,例如去到她家時,她都會細細地觀察我們,有無有序地把自己的外穿鞋親手拎放在她早已用手推開的鞋櫃裡,並且也都會要學生們指定坐在她家的鞋櫃上脫穿鞋子。她的理由是,這是做客和接待雙方所應有的應對,一個代表尊重,一個代表歡迎……。
孫老年過八旬,還不斷地取閱不同版本的《禮記》相關讀本研究,儼然所知之內涵不亞於一般的耆儒碩老,在多次論談中我也曾執經問字地請問過孫老,可否把其一生對於《禮記》之蘊涵指點一二。孫老在某次的茶談之中,客謙地說出了一段話:「個人對於『禮』之一字絕不敢充當專學,但你多次問及,如果再不有所回應,似乎也與禮不合,所謂來而不往,也說不過去。這樣子說吧!如果硬要講有任何的心得,我從少年時代開始,從父輩所得到的其實離不開一些基本的觀念,這些觀念無非是我們現代社會中進退應對時,都應該具備的態度……。
本書特色一、旁徵博引,記述多則儒、釋、道三家師徒之間的故事,令人深思學習應有的態度!
二、以縱橫古今的真人實事,論述儒家思想在現代生活的應用法門!
三、寫出活生生的孔門七十二賢人生活樣貌,最傳神的孔子生活摹寫!
四、獨家揭露少年王薀老師與眾多長者相濡的生活點滴!
作者簡介:
王薀老師
一位喜愛現代及古典美學的追求者;一位古董藝術收藏家;一位雅好品茗的茶藝家,曾是台灣早期開創茶藝文化先進之一,共創立三家當代茶藝文化中心的品茗家;一位喜好鑽研天文曆算、陰陽術數以及重新整理各類失傳的命理占卜愛好者,包括《易經》、占星學、塔羅牌占卜和奇門遁甲,還有印度、西藏各類中西古代占卜法......一位修習各路門派的武學愛好者,從十四歲起追隨道家師父修學形意、八卦、太極拳、螳螂拳、鶴拳、少林彈腿、槍、棍、流星錘等等各家流派武學;一位致力保存傳統音樂薪傳的倡導者,創辦國樂、南管樂社和爵士樂團。老師也在年度演唱會中,和國內著名樂團配合演唱義演,裨益公益團體良多。老師自幼素愛閱讀並且收藏各類古籍善本、書畫,從東方的孔、孟儒家學說、仙道之學、佛家三藏十二部經典,以及西方的心理學、哲學和文化歷史皆有喜好研習與探究。於各項技藝方面,包含東西方各式繪畫技巧、書法、瑜珈、健身等等,近幾年來也不斷地研習歐洲瓷畫、金工和紙雕......。
老師早年也曾經商、創業有成,並曾受聘為諸多大小型企業、公司之管理顧問,對於經營之道亦有獨到之見解。
在其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觀察到現代人身心上充斥著各種不同的困擾及需求,所以總是夜以繼日地運用多年來在不同的領域和傳承中所習得的人生體悟及知識分享給有緣大眾,並且很生活化地將艱澀難懂的經典理論結合於生活之中,希望能夠為現代人帶來心靈的療癒和儲備,使更多人能夠更實際地從生活中去體會、發現、開展更多的創意。
為了承續並且成就過去先人所未圓滿的志業,在不同的區域成立了不同的團體,例如中國人文生命科學永續發展協會、中華度眾協會、轉化創意工作室有限公司、生命力文創教育基金會、善聞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及拾慧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老師的行事類如大隱於市的化外之人,是融合東西方文化傳統精髓及現代西方世界觀的隱行者。從出生開始便經歷且擁有不同於他人的生命歷程,因此造就了化外出世及種種不凡的體驗與覺受。用其一貫低調筆耕或默默接引的方式,多年來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與不知凡幾的有緣人都曾善巧地教化過。
老師更像是一部跨文化、跨地域的行動百科,足跡踏遍美國、中國、澳洲、歐洲、日本、韓國、香港、澳門和新加坡等不同地方,教授學生數萬人,遍及海內外二十五個國家。為了更廣泛地與有緣大眾分享,老師近年來致力於書寫創作,目前更是關鍵評論網和康健雜誌等的專欄作家,及健康2.0等國內外各大報社約稿作家,文章經常散見在各類報章雜誌上,常受邀於國內外不同團體、學術機關和學院,不斷舉辦講座、演講,為現代人困執痛苦的心靈,開啟智慧方便之門。
