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抱抱你嗎?
兒子,我要教你一招可以給人安全感的魔法。
「多擁抱你愛的人」。
尤其當對方情緒失控,憤怒或哭泣時,要唸咒語「我可以抱抱你嗎?」
你初到世界經常生氣哭鬧,三不五時就哭,甚至為了葉子從樹上掉下來死掉而哭,我邊抱邊哄,你會收起淚水展開笑容,你讓我知道「哭」是理解世界的語言之一。
三歲之後用言語解讀世界,我們父子開始吵架,你不懂為什麼要阻止或強迫你,我低沉斥責的語氣害你哭,有時氣頭上還不允許流淚,最後你氣著跑去房間哭。
等氣消後我問自己:「如果我的父親斥責我,又不准我哭,會是什麼感覺?我會從難過演變成憤怒並加深我的叛逆性格,以後拒絕溝通。」
過一會向你道歉,無論結果是對或錯都不應該發脾氣。
你的善良會原諒我,叫我下次不要再兇巴巴,我們用擁抱換來和好。
有一本書說「安全感來自於知道自己能夠應付人生中的任何挑戰,擁抱給人安全感。」教父母三個步驟:
一、 孩子鬧脾氣時,試著請他給你一個擁抱。
二、如果孩子拒絕,再跟他說一次:「我需要一個擁抱。」
三、如果孩子再次拒絕,你說:「我需要一個擁抱,當你準備好時,就來找我吧。」
當你再次鬧脾氣,我克制要爭論的衝動,然後問:「我可以抱抱你嗎?」你的情緒穩定下來並且能良性溝通,更神奇的是媽媽也適用。
所以當你愛的人情緒失控而怒火燃燒,給他一個擁抱是最棒的滅火魔法。
可是你會發現兩件奇怪的事,為什麼明明沒吵架還是常常抱你、為什麼我和媽媽都不會抱阿公和阿嬤?
首先,我之所以常常抱你,因為長大沒想像中好玩,當生活不順心轉頭看到你純真笑容,抱著你會讓煩惱瞬間消失,給人安全感以及真實活在此時此刻。
擁抱的魔力,抱別人也是抱自己。
再來,為什麼我和媽媽很少擁抱阿公和阿嬤,我上次擁抱爸爸媽媽的記憶應該是小時候,媽媽的答案也是一樣。
時間讓人長大,也讓人退化。
大人被歲月的生命經驗困住,害羞、不習慣、尷尬、覺得怪怪的、不敢表達情感。
若問我二十年後需要你的抱擁嗎,答案是肯定需要,但我可能開不了口,你也會尷尬。
所以請記得小時候你是強大的魔法師,繼續當一個可以給人安全感的男孩。
因為我需要一個擁抱。
說心事時間
你六歲了,每晚都要進行一個儀式「聽爸爸說故事」,完成才肯乖乖睡覺。
為了拖延時間會叫我多唸幾本書,然後兩個人再互相殺價。
「爸爸,可以唸五本嗎?」
「最多兩本。」
「為什麼昨天可以唸四本?」
「最多三本。」
「喔耶~」
你要我多唸幾本,是要我多陪你,對吧?
