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5 項符合

聽見音樂的靈魂:作曲家帶你聽懂西方古典音樂的演變和故事

的圖書
聽見音樂的靈魂:作曲家帶你聽懂西方古典音樂的演變和故事 聽見音樂的靈魂:作曲家帶你聽懂西方古典音樂的演變和故事

作者:揚‧斯沃福德 / 譯者:龐元媛 
出版社:真文化
出版日期:2020-05-06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聽見音樂的靈魂:作曲家帶你聽懂西方古典音樂的演變和故事

內容簡介

★Amazon讀者四星半好評推薦
★讓作曲家、音樂史專家,帶你聽出音樂的真正魅力

  如果教你從音樂史上最著名、最重要的交響樂開始聽古典音樂,那是教科書。
  如果教你從作曲家的個性、擅長的音樂特色開始聽古典音樂,就是這本書了!

  古典音樂有著極為豐富的聲響表現力,是各時代作曲家,為了擴展音樂表現人類情緒的能力,而不斷演變成今日的規模。這本古典音樂史,就是以人類在音樂中展現的情緒或感受為主軸,並結合作者本身的作曲專業知識說明,讓你即能欣賞每個時代重要作曲家的音樂特色,又能了解那些作品在音樂史上為什麼具有重要的地位。

  如果你是資深樂迷,這本書會帶你從不同的角度欣賞音樂;如果你才開始學習聆聽古典音樂,這本書會帶你聽見音樂真正的靈魂。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焦元溥 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
  楊忠衡 廣藝基金會執行長
  黃裕昌 Muzik主筆

  專業審訂
  呂岱衛 資深音樂工作者

好評推薦

  幾乎涵蓋了所有愛樂者應該具備的知識,連最讓人頭痛的、如何解釋巴赫被人誤譯為「平均律」的作品其實是「不平均律」,「調律」究竟有何玄奧,什麼是賦格、奏鳴曲式、調性與無調性,音列與序列又是什麼……他都寫得清晰易懂,好像解釋它們本來就很簡單一樣。——焦元溥 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

  由於作者能三言兩語直指核心,關鍵點上一針見血的精準批註,在遍覽名曲的資深樂迷內心深處,往往激起空谷迴音的共鳴。有些聆樂多年積累的疑惑,或是潛意識裡無法言傳的心得,都因作者率直的詮解,而得到一夕開悟,或是拍案叫絕的暢快。——楊忠衡 廣藝基金會執行長

  本書最後一個章節「現代主義及其後」,即探討二十與二十一世紀音樂之篇幅,占了書中極重的比例,這絕對是這本書最具可讀性的高潮。——黃裕昌 Muzik主筆

  揚‧斯沃福德的一本力作。他先前的著作多半都是傳記,這一本則是揭露他自己的人生。他的人生旅程,是在探索音樂對他個人的意義。這本書也讓身為音樂同行的我們,想起成為音樂人的初衷。——萊奧納‧史拉特金 底特律交響樂團指揮暨音樂總監

  揚‧斯沃福德在這本書完成了一項艱鉅的任務:以文字表達音樂的精髓。他以一篇篇的短文,翔實介紹作曲家與音樂作品,更重要的是,你會想馬上聽聽他所介紹的音樂。——伊曼紐‧艾克斯 鋼琴家

  謙卑不藏私的揚‧斯沃福德為我們開啟了古典音樂的大門,鼓勵我們用心體會古典音樂激盪出的情緒。他讓我們明白,原來我們都有鑑賞最偉大的音樂藝術的能力,也指引我們從正確的方向開始。——泰德‧利比 《給全國公共廣播電台聽眾的古典音樂百科全書》作者

  這是一本古典音樂的入門書,任何人不分老幼,只要想了解古典音樂,又還沒遇到斯沃福德教授這樣的良師,就不該錯過這本書。這本書應該是每一間學校的指定閱讀教材!——約翰‧歐康諾 獲獎鋼琴師,愛爾蘭王家音樂學院前任院長

  對揚‧斯沃福德來說,音樂不是枯燥的理性思考,而是一種情感的歷程,體驗人類心靈的每一種感受。下次去聽交響樂演奏,記得帶上這本書,趁燈光還沒變暗以前趕緊翻看,斯沃福德能帶領你領會他深愛的音樂的內涵與深度。——伊莉莎白‧朗黛 《大作曲家的私密人生》作者

