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推薦序1:
陪伴,不簡單/南琦(臨床心理師、作家)
孩子圈就是個小社會,看似童稚實則受到大人的影響,包括負面的部分。
他們既天真又坦率直接,但還沒學會如何隱藏與包裝(大人稱之為社會化),該如何保有他們的天真同時又可以適應小小社會,就考驗著爸媽們的智慧了。
父母到底該嚴陣以待還是輕鬆看待﹖過度保護也不好,讓孩子被霸凌也不行,在鬆緊的拿捏上好為難。
臨床上並沒有一套萬用的教養標準,就像每個挫折也很獨特,這次學會了經驗教訓不代表下次會遇到一樣的事情,孩子需要的是父母不間斷的理解與陪伴,用成熟的智慧協助孩子處理危機。這聽起來好像很簡單,簡單永遠最難,因為父母不能在還沒搞懂之前就先生氣,父母不能比孩子還情緒化,父母必須先把自己照顧好。
故事中小綠並沒有告訴媽媽被班上同學取笑了(這也是許多父母的困境,孩子不會在第一時間告訴你發生什麼事),但看出小綠非常思念幼稚園同學,對新環境似乎不那麼適應,於是主動為她製造開一場同學會的機會,這樣小綠感受到自己被支持的溫暖,就算沒有直接解決問題,但在這份安全感中,他甚至可以不斷想起爸爸的教導:「不可以嘲笑別人的弱點」,然後自己解決了問題。
這就是陪伴與支持的力量,孩子的人生總得學會自己來,這段路程有父母陪著絕對不孤單,但也千萬別看輕孩子的復原力。
我在處理門診被霸凌個案時,常常會遇到這些孩子後來都很可能再度與霸凌者成為朋友,這很令人訝異,但,這不就是真實的人生嗎。
推薦序2:
我本身是聽障,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有生以來,我一直將聽障當作是自己的特質,擁有特殊的身份,努力活出自己的人生,雖然我也曾經受到言語霸凌,心理的創傷記憶猶新,但我仍深信聽障在生理上或許是弱勢,但在生活上可以不用當弱勢。
因此,不需要別人得知自己是聽障而給予蔑視、嘲笑、侮辱,更不需要別人施捨同情、憐憫、包容,同樣的我也是這樣教導孩子不要玻璃心,挫折教育是孩子必須經歷的成長過程,除了孩子自己的努力而受到肯定和讚揚的之外,更要學習去接受各種不同的批評與質疑,從而慢慢學會承受和應付各種困難挫折。
當然,我也教導孩子拒絕言語欺凌,或許孩子心智不成熟,有時候會故意調皮欺負或捉弄同學,這就必須糾正並教導孩子如何學會尊重、關心和負責任,我相信沒有父母會忍心讓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也沒有父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校園小霸王。
因此,親子間的溝通非常重要,平時就要多關心孩子交友的情況,多花時間傾聽孩子的心聲,跟孩子站在同一陣線,鼓勵孩子用愛終結霸凌,成為更好的自己。
-知名手語主播、電視金鐘主持人、模特兒、演員 / 王曉書
推薦序3:
每個人都不完美,難免有令人想要挑剔的地方。我們可以討厭一個人,但並不等同於可以任意使用言語傷害對方。孩子無法想像,自己不經意的一句話,卻可能造成對方內心裡,不可磨滅的傷害。話語像一把利刃,在脫口而出時,每個人都需要自我覺察,自己所使用的字眼、用詞與內容。否則,話一說出口,覆水難收,終得需要承擔一切。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