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隨著東北風起, 我把自己走成了馬祖人 第一本由高階女警官在執勤第一線所寫下的心情紀事,有深入市井生活的足跡,有離鄉背景的孤寂省思,更有對工作的全心投注,以熱情與豐富生活經驗凝鑄而成的人生筆記。 女警官走馬上任,走入馬祖市井生活 帶你看見──旅人未曾認識的民情風景 引你聽見──孤寂時空裡的心靈對話 走入馬祖 浪濤作派令,巡勤四鄉五島 走在馬祖 人情風土,農耕釀酒曬烏魚子 走過馬祖 女警官另類出手,除了績效還有文章 走馬燈般的從警人生,走到馬祖慢下腳步 蕭惠珠督察長走馬上任, 用一本書的深情厚意,與在地人一起走在馬祖 這一趟 , 當然不走馬看花 人最終的功課是和自己在靜寂的時空中好好相處 台北到離島馬祖的距離,可以是三十五分鐘,遇上霧霾停航也可以長達四天。 高階警官蕭惠珠把握調派到連江縣警察局擔任督察長的一年半任期,寫下「半是旅人 半住民」的特殊經驗。上班時勤寫教材傳承實務經驗,公餘取下制服上的階級章,下田鬆土耕作「打工換菜」,牙牙學語習得馬祖日常福州話,終於跨進人心的碉堡,在島嶼街巷遊走自在。 不同於旅人的走馬看花,蕭惠珠深入市井,與馬祖居民一起呼吸、一起踏實過日子。看見美麗風光與逐浪聽濤的浪漫之外,離島的侷促與不便,以及住民樂天知命的醇厚真情。 「勞動會使土地漸漸熟悉耕作的人,澆了水鬆了土施了肥,土地看清農人的模樣,真正納受了耕者,忘掉身分不問職務回到人的相處,握了手說了笑有了情,住民看清旅人的純摰遂納收為在地人,東北風起,隨著秋天的腳步我把自己走成了阿姨口中的馬祖人。」 身為擁有三十年豐富資歷的高階警官,任職偏遠北疆,仍對警務工作懷有滿腔熱情,反覆思索執法人員站上街頭之前所必須具備的專業職能,在寂靜的深夜裡,一字一句寫下她的經驗與省思,以及對年輕員警的期許。 「能自由地施展執法能力,畢竟得先有自律地付出;想要上戰場時簡單,得在上戰場前複雜。」 《走馬─督察長的馬祖人生筆記》是蕭惠珠因調職馬祖而寫下的第一本書,隨著警職生涯的延續,自成一格的類型書寫值得期待。 ★跨域書寫:這是連江縣警察局前督察長蕭惠珠任內,透過工作所認識的馬祖,同樣四鄉五島──南竿鄉 (南竿島)、北竿鄉(北竿島)、東引鄉(東引島)、莒光鄉 (東莒島、西莒島)──不只觀看角度距離不同於旅遊書,而且篇篇都有人物故事,呈現有溫暖的人文景觀。 ★在地書寫:這不是到此一遊的隨興旅遊小品,而是腳踏實地和馬祖居民一起呼吸、一起過日子的生活記錄。看海聽濤的另一面,是離島受困天候地形的侷促與不便,一台小貨車載著滴水的五花肉就是北竿的流動市場;孩童要跨島跋涉三十個小時以上才能嚐到兩三年沒吃過的麥當勞。 ★職涯書寫:奉派離島偏鄉,五味雜陳,蕭惠珠走馬上任的心情筆記,以女性警官獨到的筆觸寫下員警在不討好的執法身影後也有離鄉背井的寂寞,每一次如走馬燈的任務指派更牽繫一個家庭的離合聚散。
作者簡介:
蕭惠珠 出生於雲林西螺,中央警官學校(中央警察大學前身)畢業,從警30年整。歷任臺北市政府警察局組長、嘉義縣警察局布袋分局、基隆市警察局第三分局、新竹市警察局第一分局分局長及連江縣警察局督察長,現任鐵路警察局督察長。 公職期間曾獲得臺北市政府績優人事、督察及研考人員(個人獎項),並二度獲得交通部道安創新貢獻獎(團體獎項),致力基層警察實務傳承工作,曾擔任內政部警政署特殊任務警力講座、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執勤安全講座等,目前教學領域延伸至臺灣鐵路管理局及臺灣高速鐵路公司,擔任維安應變講座;勤餘喜閱讀文學作品療癒繁雜高壓的第一線警察實務工作,108年5月至109年10月間意外放逐國土北疆馬祖工作恰恰一年半載,也意外開啟以文字追逐生命的另一程驚奇。
