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7 項符合

臺灣最好的時刻,1977-1987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4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歷史記憶是民族、族群或群體對於...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4/05/05
歷史記憶是民族、族群或群體對於共同過往的一種詮釋、追思與記憶,這些團體藉此凝聚人心、緬懷過去,立足於此,不斷去省思過往、現今與未來,用以凝聚人心、鞏固群體向心力,而這套歷史記憶的詮釋隨著時代變遷,方法與立場有所轉變。但歷史卻是將各種不堪聞問且瑣碎的真相組織起來,加以還原,並公諸世...
臺灣最好的時刻,1977-1987:民族記憶美麗島 臺灣最好的時刻,1977-1987:民族記憶美麗島

作者:吳乃德 
出版社:春山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03-04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Readmoo
圖書名稱:臺灣最好的時刻,1977-1987

在美麗島事件的時代,臺灣人共同展現的同情、正義和勇氣,讓我們對自己有信心,也讓我們回頭凝視現在並且自問:我們臺灣人,到底要成為什麼樣的民族?

「本書敘述在這個最壞、也是最好的時刻中發生的故事。故事的中心是美麗島事件。表面上看來,該事件是民主運動的挫敗,幾乎所有的參與者,不論是領導階層或工作人員都被逮捕入獄,長年失去自由。如今在事後我們知道:美麗島事件其實促成了臺灣的民主化。沒有美麗島事件,就沒有臺灣民主。」——吳乃德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日於高雄發生的美麗島事件,之後民主運動的參與者幾乎全部被逮捕,八名領導者以「武力顛覆政府」的罪名遭軍事法庭起訴,另外三十三人由普通法院審判。為了取得顛覆政府的自白,被逮捕的人遭到刑求。其中林義雄的母親與雙胞胎女兒,在大白天於臺北自宅遭到屠殺。臺灣社會籠罩在恐怖氣氛中。

如今我們知道,美麗島事件催生了臺灣民主,成為臺灣歷史過去與未來的轉換器。然而國內外研究臺灣民主轉型的學者很少提到這個事件,因為如果蔣經國真如他們所言,是臺灣民主化的推手,那如何解釋他在解嚴前幾年將所有的民主運動者逮捕入獄,並且將高雄事件中的警民衝突升級為武力顛覆政府,刑求之後以重刑來處罰他們?

本書作者吳乃德教授深刻剖析美麗島事件前後的脈絡,並且將當時國民黨政府威權統治的正當性危機,放置在全球的視野中,清晰呈現臺灣之能走向民主,除了一些有利的背景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人的努力。作者比較了雷震自由中國組黨運動,在遭受蔣介石鎮壓之後立即消散,而美麗島事件雖然面臨更嚴酷的壓制,民主運動卻在人民更熱烈的支持下更為強大,終於迫使威權獨裁政府讓步做出民主妥協。直到現在,臺灣仍然是華人社會中唯一的民主國家。這是臺灣人的驕傲。

臺灣民族正在形成之中,美麗島事件的歷史記憶將是民族記憶的重要成分。民族認同的鞏固,來自民族成員共享的記憶,其中的榮耀讓我們自信、苦難要求我們奉獻。民族的未來只能由自己書寫。



作者簡介

吳乃德

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退休研究員。曾任黨外雜誌《新潮流》編輯,美國安娜堡密西根大學社會系訪問副教授,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合聘教授,「臺灣政治學會」創會會長,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發展、民族主義、轉型正義等。著有《自由的挫敗:臺灣第一波民主運動的故事》(原《百年追求》卷二),獲2014年臺北國際書展非文學類首獎、2013年開卷中文創作類年度十大好書、亞洲週刊年度十大好書等。

圖書評論 -   評分:
 歷史記憶是民族、族群或群體對於...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4/05/05
歷史記憶是民族、族群或群體對於共同過往的一種詮釋、追思與記憶,這些團體藉此凝聚人心、緬懷過去,立足於此,不斷去省思過往、現今與未來,用以凝聚人心、鞏固群體向心力,而這套歷史記憶的詮釋隨著時代變遷,方法與立場有所轉變。但歷史卻是將各種不堪聞問且瑣碎的真相組織起來,加以還原,並公諸世人、用以攻破神話與記憶的武器。

