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茨岡人有說有笑,
在比薩拉比亞到處流浪。
他們搭起破爛的帳篷,
今天過夜就在小河旁。
多自由自在,在露天底下,
宿夜既快樂,睡夢也安詳。
……
這是偉大的俄羅斯詩人普希金的敘事長詩《茨岡》中的詩句。俄羅斯人所說的茨岡人,就是吉普賽人。他們還有許多其他稱呼,如波希米亞人、羅姆人等。
這是一個生活在傳聞、小說、詩歌、音樂和人們想像之中的民族。多少世紀以來,人們帶著世代相襲的偏見來認識這個流離失所的民族,誤解和歧視像濃重的陰雲般遮蔽了他們瑩瑩閃爍的智慧光華;正如意大利學者G.卡貝切拉特羅所說的:「我們已經用一種輕便的、逃避民俗學的線,一種荒謬而帶有偏見的線,和那麼多無根據之幻想的線,彌縫了這個民族的歷史。」
吉普賽人的身世和智慧一直湮沒在種族偏見的塵埃之中,就連吉普賽人自己也混沌無知。然而,正是這樣一個「自我失落」的民族,卻對自身的存在意義擁有獨特的體察:「我們是同一個血統,我們有同一種眼睛,有完全一樣的思想、一樣的習俗和一樣的運氣。」在外族文化圍剿、全盤同化的懷柔政策下,在民族主義分子殘酷剝削、血腥屠戮的高壓政策下,吉普賽人用生命捍衛著民族血脈的純淨、獨立和統一,用汗水、眼淚和鮮血守護著民族文化和智慧的最後一片聖潔的領地。
在人類文明日新月異的今天,吉普賽人和他們的生活方式宛如古老的化石,幽幽地散發出懷舊的浪漫情懷。世界上也許找不出第二個民族像他們這樣頑固地堅守著傳統的餘暉。然而,生活在外族社會的邊緣和夾縫之中,他們又是開放的一族,永恆變動的一族。開放、變革與超越是吉普賽人智慧寶庫中最為絢麗的光環。面對險惡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頑強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使這個弱小的民族像飄零的種子一般,雖然沒有溫室,但是一旦接觸到大地的熱力,便能迅速紮根、萌芽、成長、繁衍。
吉普賽民族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民族。他們的智慧是傳統與未來、保守與開放、靜與動的奇妙組合。在他們身上,光明與陰暗、善良與罪孽、智慧與欺詐、美與醜開放出令人困惑的並蒂蓮。他們獨特的道德規範常常使外族社會公認的道德信條失去評判的立足點。在他們自足的世界裡,生存的需求是高於一切的,越軌和反常的行為在這個龐大的主題之下會被賦予某種合理和必然的色彩。這是一種苦澀、灰色的智慧。
吉普賽人的智慧是貫穿於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之中的。長期以來,他們的文化傳播和傳承是以口語為媒介的,直到近百年才出現自己的文字,因此,他們無法像其他民族那樣貢獻出洋洋灑灑的智慧文庫。對他們而言,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智慧。熱愛生活、理解生活,在尋常的生活狀態中創造出生命的異彩,這是生活的藝術。
生存的渴望與浪漫像熊熊的聖火,燃遍吉普賽人生命的征程,也像充滿魔力和魅力的磁石,吸引著我們這些好奇的心靈、不安的靈魂。正如威爾伯在《世界史綱》中所言:「文明在歷史上是一件那麼新穎的東西,在大部分的時間裡它又是一件那麼局限於一地的東西,以至於它還得征服和同化我們大部分的本性來適應它的需要。我們中間多數人討厭它的陳詞濫調太繁文褥節,遊牧的素質勃然激發。我們只是半心半意安家守業之人。我們血管裡流著的血液既是在耕地上,也是在草原上釀成的。」
無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浪漫的激情永遠是生命之中最富於詩意的衝動和動機。無數關於吉普賽人的生花妙筆也許只是我們內心情懷的寄託和補償,是現實生活中無法浪漫起來的我們一種浪漫的想像。
章節試閱
無根的漂泊者
我是誰?
