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 上
第1章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釋】
1.梁惠王:即魏惠王,惠是他的謚號,戰國時期魏國君主,他即位八年後將魏國都城從安邑遷到大梁,所以又稱梁惠王。
2.叟:對長者的尊稱。
3.交:互相。征利:取利。
4.弒:古時下殺上、卑殺尊叫「弒」,如子殺父、臣殺君。
5.苟:如果。
6.饜:滿足。
【譯文】
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您不遠千里而來,將會為我國帶來什麼利益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為什麼一開口就要說到那利呢?只要講求仁義就夠了。如果大王您說:『怎樣使我的國家獲利?』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家族獲利?』士人、百姓說:『怎樣使我自己獲利?』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那國家就危險了。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殺死國君的必定是擁有千輛兵車的大夫;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殺掉國君的必定是擁有百輛兵車的大夫。在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中,大夫擁有一千輛;在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大夫擁有一百輛,這不能算不多了。如果輕仁義而重私利,他們不弒君奪位是絕對不會滿足的。從來沒有哪個重仁義的人會遺棄自己父母,也從來沒有哪個重仁義的人會怠慢他的君主。大王只要講仁義就夠了,何必開口就談利呢?」
第2章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詩》云:『經始靈台,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于牣魚躍。』文王以民力為台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台曰靈台,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台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注釋】
1.經:測量。
2.攻:建造。
3.麀(音悠)鹿:母鹿。
4.濯濯:肥美的樣子。
5.鶴鶴:羽毛潔白的樣子。
6.于:發語詞。牣:滿。
7.《湯誓》:《尚書》篇名,記載商湯討伐夏桀時的誓師詞。
8害:同「曷」,何時。
【譯文】
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沼邊,望著鴻雁麋鹿,問道:「有賢德的人也以此為樂嗎?」
孟子答道:「只有有賢德的人才能享受這種快樂。沒有賢德的人縱然擁有珍禽異獸,也不會真正享受到這種快樂。《詩經》上說:『文王規劃築靈台,基址方位細安排。百姓們踴躍來建造,靈台很快便建好。文王勸大家不要著急,百姓幹活卻更積極。文王到靈囿巡遊,只見母鹿自在悠悠。母鹿又肥又壯,白鳥的羽毛潔白漂亮。文王到了靈沼上,滿池的魚兒歡快跳躍。』文王依靠民力築台挖池,但人民卻高高興興,稱王的台叫作靈台,稱王的池沼叫作靈沼,為王能擁有那麼多的麋鹿魚鱉而高興。古代的賢君與民同樂,所以能享受到快樂。《湯誓》中說:『這個太陽(夏桀)什麼時候滅亡?我寧願和他同歸於盡!』人民要跟他同歸於盡,恨他到這種程度,那麼他即使有高台深池、奇鳥異獸,難道還能獨自享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