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4 項符合

島嶼煉石記:王秋華.建築日月

的圖書
島嶼煉石記:王秋華.建築日月 島嶼煉石記:王秋華.建築日月

出版社:田園城市
出版日期:2025-03-29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 x 23 x 1.45 cm / 普通級/ 全彩印刷 / 初版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島嶼煉石記:王秋華.建築日月

內容簡介

  人造環境,事實上是建築師很重要的義務,
  所以我們一定要從這一點開始去考慮。
  如果人們能看見我所見的,
  我的夢將不再是幻想,而是理想。

  王秋華建築師,1925年出生於北平,2021年逝世於臺北市仁愛醫院,享耆壽96歲。1942年進入(重慶)中央大學建築工程系,1946年赴美國進修,先後就讀華盛頓大學建築系、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受恩師古德曼先生(Percival Goodman)啟蒙,哥大畢業後即進入古德曼建築師事務所,自1960年取得紐約建築師資格後,成為事務所協同建築師,參與逾五十座猶太教堂主設計。

  1969至1973年間,王秋華與古德曼合作完成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今「歐美研究所」)建築設計。1979年返臺定居,任教於臺北工專(今「臺北科技大學」)、淡江大學建築系所;1981年起,與潘冀建築師事務所合作,共同設計許多現代化圖書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成為臺灣現代圖書館的典型,她也被譽為臺灣現代圖書館建築之母。

  王建築師在臺灣的主要作品及參與主設計案包含:中研院歐美研究所、雪舍自宅、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彰化師範大學圖書館、中正大學圖書資訊大樓、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曉峰紀念館、臺灣大學生技館及館員住宅、國科會精密儀器發展中心等。她的設計強調「美學與工藝必須建立在環境與人性關懷的基礎之上」,在探究建築的價值中,以公共觀念開啟建築事業的社會意義。她曾任中華民國女建築師聯誼會顧問、台灣女建築家學會名譽發起人,並獲頒第21屆國家文藝獎建築桂冠,成為臺灣第一位獲此榮耀的女性建築師。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台灣女建築家學會(Women in Architecture Taiwan (WAT)


  台灣女建築家學會的成立宗旨為看見她的歷史(Her story)、聽見她的聲音(Her voice)、支持她的堅毅(Her persistence)──以記錄台灣的女建築家歷史,促進歷史平權;以尊重多元化的建築環境,回歸人與環境的關懷,推動空間賦權及永續工藝發展。(www.wataiwan.org)

許麗玉

  美國耶魯大學建築碩士,曾任台灣女建築家學會首屆理事長,著有《末年:戰後台灣現代建築與移植現代性》。
 
 

目錄

出版序 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
謝誌 社團法人台灣女建築家學會
導言 許麗玉

代序 關於姑姑的回憶 王如曼

第一部 王秋華的歲月
明月前身
父親
旗袍與詩
遠渡重洋姊妹情深
中央大學
聯合國大廈的女廁
網球與音樂
療養院與貓
哥倫比亞大學
建築師古德曼先生
猶太教堂與現代藝術
紐約市立小學與公共藝術
美國文化研究所
美國QCC大學坡道街
酪梨樹同事
四姊妹事務所
1984
雪舍與母親
王老師電影會
現代圖書館
以父之名──雪艇圖書館
看見理想國
最後一堂課

建築導讀 建築是理想國 許麗玉、徐鉦儒

第二部 王秋華的建築
Congregation B’nal Israel, Millburn(1952)
Congregation Shaarey Zedek, Detriot(1959)
Crestview Country Club, Agawam(1959)
Fifth Avenue Synagogue, New York(1959)
Temple Beth El, Springfield(1962)
Temper Barnert, Paterson(1965)
Urban Design Proposal: Manhattanville on the Hubson, New York(1964)
Public School 92, Richmond, Staten Island(1964)
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1973)
Public School 57, Richmond, Staten Island(1977)
Queensborough Community College, Bayside(1977)
Ngai-Harris Passive Solar House, Massies Mill(1979-1988)
雪舍(1984)
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1985)
中正大學圖書資訊大樓(1993)
雪艇圖書館(1997)
特別篇:傢俱