著作:《回不去了》、《發現生命的曙光》、《重生——生命中都必須有一次》、《靜坐——這一檔子事》、《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靜坐這一檔子事2——導引功法》、《力量——重生之後》、《這,也是金剛經的重點》、《茶堂》、《建盞・茶談》、《阿賴耶之人狐傳奇》、《觀音——最具丈夫相的女性》、《絕對》、《如何不落中陰——生死自在》、《靜坐之後》、《師者》【第壹冊】、《楞嚴經蠡測》【第壹冊】、《茶堂懷錄》、《楞嚴經蠡測》【第貳冊】、《師者》【第貳冊】、《心經旁引》系列1-4冊、《現代人的藥師經》系列1-7冊等四十餘本,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鼓舞現代人心。
王薀老師相關資訊:
官方網站:https://www.teacherwang777.com/
臉書粉絲團FB:https://www.facebook.com/teacherwang777/
痞客邦:http://teacherwang777.pixnet.net/blog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1SpDwxevsZZftrCsN_1e5g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yun777/
LINE@:拾慧文創
章節試閱
【內文節選一】
魏文侯從他父親過世之後,順理成章接下了王侯的爵位,他心中十分明白如果要把國家治理好,最重要的是要選賢與能,所以他就到處網羅人才為國取士。當時他早就如雷貫耳般聽聞過無數次子夏的名號,甚至於還有不少人以為子夏和孔子無論在學識以及道德上其實是差不多的,這就更增添了魏文侯想要拜他為師的念頭。魏文侯用盡一切人世間的禮儀,想要感動子夏,子夏在一段時日的互返之後,被魏文侯的真誠桃李成蹊般地深深感動,於是在西河的這段時間他便成了子夏的入室弟子,從此魏文侯就更有機會登門就近請教關於儒家方面的一切經文要義和禮樂相關的一切,子夏便把自己從孔子處所學習到的為君之道悉數傳述於他,並且還建議他一個國家若要興盛,最主要是從文化和教育做為基準點,多培養相關方面的人才,傳承禮樂之道。由於魏文侯的上行,使得舉國百姓起而下效之下,一時之間魏國充滿了濃郁的文化氣息,這也是歸功於子夏在魏文侯身上所教化薰陶的結果……。
關於魏文侯此人究竟是否是一位明君,這在歷史上自有定位,不過從他能夠禮賢下士,求才若渴,有時為了國家延攬人才,也幾乎到達一沐多次握髮、一餐多次吐哺的地步,例如他知道段干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無論是在道德、文章、學問上都有很深的造詣和涵養,魏文侯用盡心思要給予官銜,但是他始終沒有答應。甚至魏文侯親自到他的住處想要說服他時,他卻從後門攀牆逃離,這件事情使得魏文侯更加想要招攬他為幕下之賓,但是始終未能如願。他這人對於真的是人才的話,他的敬重之態倒是有時聽了也會令人動容,據說他每次駕車經過段干木的住家時,為了表示尊重,他每次都會特地起身,很尊敬地觸扶著馬車前面的橫桿,這個動作對於他的身分地位來說,是不容易的。所以幫他駕車的隨從有次就問他:「這段干木也不過是一介平民,你有需要如此對待嗎?」
【內文節選二】
宋濂為什麼叫做宋起居?起居這兩個字又代表什麼?原來起居是古代的一個官名,他的工作性質就是對於皇帝或身邊比較重要的人物,把皇帝所有的言行、生活的細節和所交代的一切的事務,和皇帝相關的宮中粗細款項,都由一位專門負責記錄的官員,這個職稱在中國的古代便有記錄,只是當時負責皇帝的編寫人員他的職稱是叫做舍人或者侍郎,這個傳統在中國歷代以來斷斷續續都有這樣子的人員,把皇帝相關起居生活做編修和撰寫,這類的紀錄和載備在唐代和明代是保持得最完整的,所以這個宋濂在朱元璋的在位期間,他的職務就是一位起居。
