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佛幻也,歷代祖幻也,
菩提與煩惱、生死及涅槃俱幻也。
中峰禪師深悟如幻三昧,雖受封為國師,
卻自認為只是一無是處的「幻人」幻住。
謹守苦修之頭陀行,視名利如敝屣;
其皎潔風骨實可為學人百世之典範。
著作等身,《三時繫念》流傳千古;
宣揚禪法,法脈遠傳至日、韓,
後人尊為「江南古佛」,萬古流芳!
中峰明本(西元1263~1323年)為元代提倡看話禪法極為重要的禪師之一。他繼承其師高峰原妙之遺風,一生淡泊名利,拒當住持,常年草棲浪宿。
明本禪師非常關注禪林之盛衰,因此常針對學人及師家的各種弊端加以警策與訶責,以期導正禪門的不良風氣。盡其一生都在弘揚看話禪,其弘揚此禪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對治宗門弊病,讓學人有個通往頓悟的下手處。受其度化者無數,在江南一帶形成很大影響,當時人們皆譽之為「江南古佛」。
作者簡介:
釋滿律
滿律法師,一九六九年生,臺灣雲林人。一九九〇年依止佛光山星雲大師出家,二〇〇九年畢業於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獲碩士學位,現為臺灣長青關懷協會祕書長。
著有〈非洲「令正法久住」的另類模式──以「阿彌陀佛關懷中心」為研究對象〉、〈印順導師眼中的「如來藏」〉等文。
推薦序
著述影響深遠的偉大禪師
◎宗忍法師(臺灣長青關懷協會榮譽理事長、靜念中心住持)
機鋒峻烈、殺活自在的活潑禪風,總能吸引學人的目光停留。元朝的中峰明本禪師,其禪風、行持更是吸引著海內外的僧俗前來參學,乃至於元帝駙馬王璋、及文壇巨擘如趙孟頫與馮子振等人,皆歸拜於門下;影響之大,甚至有「江南古佛」之稱譽。
頂著無門慧開禪師轉世而來的光環,於高峰原妙禪師座下落髮出家的中峰禪師,比任何人還認真於禪法的修持,「晝服力役,夜事禪定,十年脅膚不沾席」,整整十年春秋隨師於「死關」中參修。高峰禪師示寂後,中峰禪師即辭別師門,泊舟中,止庵室,皆以「幻住庵」為名,實踐出家的初衷:志在草衣垢面,習頭陀行,做本色道人。
在禪法的傳承上,中峰禪師繼承了五祖法演禪師─大慧宗杲禪師─高峰禪師一路傳承的「看話禪」,認為十二時中猛提起話頭,一切處如此參,久之自然證悟。金剛怒目的菩薩,緣於無盡的悲心,其無私、不近人情地喝斥學人、師家之流弊,只為對治宗門之弊端。
其得法者如千巖元長、天如惟則、無照玄鑑、古先印原、蓮峰崇照、無隱元晦等禪師,皆能弘化一方。千巖元長禪師一系禪法影響甚深,後為明清兩代中國禪宗的主流。及古先印原、蓮峰崇照、無隱元晦等禪師返回日本,也開宗立派,影響著日本禪宗的發展。
中峰禪師致力看話禪的弘揚,又含攝禪淨融合、禪教合一、四宗一旨等思想,其著作膾炙人口,包括:《天目中峰和尚廣錄》、《天目明本禪師雜錄》、《幻住清規》、《三時繫念》,範圍涵蓋禪學、淨土、清規,體裁包括示眾、語錄、經疏、詩、跋、序、箴等。尤其《三時繫念佛事》對後世影響深遠,至今仍廣受沿用於超薦法會中。
滿律法師原出家、受學於禪門的佛光山,擁有禪修經驗;後又就讀玄奘大學,養成以現代治學的方式來研讀經教。結合研究與實修之能力,撰寫中峰明本禪師的傳記,當能駕輕就熟。今《中峰明本──江南古佛》付梓出版,捧讀大作,先睹為快,受命作序,略記感想心得如上,權作首位讀者感言。
著述影響深遠的偉大禪師
◎宗忍法師(臺灣長青關懷協會榮譽理事長、靜念中心住持)
機鋒峻烈、殺活自在的活潑禪風,總能吸引學人的目光停留。元朝的中峰明本禪師,其禪風、行持更是吸引著海內外的僧俗前來參學,乃至於元帝駙馬王璋、及文壇巨擘如趙孟頫與馮子振等人,皆歸拜於門下;影響之大,甚至有「江南古佛」之稱譽。
頂著無門慧開禪師轉世而來的光環,於高峰原妙禪師座下落髮出家的中峰禪師,比任何人還認真於禪法的修持,「晝服力役,夜事禪定,十年脅膚不沾席」,整整十年春秋隨師於「死關」中參修。高峰禪師示寂後,中峰禪師即...
