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銷處處長曾姿雯專訪
曾處長是基隆第一任「觀光及城市行銷處」處長,來到基隆前,她曾在高雄市擔任過民政局長、觀光局長,有很多時間會接觸到基層。 2019年9月她轉調來到基隆服務,同樣也常常開著一台車到處跑,感受在地風土民情,融入這地方。
從一個港都到另一個港都
「基隆太美妙了,也很有趣,它可以說是一個『土黏人』的地方,因為港口城市很容易接受外來的人,是台灣一個面對國際世界很重要的出入口。基隆很早就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蘭人、法國人、日本人來到此地,讓它比台灣許多地方都更早接觸到外國人。」曾處長興奮地說「基隆對族群的接受度、食物的多樣化、生活的多面向......等,都是非常豐富的,這是因為城市特性的關係,影響了在地人。」
基隆初體驗
「基隆實際的土地使用面積不大,但歷史景點文化底蘊相當多元,這是我對基隆一開始的感覺。」曾處長說「實地深入踏訪後,更發覺基隆是一座擁有豐富歷史文化、生活飲食皆具特色的城市,非常適合深度旅遊。最大的優勢即為景點間的距離相近,所以一天內上山下海,不會因交通時間太長而感到疲憊,而且所到之處都有在地人知道的特色美食,是非常適合遊客週末來旅遊、放鬆的好地點。」
閱讀基隆的方法
「什麼是基隆?基隆有許多老房子、古蹟、特色建築,這些外地人看起來老舊的建物,卻有它的歷史脈絡,更有深入閱讀的價值。」曾處長說「這種情況就有開發的價值,我們規劃了一些旅行路線,告訴外來的人,基隆人怎麼生活,環境的演變如何發展,之所以基隆會跟別的地方不同。你走某條路線,就能體會到基隆人某種過去生活的足跡,沿著這些路線,就會有相對應的美食出現,你會發現基隆西岸、東岸不同的魅力,這就是巷弄的旅遊,是我們需要去發掘的。例如西岸的沙茶咖哩,就是日本人跟移工,把牛肉、麵食、漁獲、沙茶、咖哩帶進來,轉變成沙茶咖哩、鯖魚湯、牛肉麵。基隆人開始發展它自己的飲食特色跟特有的文化。」她接著說「基隆的每條巷弄都充滿驚奇,很多店家都隱藏在裡頭,元素很豐富,像是你的房子跟山連在一起,房子的後面就是防空洞,所以很適合經由走路來閱讀它。我想推深度的旅遊,讓你離開後還想再來,我覺得這才是一個城市旅遊該發展的方向,你要發自內心,而不是去推一些優惠活動。
《晒基隆》專刊
為了對基隆做一個深入的探討,今年曾處長帶領觀銷處同仁規劃製作《晒基隆》這本地方專刊,透過各式主題來介紹基隆,從歷史脈絡結合週邊景點、店家故事、在地趣聞......等,發展出基隆獨特的文化路徑。《晒基隆》每三個月出刊一次,每期都有不同在地領路達人帶讀者走出一條又一條的私房路線,逐步拼湊出基隆人最菁華的足跡地圖,刊物中更提供全版手繪地圖及觀光資訊,讓旅客可以按圖索驥來場基隆小旅行。
「為什麼叫《晒基隆》?」曾處長說「因為基隆給人的印象就是多雨,多雨就很多事都不能做,但我們現在期待的基隆市雖會下雨,但還是給人家很溫暖的感覺。雨後,陽光蒸發的水蒸氣,會讓這個城市非常的漂亮,好像可以跟著它去旅行,所以我們以一種旅遊風、一種達人帶路的概念來定調這本專刊。」
《晒基隆》這本城市指南,尋找城市故事,喚起基隆人的城市記憶,創刊號—春天的風,運用溫暖明亮的手繪風格,帶給讀者基隆充滿陽光、自信、希望的溫暖意象,創刊號主題是春天的山,從基隆西岸出發,規劃三大散步路線,分別為「上山看城路線」、「上山看海路線」、「在地達人私房路線」等,不論從何而上,都可將基隆山海美景盡收眼底,碼頭週邊特色飲食更是不能錯過,米粉湯、大腸麵線、咖哩沙茶各式美食應有盡有,跟著在地達人深入在地生活一起來發掘基隆西岸景點、美食。
觀銷處也增加了 Email行銷管道,將電子刊物寄發給旅行業社、遊輪公司、在地特色店家、走讀團體、觀光及設計產業界學者、觀光公協會、傳播媒體等,給予遊客精準客製化的資訊,提高轉換率——將本市特色景點納入期規劃行程,期望串起與產業界的連結,將本市再行銷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