年表
創作禮讚 之間 楊偉林
參考資料
 

出版序
 

  以臺灣女性建築師為文本的《島嶼煉石記》系列出版,源自本會與女建築家學會合作的「看見臺灣社會轉型時刻的女性建築家」計畫。隨著越來越多女性投入建築領域,卻仍然只能閱讀男性建築大師的故事,我們期望藉由挖掘更多優秀女性建築師的故事,讓大眾認識女性力量,以及她們在這片土地上展現的創意與堅韌。

  本系列聚焦於三位活躍於二戰後的關鍵女建築師──修澤蘭(1925–2016)、王秋華(1925–2021)與王秀蓮(1929–2023)。透過她們的生命故事,回顧1950至1980年代臺灣社會的轉型時刻,一代人對於建築的貢獻與深刻思考;並窺見三位女建築師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找平衡,在島嶼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塑造出獨具特色的建築風貌。本書不僅是對她們成就的致敬,更是對臺灣建築史的一次深刻反思與重構。無論你是建築愛好者,或對女性在各行各業的貢獻感興趣,本書都將提供全新的視野與靈感。

  感謝總策畫許麗玉充滿巧思的內容安排,女建築家學會的計畫成員們(林君安、吳南葳、黃少妤、蔡明穎、許家茵)、三位創作禮讚的藝術家(葉佳緯、楊偉林、古國萱)的辛勤投入,及第三屆理事長林家如與第四屆理事長何黛雯的支持。女建築家學會的她們都身兼數職──為人母、為人師、為人女、為人妻,真切體現了女性在不同年代和社會中的挑戰,儘管忙於日常生活、學術和專業,她們仍能奉獻精力與心力給所愛的社會。

  本書的出版亦承載著本會對推動性別平等及建築文化研究的努力。我們共同希望本系列的出版僅是第一步,未來能有更多女性建築師的故事,以不同媒介或方式被看見與傳承,並透過提升女建築師的能見度,鼓勵更多女性勇敢投身於這一充滿挑戰與機會的專業領域。
 
──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王時思

謝誌

  本會以補述與建立女性空間規畫設計專業者的創作資料與生命敘事為宗旨,持續舉辦認識各世代女建築家生平與作品的活動。基於這些活動所累積的資料、知識與參與動能,本會終於和「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啟動 2024 年的合作計畫「看見臺灣社會轉型時刻的女性建築家」,於 2025 年將修澤蘭建築師的圖說研究與王秋華、王秀蓮兩位建築師的資料編輯成專書出版。

  首先,感謝「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的王時思董事長與沈孟穎專案執行秘書,本會第三屆理事長林家如的支持、常務理事林君安的提案、創會理事長許麗玉共同主持計畫並擔任總策劃,促成本計畫之成立並補助專書出版。同時感謝國立臺灣博物館與本會長期合作相關研究與推廣,特別感謝臺博館副研究員林一宏博士、企劃組許擎先生與林依伶小姐協助本計畫,優先將我們蒐集到的建築圖資掃描建立數位檔,連結上臺博館「二次戰後臺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徵集及數位化計畫」,讓本計畫出版的專書內容更彌足珍貴。

  本會對王秋華建築師的建築研究,緣起於2017年9月舉辦的「建築評論公開賽:王秋華的中原大學圖書館」,與王建築師合作串起不同世代建築人共聚一堂討論公共圖書館建築。2018年初,本會榮幸由王建築師擔任名譽發起人之一,她陪伴女建築家們成立組織。2019年10月,臺灣建築學會主編吳光庭教授委由本會首屆理事長許麗玉編輯《建築專業的社會意義:王秋華建築師的設計及思想》專輯出版。不久,王秋華建築師更由各界推薦獲頒第21屆國家文藝獎建築桂冠,成為臺灣第一位獲此榮耀的女性建築師。她辭世一年後,本會協助王建築師家人與中原大學圖書館約定捐贈她的文物,並由關惠尤建築師與許麗玉理事長合作在館內設計「雪舍書房」保存展示她的文物書籍,永恆紀念。

