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腦科學緩解日常生活的焦慮,並且找回人生均衡的習慣。
★ 透過各式各樣的實驗與腦科學讓大家了解不安與焦躁的原因,以及擺脫焦慮的方法。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心理學作家 海苔熊、臨床心理治療師/作家 游乾桂、諮商心理師 莊博安、閱讀人 鄭俊德、台大心理系副教授/《大腦簡史》作者 謝伯讓、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推薦
用我專屬的速度重組人生!
設計不會因為不安與擔憂而動搖的方法,想要擺脫不安定的人生,就要駕馭大腦!
你會不斷地想拿起手機嗎?經常感到煩躁或因為小事生氣?或是對結果感到有壓迫感?算是比較在意他人視線的類型?還是無法看內容太長的文章?經常會分心?無法輕易開始會花費太多時間的事情?……如果有以上類似狀況,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不自覺的正為焦慮而苦!但是要告訴你的是:其實焦慮只是腦部創造出來的現象!
儘管如此,我們依舊經常被沒有形體的焦慮所折磨,「如果他獲得更棒的成果該怎麼辦呢?」、「應該不會因為一件事失敗就認為我很蠢吧?不對,說不定會這樣!」等因為擔憂尚未發生的事且驚慌失措。更大的問題是,焦慮的程度越嚴重,我們的精神就會被啃食!此一情況持續下去就會演變成焦慮症。若是容易不安與焦躁,人生就會像居無定所的船一樣漂泊不定,若是持續因為尚未面臨的事而不安,因為他人的視線而焦躁,我們就會失去自我。不僅會失去自信,還會陷入負面思考,導致所有的事情都會往後拖延且形成習慣性偷懶。
本書以三個階段循序漸進培養擺脫焦慮所需要的大腦習慣,教你如何透過積極的心理應對抑制焦慮,並明白焦慮對解決問題毫無助益。透過各種實驗與腦科學讓大家了解不安與焦躁的原因,提出提升自信、想要擺脫負面思考、提升執行力、確定人生本質的訓練方案,以及透過運動教你讓腦部活動,擺脫焦慮的各種方法。
想要擺脫焦慮的理由很簡單,就是為了不要過著被情緒左右的人生。解讀大腦吧!這樣我們才能理解情緒且擁有完整的日常生活。
作者簡介:
梁銀雨
高麗大學產業工學系畢業後,於伊利諾州立大學UIUC取得管理學碩士學位。於LG電子、斗山電子、CJ Freshway等國內大企業中執行戰略企畫業務長達二十五年,經歷各式各樣的顧問活動後,目前主要在著書、演講與授課。
以平凡上班族的身分開始了社會生活,不過為了不讓人生留下悔恨,選擇平時就一直想要的寫作與授課。非常滿意現在的生活,執筆著作了自我啟發與管理領域的書,努力研發與發揚把腦科學與進化心理學結合企業管理與人類生活的理論。著作有《初次接觸的腦科學故事》、《The Working Brain》等,並且監修了《早晨的再次發現》。
人生的目標是透過著作讓自己成長,以及利用微薄的力量對企業或個人造成良性影響,進而協助社會往值得期許的方向發展。所以目前努力對企業的成長與個人的發展達成均衡,創造每個人都幸福與正向的社會付出貢獻當中。
譯者簡介:
林建豪(Bryan Lin)
文化大學韓文系畢業。曾於韓國安東大學當交換學生,擔任專職翻譯已十幾年,翻譯過的漫畫超過六百本。
主要翻譯線上遊戲與各種書籍。
信箱:kt11090719@gmail.com
章節試閱
焦慮與急躁的差異
焦慮和急躁的意思一樣嗎?乍看下可能會認為兩個單字的意思相同,但嚴格來說,這兩個單字的意思不同。急躁是指「缺乏耐性且非常急性子」,英文是「impatient」或是「impetuous」等,完成某件事需要之最低程度的時間卻無法等待,想要更早得到結果而感到焦躁的心情。
簡單來說它可以說是「缺乏耐性且過度急躁的心」。
