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有梗,越瘋傳!
搞笑諾貝爾獎為什麼一紅三十年?
*****
喜歡蒐羅整理各種有趣的研究,撰文發表的馬克.亞伯拉罕斯,因投稿的契機而成為某家營運搖搖欲墜的科普雜誌的兼職編輯,後來他索性放下「軟體公司老闆」這個正職不做,與朋友合資買下該雜誌社,在調整內容後轉而創立《不可思議研究年鑑》。此後,他常有機會接觸一些離奇又好笑的研究或事蹟,有感於這些研究/事蹟雖「乍看可笑,卻也深具啟發、引人深省」,他於是以此為甄選標準,在1991年創設了諧仿諾貝爾獎的「搞笑諾貝爾獎」,早年有些獎項頒給了虛構或離譜的事蹟,藉由反諷來凸顯背後深意,後來則都頒給有真實文件證明、真實人物貨真價實的成就。
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起初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間博物館舉行,後來因為越辦越盛大,便永久改到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院舉辦,於每年九月頒發。曾有少數人士擔心這獎項壞了科學家的形象與科學研究的地位,因而抗議並倡議禁辦。然而,有更多具幽默感的科學家,樂見這個獎項從詼諧角度呈現科研群像,並且共襄盛舉除了每年有數千個研究報名參加,搞笑諾貝爾獎的頒獎人與評審來頭也都很大,有不少是「正港諾貝爾獎」得主。
每年都號稱「第一屆」的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至今已經演變成科學界鬧鬧熱熱的年度盛會,獲獎事蹟總在各國廣獲報導,加以創辦人暨本書作者的生花妙筆,使得這個獎成為吸引一般民眾親近科學的大功臣。
▎搞笑諾貝爾獎多有「梗」?
►►獎項命名有巧思。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結合了ignoble(不名譽的)與Nobel Prize(諾貝爾獎)這兩詞,頒給那些做出「乍看之下令人發笑,爾後又引人深省」的「突出」成就或事蹟的人。
►►每年都是第一屆!
這個獎項創辦至今三十年,每一回都號稱第一屆,比如1991年那次稱為「第一次第一屆」,1992年那次稱為「第二次第一屆」,此獎創辦人亞伯拉罕斯表示,稱每一屆都是第一屆,是自我期許「永遠年輕、永保活力」。
►►典禮來賓來頭大。
一些「正港諾貝爾獎」得主除了獲邀出席頒獎典禮,親手頒發獎座給搞笑諾貝爾獎得主之外,還有幾位知名教授甚至是該活動的固定班底,比如全身塗銀、總在致詞者身邊打轉的「人體聚光燈」也是諾貝爾獎得主呢!另外,曾以「飄浮青蛙」贏得搞笑諾貝爾獎的安德烈.蓋姆(Andre Geim),後來因研究石墨烯而與人共同獲得「正港諾貝爾獎」,亦傳為美談。
►►立院諸公也得獎!
台灣不只早早就有人得過這獎項,還被收錄進這本唯一載有該獎項創辦祕辛的《最有梗的桂冠:搞笑諾貝爾獎》,得獎者是「台灣立法院的諸公」,得獎事蹟是「國會全武行」,理由呢?翻開書你就知道!