章節試閱
半是旅人半住民 在這之前,從台北空中俯瞰蜿蜒的淡水河穿過盆地的我的心情都是雀躍的,一如此刻在我後座一對參加旅行團行程的男女沿途吱喳不停,他們翻著旅行社印的解說驚呼藍眼淚好美,北竿芹壁的石頭屋真有特色,聽說馬祖高粱比金門高粱口感更好等等等,神秘的馬祖對於旅人充滿了想像,對於冒險,人類從來都樂此不疲。 過去近三十年工作歷程累積無數高跟鞋、套裝、書冊、獎章、這一站那一站同事們致送的卡片或琉璃飾品、陪我流浪一路的書法、油畫、雜物,它們都因為必須跨海而停佇原地不再同行上路後,超重到必須補繳費用的行李內裝的僅僅是生活最基本所需,例如一台寫作筆電、一套制服、簡便服裝加上我更牽掛的心事──家中冰箱冷凍庫打包的便當菜夠我下次回家嗎?要多久才能回去探視已經眼盲十幾年的老母? 機身忽一陣搖晃,抓緊安全帶機輪著地,此生初見馬祖。 機場等待行李出關的片刻,化妝室裡鏡前擠滿上妝畫眉整理頭髮,換上長袖仍在意是否夠美五天四夜、四天三夜亦或三天二夜的快樂婆媽們,捱擠了五十分鐘的侷促機艙僅夠一杯水或咖啡的航程,只要飛機不停飛,台北與馬祖的時間距離其實比新竹還要近,但不靠著地的交通工具往返的離島心情也一如機身穿過雲層晃盪不安,一如機艙外忽清澈忽雲靄般迷茫難測,落地的我的旅程不同於同艙旅人幾天幾夜而是以年計,他們吱喳指點的旅遊書上關於藍眼淚、北海坑道、天后宮、北竿、東引、莒光、芹壁、津沙聚落……聽來一如我住的台北盆地陽明山、士林夜市、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信義商圈或西門町般日常,最驚愕的入馬第一眼倒不是出了機場的酒窖坑道或是層疊聚落,而是一整片菜園小徑底的連江縣政府,以及菜園邊坡上我的落腳處連江縣警察局。 過去我浪跡過的市政、縣政所在地,若非巍峨亦有古色,一派正經典雅,隨著春節、元宵節、中秋節、聖誕節精雕細琢門面,在換裝中一年過一年,我也從各個縣市政府門首裝飾感受春夏秋冬或節慶,在季節交替不甚明晰的台灣,蔬果已是四季如一,人們穿著也難分冷熱,我遂從街道市容換裝勾勒節慶面容,並規劃節慶勤務,在一年一度的人潮雜沓節慶勤務結束後疲憊仰望星空:「又過了一年啊~~」。 但眼前未有妝點的縣政大樓景致如此特異,這一大畦種著高麗菜、空心菜、小黃瓜、大陸妹、香蕉、蕃茄、枸杞……的生猛崢嶸以及曬在菜園旁竹竿迎風招展一點不違和的家居衣服是讓我超有感的不凡「府前生態」,有別於特意雕琢的政府機關門面,幾層樓的土色黃色混搭的連江縣政府建築,是我至今相遇最樸實無華的政府建物,它低調地退在一整片民家生氣盎然菜園路底,把府前應該有的巍然「廣場」讓給了照養縣民日常的有味「菜圃」,我竟升起一陣感動,想到的形容詞:「人民的靠山」。 與縣府幾步之遙沿邊坡而建,居高臨下的連江縣警察局鳥瞰馬祖街道,穿梭不停旅行團遊覽車載著不同遊人,一站站前往固定景點,源自法國作家夏爾.皮耶.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詩歌散文的「漫遊者Flaneur」遊走在城市各個角落,觀察、體驗都市生活,用腳寫自己的空間故事,也凝視街弄至於社會的變遷,撿拾被時代滾輪所遺忘甚或遺棄的意象。