  斯沃福德本身也是第一等的作曲家與傳記作者,看完這一本,我們再也不用看其他的音樂書籍了。只要聽音樂就行了!——克里斯‧萊頓 開放資源電台主持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揚‧斯沃福德


  知名作曲家、音樂學者,著有暢銷書《古典音樂佳作全集》(Vintage Guide to Classical Music),撰寫的貝多芬、布拉姆斯、艾伍士等音樂家傳記廣受好評。他曾為Slate雜誌撰文並得獎,也曾於波士頓音樂學院擔任教授,負責音樂史、音樂理論與作曲課程。現居美國麻薩諸塞州東部。

譯者簡介

龐元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聯合專業考試及格,現為專職譯者。譯有《跟以色列人做生意,和你想的不一樣》、《認識聯合國》、《揭密風暴》、《第一探長的最後正義》等數十部作品。

  譯稿賜教:theresakitty6907@yahoo.com.tw。
 
 

目錄

推薦序一 作曲家對古典音樂的見招拆招 焦元溥
推薦序二 他的故事,你的感情,我的觀念:一部「燒腦人」寫的音樂書 楊忠衡
推薦序三 海頓有幾個小孩? 黃裕昌
前言

第一部 樂之初
希臘人發明的音樂理論一路流傳至今。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是目前已知史上第一個以弦的長度表達音程的人。按住弦的中間再彈撥,會得到八度音;按住弦三分之一的位置,會得到高五度的音,以此類推……
第一章 直至中世紀(一四○○年以前)
第二章 文藝復興時期(約一四○○至一六○○年)

第二部 巴洛克時期
在文藝復興時代,樂器在樂曲中通常扮演著指定的角色,因為無論是聲樂還是器樂,寫出來的樂譜都差不多。而巴洛克時代出現了小提琴學派、鍵盤樂器學派等各種不同的學派,從此創作者在作曲時必須特別留意,比方說要把當時的提琴音樂寫得跟長笛音樂不一樣,長笛音樂也要寫得跟聲樂不一樣……
第三章 巴洛克時期(約為一六○○至一七五○年)
第四章 蒙特威爾第(一五六七至一六四三年)
第五章 巴赫(一六八五至一七五○年)
第六章 韓德爾(一六八五至一七五九年)
第七章 其他巴洛克時期作曲家

第三部 古典時期
古典時期是尊崇理性的樂觀年代,音樂曲式與和聲也講求清楚易懂。因此悲傷的音樂逐漸式微,莫札特最偉大的歌劇作品就全是喜劇。樂隊逐漸發展出一種標準配置,也就是我們現代所熟悉的弦樂器、管樂器、銅管樂器的組合。曲式也漸趨合理化……
第八章 古典時期(約一七五○至一八三○年)
第九章 海頓(一七三二至一八○九年)
第十章 莫札特(一七五六至一七九一年)
第十一章 貝多芬(一七七○至一八二七年)

第四部 浪漫時期
每一種藝術的浪漫主義的核心哲學,都是為了摒棄某位詩人所稱的「理性的冷漠光芒」,這道光芒曾經是十八世紀啟蒙時代的支柱。啟蒙時代崇尚科學、理性、溫和、普世,以及充滿希望的未來;浪漫時代則是歌頌情緒、過度、怪異、無法實現的、個人的,以及古老的歷史……
第十二章 浪漫時期(約一八三○至一九○○年)
第十三章 舒伯特(一七九七至一八二八年)
第十四章 白遼士(一八○三至一八六九年)
第十五章 舒曼(一八一○至一八五六年)
第十六章 蕭邦(一八一○至一八四九年)
第十七章 華格納(一八一三至一八八三年)
第十八章 李斯特(一八一一至一八八六年)
第十九章 布拉姆斯(一八三三至一八九七年)
第二十章 柴科夫斯基(一八四○至一八九三年)
第二十一章 德弗札克(一八四一至一九○四年)
第二十二章 馬勒(一八六○至一九一一年)
第二十三章 更多浪漫時期作曲家