►►典禮橋段看門道:
(1)獎盃:以當年獲獎的研究或事蹟為靈感,年年製作不同主題的獎盃(例如,2019年為「習慣獎盃」)。
(2)獎金:得獎者會獲得通貨膨脹極端嚴重、比壁紙還不值錢的高額辛巴威幣,作為獎金。
(3)得獎感言:為了防止得獎者高興到忘我,得獎感言沒完沒了,不只要他們於極短時間內說完感言,還安排了年幼的「甜便便小姐」在致詞超時的時候,示警到致詞者投降為止。
(4)紙飛機滿場飛:除了如雷的掌聲,主辦單位容許觀眾射紙飛機歡迎得獎人蒞臨。初期時會整場典禮有紙飛機飛來飛去,後來顧及安全與流程順暢,改成在特定時間安排標靶讓觀眾射紙飛機。
(5)用歌劇唱科學:亞伯拉罕斯會與自己的太太一起自編自導以科學為主題的歌劇,於典禮上演出。
▎各界好評——
►他的書在在提醒著我們,科學是無所不包的。
——英國權威科普雜誌BBC Focus
概覽了離奇、令人瞠目結舌的研究,精彩!——《怪咖心理學》作者李察.韋斯曼
透過馬克.亞伯拉罕斯的生花妙筆,科學故事變得令人捧腹。——《打包去火星》作者瑪莉‧羅曲
馬克.亞伯拉罕斯是全世界怪咖科學的首席掌門人。——《請求的力量》作者阿曼達.帕爾默
蒐羅了許多既知性又饒富趣味的研究。——《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丹.艾瑞利
作者簡介:
馬克.亞伯拉罕斯Marc Abrahams
哈佛大學出身的數學家,青少年時期起便養成相當雜食的閱讀習慣,並經常蒐羅有趣的研究資料撰寫成文。哈佛大學畢業後,亞伯拉罕斯原本自營一家軟體公司,但始終無法忘情於寫作,後因投稿受邀擔任某科普雜誌的編輯,最後索性買下該雜誌社轉而創立《不可思議研究年鑑》(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並於1991年進一步創設了「搞笑諾貝爾獎」。隨著該獎項頒獎典禮搞笑逗趣且越辦越出名,它成為科學家與一般民眾同樂的年度盛事,2020年是搞笑諾貝爾獎第30次舉辦。
《不可思議研究年鑑》的網址為:improbable.com。
譯者簡介:
林東翰
曾任出版社編輯、科普雜誌編輯與譯者,譯有《品嘗的科學》、《網路行為的關鍵報告》(以上兩本是合譯),以及《落腳矽谷:一位創業家的貼身觀察》、《漫步自由市場》等書。
章節試閱
▎麥田圈怎麼來的
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證明了光子的存在,但是它們稍縱即逝……他也表示,萬物的存在都是以光子為基礎的……這個說法似乎可以支持麥田圈理論:麥田圈是由不知名的智能生物,施加不明的作用力場所造成的。──摘自麥田圈的研究調查者派特德加多的著作 《麥田圈的鐵證》
【正式宣布】搞笑諾貝爾獎物理學獎頒給——
低能物理學(Low-energy Physics)的大名人大衛.裘利(David Chorley)以及道格.鮑爾(Doug Bower),他們因為對英國麥田做了幾何狀破壞,對場論(field theory)做出循環貢獻而獲獎。
市面上有許多關於麥田圈的書,以下兩本書所持的論述剛好完全相反。《麥田圈祕史:世界最大謎團的實情與不為人知的內幕!》,泰瑞.威爾森(Terry Wilson)著,1998年由麥田圈研究中心發行。1994年吉姆.夏耐貝(Jim Schnebel)所著,Prometheus Books出版的《在圈圈上打轉:捉弄人的妖怪、惡作劇者以及麥田觀察者祕史》。
麥田圈通常都很神祕、讓人摸不著頭緒,甚至難以解釋。它們通常在暗夜降臨英國的農田裡,出現的方式很有意思:讓小麥、玉米或大麥倒成一圈一圈。這近十年來,有越來越多地方都出現了麥田圈,它們的形狀、圖案也越來越多樣化。媒體、民眾和科學團體發了瘋似地想要了解它的成因;到底是什麼自然的力量、非自然的力量或是外來的科學力量,才能夠讓如此令人驚嘆的現象成形呢?