吳乃德這本《臺灣最好的時刻,1977–1987》就是一本撰寫「臺灣民族歷史記憶」的記憶之書,也是一本摶成民族的史書。他記錄並詮釋美麗島事件及其前後這段過去,不僅指出美麗島事件作為臺灣民主化的重要性與轉捩點,也記錄下了當時的民主運動參與者、台灣人民乃至於獨裁者和反對者的精神樣貌。而藉由記憶共同的苦難過去、豐富傳統和高貴光榮之歷史,則會使這個民族累積持續形成、強化的共同社會資本、條件與希望,並使人們為此犧牲個人,為了未來而為之奮鬥。


「臺灣最好的時刻」
藉由書寫,他將這段歷史轉化成一段具有意義、值得永續紀念與反芻的歷史記憶,沒有這些參與者們的犧牲奉獻、無私精神,振動並引起富有正義感的臺灣人民的共鳴,帶動歷史軌道的轉向,那麼即使臺灣具有政治學理論解釋的再多民主轉型背景條件,不管是經濟發展、社會變遷還是國際背景,都不會有民主化,「人的精神與理念」才是帶動臺灣民主化的最關鍵原因。

而民主運動參與者和臺灣人民展現出的高貴精神與情感,展現出了高度的同情、同理心和正義感,才使得民主運動在面對蔣經國大逮捕後,不似「自由中國事件」般被當局消滅,而是齊心協力延續和擴大民主運動,形成一股沛然莫之能禦的潮流,最終促使內外交迫、無處可退的獨裁者蔣經國,為了保全自身與身後之事對民主潮流退讓,而非對其歌功頌德的學者所言,是成就了民主的轉型英雄。

這段齊心追求民主、對抗威權獨裁者暴力與恐怖統治、展現高貴情感與精神的歷史記憶,作者認為這段歷史的意義正如同當年民主英國對抗納粹德國時,邱吉爾首相鼓舞人民時所言,千年之後英國如果還存在,英國人仍然會說「這是他們最好的時刻(this was their finest hour)。」若未來臺灣民族仍存在,回憶起這段刻苦的時刻,也會認為是臺灣最好的時刻。


再起的民主啟蒙
每當臺灣人追思這段歷史記憶,將會鞏固臺灣民族的向心力,進行民主的再啟蒙。而除了理解這段歷史記憶對於民主臺灣的凝聚與重要性外,這本書也是本粉碎「華人世界反對民主、支持獨裁極權的一百種荒謬理由」、非常適合眼下閱讀的民主啟蒙讀物。

作者在〈威權帝國反擊〉一章指出,御用的政治學者、社會學者,還是長期支持自由民主的自由派學者,可以提出多少荒謬的謬論(最常出現者為金耀基)。從民主帶來混亂不安,所以不能推行民主的「政治衰敗論」;民主需要各種要時間成長發展的條件(但說不清楚哪些條件、多少時間)才能推行,不然只能永遠獨裁的「民主條件論」;民主不是只有政黨政治、制衡理論的西方民主(美國議員表示民主世界都可以用),而是可以選擇民族主義意淫卻空洞無物的「中國式民主」;人民沒有民主文化,所以沒有辦法也不該實行民主,直到某一天被認為有「民主政治文化」(不知道哪天也不知道是誰認定)了,才能實行民主的「政治文化論」。各種光怪陸離的「反動的修辭」,見諸過去與現在,迄今仍是反民主論者最愛用的論調。

上述我最有興趣的就是「政治文化論」。學生時代,我最常聽聞的論點就是中國「文化」的相關論述,這個說法一直具有某種程度的說服力,過往在學院裡面遇到不少師長學友,許多人都接受了這套倒果為因的保守修辭。

這套修辭強調政治制度應該根基於自身文化,並以此套文化給予支撐。不論是「舊內聖開出新外王」的新儒家,又抑或是林毓生、余英時等同時宗奉自由主義和中國文化的學者,都非常強調、甚至將「文化」作為一切的本質與基礎,認為「民主」制度必須要有文化作為支撐。這些學者認為,只有當中國文化與民主做出「有機的創造性轉化」,那麼適合中國文化的民主體制就會誕生。

但是,中國文化既然本來就沒有西方那種民主政治文化,人民也沒有民主體制的政治文化,因此追求民主自然徒勞無功,而國民黨政府會實行極權獨裁也只是為了適合人民和文化。要有民主,必須等到人民具有民主文化。所以為此負責者是創造並持續這套文化的人民,而非實行威權壓迫的獨裁者。簡言之,是生活在這套不適合民主的文化中的人民不夠格,不是獨裁者的錯。