吉普賽,一個交織著浪漫與漂流、美麗與哀愁的名字,一個造物主留給世人的傳奇故事。從多瑙河畔綠茵茵的原野到西班牙格拉納達小城的山間洞穴,從巴黎繁華的街市到俄羅斯廣袤的荒原,從風光秀麗的美洲腹地到海風沐浴的夏威夷群島,人們都會發現這個流浪民族的蹤跡。也許除了猶太人以外,再也沒有一個民族像吉普賽人那樣,如此廣泛地散布於世界各地。他們浪跡天涯,行蹤不定,像飄忽的雲,終日與游移的星辰為伴,像湧流的海浪,周遊一個個陌生的港灣。他們永不停息的腳步穿越著世界版圖縱橫相雜的經緯網絡,也編織著自我人生的自由軌跡。
無論在這個星球的哪個角落,吉普賽人永遠是一個卓爾不群的民族。他們穿梭往來於世界各國,卻從不甘願在任何地域永久地居住下去;即使是血腥的強權,也無法遏制他們對於流浪生活的渴望。他們頻繁而廣泛地與世界各民族相接觸,深受所在國民族文化的影響,又絕不會因為這種開放的文化交流而導致自我的異化和同化。面對一個充滿著誤解、偏見與敵視的外部社會,他們頑強而成功地傳遞著民族文化的菁華,勇敢捍衛著民族血脈星星點點的生命火花。他們是世界民族大家庭中一個弱小的群體,但在浩淼的歷史中,他們卻無愧為民族文化競爭中的強者和智者。
在大多數現代人的眼裡,吉普賽人也許只是文學巨匠生花妙筆之下的一群藝術形象。然而,誰能讀懂這片浪漫風景背後的災難歲月,誰能看破吉普賽人漫漫旅途的起點和起因。滄桑的歷史在悲喜交作中走過五千年的歷程,卻沒能給這個智慧的民族留下哪怕一千年的文字記載;形形色色的民族在追求幸福的夢幻中走到今天,卻無暇顧及這個同樣不屈的民族所歷經的坎坷光陰。也許正如一位浪跡英國的吉普賽人查利.史密斯所說:「只有聖明的上帝才知道我們來自何方,而他又是那樣虛無縹緲,以至於無法將真相告訴世上的人們。」
整個世界對吉普賽人的歷史知之甚少,甚至連他們自己,對過去的一切也一知半解。同樣是漂泊八方的民族,我們洞悉猶太人早期的輝煌歷史,而我們現今所知的較為完整的吉普賽歷史僅僅是從十五世紀開始的,在這之前的漫漫史實則消逝在缺乏文字記載的臆測之中。
「吉普賽人」這一稱呼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歷史錯誤,恰恰反映了外部社會對這一特殊群體的無知。英語「吉普賽人」(Gypsy或Gypsies)一詞是從「埃及人」(Egyptian)一詞演變而來的。十五世紀初,當吉普賽人首次出現在法國和英國時,他們自稱來自地中海彼岸的埃及,而西歐人也普遍覺得,這些膚色黝黑的異鄉人確實形似埃及人,於是就把他們當作地地道道的埃及人,「吉普賽人」這一名稱也就以訛傳訛地流傳了數百年,成為世界上大多數民族對他們的稱呼。事實上,吉普賽人與建造金字塔的北非民族並無任何血緣上的瓜葛。考古學家論証,也許只是有一支吉普賽部落集團曾經由西奈半島進入埃及,繼而踏上南歐和西歐的土地而已。
一個出身不明的民族是容易遭到外族同化的,因為地理概念是原始文化構成的基本因素。地域的屏障將古代的世界文化分割成一個個獨立的單元,民族文化的孕育和成熟始終與地理因素存在著密切的耦合關係,地域概念往往成為人種和文化的標識。很難想像一個失去地域標識的民族文化能夠在世界文化的碰撞中長久地維持下去。猶太人雖曾一度喪失家園,流離失所,但是他們畢竟知道自己民族文化的誕生地,那片古代先知們曾經奔走吶喊的土地對猶太後裔有著強大的向心力和號召力,對鬆散的猶太文化亦有著強烈的內在凝聚力;以色列的建國在一定程度上便與這種文化因素不無關係。相反,吉普賽人的處境顯然不同,在數百年的流浪生涯中,民族文化的源頭已漸漸被旅途的風塵所遮擋,被疲倦的旅人所淡忘。這是一個奇特的文化現象,忘卻故土、喪失地域標識的吉普賽人卻依然綿延不斷地傳遞著民族的生命活力,這一文化悖論蘊涵著吉普賽人生存的智慧。