第五部分 現代主義及其後
浪漫時期興起的天才崇拜,在很多方面也推升了現代主義。從十九世紀開始出現的藝術家與聽眾之間的鴻溝,更逐漸擴大,導致藝術家越來越不在乎聽眾對他們的想法。對現代主義音樂創作人來說,這就代表著原本收入就已經不甚優渥、不太穩定,現在賣藝謀生的機會更是越來越少。他們一旦認清這個事實,就更不覺得需要對聽眾負責,只要為藝術而藝術就行……
第二十四章 二十與二十一世紀(約一九○○年至今)
第二十五章 德布西(一八六二至一九一八年)
第二十六章 史特勞斯(一八六四至一九四九年)
第二十七章 拉威爾(一八七五至一九三七年)
第二十八章 斯特拉溫斯基(一八八二至一九七一年)
第二十九章 荀貝格(一八七四至一九五一年)
第三十章 艾伍士(一八七四至一九五四年)
第三十一章 巴爾托克(一八八一至一九四五年)
第三十二章 蕭斯塔科維契(一九○六至一九七五年)
第三十三章 布瑞頓(一九一三至一九七六年)
第三十四章 柯普蘭(一九○○至一九九○年)
第三十五章 李蓋悌(一九二三至二○○六年)
第三十六章 更多現代主義作品
結論
中英名詞對照表

 
 

前言

  我寫這本書,是想一次完成很多個目標,包括介紹我們所謂的古典音樂,古典音樂主要的人物、學派和發展階段,並且帶領讀者更加了解音樂,以及認識那些創作音樂、演奏音樂的人。除此之外,這本書還要提供一些基本的事實與趨勢、知名作曲家的簡短傳記,同時檢視各地的音樂都共有的主題,例如愛、希望、喜悅、痛苦,還有我們所經歷過的,也必將反映在藝術創作中的人生百態——因為無論是哪一種形式,藝術最主要的功能終究還是以感人且難忘的方式,把我們的面貌呈現給我們自己。

  這本書與我所寫過的音樂傳記不同,並沒有註腳,畢竟這不是一本學術著作。我寫這本書最主要的原因,跟我一開始踏入古典音樂的領域、至今仍然從事古典音樂的相關創作與寫作的原因相同,都是因為這是一種享受、一種熱情。我十幾歲就投身古典音樂,因為古典音樂帶給我的熱情和感覺比其他類型的音樂更多,比人生大多數的事情更多。直到現在還是如此。

  一九五○年代,十二歲的我就像尋常的孩子,也會聽貓王這類歌手的作品。後來我在學校的樂隊吹奏長號,練就了一番功夫,從此音樂多多少少成為我日常生活的例行公事。不久之後我開始作曲,起因是我聽了古典音樂後,內心深處燃起一種幾乎是銷魂蝕骨的欲望,唯有自己創作才能稍稍緩解。我在創作過程中,漸漸不想再當個尋常孩子。我慢慢發覺,很多我原本很喜歡的流行歌曲,聽過幾次之後便覺得無趣,但很多古典樂曲卻帶給我無窮無盡的感覺與謎團。所以這本書也是我獻給我一生深愛、窮盡心力發揚光大的古典音樂藝術的一首情歌。我覺得其次的原因,是我始終好奇,各種不同時空背景的音樂是如何創造出來的。這種好奇也會是這本書的基礎,我要探索如何憑藉聽覺與規則來作曲、樂器如何改變音樂、曲式如何塑造音樂,還有情緒如何在音樂中展現等等。

  這本書不時會討論音樂的技法,希望讀者看了以後,對於音樂的技術能有初步的認識,因為這些也會影響音樂的藝術層面。整體而言,這本書以輕快活潑的口吻講述音樂史,帶領初學者入門,讓讀者認識耳熟能詳的音樂作品。讀者要是能一一聆賞書中介紹的作品,將更能體會文字敘述的內容。我在書中提到的音樂作品,幾乎都能在Spotify 或類似的音樂網站找到。少數不在這些網站上的作品,通常也能在YouTube 找到(只是各種版本的演奏忠實度都有待改善,有些甚至還有點凌亂)。雖然有人說,用文字形容音樂,就像用舞蹈形容建築。我覺得這句話大概對了一半,不過這本書的文字至少可以稍微傳達出音樂的內容。

  書中會流露出幾許諷刺的氣息,因為我看待音樂的眼光向來帶著一些諷刺,我看待人類的生活,還有整個地球也是如此。我寫作音樂相關的書籍,也曾被人批評「不敬」,這我也承認,但我必須說,我是尊敬多於不敬,而且我展現的敬意強烈而明顯。我相信天賦,也相信偉大,但這些就像愛、慈悲與上帝一樣虛無飄渺,無法定義。但音樂不一樣,是由人類創作給人類聽的,而某些人的人生在我看來,我這麼說還算客氣了,簡直是瘋了。誰都有不太正常的時候,就連偉大的天才也不例外。我舉幾個例子。現代科學之父牛頓大半輩子都在搞鍊金術。還有史上最傑出的音樂天才舒伯特,短短的一生多半都在寫歌劇,偏偏他不擅長的就是歌劇。貝多芬倒是精通音樂的每個層面,也是演奏與行銷的高手,曾經給自己一句很中肯的評語:「除了音樂之外,我做什麼事情都會搞砸犯糊塗。」