沒有民主政治文化,就不適合有民主政治。既然中國文化沒有民主政治,那就必須等到中國文化發展出適合中國文化的民主政治文化才行,但是何時會產生?又由誰判斷已經產生且可以推行了呢?這背後不說的是,做出決斷者不是學者、人民和追求民主的人們,而是獨裁者。

但是他們都忽略或者錯認了一點,是「政治體制培育出政治文化」,而不是「政治文化培育出政治體制」。因為文化本是生活的產物,若生活中沒有實行民主,本來就不會誕生出適合民主體制的政治文化。「某一政治制度需要某種特定政治文化」實是倒果為因的保守修辭,政治制度必須先進入該文化,才有機會與該文化交媾,讓該文化變成能夠支持該體制的政治文化,人民變成支持該政治體制的人民。

臺灣民主化三十年的歷史,證明這套說法完全錯誤。正是因為推行民主政治,才使得民主政治文化開始在台灣生根、成長和茁壯,逐漸擺脫中國極權獨裁體制政治文化的影響。時至今日,公開透明、尊重專業、課責、民主、法治的臺灣模式,已經與黑箱、政治掛帥、濫權、極權且獨裁的中國模式,形成強烈的對比。

另外,「中國文化」就是近百年來中國民族主義「民族建構」的本質化、不可撼動的國族獨佔產物。「中國人」這個近代構建出來的民族出現了,然後向過去撿拾自己所需、創造自己的祖源傳統,才有了符合這個民族的「中國文化」。也就是說,過去不屬於這個民族的歷史與文化,已經被中國這個「民族國家」綁架了。實際上的「中國文化」,不妨將其起點置於1895年,也就是中國民族主義的起點。

隨著1911年「天下王朝」清帝國瓦解,中國作為一個(形式上的)「民族國家」也隨之誕生。然而,不論是1911的中華民國,還是1949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跟隨著這兩個「中國」誕生、配合近現代極權體制運作的這個「民族文化」,政治體制既非民主,文化層面自然毫無民主政治文化的容身之處。

既然中國本來就不推行民主政治,自然也無法誕生民主政治文化,那獨裁者所言「中國民情(文化)不適合民主」,不就是因為他們所作所為導致的嗎?那他們又說因為文化民情不合,所以不推行民主,不就是種循詞?然而這種荒謬的邏輯,社會人民因為生計所苦而獲無法深思,但看到那些接受高等教育、冠冕堂皇的學者,卻致力於為獨裁者擦脂抹粉、歌功頌德,著實令人感到不適。

回顧歷史,臺灣之所以能夠民主化,自然有國內外的政經因素,但是更重要的卻是人民願意支持、追求民主而不懈的奮鬥。到了現今,則是為守護民主、對抗獨裁而不斷付出的努力。至此,台灣早已經形成不同於中國的文化與民族,那套極權獨裁的中國文化仍然由中國佔有,台灣擁有的是自由開放民主的台灣文化。

這個社會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和心力去看清楚上述的荒謬,所以在這個出現各種光怪陸離、頌揚極權國家體制的時刻,臺灣實應人手一本《臺灣最好的時刻》,這是不讓極權獨裁的毒侵略我們的內心,因為「最危險的侵略就是對內心生活的侵略,比對領土的占領和侵略無限程度的危險。」


迎向未來的榮耀
2018年,臺灣迎來外來病毒入侵、內部體質虛弱的慘烈時刻,使得仍在孕育中的臺灣民族遭逢了前所未有的流產危機。然而在內部高貴精神團結合作和外來協助之下,臺灣民族逐漸擺脫這場嚴重的疾病,更在當今全球性巨大災難肆虐下,凝聚出前所未有的完整雛形。

吳乃德這本書告訴我們,臺灣民族擁有追求民主、不畏威權恐怖統治的一段歷史傳統與記憶,這是豐富、光榮卻又共同受難,凝聚臺灣人的過往,值得對此不斷追思與記憶。

我也認為本書寫下的這段歷史記憶,能夠揭露2019上半年民進黨內英德之爭中,所展現出的世代差異。謝宜安女士臉書文章曾提及,賴清德說自己大學曾聽過周清玉演講時,能夠引起上個世代的情感共鳴,這股情感共鳴正是本書「臺灣人的情感動員」一章中,美麗島事件後臺灣人共同對抗威權政府、爭取並守護民主運動的重要因素。筆者也曾經聽聞師長們提及,蔡英文在2019年以前,選舉造勢時引不起人們的情感共鳴,賴清德可以,這才是為何上個世代不少人們支持賴清德、要藉此守住中南部民主基業的關鍵。情感共鳴是臺灣人團結一心對抗壓迫時,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選舉要贏的關鍵,2020年蔡英文拿下817萬票,正是「亡國感」的情感因素發酵,加上蔡英文在賴清德的壓力下,終於進化,能夠與人們情感有所共鳴的結果。