最後的結果,答案竟然只是兩個無聊人士,他們叫作道格和大衛。
*****
他們做了什麼?一九七○年某個夜黑風高的晚上,大衛.裘利和道格.鮑爾弄出了史上令人矚目的(這點當然毋庸置疑)、全球公認的第一個麥田圈。道格在南安普敦(Southampton)經營一家裱畫的小店,大衛則是業餘藝術家。這兩人常常一起廝混喝酒,有時還喜歡惡作劇,最喜歡幹的一件事,就是在天黑之後出門,在當地的農田裡畫出一個又一個圓圈,然後看看別人有沒有注意到。
他們對這個有趣又特別的惡作劇樂此不疲,直到有一天,當地的《威爾特郡時報》(Wiltshire Times)刊出了一篇報導。這篇文章是第一個報導這些怪圈圈的新聞(「整株整株的麥子都躺平了,麥桿都朝順時針方向倒下」),還引述了當地農夫的話:「我以前從沒看過這樣的圖案!」發生這些奇怪事件的農田地區,也有個名實相符的怪名,叫作「起司腳嶺」(Cheesefoot Head)。
大衛和道格兩人看到他們的作品這麼受到大家矚目,就越做越起勁了。第一個圈圈是用金屬棒製造出來的;過沒多久,技術上就有了大躍進,他們把金屬棒換成了厚木板,不但較輕盈,而且能讓他們帶去更遠的地方。
當他們兩人越做越起勁的同時,媒體的報導也把這一股狂熱散播到全國,然後又推向全世界。有時候麥田圈在這兒出現,有時在那兒出現;全世界除了南極洲以外,每一洲都出現過麥田圈,地球
上的國家一個接著一個,在自家的麥田裡看到各式各樣的圖案。蘇格蘭和威爾斯、愛爾蘭和法國、荷蘭、瑞典、義大利、德國、瑞士、羅馬尼亞、加拿大、美國、墨西哥、肯亞、阿根廷、烏拉圭、紐西蘭、澳洲、日本和蘇聯,到處都有。
各界的猜測四起─麥田圈是如何形成的?有人說是直昇機,有人則說是天氣異常造成的。到目前為止,不少人認為是不明的科學力場造成的,也有不少麥田圈的狂熱者相信(或希望)這一定跟幽浮脫不了關係。也有抱持懷疑態度的人認為這根本就是一場玩笑,但他們往往也被這些支持天氣、作用力場、幽浮理論的人嘲笑。
不久,支持直昇機理論的人很快就退出競賽,因為使用直升機的話有點太過招搖,不會沒有人注意到的。支持天氣理論的人在《氣象學期刊》(Journal of Meteorology)等刊物上發表了詳盡的報告,他們堅信,麥田圈是由位在中心的大型旋風,伴隨著四個衛星旋風,以精確一致的行動造成的,這算是空氣動力學預測得到的現象。這些理論家可是還有更複雜的理論呢!
至於主張不明作用力場理論的人可就有得忙了,這麼說吧,他們得要到現場演練,對於類球形等離子體渦流(quasi-spherical plasma vortices),靜電荷流入(static charge inflows),放射狀凹陷的麥稈隔間牆,以及不規則電磁擾動(electromagnetic agitation),提出一套自圓其說的解釋。
後來,新出現的麥田圈形狀變化越來越多,有的像動物、昆蟲、鎖匙、雪花、民間藝術、宗教符號、紙風車、鏈輪齒盤和研究所數學教科書上的圖形。當然啦,有一些是裘利與鮑爾的傑作,不過並不是全都他們幹的。有一陣子他們對近來那些模倣「道格與大衛」的麥田圈製造者覺得很惱火,那些傢伙在麥田裡大剌剌地弄出幾個大字:「我們有伴了!」。
有一份四個月一期、叫作《麥田學人》(Cereologist)的期刊(後來改名為Cerealogist,但最後又改回Cereologist),是專門記錄有關麥田圈的各個事件。像《麥田圈》(Th e Circular)和《麥田觀察者》(Th e Crop Watcher)以及其他探討麥田圈的雜誌都冒了出來,談麥田圈的著作和電視專輯多到氾濫,研究麥田圈的組織比比皆是。
到了一九九一年,裘利和鮑爾覺得,製造麥田圈對他們來說已經不再那麼刺激了,他們也開始對那些靠著麥田圈賺錢的人(做導覽、賣紀念品、出書),感到厭煩。所以他們打電話給記者,告訴記者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並且實地演練一次,而這也讓他們變得小有名氣了!