  所以這本書或多或少會反映我個人的看法,但我也不會沉溺在自以為是的大放厥詞。我教音樂至今大約有三十七年,學生有十一歲的大孩子,也有音樂學院的研究生,所以這本書的目的也在於教育。我所寫的音樂傳記,是多年研究與思考的結晶,這本書則是幾十年教學生涯的精華,裡面的知識大多是很多人熟悉的常識,是幾百年的累積,有些與音樂家有關,有些則是與聽眾有關。我很敬重常識,常識往往沒什麼了不起,但之所以成為常識,也不是沒有原因。同樣的道理,我介紹每一位作曲家,都會推薦幾部作品,都是一些初學者很熟悉的作品。貝多芬的第五號交響曲對某些人來說可能太過熟悉,但這部作品能長期擁有高人氣,也不是沒有原因(我在後面會提到,第五號交響曲在發表之時,算是史上最怪異的音樂)。

  這本書也有專斷的毛病,略過一些作曲家沒提。也許會有人說:「怎麼可以遺漏誰誰誰!」這也是沒辦法。我在書中推薦的作曲家與作品,不見得與我個人的喜好有關。我並不是每一個都很喜歡(有幾個我以前很喜歡,現在卻覺得還好),但我尊敬這本書提到的每一部作品。我想你也不可能每部作品都很喜歡。我年輕的時候,刻意要求自己不要排斥任何東西,如今的我早就沒有這種嬉皮式的博愛精神。不過就算我有點挑剔,你也不必受我影響。我建議你徹底放寬心胸,認識書中的每一位作曲家、每一部作品。認識得越多,你自己的喜好便會慢慢成形。要是哪個作品讓你很震驚,或是很費解,那我建議你再聽一次。有些作品會成為你的最愛,有些會提升你對音樂的認識,有些則是會提升你對你自己的認識。

  我在書中不時會提到比較非主流的作品、作曲家或是觀點,但大多數還是我們所謂的標準曲目(嘆),因為其中很多之所以能受歡迎,都不是沒有道理。但我受不了的是標準兩個字,因為這兩個字凸顯不出這些作品剛推出之時有多麼轟動。現在的標準,很多都是昨日的革命。另外還有很多很精采,卻比較不為人知的作品與作曲家,我在書中也會提及。舉一個例子,多年來我屢次演奏比較沒有名氣的巴洛克時期作曲家卡里西密的神劇〈耶弗他〉最後的合唱給朋友聽,他們聽得目瞪口呆,甚至流下眼淚。

  書中的每一位作曲家,我都只推薦少數幾部作品,都是適合初學者接觸的知名作品。我也在每一章的結尾,再推薦幾部創作。用意是如果你對某部作品或是某位作曲家感興趣,就可以自己尋找相關作品。網路是個搜尋資訊與作品的好工具。如果你喜歡我在書中提到的作品,可以把不同幾個演奏版本找出來比較,也可以搜尋同一位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我在這本書不會討論歌劇,要討論就得寫一本專書,不過書中還是有一章專門介紹華格納以及他的歌劇,因為他影響了很多音樂類型。我也很少提到特定的錄音版本,一來是怕篇幅太冗長,二來也不可能知道現在有的版本,幾年之後還能不能找到。但我偶爾會提到某些錄音版本,有時候是因為我覺得太好聽了,有時則是為了別的原因。我之所以提到某些錄音版本,有時也是想讓讀者知道,演奏能造就一部作品,也能毀滅一部作品。慎選演奏者,就跟慎選作曲家與作品一樣重要。

  總而言之,我認為音樂是心靈的語言,音樂的精髓是不能以言語形容的(當然試試看也不錯)。我喜歡哲學家蘇珊.蘭格說的話,她說器樂是「一種沒有交流的象徵(unconsummated symbol)」。

  她所說的象徵到底是什麼意思,這麼複雜的問題,我就不在這裡討論了。大致上來說,一個象徵就是一個故事、繪畫、影像、事件等等,會引發我們複雜的情緒反應,而不是直接以言語或行動回應。這就是表面意義與隱含意義的差別。十字路口的停車指示標,表面上是告訴我們應該停下來,但也有可能讓我們想起世界上那些討厭的東西,那些對我們發號施令、擋我們的路、擾亂我們的人生的東西。但也許也會帶給我們一種慰藉,使我們聯想到秩序、社會契約,以及小心謹慎的必要。這些就是我們對於停車指示標的隱含意義的回應,也就是當成一種象徵予以回應。