而在武漢肺炎橫行世界、極權的中華帝國操縱國際組織、欺凌且欲吞併臺灣的當下,則使我們在面對病毒與強權壓迫之際,使我們更團結、共同奮鬥,創造我們共同生活的意志,不斷向世人展現臺灣民族的存在,並告訴國際社會,民主臺灣和極權中國在面臨人類共同苦難的時刻,民主政體和臺灣民族比極權獨裁的中國更加優越,更能對全球這個共同體做出貢獻。

本書最後指出:「對過去奉獻的記憶,和面對未來挑戰的意志,『是成為民族的必要條件』」,並問道「臺灣民族有未來嗎?」

臺灣人平常看似社會分裂,但在面對外來的、人為或自然的災厄,多數都是團結一心,不管是物資、人力還是情感的動員都是全力支持,代表我們這個共同體富有同情心和行動力,只要像現在這樣配上一個為民付出、有能力與專業的政府,社會力與政治力能夠結合,我們的實力就會像現在這樣完整地呈現出來,證明我們比起眼中的先進國家都更傑出,展現未來的希望,強化了民族自信心。

儘管仍然有內賊和可能反撲的危險,但現在但仍是民主臺灣團結一心、國際開始轉向支持臺灣的時代。只要未來面對控制國際組織、製造殺人病毒、打壓和滲透我們無所不用其極的極權帝國,臺灣仍然堅守住防疫戰線、專業、自由、民主、法治與充滿活力的公民社會,進一步與國際社會接軌,那麼未來臺灣民族若仍存在,回頭看自去年起的這段艱苦時刻,或許也可以把這段時間視為臺灣最好的時刻。而我想,我們也可以回應吳乃德先生:「是的,臺灣民族有未來。」
 [他的名字終於不再是他的名字]...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1/04/28
[他的名字終於不再是他的名字]

「這段記憶讓我們對自己有信心。它同時也讓我們回頭凝視現在,然後問自己:我們臺灣人到底要成為什麼樣的民族?」
—臺灣最好的時刻,頁12。

很多人在時代過後
被遺忘
很多故事
失落了被驚鴻一瞥的可能
吳教授以筆
再現一個個
被淡忘卻仍在歷史長河中
與當代民主價值共振的靈魂

他的名字終於不再是他的名字
他刻進了時代
刻入了日常

而當一個名字被眾人記住
這個名字便不再單屬於他
是背後一個個不具名的付出
才成就眾所周知的耳熟能詳

這個名字灌注所有人的愛恨交織
匯集了不同個人的投射與想望
這個名字有了時代的公共性
開出擴散的
無以追溯的
化學式想像

終於,這個名字
也不再是他的名字
他代言了時代
融入了日常
 若你是1990年出生的台灣人,...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1/01/29
若你是1990年出生的台灣人, 真得需要讀一讀, 了解台灣解嚴前發生的黨外抗爭, 畢竟我身邊同樣世代的成年人早被國民黨洗腦 ,國編館歷史課本故意不提白恐期, 不說228事件, 不講美麗島事件.

在有日與朋友到新竹市南寮海邊, 途中經過228紀念公園的拱門, 朋友咒罵了聲: 有必要到處紀念228嗎? 我心裡閃過不快, 這紀念拱門當初是新竹市人在城隍廟附近被槍殺後, 屍體被丟棄到此處海邊.  真替我們這世代(6年級生)感到悲哀, 在青春期背誦了許多偏離事實的中國歷史, 死背了早就毀了中國鐵路名, 卻對自己家鄉台灣如此陌生, 而我們這些世代長大成人後, 又有多少人回頭拿起書矯正偏離真相的記憶?   沒有, 幾乎沒有!  也種下至今在台灣仍有國族認同障礙的人, 而又有多少認知障礙來自我們這世代, 而這世代剛好是支撐國家的棟樑!
 如果不認識美麗島運動,你將對現...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20/03/08
如果不認識美麗島運動,你將對現在一無所知。因此,這是值得每一個想認識現在的臺灣人一起讀的書。