就因為這樣,大衛.裘利以及道格.鮑爾兩人贏得了一九九二年搞笑諾貝爾獎物理學獎。
▎防貓咪敲鍵盤軟體
當貓咪的爪子落下時,貓咪的重量加上貓咪行進時的作用力,會產生好幾磅的力量施加在鍵盤上,主要力道是來自貓咪的腳掌。
貓咪的腳掌落在鍵盤上時,腳掌的角度和腳趾的姿勢,會產生許多複雜的變化。這作用力會在鍵盤上輸入特有的打字形態,包括不尋常的時間模式。貓咪所有或走或躺的運動模式,能讓牠們打的字更加好辦識。──摘自廠商所提供的技術簡報
【正式宣布】搞笑諾貝爾獎電腦科學獎頒給——
亞利桑那土桑市的克里斯.耐斯汪達(Chris Niswander,姓氏念成nice-wander),他發明了「貓咪剋星」(PawSense),這個軟體可以偵測出貓咪在你的電腦鍵盤上行走。
克里斯.耐斯汪達是電腦科學家,也是土桑市曼沙社訊的主編。他用了個聰明的方法探討貓咪和電腦的問題。他先說明了這個問題:「貓咪在鍵盤上或走或爬時,可能會輸入一些隨意的指令或資料,這也許會毀損檔案,甚至造成電腦當機。不管你是正在電腦旁,或只是離開一下下,都可能發生這種情形。」對此他想了解決辦法。
他說:「貓咪剋星是個實用的軟體,能保護你的電腦不受貓咪破壞,它能很快偵測並阻止貓在鍵盤上輸入資料,也能幫你訓練貓咪遠離電腦。」大家了解「為什麼」要阻止貓咪耍任性之後,他們最想知道的是:「這是怎麼做到的?」
*****
耐斯汪達先生總是很有禮貌地回答第一個問題,然後他解釋說:「貓咪剋星藉由衡量各種速度和可靠的因素,來偵測貓咪打字,它可以藉由分析打字的時間長度與組合,來分辦到底是誰在打字,貓咪剋星通常認為,貓只有一或二腳會踩在鍵盤上。」
當貓咪剋星發現貓跑到鍵盤上時,就會採取行動,播放震耳欲聾的打擊樂,或大聲播送耐斯汪達先生錄製的噓聲,或是其他聽起來舒服、但貓咪不喜歡的音樂。耐斯汪達先生說,聲音對耳聾的貓沒有效,但電腦如果偵測到有貓,貓咪剋星就能阻止貓輸入任何資料─螢幕上會出現「疑似偵測到貓在輸入」這條訊息,接著電腦會要求你或貓咪輸入「人類」兩字。目不識丁的貓咪有可能瞎貓碰到死老鼠地輸入正確答案,但這機率微乎其微!
耐斯汪達先生已經為他的貓咪剋星申請專利,他說他正在研發「寶寶剋星」(BabySense)這項產品,但還需要更多研究資料,不確定何時可以問巿。同時,他也告知購買貓咪剋星的顧客們,如果不想讓電腦遭受寶寶的毒手,那麼「寶寶剋星」正在研發中。
「如果你的寶寶用雙手或拳頭砰砰砰地往鍵盤上打,那麼隨意輸入的資料模式,應該非常近似於貓咪輸入的模式,那麼貓咪剋星就能夠發揮功效。但如果你的寶寶一次只敲打一個鍵,那麼貓咪剋星就會認為,你的寶寶是真正的人。」
由於耐斯汪達先生讓電腦不受貓咪破壞,還連帶讓電腦對寶寶有最基本的因應對策,因此贏得了二○○○年搞笑諾貝爾獎電腦科學獎。
▎越無知,越自大:鄧寧—克魯格效應
「我們主張,當人們沒有能力採取正確的策略讓自己獲得成功,或得到滿意的結局時,他們得承受著雙重負擔:一來他們會達成錯誤結論並做出不幸的選擇,再者由於他們無能,對此也毫不自知。」
「一九九五年,麥克阿瑟.惠勒(McArthur Wheeler)在光天化日之下,未曾企圖偽裝就直接走進匹茲堡的兩家銀行搶劫。他在當天稍晚的夜裡被捕,距離十一點晚間新聞播出他被監視攝影機拍到的影像時,還不到一個小時。後來警方把監視錄影帶畫面播給他看時,惠勒先生不可置信地瞪著雙眼,喃喃自語說著:『可是我塗上檸檬汁了啊!』很顯然,惠勒先生還以為用檸檬汁塗滿臉,就可以讓臉隱形,讓攝影機拍攝不到。」
——摘自鄧寧與克魯格的報告
【正式宣布】搞笑諾貝爾獎心理學獎頒給——
康乃爾大學的大衛.鄧寧(David Dunning)與伊利諾大學的賈斯丁.克魯格(Justin Kruger),他們以一針見血的報告〈毫無才能且毫無自知之明:何以「無法認清自己的無能」會導致「過度高估自己」〉(Unskilled and Unaware of it: How Difficulties in Recognizing One’s Own Incompetence Lead to Inflated Self-Assessments)獲獎。
*****
鄧寧和克魯格想要找出人類無能的「深度」與「廣度」。他們在康乃爾大學找了好幾組人,進行了一連串實驗。在實驗開始之前,他們做了一些預測,最明顯的是:
(1)無能的人對自身的能力,會過度高估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2)無能的人看不出「無能」這個事實——他們既看不出自己無能,也看不出別人無能。
在其中一項實驗裡,鄧寧和克魯格測試了人們對於笑話好不好笑的辨別能力——尤其是,能不能分辨出那些笑話是否能夠逗「別人」發笑。
他們準備了一份笑話清單;笑話內容的涵蓋範圍從公認的「一點也不好笑」,到公認的「非常好笑」。接下來他們要求六十五名受測者,將每個笑話依趣味程度評分。
他們把同樣的笑話,交給由八位專業喜劇演員組成的小組(鄧寧和克魯格強調,這些人是「靠找出什麼事情是好笑的,並將它呈現給觀眾」為生的)。再來他們就把這些受測者對笑話的評分結果,跟專業喜劇演員的評分結果做比較。
有些人對於別人覺得好笑的笑話,簡直是感覺遲鈍——但是相同的這群人,大多認為自己對這方面非常在行。
鄧寧和克魯格也很清楚要評量「幽默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他們的下一個實驗,就使用較容易量度的測驗:來自法學院入學考試的邏輯測驗題目。
邏輯問題測驗結果跟笑話測驗差不多。那些推理能力貧乏得可憐的傢伙,還堅信自己是像羅素(Bertrand Russell)或史巴克先生(Mr. Spock)那種智力超凡的人。
整體來說,實驗結果顯示,無能的程度遠比表面上看起來的還要慘。無能的人不僅無能認清自己無能,他們看到別人無能時也無法認出。
大衛.鄧寧解釋了為何他要做這種研究:「對於為何人們對自己的能力、天賦以及品格的看法,總是過度讚譽而且客觀來說很不可靠這點,我很感興趣。舉個例來說,有整整94%的大學教授表示他們做的事『超過平均工作量』,然而實際上要每個人的工作量都超過平均工作量,就統計學上來說是不可能的。」
鄧寧與克魯格做這個實驗時,克魯格還只是鄧寧的學生,而今他們都是學校裡的教授了。他們發表最後的報告時,結語就顯得很客氣了:「就某種程度而言,這份報告並不完美,我們並非刻意犯下這樣的過失。」
因為頌揚無能與無知,讓大衛.鄧寧與賈斯丁.克魯格贏得了二○○○年搞笑諾貝爾獎心理學獎。
▎要怎麼依照官方標準來泡好一杯茶
「我們制定出一套完美的泡茶標準,而且能夠被大家當成一回事,受到肯定,我們覺得非常高興。」——摘自英國標準局的史帝夫・泰勒(Steve Tyler)接受《衛報》專訪的內容。
【正式宣布】搞笑諾貝爾獎文學獎頒給——
英國標準局(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該局為泡茶的正確方法,制定了長達六頁的標準程序(BS6008號),因而獲獎。
泡出一杯上等好茶的正確方法是什麼?這問題有很多解答,但其中最標準的,是英國標準局制定的程序。
*****
泡茶標準程序(Tea Standard)是由英國標準局發布的,這個機構也跟任何一個標準局一樣有個簡稱,叫做「BSI」。
和BSI公開發布的其他所有標準程序一樣,泡茶的標準程序有個官方標準名稱「感覺測試用的茶湯之準備方法」(Method for Preparation of a Liquor of Tea for Use in Sensory Tests),而且它有官方編號,是BS6008號。
「BS6008號」標準從一九八○年制訂之後就沒有更改過。它是長達六頁的出版品,而且還不便宜,每份二十英鎊,由英國標準局公開發售。
對於那些不了解茶藝的人來說,「感覺測試用的茶湯之準備方法」標題裡的名詞「湯」(liquor),就有些令人費解了。BSI特別指出,這裡的「湯」字與酒精或烈酒完全沒有關係,它是指「可溶性物質濃縮物的水溶液」。
有些人不免要問:泡茶,到底是什麼意思?官方的說法是:「將乾燥茶葉放置於瓷壺或陶壺內,注入剛煮好的沸水沖泡,再將此沖泡出來的茶湯盛入白瓷杯或陶碗內。」茶壺必需「有蓋子,且在蓋子的一處有一齒狀突起,蓋子下緣可與茶壺內的溝槽鬆鬆地貼合。」
「BS6008號」標準不是死板不變的。它其中的規章也提到可以沖泡成奶茶:「在茶碗中未調味過的茶湯裡,添加適量的牛奶」,當然也可以不加。
以下是節錄自「BS6008號」標準的英國泡茶標準程序:
►►每二公克的茶葉,用一百毫升的滾水沖泡,上下誤差不超過百分之二。
►►茶湯的口感及外觀,會受到用來泡茶的水質硬度影響。
►►將剛煮好的滾水注入茶壺內,水位以距離茶壺邊緣四至六公釐為上限。
►►蓋上蓋子,靜置,讓茶葉浸泡六分鐘整。
►►泡成奶茶的茶、奶比例,每一百毫升茶湯添加1.75毫升牛奶。
►►蓋子蓋著舉起茶壺,將茶湯從浸泡過的茶葉中倒出。
►►將茶湯慢慢注入牛奶中,以免滾燙的茶湯將牛奶燙壞。如果要把牛奶直接加進茶湯裡,茶湯最好保持在攝氏六十五到八十度之間。
截至目前為止,英國標準局已經發布超過一萬五千種標準,範圍包括了商業性活動以及日常生活。泡茶標準程序排在BS6007號(「用於供電與照明的橡膠絕緣電線標準」(Rubber-Insulated Cables for Electric Power and Lighting)之後,BS6009號(「拋棄式皮下注射針:識別用色標編碼標準」(Hypodermic Needles for single use:Colour coding for identification)之前。底下是6000系列其他幾個比較熱門的標準:
BS6094號「實驗室攪打紙漿方法標準」(Methods for Laboratory Beating Pulp)。
BS6102號「組裝自行車前叉螺帽配件的螺紋標準」(Screw Threads Used to Assemble Head Fittings on Bicycle Forks)。
BS6271號「迷你型鋼鋸鋸帶」(Miniature Hacksaw Blades)。
BS6310號「耳塞耦合式耳機量測用之封閉式人耳模擬器標準」(Occluded-Ear Simulator for the Measurement of Earphones Coupled to the Ear by Ear Inserts)。
BS6366號「英式橄欖球鞋鞋釘標準」(Studs for Rugby Football Boots)。
BS6386號「帶固定螺拴之削平型直柄銑刀夾頭:夾頭鼻端尺寸標準」(Tool Chucks with Clamp Screws for Flatted Parallel Shanks: Dimensions of Chuck Nose)。
對許多文學評論家來說,其他這些受歡迎的標準,都無法和BS6008號標準「感覺測試用的茶湯之準備方法」媲美。BS6008號標準裡頭熱騰騰、冒著蒸氣的散文,制定了一套讓喝茶者有所依據的標準,濃縮體現了文學、體面舉止與下午茶時光。
英國標準局就靠這篇長達六頁的經典之作,獲頒一九九九年的搞笑諾貝爾獎文學獎。
▎麥田圈怎麼來的
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證明了光子的存在,但是它們稍縱即逝……他也表示,萬物的存在都是以光子為基礎的……這個說法似乎可以支持麥田圈理論:麥田圈是由不知名的智能生物,施加不明的作用力場所造成的。──摘自麥田圈的研究調查者派特德加多的著作 《麥田圈的鐵證》
【正式宣布】搞笑諾貝爾獎物理學獎頒給——
低能物理學(Low-energy Physics)的大名人大衛.裘利(David Chorley)以及道格.鮑爾(Doug Bower),他們因為對英國麥田做了幾何狀破壞,對場論(field theory)做出循環貢獻而獲獎。
市面上...
目錄
▎第一章 搞笑諾貝爾獎創辦始末
►►什麼是「搞笑諾貝爾獎」?
►►贏得搞笑諾貝爾獎該高興嗎?
►►怎麼選出得主?
►►頒獎典禮
►►不當的內容
►►內容分級監察人的說明
►►內容分級監察人的警告
►►爭議
►►搞笑諾貝爾獎源起簡史
►►如何提名
►►如何閱讀本書
▎第二章 和平獎
和平外交與斡旋類
►►國會全武行【台灣的立法院】
►►飄浮的犯罪打擊者
►►洛城甘地——戴露・蓋茨
►►史達林世界
►►火烤劫車犯
►►英國皇家海軍的「嘴砲」訓練法
►►氫彈之父
►►太平洋的核彈煙火秀
▎第三章 心理學與醫學
〔心理學與智能類〕
►►起鬨嬉鬧的學術研究
►►「禁止」的實驗:禁止吐痰、禁吃口香糖與禁餵鴿子
►►無知就是福
〔醫學突破〕
►►用電擊療法急救響尾蛇咬中毒,無效!
