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根據傳世文獻與戰國楚簡,從常與非常的類型角度探討東周禱祠禮的表現與義涵,並嘗試勾勒其演變的脈絡。書中以卜筮祭禱為核心,分別就受祭者、祭品、儀節及功能等面向,比對傳世文獻與包山、望山、葛陵、清華等楚簡上的記載,呈現東周禱祠禮的變動與固定性,期望藉此說明禮儀除了規範性之外,本身亦具有能動性,得因時置宜地調整,以符合人情與倫理等需求。同時闡述隨著時代演進,東周至漢代的禱祠或被視為非常之祭,或被視為非禮的淫祀,定位與類別產生跨域現象,不僅反映祭祀思維與價值觀的變化,也對後世的祭祀觀點與分類發揮影響力。
作者簡介:
鄭雯馨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曾任世新大學兼任講師、行政院國科會(科技部)99年度獎勵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候選人、100年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訪問學員與博士後研究員等。有志從事禮學、經學研究,期望以文獻考據為根基,觀察學術與政治、社會文化的互動,發掘其中的生命力。著有《王莽的經學與政治》、《論《儀禮》禮例研究法──以鄭玄、賈公彥、凌廷堪為討論中心》,並曾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目錄
自序
1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近代研究概況
第三節 禱祠的義涵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第五節 全書章節分布
2 受祭者:包山楚簡205-206禱祠祖先的義涵與相關儀節
第一節 關於禱祠五世的異見
第二節 傳世文獻因祭祖先的表現
第三節 從五世解讀禱祠諸祖的義涵
第四節 為位致福的祭法
第五節 小結
3 用物:包山楚簡禱祠祖先的祭品
第一節 關於禱祠祭品的異見
第二節 傳世文獻因祭祖先的祭品
第三節 受禱祖先之尊卑與祭品
第四節 禱祠祭品異同的原因
第五節 小結
4 儀節(一):望山與葛陵楚簡禱祠祖先的齋戒日程
第一節 齋戒日程的爭議
第二節 天子諸侯宗廟常祀的戒宿日程
第三節 士宗廟常祀的戒宿日程
第四節 大夫宗廟常祀的戒宿日程
第五節 因祭祖先的戒宿日程
第六節 常祀與禱祠的戒宿日程異同
第七節 小結
5 儀節(二):清華簡〈程寤〉告祖與其他因祭的綜合運用
第一節 尚待解釋的因吉夢舉祭
第二節 文王諸祭的因祭表現
第三節 因祭的作用與文王形象
第四節 小結
6 東周至兩漢禱祠定位的演變與意義
第一節 禱祠的兩種界定:非常與非禮
第二節 漢代禱祠的定位與評價標準
第三節 禮治人情與緣情制禮
第四節 背離倫序與禱祠新詮
第五節 由巫而禮與巫禮並存
第六節 小結
7 結論
第一節 研究回顧
第二節 研究展望
徵引文獻
自序
1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近代研究概況
第三節 禱祠的義涵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第五節 全書章節分布
2 受祭者:包山楚簡205-206禱祠祖先的義涵與相關儀節
第一節 關於禱祠五世的異見
第二節 傳世文獻因祭祖先的表現
第三節 從五世解讀禱祠諸祖的義涵
第四節 為位致福的祭法
第五節 小結
3 用物:包山楚簡禱祠祖先的祭品
第一節 關於禱祠祭品的異見
第二節 傳世文獻因祭祖先的祭品
第三節 受禱祖先之尊卑與祭品
第四節 禱祠祭品異同的原因
第五節 小結
4 儀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