反之,焦慮的英文是「anxiety」、「nervousness」或是「worry」等,從單字的語氣來看時,更接近擔心、憂慮或不安等的意思。不是缺乏耐性很急躁,而是更著重於「未能獲得想要之結果的憂慮」。如果要比較兩者的話,焦慮是「對於結果的憂心與擔憂形成的負面心境」,急躁則是指「為了取得結果而過度性急」。因此焦慮與急躁並非相同的意思,急躁的相反詞可以說是耐心,但焦慮的相反詞則更接近不擔心或遊刃有餘的心境。
另一方面,急躁可能會成為引起焦慮的原因。如果不會太急躁且從容地接受,大概就不會感到焦慮,但若是每一件事都很急躁,情緒可能就會轉變為焦慮。
被選為韓國人特徵之一的「快點快點」是屬於焦慮呢?還是急躁呢?「快點快點」的基本目的是縮短掌控的時間,因此可以說是屬於急躁的一種。按下咖啡販賣機後連十五秒至二十秒的時間都無法忍耐把手伸向取咖啡的位置、站在微波爐前無法耐心等待食物加熱而不斷看微波爐內部的行為、塞車卻急著想要向前移動等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情況。
但是不會擔憂結果,這一類的情況屬於急躁。
反之,參加公務員考試或資格證考試等重要的考試前,因為擔心會落榜而忐忑不安無法專心讀書;或者是從年輕時就非常擔心年老後的生活;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時間嚴重不足而害怕無法完成,這一類的焦躁與不安的心情就可以說是焦慮。因為這一類的情況都對結果抱持著擔憂的心情。
儘管語意不一樣,一般人幾乎都把這兩個單字當作相同的意思使用,呈現急躁的情況下會使用焦慮,代表焦慮的情況下也使用急躁。本書要談論的並非急躁,而是焦慮。
精神與身體的反應
假設現在要和喜歡的異性約會,在前往約定場所的途中卻遇到了嚴重塞車,導致你大概會遲到三十分鐘左右,因為對方是自己的理想對象,因此不想錯過這樣的好機會,但遲到似乎會讓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說不定對方會等不耐煩而回家,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但路途卻還很遙遠,於是你開始感到焦躁了,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心境與身體會發生什麼樣的反應呢?
焦慮來自於腦部,腦部是由掌管呼吸、心跳脈搏、調整體溫等維持生命所需要的腦幹與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的邊緣系統,以及主管理性與理論思考的大腦皮質三個部位組合而成。位於腦部最外側的是大腦皮質,最內側的是腦幹,大腦皮質與腦幹之間則是掌握人類所有感情與情緒的邊緣系統。
感覺到焦慮時最先反映的部位是位於邊緣系統內側的杏仁核,杏仁核會最先感覺到害怕、恐懼或不安等負面的情緒,然後會傳達至大腦皮質創造出情緒。焦慮是想達成的事情受到威脅時焦躁與害怕的心情,因此杏仁核會先感覺到,下視丘、腦垂腺與腎上腺皮質組成的壓力反應軸便會啟動。另外,腦部會把眼前的情況視為危機,為了解決危機而啟用交感神經。交感神經啟用後,呼吸與脈搏都會變快,血管收縮後血壓會上升,由於心臟脈搏變快了,內心會感到忐忑不安,血液聚集到心臟後,就會產生一股如同胸口被某個東西壓住般的鬱悶感。當肌肉變僵硬,身體就會感到痠痛與冒冷汗,腎上腺素與皮質醇等壓力荷爾蒙分泌後,緊張狀態就會更加嚴重。
杏仁核若是亮起警示燈,腦部為了解決問題,就會把所有的能量聚集在該部位。
控管理性與理論思考的大腦皮質與被稱為腦部CEO的額葉的能量會被奪走分配在邊緣系統。
能量被奪走的額葉無法正常運作,因為無法集中精神,看起來就會像是失魂的狀態。理性的思考會麻痺或功能會明顯變差,犯下平常不會做出的失誤的頻率也很高。另外,控制肌肉動作的運動皮質會無法精巧地完成命令,造成難以執行精密的肉體活動。焦慮時難以將線穿過針也是基於此一原因。
