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各種教學創新喊得震天價響,例如將教學內容融入電動遊戲、劇場表演、個案教學、業界實習、觀看影片、⋯⋯等百花齊放,但最重要目的還是須將知識傳達給學生,而且能夠融會貫通、深刻體會。若想達到此目的,就須視各種科目的性質差異,選擇較適當的教法才是。經濟學屬基礎理論科目,研究的是人類的一般經濟行為,學生須要經過思考,才能理解體會,否則容易在學習結束後,也開始逐漸遺忘,如此將如何接續其他專業科目的學習,發揮基礎理論的作用呢? 本書主要作為經濟學上課的教材之用,當然也適於一般的自修學習。由於許多經濟學教科書都是將理論內容直接敘述,配合圖形做說明,容易流於填鴨式教學,除使學生未經思考訓練外,上課也因未經動手寫字或做練習,而常發生昏昏欲睡的情況。本人在開始教學生涯時,一直想要有一本採引導式撰寫的經濟學教科書,最後只好開始自寫講義,採在內容說明的過程中,設計適當的填空或合適的選擇題選項,並製作配合口頭說明的動畫 PPT,使學生在上課(或自行閱讀)時可以強迫其思考,然後要求回答及加分。從使用自寫講義當教材以來,不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我均予以加分,目的就是希望課堂能有互動,吸引學生願意參與,而且舉手、回答、加分堅持實施至學期末使其形成制度。由於平常成績涵蓋一定比例是由學生自己努力而來的加分, 因此學生上課逐漸願意舉手回答或互動討論。多年下來也發覺課堂睡覺的現象變少了,當然有部分原因是學生必須動手將答案填入講義的空格或選擇題中,否則將無完整內容可供考試準備。
本書是根據經濟理論的架構依序說明,故各章的內容環環相扣,不過僅針對初學者必須要學習,且具實用性的經濟理論,共七章做介紹:
第一章、 交易利得:介紹「機會成本」與「生產可能曲線」,以說明交易如何發生與市場的形成。
第二章、供給與需求:介紹市場的交易理論,及如何進行市場變動的影響分析。
第三章、彈性分析:介紹如何利用彈性來衡量市場受影響而變動的幅度,及各種彈性的應用。
第四章、政府政策干預:介紹「價格管制」與「負稅」等政策干預的結果。
第五章、市場福利分析:介紹如何衡量市場交易的福利水準,及政策干預將造成福利損失的變化。
第六章、生產與成本:介紹廠商在短期與長期的生產行為,及對應的成本理論。
第七章、完全競爭市場:介紹各種市場的性質與定義,及完全競爭市場的廠商與產業在短期與長期之供給行為。
本書未介紹消費者的效用理論,及獨占、寡占、壟斷性競爭等市場理論,除因本書專供初學者使用外,也基於經濟學的實用性考量而做的選擇。同樣地,本書未著墨在數學函數的說明,例如供給、需求、生產、成本等函數,也是認為初學者應著重在經濟觀念的建立,及應用圖形於實務議題的經濟分析上,因此有關微積分的計算就不作介紹,如點彈性(僅說 明弧彈性);或者,將數學式證明改以圖形方式證明,如價格彈性( | ED |)與營收的關係,也在此一併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