  資料蒐集研究過程,特別感謝王建築師的家人張忠琳女士與王如曼女士、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王老師雪舍影友會(陳永齡女士、朱祖明建築師與鄭雪霏伉儷、陳紹平先生、李兩成先生、簡雪芬女士、蔡政鴦女士、陳以侖先生、傅玲女士、黃淑芬女士、蕭雯女士、郭瑋克先生、黃毓潔女士、吳佐之先生、關惠尤建築師和女兒張榆旋、蕭美黎女士、姜樂靜建築師等),以及曾經為王建築師留下口述歷史與作品記錄的研究者與單位,特別是香港M+博物館建築策展人王蕾女士、國家文藝獎《建築.秋華》紀錄片林婉玉導演及團隊、中原大學圖書館、郭玲玲女士等。最重要的是,王建築師生前完成了自傳初稿,並整理作品資料,奠立本計畫專書出版的重要基礎。

  這本書的誕生有賴許多人的努力與無私貢獻,感謝提供攝影版權的個人與單位,感謝田園城市出版社承諾協助出版,感謝美編林銀玲與文編江致潔細心編輯,感謝楊偉林運用王秋華建築師生前使用的布料,以纖維藝術創作禮讚她;感謝參與研究撰寫王建築師作品選案介紹的徐鉦儒,感謝編撰王建築師生平的總編輯許麗玉用心構思、研究、撰文與執行。所有人都在第一時間無條件允諾參與協作,這些日子以來每個人在奔忙的公務與家務之間盡力完成任務,為了不容青史盡成灰,希望那個「史」裡也有Her story, Her voice, Her persistence。

  最後,感謝王秋華建築師曾經為臺灣留下美好的建築視野。
 
──社團法人台灣女建築家學會

導言

島嶼煉石記
文/許麗玉


  「女人是男人所不是的⋯⋯但女性並不是因為天生資質低劣而未能在人類歷史上留下重要足跡,而是因為歷史抹去了她們的足跡,所以她們才居於劣等地位。」西蒙.波娃在1949年夏天出版的《第二性》中冷靜指出:「擁有女性的身體不是做為女人的充分條件,因為即使你擁有女性生殖器官,也可能被指著鼻子說,你不像個女人。」波娃沒有說過女性成為建築師會如何,她的話語倒是意外吻合歷史上,世界各地努力成為建築師的女性不約而同的遭遇──「女孩做什麼建築師?女人當建築師如何照顧家庭養兒育女?」甚至是不知如何回答的肯定式問句:「女性因為天生可以成為母親,所以在建築表現上應該比男性細心溫柔、更懂得照顧人⋯⋯吧?」這種糾結,在波娃留下的闢見中稍微打開:「令男女有別、令女性臣服於男性的決定性因素不是生物、心理或經濟上的原因,而是『文明世界』。」

  一直以來,我難以苟同建築圈內流傳的說法:「建築無性別差異」。作為一位女性,又剛好是一位在臺灣做建築的女性,耳熟能詳那些早已列入戰後臺灣建築名人堂的英雄事蹟,剩下有關王秋華、修澤蘭、王秀蓮等同樣是戰後臺灣建築師,卻沒有相近質量的研究資料,好像自然成了女性早該知道般,怎麼看她們的缺席都像是歷史的性別分水嶺,每每想到這兒就令人厭氣,讓我更想爬梳她們同時在個人與職業上成為她們的故事,也許看起來像是賭氣、想一較雌雄,但我真心以為說故事的感染力,可以讓每個人心生動力去發現另一種因性別在歷史上長期被忽略的可能性空間。畢竟,她們早該出現在公共閱讀視野了。

  總之,我在2024年一月多事之際,仍咬著牙接下了這項限期十五個月出版文本的不可能任務──為一般讀者敘述三位臺灣女性建築師修澤蘭、王秀蓮、王秋華的故事。由於三本書被設定為同時誕生,系列書名與內容架構需概念性包容三位主角相同與相異之處;同時,我又極想讓人們如看電影般,看見她們的時空情境,於是「島嶼煉石記」像古老傳說般浮現腦海,朦朧又清楚的詮釋了這一段生書的歷程──將故事基地定位為,在臺灣這座島嶼上做建築這整件事很難,同時隱約譬喻了每一位女人都是一座島嶼,她們成為建築師的人生都是磨難。《島嶼煉石記》將每一位主角的故事分為「歲月」與「建築」兩部分陳述,再以年表合攏,並以藝術創作禮讚她們的精神。策畫的寓意旨在詮釋「她們」窮盡畢生心力精煉建築,以補臺灣天地人我共居的家園。