作者序
【編撰者序】
一生「幻住」的禪者風範
宋朝,是個外患頻繁的時代,無數將領,用生命捍衛著南宋江山的最後一絲希望。但,這似乎是一場註定失敗的戰爭:一方,是已經近乎征服了全世界的蒙古鐵騎;另一方是被稱為「弱宋」的南宋王朝。西元一二七九年,崖山之後,山河破碎,成不變之定局,元軍鐵騎踏遍中原大地,由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正式定都大都(今北京)。這對以儒家文化為背景,以農業生產為基礎的中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偉大的歷史人物,必有其獨特的眼界和心胸,也有其獨特的生活歷程和人格魅力,當然還有其相映的歷史條件和文化背景;中峰明本禪師(一二六三至一三二三)的一生,便橫跨宋、元兩個朝代,在南宋滅亡、百姓民不聊生、飽受戰亂苦楚的時代誕生,在元代建立王朝、在以薩滿教及藏傳佛教為主的環境生長。在國破家亡、精神無寄的改朝換代之際,他如何選擇了禪宗,又如何醞釀成禪門宗匠?
佛法非僧業弗行,僧業非佛法弗明。是宿世的因緣,是佛法的吸引,明本一頭栽入大乘經典就攸遊在法海之內,一腳踏入西天目山就沉浸在禪光之中。數十年隨師居「死關」的歲月,造就其畢生以清苦自持,行如頭陀;雖早已徹法源底,卻仍韜光養晦。近三十年隱遁於山林江河的時光,草棲浪宿,以船為居,或築庵而居,皆以「幻住庵」為名,也養成其一生明暗色空同一幻住;雖聲譽遠播於天下,卻遠離名剎住持之位。
明本在高峰原妙的弟子中,享有「竿上林新篁」之美譽。其在弘傳虎丘禪系的過程中,既與朝廷之間保持適當的距離,同時又獲得了朝廷認可,廣受封賜。在明本禪風、修為的攝受下,僧俗四眾,上自朝廷天子、文武百官,下至庶民百姓,無不仰慕,爭相追隨請法。如元代鄭元祐於《僑吳集》中描述,向明本請法的僧眾來自四方:「東至三韓,南極六詔,西窮身毒,北彌龍沙」,以致他所到之處皆成傳法中心,尤其在江南一帶形成很大影響,受其度化者無可計數,故有「江南古佛」之稱。據《五燈會元續略》言:「師居無定所,或船或庵,榜以幻住;僧俗爭相瞻禮,皆手額曰江南古佛。」
明本一生心繫禪林盛衰,弘揚看話禪孜孜不倦,期能對治宗門弊病,並讓學人有個通往頓悟的下手處,為江南禪宗注入了新的活力;所提倡的看話禪及重視坐禪的功夫論,影響著整個元朝佛教,乃至之後的臨濟宗門。元代文人黃潛(生卒年不詳)在〈《無見睹禪師語錄》序〉中稱道:「入國朝以來,能使臨濟之法復大振於東南者,本公(明本)及禪師(天台山華頂峰的無見先睹)而已。」可知其貢獻至偉。
因應「崇教抑禪」的元代,明本又提倡禪淨融合、禪教合一、四宗一旨等思想,以期望取得禪宗與其他宗派間同等的地位,為禪宗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其融合思想也為他的弟子們所繼承;例如,惟則就著《淨土或問》,闡發禪淨兼修之旨,認為禪淨之間不相妨礙,指出淨土念佛法門適合大眾修行。其思想甚至影響著明清後代,如晚明蓮池大師等人。
出身禪門的明本卻善於用文字傳法,其一生的著作相當可觀,分別收錄於慈寂編的《天目中峰和尚廣錄》和《天目明本禪師雜錄》、《幻住清規》等書中。內容除禪宗方面外,尚有淨土思想的著作,如〈懷淨土〉十首、〈懷淨土詩〉百八首及〈次魯庵懷淨土十首〉和〈勸念阿彌陀佛〉等,對於社會民眾的淨土信仰影響很大。另有《三時繫念》的佛事和儀範各一卷,其《三時繫念佛事》至今仍廣受沿用於超薦法會中。
萬事皆是因緣,書寫此書也是。感謝心軒、慧謹法師的引薦,讓筆者獲得協助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撰寫《中峰明本──江南古佛》的機會;此是一個首次寫書的生手,在佛光加被之下,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再者,感謝臺灣長青關懷協會榮譽理事長宗忍法師慈悲護念,使筆者能安心完成此作,並於百忙中為此書撰寫寶貴的序文,更增添此書無上的光彩。
限於學識,筆者文字功力實難以展露明本身行頭陀、心繫叢林的禪者風範之萬一。但仍願此書是盞燈,是盞能傳下禪者志行典範、以及能照耀、溫暖、指引眾生的明燈,期許之!
