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雜誌是「都市傳說」的溫床
有著漂亮模特兒封面的女性雜誌,塑造了現代女性理想中的生活方式、時髦的生活態度、豐富的美容情報與健康知識,每一期都刊登了第一線的流行資訊。對時尚敏感而且好奇心旺盛的女性來說,只要有機會,多多少少都會拿來翻閱,甚至將它當作心靈的依靠。
我本身也很喜歡閱讀女性雜誌,並且認為它是提供當今流行話題的情報來源。除此之外,因為兼具醫師與作家的身分,我偶爾也會接受女性雜誌的採訪,還撰寫了幾個雜誌專欄。
但是我想奉勸大家—不要隨便相信女性雜誌所創造的「都巿傳說」。
所謂的「都巿傳說」,是指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根本毫無根據的情報。
身為醫生的我,不管在美容或健康方面都要提供正確的資訊。但是,女性雜誌的報導中,卻經常若無其事的刊載美容與健康相關的錯誤知識。儘管沒有任何科學論證,卻使用犀利的文字煽動人心,讓女性讀者陷於恐慌與不安之中。
而且這種「詭異資訊」的擴散速度非常快,有許多消息在傳開後就突然變成定論或一般常識。我曾經對某個話題存有「真的嗎?」的懷疑心態,於是試著上網搜尋,沒想到還真的被我找到這個專講錯誤資訊的詭異專欄。從那時開始我就想著,如果繼續這樣放任不管的話,所有錯誤的資訊都被講得頭頭是道,即使本來觀念正確的人,說不定也會在媒體的煽動下動搖!
不知道是誰開始散播這類謠言,以及許多沒有科學根據的報導,加上許多人以為自己的所見所聞就是真的,繼續把這些謠言散播出去,後來就演變成「再誇張的謊言,也都有人深信不疑」。
更嚴重的問題是,女性讀者們不但信以為真,還為此感到煩惱。
「我的狀況就和雜誌上寫的一樣,我是不是真的有毛病?」
我的病患中有不少這樣的女性。這讓我深切地感受到,為了吸引讀者閱讀而以辛辣言詞包裝主題的女性雜誌,確實是害人不淺,簡直就是「都巿傳說」的溫床。
因此,我決定向女性雜誌「宣戰」!
更正確的說法是,我要直接否定女性雜誌所創造的各種傳說。
其實,我似乎在好幾年前就已經向女性雜誌宣戰了,只是對方好像沒有察覺。不只是繼續向我邀訪,在該雜誌的專欄也沒有停止連載。即使如此,我還是要繼續向他們挑戰。
我並不是為了出鋒頭才在這裡說大話,而是認為身為一名醫生,矯正一般人在醫學上的錯誤認知是我應該有的責任。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願意替女性雜誌發聲的醫生作家好像不少。對他們來說,收到女性雜誌的專題企畫案,不管是多荒謬離奇的主題,只要認同該說法就能獲得曝光的機會,即使醫學上完全不合理,為了提高知名度他們仍舊悶不吭聲,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有繼續出版下一本書的機會。
但是,從今以後我不會再配合他們,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女性同胞被這些荒唐的謠言擺布、搞得神經衰弱。
不單是女性雜誌,以女性為讀者群的任何媒體也都一樣。
我也了解媒體想要引起讀者共鳴的心情,但是對於他們恣意煽動不正確的言論、讓女性活在痛苦之中,我實在不能認同這樣的做法,也不想再繼續袒護下去。
本書所提到的「都巿傳說」,之所以會如此猖狂,大多數都與商業行為有關。為了提高雜誌的銷量、媒體的收視率、網站的點閱率以及相關商品的銷售額,於是利用了女性不安的心理。
讓我在意的是,媒體的炒作手法全都是過時古板的想法。例如限制女人的行動、懲罰女人、讓她們產生罪惡感,諸如此類的行為,只會讓女人活得愈來愈痛苦。
有鑑於此,我才會充滿幹勁地向他們下戰帖。
女性雜誌究竟創造了哪些「都巿傳說」?
接下來就讓我娓娓道來。
不談戀愛也會分泌女性荷爾蒙
「不談戀愛無法分泌女性荷爾蒙。」
「沒有男朋友的人,女性荷爾蒙會減少。」
女性雜誌將這些文字當作標題,簡直是太荒謬了!
戀不戀愛都不會影響女性荷爾蒙的分泌量。就算沒有戀愛、沒有男人,卵巢還是會正常運作,也還是會分泌荷爾蒙!
這些不實言論像是在貶低遠離戀愛的人,讓我們來揭開它的真面目吧!