我是個不看旅遊書的半個旅人半個住民,我也無意研讀厚重且沈重的馬祖移民奮鬥史,一如漫遊者般打算以自己的雙腳感受馬祖的踏實,用自己的視角收納馬祖的豐富。 一大畦菜園中固定時間彎腰翻土、耕種、施肥、除草的背駝阿嬤們,還有長年駐守小島看來頗閒適但其實既敬業又勤奮的員警們,是即將在這個島上長住的我看來最美的風景,島上生活近半月,除了吃飯時間瞄一兩眼依然哄哄作響且多是打鬧衝突的新聞報導外,小島以外的視野與喧囂已遠,我想人最終的功課是和自己在靜寂的時空中好好相處。 萬沒料到自己會在擾攘警職生涯數十載後似唱片轉盤故障般,戛然而止停駐在離島馬祖,接奉派令曾有一剎那沮喪,我的好友麗霜老師捎來一方來自葡萄牙羅卡角(Cabo da Roca )的方巾相贈,羅卡角位於大西洋的海岬,歐亞大陸最西端,一座小燈塔、一座十字架紀念碑外是一道雄偉的岬灣,老師說羅卡角素有「世界的盡頭」之稱,與我在的馬祖離島景致如此相似,願我在此身心安頓,我回了老師,請勿掛念我:「海角的盡頭正是天涯的起點」,安頓下來的我和自己的影子,漫遊巷弄及山巔水湄的生活正要啟程。 做一片烏魚子療一個傷 冬至前後十天,天剛微濛灰白,介夀村獅子市場內外鬧熱滾滾,俗稱「信魚」的烏魚拜訪馬祖,大自然贈予的禮物,不多也不少。 晨起耕地周旋市場的日常,耳際身邊有採集不完的故事。烏魚幼年期間喜棲息於靠近陸地的河口流域和港灣,隨著成長游向外洋,馬祖先民來自福建,靠海吃海的捕魚傳統仍然厚實,冬至前後,隨著氣溫、水溫、洋流等大海的變化狀況,烏魚成群結隊游向海中,隨洋流南下避寒,尋找適合的產域排卵。馬祖四鄉五島,最近的北竿島離福建船程二十五分鐘,較之台馬輪由馬祖航至基隆得八小時,地理環境讓馬祖除了保有濃郁閩東文化,紛紛南下台灣海峽附近迴游產卵的烏魚,更習於中途落腳馬祖島嶼賜予珍貴天然海味,氣味盎然──真的,殺完兩條烏魚取卵後的手,洗過數次肥皂仍有散不去的濃稠血腥味。 躬身農耕,何妨也做漁,跟著在地生活過生活的節奏添了樂音般的怡然,前幾日託同事教我學做烏魚子──從活跳跳的鮮魚開始。魚背向下,拉直魚身,魚頭向自己,左手拉起腹鰭先切○.五公分,在下腹肛門處往下切一公分,取卵刀由腹鰭切口一刀平整拉往肛門處刀口,刀刃向上,左手食指先插入魚腹,刀尖再小心插入缺口下端腹內,刀鋒得走在手指上方避免刺破卵膜,向肛門方向,徐徐剖開腹肉,讓魚卵跟肉分開,右手插入烏魚體腔,左手輕輕將魚卵整塊托出,右手持剪刀把兩條血管剪開,最後以手指輕撫將黏附在魚卵的血絲一一抹除,以棉線綁住卵膜,最難的取卵大功告成。 接著水洗擠血工程,清水清洗魚卵表面,湯匙將微血管中的血液壓出,避免氧化後製品變黑,以食鹽均勻撒布於魚卵上,靜置五十分鐘後先淨,加紙巾平舖木板上,風乾數小時,續於上方加一層平板,少許重物以利整平,之後五日連續日曬乾燥、翻面、風乾、重壓工程,透亮的柑橘色魚子成品在陽光下散發微腥帶鹽的香氣,取卵當天手上揮之不去的惡臭血腥在時間與耐心打磨的手作工程中煥發食材香氣,色味兼具。 手作工程練就沈靜,一趟刀工、一回抹血、一次抹鹽,力度和方向,都需要沈下心,反覆琢磨,熟能生巧是百次千次重複到達的自由之境。想起那些無數熬夜看員警執勤秘錄影像回放、聽音、找錯、尋驚喜,研究法規判決書寫教材,再上台講數百堂課的反覆手作言傳工程亦復如此。 