朱元璋言行懇切地問了出席早朝的文武官員,和宋濂比較親近的一位官員就報告朱元璋說:「啟稟皇上,宋起居由於年紀衰老的緣故,最近身體狀況不佳,因此臥病告假在家中。」
沒想到一向鐵面黑臉的朱元璋,突然間整個神情變得很柔情又很擔心地對著臨朝的官員說:「宋起居在他任職期間,我對他的印象極好,這人是我看過最純真、最直率、不擺弄心眼的好人,這麼多年的相處,沒想到這會兒他卻生重病了。」
以朱元璋的九五尊貴的身分,再加上平日裡的不苟言笑,滿朝文武是極有忌憚的,每到臨朝的期間,官員們總是謹小慎微、小心翼翼地回答著,官員們很少看到皇帝這般地溫情展露的一面,而且從當眾關注那一天開始,朱元璋幾乎每隔一天就會關注宋濂的病況,如此關注了一段時日,朱元璋覺得病情已經拖這麼久卻毫無起色,是不是養病的環境不是很好?朱元璋有一天便面帶憂愁地對著負責此事的官員說:「我想把他送回金華山吧!那個地方宋起居可以和家屬三代同堂,並且子孫也可以親奉膏湯,如此病情應該大有幫助。要知道宋起居對於國家民族和文化都有著很重要的傳承意義,要讓他的病趕快好起來。」這是歷史上有被記載的一段關於朱元璋對待臣民鮮少被人發現的地方。
【內文節選三】
在某一年的粥會中,我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向在座的先進提到:「孔子當年對於門生請示任何的問題,是否都有問必答?」
我記得當時有位孫老居士,他提出了看法:「其實也未必如此,我可以提出有一次,孔子的學生子路就曾經想要向孔子提問關於禮方面的問題,孔子並沒有正面回答他。當時的情況是子路問孔子:『在魯國有某一位大夫,當他的父母過世一週年的時候,他手裡還執持著哭喪棒,想請教夫子,如此做是否合乎於禮教?』「孔子聽完他的問題之後,也沒有很正式地回答,只告訴他:『這我就不知道了。』「在一旁的子路原本是很期待孔子可以給予滿意的答案,但卻沒想到,得到的回應是他不知道,這時心中便充滿了狐疑和不解,就跑去問他的同學子貢。「他對子貢說:『在我的心目中,先生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但今天我問了這個問題,我心中卻大感失望,原來先生也有他不懂的啊!』「子貢聽了子路的敘述之後,也不便說些什麼,只是很熱心地同他說:『那我能不能知道你是問先生何種問題?』「子路理所當然就把和孔子之間的問答悉數告訴了子貢,子貢聽完之後很樂意再幫子路去孔子面前提問一次:『請問夫子,如果有人在父母週年祭的日子,卻還拿著哭喪棒,想請教這樣子對於禮是合乎的嗎?』子貢很恭敬、雙手作揖地把想要提問的問題快速地說了一次。
「孔子笑笑地回答說:『如此做,是不合乎於禮教的呀!』
「子貢得到了所要的答案之後,如儀從容地告退,接著跑去回覆子路,他對子路說:『你方才對於夫子的學識有所質疑之處,我必須告訴你,先生真的是一位博古通今的老師啊!問題是出在你個人對於禮教不合乎規矩罷了!你要知道,現在我們居住在這個地方,是不適宜數說或議論這個國家的大夫啊!』」
孫老當時所回應我的,便是他所看到在《孔子家語・曲禮子夏問》篇中所說的內容,我當時除了讚嘆孫老的博聞強記外,個人的想法是,讀禮最主要是從古聖的言行中所流露出來的身教、言教,如何對他人產生恭敬心。人與人之間所形成的社會、團體及國家,如果要做到真正的和諧、寧靜與安康,我相信禮是相互之間很重要的橋梁,所以在日常生活上,如果可以注意到人與人之間的言談細節,都不要忘失發於誠、止於禮,往往人和人之間的嫌隙和矛盾都是來自於言語上的不合及細節不周所致,嚴重的話甚至於還會對簿於公堂之上。
【內文節選四】