  王秋華,建築日月

  「建築日月」是回看王秋華的自傳與建築作品集所帶給我的感受,她曾問我對建築的觀察,當時我形容她的建築設計可以看見日月作息,她微笑著。我常感覺人與人之間,不看來往多久,而是能否感同身受。雖然我在她人生最後十年才開始往來,卻因為幾次關於她的重要大事,包括國家文藝獎、建築專輯、香港M+博物館演講等,短時間內拉近我與她之間的認識距離。在這本書之前,她早已經為自己寫了傳記,因為是留給家人與好朋友的紀念,當時並未出版,僅在2019年我為她編輯的特輯中刊出部分。這本書基本上是依循她生前整理好的自傳和作品集,一如她對每件事都有所準備的性格,我們再稍微整理與選擇內容後編輯而成。有關她的個人故事,我盡可能保留她的書寫語氣,希望讓讀者能感受我所感受到的溫情與淡雅之氣,但考量她的自傳更像是回憶人生片段,我與編輯團隊便利用後來的事件與發生的時間,重建與她的記憶對話形式,讓閱讀她的故事有點像是穿越時空與她對話的情境,去理解她遊歷的那個時空。

  王秋華,別名德瀅,王世杰與蕭德華的次女,1925年8月8日生於北平,自幼聰慧喜好閱讀,能自學外語、音樂,因家學淵源亦能鑑賞詩詞書畫。她重視家人,特別是父親對她的影響深遠。1942年,她第一名考入位於重慶的中央大學建築工程系,學習建築的第三年,自美國奧勒岡大學畢業的李惠伯老師,引進了現代建築觀念在設計課練習題中,她才開始對建築感興趣。1946年大學畢業,她與姊姊同行遠渡美國進修,並獨自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建築系五年級學習,1947年取得學士學位後,申請獎學金進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就讀,由普西沃・古德曼(Percival Goodman, 1904-1989)指導,進一步啟蒙了她對「社會與建築」的思索。亦師亦友的古德曼先生除了提供她熟練美國建築工程技術的工作環境,於思維上開啟她思索建築專業的社會意義,深化她原本對建築內涵中的社會人文之興趣。她是建築的理想者,卻也看著美國社會及世界局勢而成了「悲觀的理想主義者」。

  1960年,她取得紐約建築師執照並成為古德曼建築師事務所的協同建築師,1967年正式成為古德曼建築師事務所合作建築師,她與古德曼先生一起工作近三十年,二人的建築工作分工是由她主設計空間配置,古德曼先生掌握建築整體形貌,並邀青年藝術家一起合作,使現代建築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直到1979年離開紐約事務所,二人合作完成七十多件建築規劃設計案,多數都是公眾使用的建築空間,她在這些建築規劃設計中細緻考量人們的使用需要,特別是連結建築與社區的關係,她相信好的建築設計能帶給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空間,這是建築師的社會義務。2009年她翻譯古德曼先生在1980年的著作《看見理想國:一位建築師的夢想國度遊記》在臺灣出版。