原本唸故事要哄你睡,卻常常哄到我自己。
等我唸完故事關燈催促你睡覺,你反而變成小皮蛋吵著要玩耍,玩到眼皮沉重才入睡。
直到有次你比較早爬上床,我也比較有精神問要不要說心事,你頓了一會,問我什麼是「心事」一瞬間不知道該如何解釋,隨口說是開心和不開心的事。
你認真思考五秒鐘,先說了一堆在學校不開心的事,和朋友的爭執以及老師叫你寫功課,在我看來不是嚴重的事,在你眼中全是重要心事,之後再說開心事,誰是你最好的朋友以及拿到幾粒糖果。
傾吐完心事後表情自在喜悅,有如完成一件人生大事,無憂無慮的睡著,可是換我睡不著。
為什麼睡不著呢?我以為你是樂觀的射手座,煩惱對你來說是一陣霧,時間一到自動散去,沒想到這陣霧被你的情緒抓住,靜悄悄的被關住,原來樂觀的人不代表沒心事。
你忙上學和玩樂,我忙工作和陪你玩樂,我以為陪著你就足夠,其實不夠,還要懂得傾聽,聽內心真正的聲音。
這也是為什麼我要寫信把內心深處的話告訴你,能毫無保留對一個人說心事,代表那個人很重要。
我和媽媽曾經歷一段不說心事的日子,彼此都有話想和對方說卻開不了口,心事放久了就會製造疑惑、疲憊與難過,最後兩個人的關係只剩距離。
我變成一座山,媽媽是另一座山,兩座山各自沉默與存在,無話可說。
如果想到以前無話不說,更加難受。
這段時間媽媽常毫無理由抱著你哭,你會緊張的關心她,一臉驚恐跑來問我原因,我不知從何解釋,抱歉當時只能含糊帶過。
後來我們有克服阻礙嗎?如果沒有你,現在應該是單親小孩。
我們克服的方式就是搭橋,在山和山之間創造連結,寫信給對方搭建一座文字橋,然後相約在文字橋上說真心話,一起放下過去的心防,走進彼此的心房。
說好以後不要沉默,更不要冷漠。
媽媽說「沉默是一種冷暴力」,所以不和你愛的人說心事是隱形傷害。
反之,和你愛的人說心事是隱形的愛。
等你長大會認字,不再需要聽爸爸說故事,可是換我需要聽故事,聽你說遇到一個讓你心動的女生、去哪些地方探險、生活的開心和不開心,把「心的故事」全部說給我聽。
等我老了換我變小孩。
沒有白馬王子的愛情故事
你從小最愛聽故事,我要講一個沒有白馬王子的愛情故事。
非洲草原上住著一隻孤僻的獅子,喜歡在一望無際的荒野奔跑,個性古怪沒有動物想和他做朋友。
夏天天氣非常熱,獅子奔跑時好不容易看見一棵大樹,立刻跑去樹下躲太陽,過了幾分鐘後又有一隻馬跑去樹下躲太陽,這隻馬非常漂亮而且有個性,竟然不怕獅子。
因為太陽照射角度隨著時間變化,所以樹下的陰影面積也隨之增減,獅子和馬一起跟著陰影移動,有時擠在一塊,有時陰影面積不夠,馬會把獅子擠出去,他們擠來擠去擠出感情。
之後會相約一起去草原奔跑、湖邊玩水、樹下躲太陽。
雖然他們都有四隻腳,但外表、生活習慣、個性截然不同,免不了要吵架,可是吵吵鬧鬧之後,他們會想到一起在樹下躲太陽的那天,過不久立刻和好。
獅子真的很喜歡馬,想陪他常常曬太陽躲太陽,獅子把自己全身塗成白色,學馬走路的樣子,鼓起勇氣告白。
「我不是你眼中的白馬王子,但我可以用一輩子時間扮演白馬王子,讓你一直喜歡我。」
最後獅子有告白成功嗎?