焦慮也會讓無法從容早點出門的自己埋怨與自責,並且隱約感覺到氣憤與煩躁。因為額葉會失去控管的功能,導致我們不斷產生自責等的情緒,或者是對周圍的人洩憤,進而導致精神或肉體都無法維持正常的狀態。
出生於奧地利的加拿大生理學家漢斯‧塞利(Hans Selye)以一般適應綜合症(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把壓力反應彙整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出現上述的身體反應作為警告;第二階段是身體的神經與荷爾蒙發生變化抵抗,出現胃潰瘍等消化器官的疾病或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支氣管哮喘等循環器官的疾病,以及飽受各種疾病折磨;最後的第三階段會因為倦怠(burnout)導致身體抗壓的能力耗盡。能量枯竭後就很容易生病,嚴重時甚至會罹患憂鬱症或不幸喪命。
焦慮如果變成習慣,就可能會轉移為一般適應綜合症的抵抗與倦怠階段。
沒有特殊原因卻感到心悸、焦躁與不安,做任何事都會質疑結果,這一類的症狀若是持續未改善,可能會變成決定個人性向的因素,在周圍的人眼中可能會變成無時無刻都很焦躁與不安的人。嚴重時可能會演變成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等的重病,生活的品質也會明顯變差,生活可能會因為焦慮而被摧毀。
焦慮測試
看過本書的內容後你有何想法呢?試著檢驗一下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焦慮程度吧。
看過下列項目後,確認相符事項的所有內容吧。
1.無法耐心等待某件事,像是在醫院依照號碼等待診療或等待捷運抵達。
2.經常認為時間不夠。
3.明明沒有做任何事情,總覺得虛度時間很可惜。
4.會不斷地想拿起手機。
5.無法專心做一件事,會同時輪流做很多件事。
6.經常會有毫無意義的擔憂。
7.經常感到煩躁或因為小事生氣。
8.難以等待到結果出爐為止。
9.吃飯的速度總是比其他人更快。
10.認為睡覺很浪費時間。
11.經常會對結果感到有壓迫感。
12.開車時只要塞車就會生氣。
13.經常覺得一整天都沒做到事情。
14.總是認為不做事會很不安。
15.開車時特別容易遇到紅燈。
16.很在意別人說的話。
17.下班時間總是有種被追趕的心情。
18.曾經有衝動想要以旁門走道或違法的方式取得成果。
19.算是比較在意他人視線的類型。
20.無法輕易開始會花費太多時間的事情。
21.無法以廣範圍思考,而是以狹隘的方式思考。
22.一直都過著被某件事纏身的日子。
23.該做的事經常會拖延。
24.有時候行動像是機會主義者。
25.無法看內容太長的文章。
26.經常會分心。
27.就算要做的事情很多也無法專心。
28.經常覺得心跳很快且呼吸急速。
29.開始某件事時經常無法輕易放棄。
30.比其他人更貪心。
診斷結果
上面列出的項目全都是焦慮的症狀或是與導致焦慮之原因相關的內容,因此,如果相符的項目越多,可以說日常生活中就會受焦慮左右。如果相符的項目超過十五個以上,日常生活中受焦慮折磨的可能性很高,如果接近三十個就可以說是很嚴重。
焦慮對生活造成的影響
該如何改變焦慮的人生呢?如果相同情況下有人依舊能保持餘裕和從容的態度,那就有人會忐忑不安與焦急。因為受到多元化的因素影響,每個人會做出的行動也就可能不一樣,但大致上會有下列的特徵。
驚慌失措最後一事無成
額葉位於腦部的最前方,其功能之一就是預測必須做的事情的結果,在決定先後順序後予以執行。如果陷入焦慮當中,額葉的這一類功能就會被情緒中心邊緣系統搶走主導權,難以決定事情的先後順序,也無法專心做一件事。