 一如書名所述,整本書圍繞著影響臺灣民主化的大事-美麗島事件。從黨外開始訴說起,接著美麗島的前因後果以及中間可能的影響因素,我認為這書分析算得上深入淺出,即便你沒空讀完三大冊的百年追求,你也可以從這本書很快的了解美麗島事件的前因後果及影響。

附帶對威權統治的討論,書中持平的去分析兩蔣政治和情治單位的某些行徑。那些已經過去的事,再回頭看,仍顯得驚險萬分。藉由對當時不正當取得自白的羅織罪名,和各種威脅利誘,不幸的事在那個時代層出不窮,但為我們留下的,真的是算得上美好的民主生活。

所謂最美好的時刻,是人性光輝的最大化。那個時空背景下,運動領導者不計代價的追求民主,同情、正義、勇氣的展現,都不是現在可以相提並論的。那真的是賭上身家性命,追求一個更好的國家。

另外,書中談論的所謂臺獨,毋寧說是住民自決。我也十分認同這樣的看法。住民自決是一個價值選擇,不管是統一也好、獨立也好,都應該經過討論,應該經過公平的民主程序決定。沒有作票、沒有刻意的政治干預,讓每一個人平心靜氣的就自己的利益選擇。也許,那個時刻,住民自決就等於獨立吧!統一是由國民黨代言的,沒人可以爭,也沒有人可以挑戰。

對於小蔣的評價,我認為是公允的。他的許多決定確實有臨門一腳的作用。但透過時空背景的梳理,我想需要更多的證據,才能夠去推敲他究竟是逼不得已,抑或者真的選擇了民主化。

就結果論而言,我們確實享受著最迅速的民主化轉變所帶來的生活。我們的政府雖然不是無可批評,但我們後人乘涼的在2020年1月11日選出了我們現在的執政政府,即便還沒就職,但我們仍做出了我們的選擇。這樣的投票,真的是得來不易,書看得我多數時候泫然欲泣,在美麗島大審各被告的最終陳述,也仍舊不爭氣的流下了眼淚。那真的是用訣別的心情,身心俱疲的吐出他們的真心話。

美麗島事件的承先啟後,對從威權走向民主的臺灣有著重要的地位,甚至影響著亞洲的政治。神話的小蔣使得中國開明派仍舊期待著一個中國的蔣經國帶領中國走向民主;但這樣的神話甚至在臺灣儼然仍舊是一個值得一再冷飯熱炒的題材:先經濟後民主、對弱勢的壓榨/剝削。

 那些年,他們用青春歲月激起的情緒動員,我們如今依舊必須面對。所謂的藍綠,不只是兩大黨,而是兩種價值發展出來的政治組織。我問了個大哉問:這些情緒動員這麼的真實,也持續在發生。我們怎麼看?

回到歷史,我們選擇銘記什麼?選擇遺忘什麼?或許所謂的四百年史,一如吳乃德老師說的要再想想。民主化之後,我們開始想要屬於自己的認同,前面四百年發生了許多事,但那是我們共同的基礎嗎?毋寧說美麗島運動是我們的基礎。從中壢事件以來,反抗威權,找尋屬於自己的認同,那才是我們的歷史。這段血淚中,我們選擇記得什麼、遺忘什麼,是很難找到借鑑的。快速的民主化,使得轉型正義和權力產生劇烈的衝突。所以,這一題是給所有臺灣人的。我們必須要知道自己是臺灣人?然後呢?我們共同擁有什麼過去,以致於我們願意共創未來。
贊助商廣告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N5-N1新日檢文法大全【修訂版】:精選出題頻率最高的考用文法,全級數一次通過!
作者:金星坤著、白松宗監修
出版社:國際學村
出版日期:2022-12-01
66折: $ 296 
城邦讀書花園 - 今日66折
每天一堂易經課:180則心流靜心的人生智慧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4-01-18
66折: $ 251 
博客來 - 今日66折
新制多益文法滿分關鍵【暢銷增訂版】
作者:蕭志億(派老師)
出版社:EZ叢書館
出版日期:2023-07-05
66折: $ 250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作者:劉潤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3-29
$ 316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深井:案簿錄.浮生 卷六
作者:護玄
出版社:蓋亞
出版日期:2024-06-13
$ 252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不反應的練習:讓所有煩惱都消失,世界最強、最古老的心理訓練入門
作者:草薙龍瞬
出版社:究竟
出版日期:2024-06-01
$ 252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更新粒線體,根治慢性病
作者:陳俊旭
出版社:天下生活
出版日期:2024-02-23
$ 331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