如果沒有,就不會有你,也不會有這本書。
我和媽媽第一次見面相約電影院,看完後一路散步到公園聊天,一個不小心聊到現在,如果有一個人願意花時間陪你聊天,要真心感激並回送一朵花給對方,這朵花叫「時間花」,感謝對方把時間花在你身上。
若持續不分日夜照顧花朵,最後會變成一園二丁,一座花園兩位園丁。
現在我們家是一園三丁。
等你長大會離開家園,在路上遇到願意花時間陪你聊天的人,接著創造屬於自己的花園。
一切聽起來浪漫美好,但日子就像天氣不可測,突然一場大雨、大風或烈陽,花園瞬間被摧殘,失去失望失落,三者同時發生,可能會有一位園丁想離開,或是都想離開。
花園除了愛護,還要學習保護與修復;別用淚水澆花,容易枯萎;別用憤怒修剪花園,會割傷花朵與自己。
我和媽媽走過一段修修補補的路,跌了一大跤,使勁才爬起來,所以特別珍惜這段關係。
當你和喜歡的人吵架,腦袋要放大相愛的過程,縮小相怨的畫面。
如果你們有共同喜歡的一首歌、一部電影、一間餐廳,吵架後就去聽音樂看影電約會,喚回美好記憶,趕走壞情緒。
無論如何,我是一隻孤僻的獅子,不是白馬王子。
但我可以教你一招,先當一隻有自信的獅子,喜歡你的人看著看著,就會把你看成白馬王子。
大人就是一種渴望跑很快,飛很高的動物
我昨天去聽一場關於旅行的演講,如何透過規劃、整理行李、體驗、回憶,在不同的旅行過程中認識自己。
講師請學員分享「上班時」和「旅行時」的心情狀態,好多人都說上班的日子平淡,長時間做同性質且重複性高的事情,要被關在一個地方完成公司交代的任務,無法開心做自己。
一聊到旅行,所有人的眼睛發亮,覺得旅行讓人保有好奇心,想不斷去探索,要往什麼地方走就往什麼地方走,不受限制,即使迷路也覺得有趣與浪漫。
旅行時看到的景色、當地人的生活模樣、城市裡的交通號誌聲、壯麗大自然裡的一陣風、公園裡的花草香味,關閉已久的身體感知系統瞬間重啟,每個畫面、聲音、味道、嗅覺都能觸動人心。
旅行使人著迷與陶醉。
反觀上班不好玩,要服從指令受限制,旅行比較有趣,自由自在,有活著的感覺,可以做自己。
聽完大家分享,我非常認同與理解,因為我曾經是排斥上班、渴望旅行的人,想一輩子的時間浪費在旅行路上。
直到經歷婚姻,然後有了你,我對上班和旅行有了新的想法。
首先,上班和旅行不該拿來比較,其實兩個都重要,不一樣的重要。問題不是上班和旅行哪個比較好,而是我們有了「比較心」。
上學比成績;上班比業績;感情比幸福;生活比快樂;旅行比誰走得遠。
但生活中很難「不比較」你小時候常常說要贏全班然後比誰聰明,我自己也常犯錯,當你在外面不乖乖吃飯,我會斥責你看看隔壁的小孩多乖多聽話,潛意識灌輸你比較心。
幸好你保有純真,拒絕我的恐嚇快樂做自己,你的「不乖」是一種超能力。
再來,上班和旅行都是一面鏡子,再用力看都是自己。
很多人都說上班日子無趣平淡,但為什麼有上班族可以充滿熱情,到底是無趣工作把人變無趣,還是無趣人把工作變無趣?
上班工作長時間做同性質且重複性高的事很無聊;旅人不斷移動、看風景、拍照、吃飯、整理行李、換旅社,一樣是做同性質且重複性高的事為什麼就不會無聊?
為什麼旅行迷路覺得有趣浪漫,工作迷路不有趣浪漫?
為什麼旅行給人活著的感覺,工作卻讓人苦悶?
到底是工作困住人,還是人把工作困住?
你兩歲半之前,我和媽媽在家全心照顧你,每天面對餵奶、換尿布、哄睡、陪玩、日常開銷,生活瑣事的加總讓人乏味,加上你的哭鬧讓人無法專心工作,日復一日失去自由,這種失去加速失落。
一度以為是你困住我,其實是失落困住我,最後一家人被困住。
你有沒有發現,大人的世界一點都不好玩,把自己困在某個身分狀態中,強迫自己做選擇,苦惱何時才能開心做自己。
為何不直接放下身分、放下選擇、放下苦惱,單純開心做自己就好了啊。
最後說一個故事。
森林裡有一隻跑很快的豹,每天都在找動物比賽,跑贏烏龜、大象、獅子,森林裡所有有腳的動物都輸給牠,因為經常比賽,所以越跑越快,一開始跑贏很開心,後來變得不快樂,因為再也找不到動物可以比賽。
苦惱的豹躺在樹下休息,天空飛來一隻老鷹,豹問老鷹要不要來比賽,但豹又不會在天上飛、老鷹又不會在地上跑,牠們要怎麼比?