我沒有在第一線執法,但我「觀看」第一線員警執法,「拆解」執法步驟,刀工水洗擠血鹽漬重壓日晒風乾,把員警執法過程剖開動刀,粗礪不堪的揭示檢討,正色警醒;精緻踏實的反覆表揚,引為教案,把初始的腥味煉成日照香氣從來都需要以時間佐耐心毅力打磨。我常常用很長時間做一件簡單的事,比如種地鋤草施肥,比如做菜滷肉熬湯,佇立現場,親手煉就,不圖快速不問成效。 某日跟慣常從電商網購的友人談起各自生活,她驚呼:「阿珠,你怎麼過得像古時候的人啊,現在都走到外送餐飲,不用出門就能解決三餐的時代,你竟還在殺烏魚晒魚子!」我:「那你不出門購物也不走入市集,不聞人聲不聽人語,請問你有那麼多時間做什麼?」警察工作不是創意工作者,得像工匠般立足於地老老實實面對每一個實務現場,像在意一件作品的手感般如履薄冰,甚至是謹小慎微的。輾轉流離他鄉,手翻書冊手寫教案手拿麥克風傳承實務多年,跋涉此間,自我消融於廣闊書海、曠邈天地與人聲市集中,期許自己把敬畏與謙恭滲入血液裡,沉入手作裡,也沈澱為生命底色的一部分,毋需借重職稱職務職權獲得被視感。 數日前偶然聽到也似真也玩笑的話:「○○○應該不會像你那麼掉漆被調到馬祖吧?」,那確實像一記重拳打在頭頂心上,我默默去海邊聽了一晚上的海潮往復,讓鹹澀海風把久違不知道是思鄉或疲倦悲傷的淚收拾走,走入農地繼續親手栽植蘿蔔、大蒜、高麗菜,拿起取卵刀劃下腥臭的烏魚腹,我想假以時日,再多的掉漆訕笑都會隨時間與執著化成橘橙色香氣,佐上自己手植青蔬,成就一味屬於自己的甘美人生。
半是旅人半住民 在這之前,從台北空中俯瞰蜿蜒的淡水河穿過盆地的我的心情都是雀躍的,一如此刻在我後座一對參加旅行團行程的男女沿途吱喳不停,他們翻著旅行社印的解說驚呼藍眼淚好美,北竿芹壁的石頭屋真有特色,聽說馬祖高粱比金門高粱口感更好等等等,神秘的馬祖對於旅人充滿了想像,對於冒險,人類從來都樂此不疲。 過去近三十年工作歷程累積無數高跟鞋、套裝、書冊、獎章、這一站那一站同事們致送的卡片或琉璃飾品、陪我流浪一路的書法、油畫、雜物,它們都因為必須跨海而停佇原地不再同行上路後,超重到必須補繳費用的行李...
目錄
序 逐北疆 一 易地 半是旅人半住民 汗滴禾下土的日子 秋天的腳步 牙牙學語記 牛角做出幼 北疆之島 陪自己的影子過年 與大海的相處 夕照媽祖 午後的津板路 二 慢行 一盤海螺的味道 兩地之間 十年磨一劍 天涼好個秋 離島的美味 聽海的聲音 媽祖喜歡的人 神明祂知道 時間停格 繽紛大坵島 三 有味 做一片烏魚子療一個傷 釀一醰老酒香 只有一個學生的教室 踏實築夢 手作的認真 海角的愛情 阿姨們與我 遠走的芬芳 四 回聲 我們缺什麼 記得的與遺忘的 你的初衷 緩步前行找自己 自己給的人生 一首歌的旅行 好久不見麥當勞 與海同老 五 不交差的日子 一條跨海而來的絲巾 卻顧所來徑 百分之九十一.六滿意度的細節 他山之石 追風的青春 走過一段清風拂面的路
序 逐北疆 一 易地 半是旅人半住民 汗滴禾下土的日子 秋天的腳步 牙牙學語記 牛角做出幼 北疆之島 陪自己的影子過年 與大海的相處 夕照媽祖 午後的津板路 二 慢行 一盤海螺的味道 兩地之間 十年磨一劍 天涼好個秋 離島的美味 聽海的聲音 媽祖喜歡的人 神明祂知道 時間停格 繽紛大坵島 三 有味 做一片烏魚子療一個傷 釀一醰老酒香 只有一個學生的教室 踏實築夢 手作的認真 海角的愛情 阿姨們與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