吉普賽人抵達歐洲的時候正值中世紀,血緣、門第、等級等一系列封建制度盛行不衰。強有力的身分証明無疑將為民族生存提供保障,於是,吉普賽人就自行創造民族的地域標識,在一個講究「出身」的封建社會尋找立錐之地。在西歐人的視野中,埃及便成了吉普賽人的正宗出身。
匈牙利的吉普賽部落至今流傳著這樣一個古老的傳說:據說,吉普賽人的祖先是埃及的法老。當時,吉普賽人與猶太人一起生活在尼羅河兩岸。而猶太人卻一心想離開埃及,法老也樂於讓他們遠走高飛。但任性的上帝為炫耀自己創造各種奇蹟的非凡才能,故意使法老的心忽然變得冷酷異常,不讓猶太人走出埃及。
最後,還是吉普賽人出面,對法老拍胸脯:「放猶太人走吧!沒有他們,我們照樣能對付下去!」於是,猶太人便開始籌劃舉族遷徙。這時上帝又給他們一個啟示:「黃金、白銀,所有到手的東西全都拿走!」這樣法老的全部財寶被猶太人席捲一空。
有趣的是,猶太部族在遠方的地平線上消失之後,上帝回頭又幸災樂禍地去找法老,責備他不該稀里糊塗地讓自己變得一貧如洗。法老不知內情,頓時火冒三丈:「他們把我偷了個精光!天殺的!讓他們一個個都去餵魚蝦!」他迅速集合軍隊,自己也騎上戰馬,又把吉普賽人安頓在後面的大批四輪馬車上,準備一同追趕猶太人。
吉普賽人看出個中玄機,就力勸法老:「不要白費力氣了。上帝跟猶太人一條心。誰同上帝好,誰就總有理;再說,也總該留個人在家裡照看爐火。」可是,惱羞成怒的法老全然不顧,拉起吉普賽人,就往東邊策馬直追。
吉普賽人預言的不幸事件終於發生了。當法老部隊趕到海岸時,猶大人已經走到紅海中了。他們的首領莫伊謝(摩西)提起一根小樹枝,抽了抽海面,海水就讓出一條路,讓猶太人從海底走過去,連腳都沒沾濕。當法老和追兵尾隨而至海底時,猶太人已安然登上彼岸。只見莫伊謝又用那根樹枝輕拂海面,海水頃刻間洶湧而來,無情地吞沒法老和全體官兵。
吉普賽人本想站在岸邊,驕傲地看著法老把猶太人打個落花流水,卻不想目睹了這一悲慘的景象。無奈,他們只得返身回家,希望再選一個新法老,重新開始生活。但是,上帝並沒有忘記他們。
「我還能創造一個更偉大的奇蹟。」上帝一邊自言自語,一邊就刮起瘋狂的龍捲風。於是,吉普賽人的車馬被吹得七零八落。當他們從噩夢中清醒過來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吉普賽的兄弟姐妹們都到哪兒去了呢?原來,他們被狂風捲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東西南北,無所不在。從此,吉普賽人便生活在各個國家裡了。
這個描述上帝惡作劇的民間故事在吉普賽人中間流傳甚廣。吉普賽老人在講述的過程中,總喜歡不時強調這個故事是從神父那裡聽來的,是在教堂裡反覆宣講的,彷彿希冀據此証明故事的權威性。吉普賽人創造傳說故事為自己的出身正名,為浪漫的歐陸旅行提供永久通行的「綠卡」。
對於隨遇而安的吉普賽人而言,真正的起源地也許一時並不重要,因為沒有迫切性,關鍵是能為現實的生存找到賴以支撐的實用的民族地域標識。吉普賽人採用民間故事這一正名方式的意義是深遠的。隨著歲月流逝,故事的編造者逐漸演化成故事的崇拜者。一方面,外部社會據此認可吉普賽人的身分,也就確認了這一獨立的文化群落;另一方面,吉普賽人自己也迷信於故事內涵,認定這一虛構的文化背景,從而在民族內部形成一種統一的歸屬感。
無根的漂泊者
我是誰?