戀愛或做愛會分泌的並非女性荷爾蒙,而是腦內物質及其他荷爾蒙。人體及大腦非常複雜,有太多荷爾蒙種類及腦內物質,截至目前為止仍然無法釐清戀愛及做愛會分泌的物質究竟是哪一種荷爾蒙。但這些「未確認」的資訊卻被直接忽略,甚至於扭曲變形成這類合情合理的解釋。
我再強調一次,就算沒有戀愛,也不會影響女性荷爾蒙的分泌。女性荷爾蒙會減少,是受壓力影響或自律神經失調的緣故,跟有沒有談戀愛絕對沒有關係。因此,說什麼談戀愛會增加女性荷爾蒙的分泌,根本是無稽之談!
說到這裡,我又想到一個誇張到極點的說法。那就是:
「看到帥哥若有心動的感覺,就會分泌女性荷爾蒙。」
那篇文章提到,正在經歷更年期、已經停經的女性,只要迷上韓國偶像後就會恢復生理期了。即使不是真實的戀愛,只是單純的「心動」或讓心情興奮的「迷戀偶像」也會分泌女性荷爾蒙,這也成為令我印象深刻的都巿傳說之一。
如果停經後的女性「恢復生理期」,我反而會為此擔心,因為這並不是戀愛的感覺讓妳變回少女,而是罹患子宮內膜癌的徵兆。畢竟出血絕不會是生理期,所以極有可能是不正常的出血。
曾經有數據顯示,停經後出血的10名女性當中,就有1人罹患子宮內膜癌。
看到帥哥→分泌女性荷爾蒙→恢復生理期,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這種想法實在太過於天真了。
「看到帥哥」和「恢復生理期」這兩件事情如果同時發生,再看到女性雜誌寫著「只要有心動的感覺就會分泌女性荷爾蒙」,的確會讓人覺得兩者之間有因果關係。但如果執著於「就是這個原因」而看不見事情的真相,也許就會延誤了就醫的時機。
所以我才說,女性雜誌的錯誤報導真是害人不淺!
不知何時已經變成定論的「戀愛與女性荷爾蒙的關係」,我從頭到尾都向雜誌編輯否認這個言論。但是對方也不是省油的燈,後來又創造了個全新的話題—
「戀愛有什麼好處?」
「會分泌多巴胺,使心跳加速喔!」
某個女性雜誌刊載了這種乍看之下好像不痛不癢的報導。
我的感想是「咦?連這種專有名詞都出現了?」不知道這是不是跟我不斷強調「就算戀愛也不會分泌女性荷爾蒙」有關係,總之該雜誌換了一個說法,用看起來「更專業」的名詞來增加可信度。
之後,我繼續尋找相關報導,居然在某個美容師的評語中看到:
「據說戀愛能活化女性荷爾蒙喔。」
雖然這位美容師已經盡力克制自己不使用醫學用語,但為了吸引讀者的注意,還是忍不住將女性荷爾蒙搬上檯面了。但讓人更生氣的是,原本想避重就輕的「活化女性荷爾蒙」此一說法,事實上更是荒謬,因為我們身體裡活化荷爾蒙的物質稱為「荷爾蒙接受器(receptor)」,並非女性荷爾蒙,所以女性荷爾蒙根本不可能被「活化」,這種用專業名詞來混淆視聽的行為,根本是欺騙外行人的手法。
這些人啊,太小看荷爾蒙了。如果沒有醫生願意替媒體背書或支持他們的言論,就利用其他業者的嘴來替他們發聲。我們身為醫生,看到這種不實報導都感到十分厭煩,好想直接跟他們說「你們給我差不多一點!」
「做愛會讓皮膚變好」,這是性騷擾!
「做愛會讓皮膚變好」,這也是一則流傳已久的無稽之談。我曾經在Twitter寫下:「戀愛或做愛並不會分泌女性荷爾蒙,但是在女性雜誌的煽動之下,造成沒有戀愛或做愛的女性陷入恐慌,這是犯罪的行為!」這則推文瞬間被轉貼900次以上,真是讓我太驚訝了。
「用做愛變美吧!被寵愛吧!」想必大家被這種宣傳標語誤導很久了吧!
我要斬釘截鐵地告訴大家—不論怎麼瘋狂做愛都不會分泌女性荷爾蒙;即使性行為頻繁,皮膚也不會因此變得水噹噹。
將做愛與分泌女性荷爾蒙連結在一起,我認為這是一種性騷擾。
對於自己的肌膚狀況變好或變差,難道妳從來沒想過可能有其他的原因,而只因為身邊的人說「是不是因為最近沒有性行為?」、「因為妳沒有男朋友吧?」妳就對此謬論深信不疑?
或是,妳本來就相信「都巿傳說」?