為了擺脫眼前的情況,不會制定有系統的計畫執行,而是採用較即興的處理方式。
當眼前出現好幾個必須處理的事情時,因為不清楚該以哪個為優先而驚慌失措,最後導致一事無成。無法一次專心完成一件事,每一件事都以敷衍的方式草率處理。當內心感到不安與焦躁時,就會無法選擇和專注,每一個事物看起來都很重要且不該捨棄。
舉例來說,假設有一名大學生在期末考一星期前必須執行主修課程與通識課程,在這種情況下沒有感到焦慮與感到焦慮的處理過程圖式化後如上。
如果沒有感到焦慮,就會和第一張圖一樣,完成一項課題後才換另一項課題。
但如果是感覺到焦慮就會和第二張圖一樣,連一個課題都無法完成,不斷地隨機換其他課題。當進行一件事時,就會認為另一件事比較重要,換成另一件事時就會認為另一件事更重要。最後就只能在事情與事情之間不停地來回,儘管時間就這樣一點一滴流逝,終究未能完成一件事,當然也就不會有任何成果。
經常分心做其他事
驕傲與不安的心情一定會擾亂專注力,專注力若是被擾亂就會無法專心進行同一件事,而且也會一直分心做其他事情。進行課題時突然打開網頁搜尋沒有相關的新聞,或者是使用YOUTUBE搜尋有趣的影片,也會看完全不需要的購物中心,看書看一看卻因為分心而想不起來剛讀過的內容。就算沒有來電或訊息,也是不斷地拿起手機看,也會再次點擊剛才看過的信箱;突然想喝水或是拿起平常擱置在一旁的書,看起來就像是專注力有障礙一樣。
隨著越是擔心結果,就會下定決心更努力專注於課題,但若是內心感到焦躁與不安,就會因為毫無意義的行為而浪費許多時間,這是因為需要獲得心理上的安慰。若是有必須完成的事,就會呈現緊張的狀態,心情也會因為壓力而變得相當不安。此時只要網路購物或玩遊戲就會讓心情好轉,這是藉由逃避該做的事情避開讓心情變糟的情況,稱為心境修復(mood repair)。卡爾頓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佩奇爾(Timothy Pychyl)說把眼前的事情延後是一種能調適心情的有效方法。
它是一種獎勵心理或補償效應,以這樣的方式來消弭不安與焦躁的心情。像這樣沉浸於心境修復,就算長時間坐在椅子上,專心的時間也不多,而且只會毫無意義的浪費更多的時間。就算一整天都坐在椅子上,當一天進入尾聲時根本就想不到自己到底做過什麼事情。
這一類的生活模式會讓每天能使用的時間變得非常短,相對比較能專心的上午和下午都會無法集中在該做的事情,到了下午三、四點才會突然驚覺想到自己該做的事。以運用一整天的時間來說,完成度相對較低是理所當然的。通常強烈焦躁與不安的人都會有因為小小的成就而滿足的傾向,虛度每天大部分的時間,僅僅只有幾個小時能集中注意力,當專注力耗盡時,就會一副彷彿自己做了相當厲害的事情一樣的感到滿足。
這種逃避狀況的方式隨著時間越久,只會導致負面情緒變得更加劇烈而已。
因為分心做其他事情就等於是延後現在應當做的事,被延誤的事日後就會如同迴旋鏢一樣投擲出去後又再次飛回來,對我們造成負面的影響。在一項實際以大學生為對象進行的研究中發現,上學期玩樂時間多於讀書時間的學生剛開始壓力較低且看起來相對健康,但相反地,進入下學期後此一現象就會逆轉。雖然利用心境修復的方式能暫時讓心情放鬆,但那只是暫時避開讓自己不舒服的情況的一種騙術而已。當這一類的情況累積越多,就會擴大變成強烈的焦慮,如果感覺到自己經常分心做其他事,雖然可能是專注力失調,但也有可能是焦慮所使然。
不斷地找藉口
如果莫名地感到焦躁與不安,執行力就會變差。不會適時地進行該做的事,很容易就會不斷地拖延或找藉口敷衍,看起來就像是偷懶或優柔寡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時,懶惰也可能是引起焦慮的原因,但從結果來看時,強烈的焦慮會導致人變懶惰。當一個人受焦慮所困擾時,會把進行某件事投入的時間視為浪費,執行時會感到猶豫不決,因為本人會擔心自己這段期間無法做其他事情。當有這樣的想法時,就會把該做的事延後或是企圖找藉口讓延後的行為合理化,開始做些毫不相干的事或是以逼不得已的方式找藉口。