【編撰者序】
一生「幻住」的禪者風範
宋朝,是個外患頻繁的時代,無數將領,用生命捍衛著南宋江山的最後一絲希望。但,這似乎是一場註定失敗的戰爭:一方,是已經近乎征服了全世界的蒙古鐵騎;另一方是被稱為「弱宋」的南宋王朝。西元一二七九年,崖山之後,山河破碎,成不變之定局,元軍鐵騎踏遍中原大地,由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正式定都大都(今北京)。這對以儒家文化為背景,以農業生產為基礎的中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偉大的歷史人物,必有其獨特的眼界和心胸,也有其獨特的生活歷程和人格魅力,當然還有其...
目錄
「高僧傳」系列編輯序
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推薦序
著述影響深遠的偉大禪師 宗忍法師
編撰者序
一生「幻住」的禪者風範
【示現】
緣起
正宗至大鑒傳既廣,而學者遂各務其師之說,天下於是異焉,競自為家。……然其盛衰者豈法有強弱也?蓋後世相承得人與不得人耳。
兩宋禪宗概況
禪宗各家的消長
禪宗思潮之特色
多元禪風的呈現
元代佛教概況
禪宗概況
教下概況
淨土概況
第一章 乘願再來
年十五決志出家,禮佛然臂,持五戒,日課《法華》、《圓覺》、《金剛》,夜則常行,困以首觸柱。
頗富神祕色彩的誕生
殊勝深厚的佛法宿緣
第二章 續佛慧命
於妙言下,機旨洞契,妙以其克肖,書偈付之,師益自晦,未嘗以師道自任也。然而,玉在山、珠在淵,其光氣自不可掩。
剃度參禪於原妙門下
獅子禪院死關前見道
第三章 遊方弘化
實無而有之謂幻。鏡中像、水底月,豈有耶?謂其無,則昭昭影現,未嘗無也。山河大地諸色相等倚空而現,靡有一法不依幻而住者。
修頭陀行,居幻住庵
遠離名剎住持之大位
第四章 痛失眼目
三十年間師子絃,
希聲震動乎大千;
餘音一夜變為哭,
天地草木同悽然。
天目幻住庵入寂捨報
佛門青燈撼動帝王心
第五章 佛門情誼
入國朝以來,能使臨濟之法復大振於東南者,本公(明本)及(天台山華頂峰無見先睹)禪師而已。
同師同道同願之交流
外護來自內修的招感
【影響】
壹.思想暨著述
若欲必求正悟,別無方便,但將「箇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之要言,蘊于八識田中,念念勿令間斷。
綻放禪宗文學之花朵
《天目中峰和尚廣錄》
《天目明本禪師雜錄》
《幻住清規》
《三時繫念》
禪學思想
明本的看話禪法
舉正宗門之弊病
會通思想
禪淨融合
禪教合一
四宗一旨
貳.法脈和流傳
道契王臣,德被遐邇,
智如滄海,辯似懸河;
言滿天下而無過,
迹混塵中而不汙。
漢傳禪宗六祖前後的法脈傳承
六祖前的禪宗法脈傳承
六祖後臨濟宗楊岐派的法脈傳承
楊岐派明本門下的嗣法弟子
文學及書法成就
附錄
中峰明本禪師年譜
中峰明本禪師之師承表
參考資料
「高僧傳」系列編輯序
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推薦序
著述影響深遠的偉大禪師 宗忍法師
編撰者序
一生「幻住」的禪者風範
【示現】
緣起
正宗至大鑒傳既廣,而學者遂各務其師之說,天下於是異焉,競自為家。……然其盛衰者豈法有強弱也?蓋後世相承得人與不得人耳。
兩宋禪宗概況
禪宗各家的消長
禪宗思潮之特色
多元禪風的呈現
元代佛教概況
禪宗概況
教下概況
淨土概況
第一章 乘願再來
年十五決志出家,禮佛然臂,持五戒,日課《法華》、《圓覺》、《金剛》,夜則常行,困以首觸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