古人對於鬼神的敬重不是在孔子之後才有的,像子產這類偉大的思想家,對於鬼神也有一套獨特的見解。在他當宰相的期間,有一天一位和他熟識的諸侯生病,由於沉痾已久,也無法對症下藥,甚為困擾,於是就請人卜卦,出來的卦原來是因為有兩個鬼神居中作怪,所以才會群醫無策。結果這件事情傳到子產的耳朵,子產很稀鬆平常地就把作怪的這兩名神明,祂們的過去、未來說得清清楚楚,像他如此地多聞和淵博,在過去是從來未曾見過的。雖然子產他的學識可以博古通今,對於人世間的山川、大地的因果由來,沒有他不知曉的,但是他不會因為通曉天文地理之間所有的世間萬事萬物而迷信。他看待自然界所發生的一切禍福和窮通,有他自己的一套哲學,正因為他了解大自然中的「天道」,所以他不會陷入盲從和迷信之間,更不會因此而陷入恐懼、不安的情緒中。曾經有人請問子產,某某死去後會變鬼嗎?子產便回答他這是肯定的。子產這樣子回答,主要是因為他所推動的對亡者和鬼神的祭祀,是完全要存在於天道中傳統的禮制,這對亡者和鬼神而言,才是尊重。
子產不但可以了解一切的鬼神之道,並且他還會幫鬼神安排歸宿,他曾經對人說:「鬼必須要使他有歸宿,這鬼才不至於成為惡鬼。」
曾經有人問他:「某某往生以後,可以做鬼嗎?」
子產便回答他說:「可以的!一個人如果剛剛才死去的,這個時候叫做魄,已經變成了魄,陽氣又叫做魂。在人世間的時候,生前穿著亮麗的衣物,食用充滿能量的各種美食,這個時候他的魂魄便會展現出強而有力的能量,所以有現形的力量,甚至於可以出神入化。一般的世間男女如果無法死得其所,他們的靈魂便會附著在別人身上……」
從子產在不同的歷史資料上所顯現,在古代的人文世界裡,其實早就有鬼神的觀念,和祭拜鬼神以不違背「禮」相關的思想和學說出現。在子產之後的至聖孔子也因為承受到先人的影響,對於鬼神他也竭盡所能地讚嘆,他的目的無非是把人們尊敬鬼神的行為變成一股德行的潛在能量,但絕非迷信。所謂的「舉頭三尺有神明」,「敬鬼神而遠之」,重要的是要人們不可欺漏暗室,使自己的德行有虧,如此會受到神明的無形果報。在內心裡形成戒慎、自我約束的力量,這是一股無形的道德力量,但絕非世俗的宗教迷信。由於孔、孟一路傳承下來的結果,儒家對於禮天敬地,尊敬鬼神造化萬物、滋溉天地是有一套的道統標準,但是儒家有別於佛道也是因為孔子主張,雖然要敬重天地鬼神,可是要避免流於怪誕,過度地強調無形界中神力,或者使用靈力為禍人間,動不動就談論顯現神變。
【內文節選五】
一代暴君秦始皇他用人皆是以疑為主,唯獨只有蒙恬是秦始皇唯一可以信任的貼身大將,這當然也不是一日所成,是因為戰國時期,趙、秦兩國正在如火如荼打仗的期間,匈奴掌握到了時機,伺機想要把整個河套占領,這讓秦始皇無疑有背後負敵的壓力,這時候蒙恬出現,解決了秦始皇的心頭大患。當時蒙恬所使用的方法是觀察了全國的地形以後,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敵人可能入侵的天險之處建構障礙物,使匈奴不敢也無法輕易地入侵,因此他召集了全國幾十萬的壯丁建築了橫亙數萬里的長城,從此以後十幾年之中匈奴人再也不敢越雷池半步。在這數年之中,秦始皇不斷地觀察蒙恬,也多次地考驗他的忠心,但始終都令他滿意並且感動,從此以後,秦始皇便把蒙恬看成重要的心腹之一。當時蒙恬的聲勢如日中天,秦國人把他當神明一般地尊重,可是蒙恬始終未曾有謀變之心,當時秦始皇旁邊始終有奸臣趙高不斷地慫恿離間,尤其在秦始皇過世之後,更加肆無忌憚用盡一切心思在胡亥耳邊不斷地造謠,使得原本相信蒙恬的胡亥反過來視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為眼中釘,想要去除他們。雖然最後趙高得逞,但其實蒙恬是有機會反撲順勢謀取天下,可是,我們從蒙恬最後甘願從容就死前所講的一段話,便可以理解曾子所講的境界,在其身上看得究竟,他說:「我的家人三代之中為了秦國一生征戰無數,所立下的汗馬功勞無法計數,說實在話,我現在手頭上親信子弟兵便有三十萬人,就算現在你們把我囚禁了,我若要謀反易如反掌,你們也拿我沒辦法。但是,我一生當中所讀過的聖賢書不少,我自己也了解我的身分,我一定要做到誠信,我更不會去侮辱我的祖先對我所做的耳提面命,更不會忘記始皇帝曾經對我的滴水之恩!」蒙恬大義凜然地把自己心中的心內話講出來之後,立即就服下了準備好的毒藥,結束了他慘烈的一生。