舉例來說,在著作本書的期間,我的伴侶犬伊瑟的眼睛發生了問題,雖然白天都沒有異常,但每天晚上一個眼睛都會充血變紅,讓人相當擔心。就算去平常會去的動物醫院接受過好幾次檢查,依舊找不到根本的原因,於是我便決定去綜合醫院。不過,在出發前我突然想到帶伊瑟往返醫院,以及等待看診等大概需要不少的時間吧,在這段時間內我當然就無法做其他事情,明明想要快點寫好書,但卻沒有想像中容易,一想到會因為焦慮而浪費半天或更多的時間,頓時就失去了動力。當時我腦海中浮現了這一類的想法。
「今天應該會有很多人,大概很困難吧,改天比較閒的時候再去吧。」
「不會有事的,之後進行綜合檢查時再一起檢查就好了。」
「說不定今天沒有預約會很難排,可能會白跑一趟,先預約看診,明天再去吧!」
雖然我想出了各種不能帶伊瑟去醫院的理由,但終究只是因為焦慮而把無法付諸行動的情況合理化罷了,最後去醫院的時間被延到非常久以後,治療時間也就變晚了。
像這樣感到焦慮時就會無法正常做事,同時會陷入自我合理化的陷阱。
被不當的事情誘惑
這樣的表達方式或許會讓人感到不愉快,但強烈焦慮的人看起來就像是機會主義者,所謂的機會主義者(投機主義者)不會保持一貫的立場,會依照情況的變化而傾向有利的一方。如果想快點得到結果的想法很強烈,當進行某件事的過程中發現另一件事能更快解決,或者是會有更好的結果時,就會捨棄原本手上進行的事情。就像是站在遊樂園售票處或機場安檢處大排長龍的隊伍中反覆地往較有利的那一邊移動一樣。
試著以就業為例子說明吧!大學畢業後有好長一段時間都是無業狀態,在內心感到焦躁與不安之際表示自己想在A公司上班的意願,A公司的規模不大,薪水與福利也不算好,而且以前自己都認為那間公司很糟糕。再等一段時間說不定會有條件比A更好的公司錄用自己,但因為實在太不安了,總覺得拒絕A公司的提議後就不會再有其他機會。大概還是得去A公司,同時也很感謝A公司錄用自己。
令人遺憾的是,在正式上班的前幾天B公司傳來聯絡說自己錄取了,B公司的規模不僅比A公司更大,薪水條件與福利也明顯優於A公司,同時也是自己一直都很嚮往的公司。面對這樣的情況大概會很煩惱,經過一番猶豫,為了遵守義氣可能會繼續選擇A公司,但也有可能放棄A公司而選擇B公司。雖然因為焦慮而選擇了A公司,但當認為B公司對自己更有利時,就很容易會猶豫且難以抉擇。
這樣的行為在其他人眼中可能會被視為是專門找對自己有利的事的投機主義者,焦慮越是強烈,這一類的傾向就會越明顯。可能會被視為難以捉摸、沒有主見的人,更嚴重一點,可能會被視為只追求利益、隨時都會改變立場且無法信賴的人物。焦躁、不安,以及對於結果的恐懼會阻礙理性與合理的思考。
若是內心無法放鬆且感到著急,可能會做出違背倫理的行為,嚴重一點甚至會做出違法的行為。當出現無法和暗戀的對象交往的不安,以及不想放手的焦躁時,可能會做出傷害對方的行為;假設某人從小生長在極度貧困的環境,當想要擺脫貧困的念頭讓自己感到焦慮時,很可能會因為執著於輕易賺錢的方法而迷失自我;參加重要考試時深怕考差的不安感也會讓人禁不起不當行為的誘惑;對於升遷感到焦慮時,可能不只會阿諛奉承或拉攏關係,甚至會做出行賄的錯誤行為。
在公司時亦是如此,若是因為未能獲得上司的認同而焦躁與不安,可能會因此而搶奪同事的績效或是把他人的創意占為己有;若是急著想要比競爭公司更早研發出新產品,可能會做出竊取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的創意、靠關係或行賄等的違法行為。另外,採取投機取巧的方法也可能造成負面的結果。舉例來說,建蓋建築物時施工時間比計畫的更久,導致施工者感到相當焦慮,為了能趕上工期而刻意忽視既定的工程程序或作業需要的時間,為了隱瞞此一情況,可能就會向監督管理的機關行賄。公司發生的所有事件都是因為此一因素引起的。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焦慮時都會被負面或違法等的誘惑蒙蔽雙眼,相信也有很多人會努力堅守應有的原則,但過度心急時往往都會失去理智的判斷。當理智被必須先完成的工作逼迫控制,就會被不當與違法的方法所誘惑。