  蘭格認為,我們對於藝術、對於人生大多數事情的回應,都是一連串的象徵。器樂沒有文字,也沒有明顯的意象,就像一個空白的寫字板,但我們卻把器樂當成一種有形的象徵回應。至於一部音樂作品裡面的象徵到底是什麼,多半是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回應,所以才說是「沒有交流的象徵」。

  我認同這種思維,但我認為在實務上,音樂的感情層面要來得複雜得多。例如在大多數的聲樂作品,歌詞闡述歌曲的主題,也暗示歌曲蘊含的情緒,作曲家也多半想要表達歌詞的情緒,甚至是歌詞當中具體的東西(不過有些作曲家寫的曲子會扭曲歌詞,甚至與歌詞相反)。在舒伯特創作的歌曲,一旦故事的情節轉為悲傷,他通常會將大調轉變成小調。他寫的曲子會極力展現歌詞的每一個畫面,從運轉的紡車,到風中的一棵樹,都會以音樂描繪得栩栩如生。

  所以音樂是表達情緒的工具,有時候表達得比較具體,有時沒那麼具體。有些反應是文化使然,有些則是與生俱來。畢竟連單細胞動物,都會對聲音有所反應。我認為我們對音樂的反應是從細胞開始,一路往上延伸,到我們的大腦比較精密的部位。至於我們聽到音樂的情緒反應的最重要部分,則是人人不同。我們對於一個作品所表達的內容,也許看法會一致,但每個人感受到的細節則不盡相同。我們對音樂的感受,就像我們對日落的感受。日落是沒有情緒的,是一種物理現象,與我們人類完全無關。說不定恐龍也很喜歡日落。總之感覺是我們的,有些是每一個人都有,有些是個人才有。這種反應的來源很神奇,也很神祕,音樂也反映出宇宙的神奇與神祕。

  我寫這篇前言的用意就像往油缸加滿汽油,現在讓我們正式出發。要展開一段充實又洗鍊的歷史旅程,就從音樂的起源講起。

推薦序

作曲家對古典音樂的見招拆招
焦元溥


  「好險!」……還沒看內容,光讀本書的前言,我在心裡大叫了一聲。是啊,好在這本書原文版二○一七年才出版,不然任誰看了這篇,都會覺得拙著《樂之本事》在抄襲斯沃福德的想法吧!

  不過,即使要冒著高攀名家作品的嫌疑,我仍然固執地認為,只要真心喜愛音樂並浸淫其中,最後都會得到類似斯沃福德的感想。只是他寫得精簡又精采,把大家想說卻不知如何說的,用最明確的方式表達出來了。

  聽音樂—在本書特別是聽「古典音樂」—就是如此:之所以會花這麼多精神時間投注其中,就是出於純粹的熱情與享受,而這種音樂帶給我們的熱情與感覺,比其他事物更多。這不表示這門藝術必然高高在上或超越其他藝術,只是個人感受如此。熱情能激發好奇,好奇則能幫助我們面對困難(雖然不見得能克服)。音樂作品中有太多迷宮與謎語。別以為越是家喻戶曉的創作,就越直白易懂。經典,無論是否通俗,往往包含令人費解的構思與表達。但奇妙的是如此費解並不一定造成阻礙,有時反而增添魅力。如果你有足夠的好奇,那這更是無上的魅力。斯沃福德能寫這本書,並非因為他有長達三十七年的教學經驗,並非因為他是頗有成就的作曲家,更不是因為他「懂了」古典音樂的一切,而是因為他有熱情與好奇,越不懂就越探索,也因探索而享受。

  我和斯沃福德教授有一面之緣。那時我在佛萊契爾學院攻讀碩士,而他任教於學院所在的塔夫斯大學。即使已是廣受讚譽的艾夫斯(Charles Ives)與布拉姆斯傳記作者,在英語音樂寫作領域堪稱無人不知,斯沃福德教授仍然平易近人,看不出一點架子。這也是他的寫作風格。雖有生花妙筆,他的文章卻沒有無謂綴飾,總能言簡意賅,傳達想法而不帶一絲說教。經過長年籌備,斯沃福德於二○一四年推出的貝多芬傳記,再度獲獎無數、令人讚嘆。他不怕挑選已有諸多名家名作在前的題目,就是清楚自己能有一家之言。畢竟,他研究做得豐富扎實,又有身為作曲家的眼光,觀點總值得參考。今年(二○二○)當大家都在研讀他的貝多芬,他又將推出莫札特傳記,勢必再度轟動書市。