►►充氣娃娃成了淋病傳染途徑
►►青春期的挖鼻孔行為
►►公共場所背景音樂可以預防感冒
▎第四章 經濟類
►►智利的經濟v.s.戴維拉
►►榨乾橘郡財政/拖垮霸菱銀行
►►倫敦勞合社的保險災難
►►到死都要節稅
▎第五章 愛情、婚姻與生殖技術
►►愛情的強迫性生化作用
►►百萬人的集團婚禮
►►高速助產機器
►►親身力行的嬰兒製造者
►►從這裡插進來
►►陰莖長度與身高、腳掌尺寸之間的關係
▎第六章 基礎科學篇
►►耳朵裡的蟲子
►►蛤蜊的「性」福
►►清楚看出別人沒看出來的東西
►►雞體內的冷融合
►►迷你恐龍和迷你公主
►►追憶逝水年華
▎第七章 新發現與新發明
►►被掉落的椰子砸傷
►►掉落的奶油吐司
►►格拉斯哥的馬桶爆裂事件
►►青蛙飄起來了
►►最會發明的業務員
►►貓咪與鍵盤
►►汽車影像裝置
►►為輪子申請專利
▎第八章 得主不想被分類
特洛伊與灰熊
▎第九章 教育類與地獄技術類
由美國所獨霸,其他國家想贏可得要拼盡全力來競逐――有些國家甚至連上場一搏的機會也沒有。這個章節講的是兩個有關地獄的得獎作品。
►►誰會下地獄
►►戈巴契夫就是敵基督
►►能量療法
►►禁止購買燒杯
►►迪佩克・查普拉
►►丹・奎爾
▎第十章 藝術與藝術欣賞類
►►塑膠粉紅火鶴之父
►►鴿子比較喜歡畢卡索嗎?
►►糟蹋掉藝術史蹟的「日行一善」
►►麥田圈
►►動物界陰莖大展
▎第十一章 氣味類——The Good, The Bad, The Ugly
三個試圖把嗅覺問題複雜化的例子︰
►►The Good——能自己散發香味的「香氣西裝」
►►The Bad——「不再臭屁」內褲
►►The Ugly——刺傷手指的男人與五年來揮之不去的臭味
▎第十二章 食物類
準備與處理
►►極高速烤肉
►►QQ彈彈的亮藍色果凍
►►兜風過的豬會排出沙門氏菌
►►稀稀水水的早餐麥片
適口性
►►蝌蚪美味評量
►►麥酒、大蒜與酸奶油對水蛭食慾的影響
►►不需要食物
茶與咖啡
►►要怎麼依照官方標準來泡好一杯茶
►►It Takes Guts:麝香貓咖啡
►►加拿大甜甜圈店的社會學
►►浸泡鬆餅的最佳方法
▎第十三章 文學類
►►用放屁來對抗無法形容的恐懼
►►撇號保護學會:不要亂撇
►►九百七十六名共同作者
►►搜尋單一作者找到的九百四十八篇論文
►►諸神的戰車
►►垃圾電子郵件之父
►►直腸裡能塞進多少種東西?
▎第一章 搞笑諾貝爾獎創辦始末
►►什麼是「搞笑諾貝爾獎」?
►►贏得搞笑諾貝爾獎該高興嗎?
►►怎麼選出得主?
►►頒獎典禮
►►不當的內容
►►內容分級監察人的說明
►►內容分級監察人的警告
►►爭議
►►搞笑諾貝爾獎源起簡史
►►如何提名
►►如何閱讀本書
▎第二章 和平獎
和平外交與斡旋類
►►國會全武行【台灣的立法院】
►►飄浮的犯罪打擊者
►►洛城甘地——戴露・蓋茨
►►史達林世界
►►火烤劫車犯
►►英國皇家海軍的「嘴砲」訓練法
►►氫彈之父
►►太平洋的核彈煙火秀
▎第三章 心理學與醫學
〔心理學與智能類〕
►►起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