目光變狹隘
焦慮症狀嚴重的人大致上都會被自己的事情纏住,無法掌控周圍的情況或是失去觀察他人的餘裕,就像是看不見在一旁奔跑的其他馬匹,戴上眼罩一心只朝著終點奔跑的賽馬一樣。
這一類的人只會盲目地看著前方奔跑,而這就稱為隧道視覺效應(tunnel vision),隧道視覺效應是指看不見整個大局只能看見部分受限的思考與視覺。由於進入隧道後左右都是封閉的狀態,不管怎麼努力也看不見周圍的狀況,在隧道內部只能看見遠處的出口而已。隧道視覺不同於專注和投入,專注與投入是一邊觀察周圍,為了達到和諧而尋找適當的位置進行該做的事情。不過嚴重焦慮的人卻沒有多餘的心力去觀看周圍,因此既無法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也沒辦法與周圍形成和諧。
以投資股票為例,雖然可以保持從容的態度,站在長期的角度邊觀察邊尋找適當的股票,但如果急於想快點獲得成果,就無法以更深遠的目光來看待。明明有比自己選擇的企業更棒的公司,卻沒能發現且逞強去投資,虧損時也想不到合理的應對方案,只是不斷地執著於自己的股票,不斷地在原地打轉找不到出口。
目光若是變狹隘,在多方面觀點思考的能力就會變差,觀看情況或問題原因的觀點,以及尋找解決之道的方向也都無法從多元化的角度著手,只會盯著同一個方向,思考的範圍就會變狹隘,思考力與判斷力理所當然就會變低落。解決問題的戰略性思考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從系統性的觀點正視問題,
這個世界上的所有問題都銜接著另一個問題,有肯定性的正向層,往往也會有否定性的負面層。就像是食物鏈的一個層面如果改變,整個生態界就會發生變化一樣,一個問題會與另一個問題連接,解決一個問題後,可能會衍生另一個問題。
英國殖民時期的印度曾經一度因為眼鏡蛇而造成嚴重的傷亡,為了解決此一問題,於是便實施了只要捕捉眼鏡蛇就會提供獎金的政策,後來大家都為了領獎金而努力捕捉眼鏡蛇,眼鏡蛇造成的傷亡情況也大幅度減少了。但隨著時間越久,捕捉眼鏡蛇領獎金的人也增加了,甚至有人為了領取獎金而設置農場飼養眼鏡蛇。政府明白問題的嚴重性後就廢除獎勵政策,後來大家就把已經失去任何價值的眼鏡蛇隨便放生,結果造成的傷害比實施獎勵政策之前更嚴重。
就像這樣當一個問題解決後,可能會引起另一個問題形成連鎖效應,因此解決問題時不該漠視整個系統的層面,換句話說,不要把問題視為獨立的個體,要從整個系統的觀點來看,必須站在整體的觀點掌握解決問題造成的影響後予以應對。
陷入焦慮的人無法從考慮到全盤的觀點正視問題,只會在意眼前看見的情況,雖然可以對沒看見的另一個問題置之不理,可能會以無厘頭的方式解決問題,或者是只解決一部分等降低成果的品質。
目光狹隘者的另一個缺點就是,總是無法率先行動,只能一昧地跟在別人後面。
抓魚的訣竅之一就是,不能一直追著魚跑,而是要守住魚會通過的路口,必須將漁網設置在魚可能會經過的路口,然後驅趕魚或是等待魚經過。因為焦慮而導致目光變狹隘的人看不見路口,只會盲目地追著魚跑,當內心的閒適消失時,就會難以耐心等待。當失去耐心等待時,能採取的行動只有追趕眼前的事物而已。
想要率先等待某個事物,就必須自己發揮無限的耐心,需要自我節制的能力。掌控自制力的人能引導整個局勢,失去自制力的人只會被情況牽著鼻子走而已。
我們生活周遭都會有經常被某件事糾纏困擾的人,這一類的人通常進行某件事的成果都會較差;反之,也有平常看起來游刃有餘且辦事效率佳的人。兩者之間的差異就在於,是站在前面等待呢?還是從後面追趕呢?