「如果不做愛,就枉費當一個女人」,最近特別多女性對此感到焦躁。但事實上,有人根本沒有什麼性欲,也覺得戀愛很麻煩,但是卻因為媒體炒作成「性行為是必須的」,而努力為自己製造機會。
有關這點,在本書後面的章節會再詳談,但是拘泥於「要證明自己是個女人」的女性還是很多。不談戀愛、沒有男朋友、也沒有做愛,我還算不算是個女人呢……。
當然,也有女性朋友確實感覺到做愛會變漂亮,我不否認。但是,這並不是因為女性荷爾蒙的關係,也並非所有女性都會發生相同的現象。覺得做愛後變漂亮的人,我認為這是在她們期待的心情之下,所產生的「心理作用」。
以「吃膠原蛋白」為例來說明吧!
我們應該都曾聽過身邊的人說:「昨天我吃了有豐富膠原蛋白的○○鍋,所以皮膚變得很咕溜~」明明吃了膠原蛋白或是含有氨基酸的食物,也不會直接反應在皮膚上,卻還是對膠原蛋白的功效深信不疑。
即使狠狠地大吃膠原蛋白,皮膚也不會變好,只會造成肥胖而已。
總而言之,「做愛會變漂亮」這種說法早就該被淘汰。雖然現在的女性雜誌不再利用這個言論當作主題,但是網路上仍有不少商業行為,例如販賣性感內衣或情趣商品等購物網站,用聳動的文案來吸引人的目光,恣意傳播著這個不負責任的言論,大家不要被這種毫無根據的說法給騙了!
沒有性高潮的女性不會分泌荷爾蒙!?
「做愛不會分泌女性荷爾蒙」,關於這個觀念我已經盡量廣為宣傳了,但還是有人不相信。有一天,我心血來潮瀏覽維基百科(wikipedia)的網頁,發現一個極大的謊言被若無其事地刊載在上面。
該網頁提到有關雌激素的內容(雌激素是女性荷爾蒙的一種),我在此摘錄部分文字如下:
「藉由性行為或手淫可以增加雌激素的分泌量,但是分泌量容易因為心理因素而改變,不帶任何感情或不感到亢奮時,分泌量可能不會增加。」
啊?這是什麼鬼話?不帶任何感情或不感到亢奮時,分泌量就不會增加!?他的意思是,有愛情的性行為、或是達到高潮的性行為,就一定會分泌女性荷爾蒙嗎?
我實在是太吃驚了,一邊閱讀一邊哈哈大笑。
我想知道他這個說法的來源依據,於是就點開下方的連結參考網址。確實有提到相關內容的專欄文章,但同時也出現了成人情趣用品的郵購目錄……。
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啊!
每個人都可以上網修改維基百科的內容,所以現在會百分之百相信維基百科的人少之又少,只要把它當作一個「有深度的笑話」,然後一笑置之就好。但是如果用正經八百的口吻描寫,又提出理論依據,還是有人會當真。
世界上原本就有不懂高潮或不曾有過高潮的女性。「不知道這樣是不是高潮」,有這種疑惑的人絕對還沒有感受過高潮。我的病患當中,到了30或40歲不曾有高潮的人並不少見。在這些人當中,也確實有人患有「女性性高潮障礙(Female Orgasmic disorder)」。
根據國外的調查數據顯示,23%的女性15歲前、53%的女性20歲前、77%的女性25歲前、90%的女性35歲前曾有過性高潮,而剩下的10%,則是一輩子都沒有經歷過性高潮。
也就是說,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這一生都不曾有過高潮(資料來源:The Science of Orgasm 2006)。這樣的人數並不算少!如果用「不做愛、沒有高潮,就無法分泌女性荷爾蒙」這樣的言論來傷害女性,實在是莫名其妙。
我想要幫助被這種話煽動或喪失自信心的女性。
事實上,大部分的女性並非每次做愛都會達到高潮,更多時候還會「假裝高
潮」。但是,沒有人規定做愛就一定要有高潮,我們不能認定「高潮=美好的性愛」,即使沒有高潮,也會有與另一半結合的滿足感。
不論是談論性行為或是女性高潮,都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亂說一通,沒有任何證據,就隨便把「性高潮」和「女性荷爾蒙」牽扯在一起,這不是很奇怪嗎?
醫學上根本沒有「敏感性肌膚」的說法
日語裡面經常會出現「○活」的字眼,是「○○活動」的簡略說法,意思是「為達成某個目的而積極從事的活動」。例如,為了找到工作的就職活動稱為「就活」,為了結婚而積極參加聯誼活動稱為「婚活」。現在,還出現為了懷孕的「妊活」(日文的「懷孕」寫作「妊娠」),以及為了保住年輕卵子的「卵活」。
當這些用語開始在同齡的女性朋友間廣為流傳,甚至成為一種流行話題,已屆適婚年齡的妳,是否會產生一種不得不加入她們的焦躁感呢?
