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話散文,起於五四,長於感性而短於知性,一直要到二次大戰後,方始漸漸揉合文白,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取得平衡。自此人才輩出,蔚為大觀。董橋散文有情有識,說理含蓄而筆鋒多情,大可一口吸盡西江水,小可納須彌於芥子,遂自成一家之文,至有「你一定要看董橋」之說。
潘敦是董迷,為了董橋而寫作,一心一意想寫得像董橋。他寫文人筆墨,寫古董收藏,寫中西美食,寫經營畫廊的人情與樂趣,本自一格,卻死命追摹董文,並以此為樂。「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此書前董橋小引:「文學正是這樣一代傳給下一代,連綿不絕,只求交會的剎那間互放的一星領悟,一縷關愛,一串叮嚀。」云云,當可視為一種印可:此學董而非似董者也。——快來讀潘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