若是想要把人生引向成功之路,自制力(self-control)是很重要的一項條件,而這早已是廣為人知的事實。無法自制的人通常都沒辦法長時間忍耐,想要等待就必須具備能預測遙遠未來的慧眼。唯有望向遠處探測變化的流動才能看見路口,投資的鬼才華倫‧巴菲特就是能看到遙遠未來的代表性人物,他不僅擁有優秀的技術,同時也能篩選評價差的公司,以長遠的目光進行長期投資,然後帶來驚人的成果。另一方面,投資股票虧錢的人大部分都是無法等待的人,追求短時間的利益,無法適應變化的情況,投資的錢就這樣飛走了。
人際關係變困難
當焦慮讓額葉的功能變差時,對於情緒的調適也會造成影響。額葉會調整來自邊緣系統的各種情緒和抑制衝動,無法控制情緒就和禽獸沒有兩樣,無論發生多麼令人氣憤或煩躁的事情,都應該要依照情況而能夠忍受;不管發生多麼開心快樂的事情,都必須能控制那份情緒。負責此一功能的就是額葉。
焦慮是邊緣系統亮燈的狀態,習慣性焦慮的人其腦部就等於是經常響起警報,就像是已經充滿氣體,只要觸碰一下就會爆炸的汽球。當邊緣系統亮燈時,額葉的功能就會變差,無法控制負面情緒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倘若不安與焦躁的心情持續不斷,為了消除這份情緒就會釋放能量,對周圍的人感到煩躁、說話粗暴,或者是因為瑣碎的小事情而發脾氣。
但一般來說,因為焦躁或不安而煩躁或發脾氣時,對方多半都不是引起焦慮的原因。自己偷懶導致重要約會遲到,於是急急忙忙開快車,途中卻對正常閃方向燈換車道的人爆粗口,此一情況就屬於這一類的例子。對毫不相干的無辜者宣洩情緒。
如果周遭的人會莫名其妙生氣或經常感到煩躁,大家當然不可能會喜歡那個人,只有當事者會知道自己煩躁的理由,但受到波及的人卻會感到心情受創。
所謂的人際關係可能會因為小事情而變好,卻也可能會因此而變糟。
一句體貼的話能讓人際關係變好,無心說出的一句話也可能摧毀付出心血累積的關係。心急與不安時說出的話不可能會好聽,雖然可能是沒有其他意思脫口而出的話,但對方的心情卻可能會因此而受創。如果和對方是能理解自己處境的關係,大概就不會在意且輕描淡寫帶過,但對方更可能是不懂自己狀況的人,這樣不僅會讓周圍的人感到疲憊,最後也會導致人際關係破裂。
舉例來說,戀愛技巧不純熟的人大致上都容易焦慮,無法從容地等待對方敞開心房走過來,往往都會因為過度急躁而搞砸一切。這一類的人無法耐心與從容等待,只會執著於尋找能快點擄獲對方芳心的方法,送對方會喜歡的昂貴禮物、請對方吃平常根本就不可能會吃的高級食物、減少睡眠時間送對方到某個路程遠的地方等竭盡所能獻出殷勤。因為自己已經竭盡所能付出了,於是就會希望對方也為自己付出一切,而這就是所謂的「戀愛急躁症」。
當這一類的心態根深蒂固時,就會不斷地想向對方確認「你對我有何看法?」、「我對你來說是何種存在呢?」之類的,或者是斬釘截鐵認為「你愛我的程度似乎沒有和我一樣多!」。如果對方因為重要的約會或行程而無法見面,就會發飆或完全不考慮對方立場且不斷地傳訊息確認對方在做什麼。若是對方沒有回應,就會以挖苦的口氣說:「有那麼好玩嗎?都不回訊息?」或者是質疑對方說:「你真的是在OO嗎?」
偶爾對方體貼說:「你應該很累了,早點回去休息吧!」你卻會誤以為是對方討厭你才會要你早點離開,並且一臉難過的回應說:「你希望我早點回去嗎?」、「我覺得你好像變了。」甚至會說自己為對方付出那麼多,但對方付出的程度卻遠遠不如自己,並且以審訊的態度逼問對方說:「你到底為何和我交往呢?」
但要擄獲他人的芳心有那麼簡單嗎?完全不考慮對方的感受,自己盲目地向前全力衝刺,同時又期待對方配合自己的步調,這樣的行為當然就只能說是過度的貪心。如果自己衝太快,對方就會亂了步調而疲憊不堪,如此一來對方在感情上就會筋疲力盡,同時產生無法繼續在一起的念頭,
兩人的關係會就這樣走向終點。像這一類過度急躁的想法反而會讓心愛的人離去。
人際關係最惡劣的情況就是被孤立,焦慮會讓自己疲憊,但同時也會讓周圍的人煎熬難受。如果每件事都處於焦躁和不安的狀態,旁人可能也會被那股情緒傳染。
現在假設和朋友們一起去旅行吧,大家都滿心期待顯得相當雀躍,但卻有一個人擔心會下雨、擔心住宿處不方便、擔心無法準時趕上車、擔心會發生危險的事情等,每件事都顯得戰戰兢兢,這樣其他人會覺得舒服嗎?起初認為無所謂的人隨著時間過去就會變得很在意那個人,內心也會覺得不舒服,最後甚至感到煩躁。