吉普賽,一個交織著浪漫與漂流、美麗與哀愁的名字,一個造物主留給世人的傳奇故事。從多瑙河畔綠茵茵的原野到西班牙格拉納達小城的山間洞穴,從巴黎繁華的街市到俄羅斯廣袤的荒原,從風光秀麗的美洲腹地到海風沐浴的夏威夷群島,人們都會發現這個流浪民族的蹤跡。也許除了猶太人以外,再也沒有一個民族像吉普賽人那樣,如此廣泛地散布於世界各地。他們浪跡天涯,行蹤不定,像飄忽的雲,終日與游移的星辰為伴,像湧流的海浪,周遊一個個陌生的港灣。他們永不停息的腳步穿越著世界版圖縱橫相雜的經緯網絡,也編織著...
目錄
Chapter1無根的漂泊者
‧我是誰?
‧吉普賽,命名的智慧
‧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多姆:羅姆的智慧搖籃
‧逃往雅典娜的「印度人」
‧「歐洲陰謀」大曝光
‧馬背上的歷史與智慧
Chapter2人在旅途
‧大篷車的智慧
‧吉普賽人的空間智慧
‧回家吧,受傷的心
‧形象策劃與自我包裝
‧大雜燴與大排檔
‧不吃馬肉的民族
‧吉普賽人的傳播智慧
Chapter3凝聚民族的無形網絡
‧群族:智慧的搖籃與歸宿
‧反腐敗的行政智慧
‧女性智慧與「女權主義」
‧「弗里達依」的家政智慧
‧拒絕人治的司法智慧
‧面對遺產的實用智慧
‧尋找天堂之路
‧天下一家:神聖的召喚和渴望
Chapter4市場導向:吉普賽經濟的奧祕
‧吉普賽人不相信「鐵飯碗」
‧「跳槽」:生存的抉擇
‧市場:一隻看不見的巨手
‧歐洲大陸的老鐵匠
‧不用魚.的吉普賽「釣」術
‧高智商打獵
‧吉普賽拳王
‧壟斷歐洲:衣夾工匠的智慧
Chapter5浪漫的智慧花蕊
‧忠貞:燃燒一生的聖火
‧「麥里姆」:捍衛生命的淨土
‧與異族通婚的禁忌
‧把情感收藏起來
‧放你的真心在我的手心
‧禁忌:愚昧抑或智慧
Chapter6歌舞人生
‧音樂:永恆的信仰
‧跟著「感覺」走
‧流動的民歌作坊
‧琴弦上的智慧
‧用心靈歌舞的人
Chapter7詩化人生
‧吉普賽「侃爺」
‧人間悖論
‧羅姆語:寬容的智慧
‧田野教育
Chapter8宗教夾縫裡的智慧
‧吉普賽人的原罪與自省
‧萬神皆備於我
‧聖瑪麗節:智慧的巡禮
Chapter9灰色的智慧
‧占卜:十四條軍規
‧相命:打開心房的鑰匙
‧吉普賽的預言者
‧吉普賽人是小偷嗎?
‧吉普賽詐騙術
‧巫醫:坑蒙拐騙的「智慧」
‧毒藥:神傳祕方與惡作劇
Chapter10悲歌與戀曲
‧陽光下的罪惡
‧吉普賽智慧的明天
‧流淚:智慧的戀曲
Chapter1無根的漂泊者
‧我是誰?
‧吉普賽,命名的智慧
‧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多姆:羅姆的智慧搖籃
‧逃往雅典娜的「印度人」
‧「歐洲陰謀」大曝光
‧馬背上的歷史與智慧
Chapter2人在旅途
‧大篷車的智慧
‧吉普賽人的空間智慧
‧回家吧,受傷的心
‧形象策劃與自我包裝
‧大雜燴與大排檔
‧不吃馬肉的民族
‧吉普賽人的傳播智慧
Chapter3凝聚民族的無形網絡
‧群族:智慧的搖籃與歸宿
‧反腐敗的行政智慧
‧女性智慧與「女權主義」
‧「弗里達依」的家政智慧
‧拒絕人治的司法智慧
‧面對遺產的實用智慧
‧尋找天堂之路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