  她在耳順之年在臺灣登記成為執業建築師,展開她第二段在臺灣的建築生涯,此時,她為家人(特別是母親)設計自宅「雪舍」,並於1978與1988年為定居美國的外甥女一家人設計自宅,展現她最細膩的生活環境設計。同時,她開始與潘冀建築師合作設計現代圖書館,彼時,國際間盛行的工業建築風潮正迴流向臺灣,是1960至1980年代承襲二戰軍事工業科技激化了的建築科技競賽,進化現代建築的模矩(module)、自由平面(open-plan) 、大跨距鋼構建築,其中值得留意的一支是回歸人造環境的建築科技發展,強調技術創新(technical innovation)或稱高科技(high-tech)、永續(sustainable)建築。1970年代,她在美國執業後期已關注到這個建築發展趨勢,可看見她運用在美國文化研究所的設計。當她返回臺灣定居,1980年代正是臺灣產業科技轉型的關鍵時期,其中,新竹科學園區計畫是延續1960至1970年代國家推動科學教育與重用科技人才的首要建設。1986年在園區內完成的國科會精密儀器研究中心,是她與潘冀建築師事務所合作完成的第二項工業建築設計經典之作。此案的空間配置環繞中庭,調和了內外的物理環境,維繫了使用者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同時務實處理了各種設備實驗室尺度與秩序,簡潔有效率地將功能與造型整合為一體,由內而外的空間構成,外部環境日光變化映照在建築上,光與影恰如其分地進入室內或停留於外,安穩實現內蘊環境的建築。這正是她所擅長,將環境作息融入建築之內外構成,形成空間流動的韻律。

  她的最後一項建築工作,是主動為中原大學圖書館檢索區做改變,主要是因應人們習慣用電腦上網,對於閱讀、查找資訊的習慣已經改變了,圖書館空間使用必須持續隨之改變,讓圖書館適合並吸引人們進來閱覽書籍、蒐集資料、獲得知識,這座圖書館也是她念茲在茲應與青年人討論的「建築」。圖書館作為一種現代建築,並非侷限於房舍形式上的表現,更是為了人們認識知識之必要,而存在、流動、改變的空間,這便是一座「現代圖書館」的基本意義。

  回首她的歷史,選擇專心致力於建築工作、關懷社會環境、平等謙和待人、大隱於市,終於圓滿了人生,足以證明她的理想與智慧。

代序

關於姑姑的回憶
文/王如曼


  王秋華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良師、典範。她是我的小姑姑,我從生活的那一面觀察理解她,我們家人之間也有很多近距離需要彼此合作與包容的事情。

  在生活裡,她就是一個很浪漫、以「美」為最高指導原則、不可以打折的人,包括傢俱物件的精細角度、餐桌的布置排放、食物的搭配、衣飾的花樣顏色。

  她會很多事,也不會很多事。她會設計雋永的房子,思考房子的實用性,但是幾乎所有的機器她都無能為力。我每次回臺北都在幫她設定印表機、電腦、教她操作剛買的新式設備(她看到別人有就會很心動也要)。

  她活在一種有點詩情畫意的美感裡,那些繁瑣的真實細節,會有很多人幫她打點,我想為什麼會有人願意一直幫她的忙,因為她對晚輩有毫不保留的關心與實質幫助。她到晚年其實短期記憶力並不好,但是她一直記住我在哪裡工作與讀書,反覆詢問我的進修進度,讓我覺得她有把我放在心裡。我想很多她在工作上的晚輩都會有一樣的感受。

  她就是一個很真誠的人,很龜毛,很堅持,很理想,不保留。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892834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 x 23 x 1.4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宜日日好日:好日曆,陪伴你長成更好的大人
作者:好日曆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11-02
66折: $ 343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閉上眼睛就能看見的事物:華爾街首位盲人證券分析師所傳達的奇蹟
作者:愼盾揆
出版社:幸福文化
出版日期:2023-02-08
66折: $ 257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韓語文法精準剖析:第一線教育專家歸納!必學文法全概念系統解析,初級到高級語法一次學會!
作者:姜炫和、李炫(女井)、南信惠
出版社:國際學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04-29
66折: $ 527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醫道習慣:心、身、情、食、寢,習慣成自然
作者:蔡璧名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9-19
66折: $ 383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魔都精兵的奴隸 17
出版日期:2025-03-31
$ 105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想要交往的男友-全
作者:えむえむお
出版社:長鴻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18
$ 119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春季限定版】:臺日出版界話題作,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作者:杉井光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14
$ 284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隱喻領導力:啟發洞見、解決難題的200則思考提醒
作者:彼得.蕭
出版社:本事出版
出版日期:2025-04-25
$ 336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與人為善的幸福哲學:吳家德的豐盛人生心法
作者:吳家德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5-04-17
$ 300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