  知道斯沃福德的寫作經歷與計畫,再來看這本他於二○一七年推出的古典音樂史,自然更有意義。和他的傳記作品相比,此書完全是「小書」,卻幾乎涵蓋了所有愛樂者應該具備的知識,連最讓人頭痛的、如何解釋巴赫被人誤譯為「平均律」的作品其實是「不平均律」,「調律」究竟有何玄奧,什麼是賦格、奏鳴曲式、調性與無調性,音列與序列又是什麼……他都寫得清晰易懂,好像解釋它們本來就很簡單一樣。這不只需要文筆,更需經驗與智慧,我建議大家一定要看斯沃福德如何見招拆招。對於他曾花心力作傳的作曲家,本書的相關章節則像是濃縮再濃縮的心得總結,堪稱字字珠璣。精讀此書並跟著聆賞音樂,自然能收以簡馭繁之效。

  是的,此書不僅是一本古典音樂史,也是名作聆賞指南,有時甚至還包括演出版本提點。音樂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斯沃福德當然都會介紹;屬於其個人選擇的樂曲分享,也多有他真摯的聆賞體會與建議。我必須說他的選擇非常實在,不炫學偏鋒,更不標新立異或故弄玄虛。同樣的作曲家或題目若由我來選,結果並不會和斯沃福德的選擇一致,但這本來就是聆聽音樂的妙處與樂趣所在。斯沃福德是經驗老到、能闖汪洋的水手,並不表示我們不能自尋航道,探索他沒有首先放在指南中的島嶼。事實上他也大力鼓勵我們這樣做,包括沒有被他列入專章的作曲家。或樂史脈絡或作曲家生平,或作品或演奏,在介紹這一切之後,斯沃福德在結論巧妙帶出「古樂運動」,透過樂器演奏的發展回看音樂史與演奏方式變遷,盡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也讓讀者繼續思考,我們聽到的音樂,有多少來自作曲家,多少來自演奏者?當同一首曲子換了不同樂器、以不同的演奏風格表現,你能接受多少?

  非常可惜,此書沒有花太多篇幅在歌劇。一如作者前言所敘,本書除了華格納,也沒有介紹其他幾乎專寫歌劇的作曲家,但我其實不能想像沒有羅西尼、董尼采第、貝里尼、麥雅貝爾、威爾第與普契尼的音樂史。或許哪天斯沃福德能為我們寫本歌劇史專書也未可知。在此之前,就希望這本書在台灣能廣受歡迎,連帶讓他其他專著也有中文譯作。閱讀如此傑作,既是愛樂人的心靈享受,也是最好的藝術投資。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斯沃福德的文字與見識魅力吧!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858830
  • 叢書系列: 認真創作
  • 規格:平裝 / 344頁 / 14.8 x 21 x 1.7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岩合光昭 貓
作者:岩合光昭
出版社:大石國際文化
出版日期:2016-10-06
66折: $ 23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自信的躍進:不再恐懼、退縮、焦慮的關鍵
作者:沙爾.貝班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01-01
66折: $ 185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快眠地圖:按圖索驥保你一生舒眠!高效工作者必備
作者:角谷Ryo
出版社:如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1-01
66折: $ 25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世界很亂,但至少我們還有愛
作者:彩虹大叔(蔡意欽)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05-01
66折: $ 231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逆思維: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的教授,突破人生盲點的全局思考【博客來獨家書封版】
作者:亞當.格蘭特 (Adam Grant)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2-07-04
$ 331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PUNKS△TRIANGLE(全)
作者:沖田有帆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11
$ 145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全集(上下冊)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11-29
$ 869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達克比辦案15:孤島時光機:島嶼生態學與臺灣島的形成
出版日期:2024-11-28
$ 300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輝達之道:黃仁勳打造晶片帝國,引領AI浪潮的祕密
作者:金泰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5-01-03
$ 356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叛逆玩家 01
作者:花於景
出版社:魔豆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0
$ 253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全集(上下冊)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11-29
$ 869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老謝的世界紀行:有時旅遊,有時投資
作者:謝金河
出版社:今周刊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8
$ 356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