【內文節選六】
說到子路的個性,在未曾追隨孔子之前,他是一位生性直言、碰到事情都敢面折廷爭之士,遇到不平的事情也都有種捨我其誰的氣概,因為他羨慕的是古俠義之風,但他的個性可愛之處卻是別人不見得可以做到的,他勇於承擔自己的錯誤,不管是言語上或者是在行為上,只要有人願意說出他的缺點,他都會心生歡喜地接受並且感謝他人,這點倒是時下一般人無法做到。大部分的人都是為了自尊心或面子,難免有徇外之心,有時為了自己的身段仍然不照調管,為了小事和私心可欺大庭,但是子路的優點是他覺得一切過失皆發於自心,有過則改,如同清水之魚瞬發即現,心中一切是與非都是自己可以自覺自照。我想這點是子路應該有鑑於了解到所謂「其惡惡不嚴者,必有惡於己者」,也如同孟子所曾說過的:「如果一個人對於造作不好的事情沒有羞愧之心,非人也。」大部分的人碰到他人的責難,一般都是盛氣拒人,要不便是巧言飾己,為的只是妝添自己的顏面罷了。同時,有一點是孔門之中其他的門人所無法做到的,這從他因為發自真誠地尊師敬師而有別於他人的直言就可以看得出來,一般當弟子的,表面上對於師尊唯唯諾諾,但從未替師長切身的問題用過長遠之心真正地直言無諱……。
【內文節選一】
魏文侯從他父親過世之後,順理成章接下了王侯的爵位,他心中十分明白如果要把國家治理好,最重要的是要選賢與能,所以他就到處網羅人才為國取士。當時他早就如雷貫耳般聽聞過無數次子夏的名號,甚至於還有不少人以為子夏和孔子無論在學識以及道德上其實是差不多的,這就更增添了魏文侯想要拜他為師的念頭。魏文侯用盡一切人世間的禮儀,想要感動子夏,子夏在一段時日的互返之後,被魏文侯的真誠桃李成蹊般地深深感動,於是在西河的這段時間他便成了子夏的入室弟子,從此魏文侯就更有機會登門就近請教關於儒家方面的一切經...
目錄
關於作者
出版社編輯序——轉益多師是汝師
即之也溫的師者
磨穿鐵硯萬卷書
習書法需先養氣
人倫道統在禮記
韓非師承於荀子
荀子有別於儒墨
孔子問禮於老子
老子舐犢於孔子
人不學禮無以立
發於誠而止於禮
禮關乎國家個人
桶底盡脫見真實
境界無生亦無滅
由性達命之心法
百字銘蘊藏天機
方寸時刻存敬字
邵康節藏名遠利
戒子孫以禮傳家
保愛自身在藏拙
孝乃道德之根本
嚴守修法三昧耶
紅教超薦極殊勝
龍褲為母后超度
有德者大巧若拙
陀羅尼解冤釋結
儒家敬神如神在
敬鬼神而不迷信
慈悲根源於仁愛
德善相應稱全美
要顯道不能損德
論語智慧之寶典
無饜之欲亂所生
外應緣而內守固
人要能矜孤恤寡
慎終追遠孝之始
大驚大盪看應變
六位六德關乎禮
直了成佛唯真心
儒道脈絡本相通
春風化雨的縮寫
儒家的返聞自性
一諾千金誠可貴
曾子是誠信君子
一切禮莫過尊師
上行下效的薰陶
顏回德行冠孔門
孔門弟子有千秋
長處之外有缺點
君子養德不貪德
自反不縮真君子
恩威並濟御人術
子路行為有褒貶
多管閒事禍上身
不諉過忠信之始
尊師而直言無諱
子見南子的故事
心不受外境所轉
解脫證悟是究竟
儒家講天人和諧
敬畏立身之原則
敬乃允執之核心
敬乃是綱常之本
後記
關於作者
出版社編輯序——轉益多師是汝師
即之也溫的師者
磨穿鐵硯萬卷書
習書法需先養氣
人倫道統在禮記
韓非師承於荀子
荀子有別於儒墨
孔子問禮於老子
老子舐犢於孔子
人不學禮無以立
發於誠而止於禮
禮關乎國家個人
桶底盡脫見真實
境界無生亦無滅
由性達命之心法
百字銘蘊藏天機
方寸時刻存敬字
邵康節藏名遠利
戒子孫以禮傳家
保愛自身在藏拙
孝乃道德之根本
嚴守修法三昧耶
紅教超薦極殊勝
龍褲為母后超度
有德者大巧若拙
陀羅尼解冤釋結
儒家敬神如神在
敬鬼神而不迷信
慈悲根源於仁愛
德善相應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