於是牠們只能樹下聊天,豹說羨慕老鷹有翅膀在無際的天空飛翔,而老鷹羨慕豹有四隻腳可以在森林裡奔跑,彼此羨慕又嫉妒,活在天上和樹下的牠們都不快樂。
此時一隻烏龜經過聽到牠們聊天,望了一眼後便轉頭專心慢慢爬。
大人就是一種渴望跑很快,飛很高的動物,可是後來都變得不快樂。
笨蛋與聰明
「爸爸,我覺得自己好笨是笨蛋,什麼都學不會。」
「我告訴你一個秘密,聰明人都說自己是笨蛋,笨蛋都說自己是聰明人。」
「騙人!」
「真的,不信你去問媽媽,她常常說自己是笨蛋。」
立刻轉頭去找人,「媽媽,爸爸說妳是笨蛋!」
「沒錯,我就是笨才嫁給一個背包客。」
兒子啊,其實我也經歷過「覺得自己好笨」的時光,學生時期課文怎麼背就是忘記,遇到數學題目腦袋就打結,看到優秀同學充滿自信的樣子,覺得自己好笨。
出社會工作時期,怎麼努力就是無法提升業績,職場人際互動疏離,專業知識比同事差,看到優秀前輩快速處理問題,覺得自己好笨。
尤其做錯一件事情後,被親人、老師或主管狠狠指責是笨蛋,除了懷疑自我,還接受自己離聰明好遙遠,永遠不可能成為聰明人。
那段時間我是一個不快樂的笨蛋。
接著說一個 「蜘蛛與月亮」的故事。
來自不同地方的三隻蜘蛛,小蛛、中蛛、大蛛正在找尋新家,碰巧全部看上一棵在湖邊的樹,牠們都想生活在樹上,可是一棵樹只能住一隻蜘蛛,其中一隻蜘蛛提議來比賽,看誰先織網捕到月亮,誰就能生活在這棵樹。
小蛛說月亮又高又遙遠,怎麼可能捕到?別傻了,還是聰明一點,別浪費力氣與時間,轉頭去找旁邊的小樹枝生活。
中蛛覺得有可能捕得到,便開始吐絲織網,織了數個星期覺得太累,心想織的網子這麼小,依照這速度一輩子也織不到,所以中途放棄去找別根樹枝生活。
大蛛認為一定捕得到,吐絲織網數個月,住在隔壁的小、中蛛笑大蛛是笨蛋,絕對無法捕到,還距離月亮這麼遠,大蛛沒理會,快樂的吐絲織網,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一年過去,網子終於織到一層樓的高度,小、中蛛說浪費了大半生命,到頭來還是沒捕到月亮。
直到深夜,大蛛把小、中蛛叫醒,叫牠們站在網子上方往湖面方向看,此時網子中間出現一粒大大月亮,畫面拉遠是一面網子捕捉到月亮。
要是人生可以重來,我仍然會當笨蛋,這就是我本來的樣子,少一些懷疑,多一些相信,給自己有選擇的機會,選擇當一個快樂的笨蛋。
因為要一個笨蛋「變聰明」或「變快樂」,後者相對容易。
你有沒有發現,爸爸笨、媽媽笨、你也笨,我們一家都是笨蛋,大家都一樣最公平,一起過著快樂的笨生活。
快樂如月亮看似遙遠,轉個念頭,就能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