的確,趁年輕時懷孕固然有利,以此為目標事先準備也並非壞事。但是,這並不表示為了結婚、生產,妳必須向人生的其他部分妥協。
有些字眼若變成流行語,可能會造成社會問題。像是台灣曾紅極一時的「初老」、「敗犬」、「剩女」的流行語,都是偶像劇所帶起的風潮,當這些新名詞一出現,感到困擾的女性會瞬間增加。
日本最近流行起「無性生活(sex less)」這個詞彙,聽說,被這個新流行語騷擾的人也不在少數。
「我本來就沒有性生活,也不覺得怎麼樣。咦?這樣就是過著無性生活嗎?不可以嗎?我是異類嗎?」長時間沒有性生活的人突然為此緊張起來。除此之外,更讓即使沒有性行為、卻很幸福美滿的夫妻,因為「無性生活」這個詞彙的出現,讓兩人之間出現裂痕。
我想告訴大家—別被這些字眼給擺佈了!
女人不需要把自己分門別類!別因為媒體新聞說了什麼就立刻對號入座,覺得自己是「敗犬」或「無性生活」。這又不是什麼病症,根本沒什麼大不了,完全不需要覺得丟臉。
另一個「人云亦云」的例子是,關於「敏感性肌膚」這個名詞。
某個女性雜誌的總編表示,她曾為了某個美容專題而向讀者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有很多女性認為自已是「敏感性肌膚」。
也有好幾家化妝品公司實施過自我肌膚印象的調查,結果竟然有7成以上的女性,回答自己是「敏感性肌膚」。
事實上,醫學界根本沒有「敏感性肌膚」的說法。「敏感性肌膚」是化妝品公司創造出來的名詞,是將「根據化妝品的種類導致肌膚出狀況」,而且是「經常」發生此種情形,歸類為擁有「敏感性肌膚」的人。
造成肌膚出狀況的原因,可能是化妝品,也有可能是因為乾燥、紫外線或生理期等其他種種原因。女性的肌膚本來就常常有各種狀況,一整年都擁有光滑肌膚的人應該少之又少吧?
或許,也因為「敏感」二字帶有一些「嬌弱」的感覺,會讓人聯想到細膩、天真、內心纖細等帶有正面形象的詞彙;女人無法抗拒這些好話,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膚質歸類為「敏感性肌膚」,並且感到自豪。
許多女性都不知道化妝品公司對於「敏感性肌膚」的定義,便自稱是「敏感性肌膚」,甚至還會得意揚揚地宣稱「因為我是敏感肌,所以只能用○○的化妝品(頂級的高價品牌)」,或是「因為我是敏感肌,所以非得用天然有機的△△品牌不可」。
以我自己的經驗而言,我認為不管是什麼頂級品牌,既然你都還可以用「化妝品」,就表示肌膚狀況還不錯;△△品牌雖然宣稱是天然有機,但只要是保養品,肯定也放了不少添加物。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因為,如果硬要將膚質分類的話,我是狀況最糟的敏感性肌膚。我使用過非常多自稱敏感肌專用的化妝品,但每次一塗抹在臉上,就會馬上發紅,是最難伺候的膚質。
我曾經忘記攜帶習慣使用的保養品,就隨便在便利商店購買,結果當然是慘不忍睹。國內外的所有頂級品牌我都試用過,但就我個人而言,能安心使用的只有一個叫作「Acseine」的化妝品品牌,我已經用了10年以上了。(編註:台灣尚未引進此品牌。)
真正的敏感性肌膚是相當麻煩且難以照顧的,「如果這間公司倒閉的話該怎麼辦?」我有時甚至會這樣擔心著。
在日本,跟「敏感性肌膚」一說有類似情況的,還有自以為有「胃下垂」、「低血壓」及「低體溫」的症狀,我將此稱為「女性自以為的四不健康」。
我們當醫生的,私底下和同事們常常聊到,許多女性患者在接受診療前,都會先說明自己有上述症狀。
「啊,我有胃下垂,是因為三餐不正常吧……」
「啊,我有低血壓,所以容易頭暈……」
不知道這是否是成為「柔弱女性」的形象戰略,不少人會把莫須有的病症套用在自己身上。
也就是說,女人常常在不知不覺中被這些言詞的「正面形象」給騙了。就算是錯誤的資訊,只要是好聽的話也全盤接受,無條件相信這些瞎透了的理論。
即使與自己的情況不符合,但只要「朋友的朋友好像是這樣」,就會覺得—我好像也是耶!
覺得很荒謬嗎?說不定,妳也曾做過這種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