原本愉快的旅行以不和收場,一起旅行回來的朋友也會表示往後不再和那個人一起出遊,同時留下不愉快的記憶。
同團的人很可能在短時間內都會陷入相同的情緒狀態,而這就稱為「情緒傳染」。如果待在開朗和愉快的人身旁,自己也可能會因此有好心情;但如果待在陰鬱與生氣的人的旁邊,就會有心情變糟的感覺,而這就是情緒傳染造成的結果。
周圍如果有罹患焦慮的人,身旁的人大概都會有「只要和這個人在一起就會焦躁和不安」或是「和這個人待在一起就會無時無刻覺得心情很糟」之類的想法。
如果這一類的事經常發生,累積的疲勞感就會讓人對他避而遠之,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慢慢保持距離的人,周圍的人會漸行漸遠,自己終將會被孤立。
焦慮與急躁的差異
焦慮和急躁的意思一樣嗎?乍看下可能會認為兩個單字的意思相同,但嚴格來說,這兩個單字的意思不同。急躁是指「缺乏耐性且非常急性子」,英文是「impatient」或是「impetuous」等,完成某件事需要之最低程度的時間卻無法等待,想要更早得到結果而感到焦躁的心情。
簡單來說它可以說是「缺乏耐性且過度急躁的心」。
反之,焦慮的英文是「anxiety」、「nervousness」或是「worry」等,從單字的語氣來看時,更接近擔心、憂慮或不安等的意思。不是缺乏耐性很急躁,而是更著重於「未能獲得想要之結果的憂慮」。如果要比較兩...
作者序
觀察我的大腦的時間
有兩名田徑選手肩並肩站在起跑點,他們是參加一萬公尺長距離競賽的選手,當告知出發的槍聲響起時,兩名選手便開始衝向終點。不過奇怪的是,一名選手的跑道沒有任何障礙物且平坦順暢;另一名選手的跑道則到處都是跨欄和水坑之類的障礙物,跑道有障礙物的選手雖然使盡全力衝刺了,但不是被跨欄絆倒就是掉入水坑,導致根本就無法提升速度,最後他筋疲力盡倒下且放棄了比賽。
生活中存在著焦慮就和田徑比賽設置障礙物沒有兩樣,就算想要跑快一點,卻因為障礙物而導致無法提升速度而束手無策。這樣的情況若是持續不斷,對於生活就會感到疲憊,人生也感受不到一絲絲的幸福或滿足,焦慮就像是會啃食生活餘裕的蛀蟲一樣。
曾經有一個人在回顧自己的過去後發現,他一直都活在焦慮當中,不管是職場生活或是離開公司開始自己想做的事情時,任何事他都急著想先看到結果,當出現不滿意的結果時,就會籠罩在不安的情緒且揮之不去。久而久之,人生就會一直都是呈現疲倦且煎熬的狀態,經常發生物質上的損失,明明想要走捷徑,但多半都是事與願違反而繞了一大圈。為了想快一點升遷而換了公司,但卻反而落後其他同期或後輩,為了比其他人更快獲得經濟上的安定而投資,卻因此導致經濟狀況變得更艱困。
每當這一類的事情重複發生時,他就會哭訴自己明明努力生活了,但為何人生會如此不順遂。漸漸地他對世界與周遭的埋怨不斷累積且隨著時間的流逝,他開始鄙視自己是一個倒楣且沒有人緣的人,不僅難以找回自尊心,整個人生都是負面的,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於人生的滿足度也很低。
就這樣有一天他突然明白想要更快、更早取得成果的焦慮反而降低了生活的品質,它也是造成自己繞遠路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他也終於知道急躁與焦躁的心會讓我們無法享受人生的餘裕,以及讓人生變得非常劣質。倘若沒有焦慮,人生說不定就會變得非常不一樣,他算是付出慘痛的代價獲得了寶貴的經驗。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後,他展開了自我管理的心境訓練,最終目標是把自己內心深處根深蒂固的焦慮連根拔除。儘管過程枯燥乏味且艱辛,隨著他反覆地執行心境訓練,籠罩內心的焦慮之霧也逐漸散去了,雖然不盡完美,但原本對人生造成干擾的焦慮有相當程度都已經清除了。
讀者大概早已經察覺到了吧,這裡所說的「他」就是筆者我本人,前面的故事並非他人的故事,而是筆者我自己的故事。我至今還沒完美克服焦慮,雖然偶爾還是會有受焦慮所苦的事情,但相較於充滿焦慮的過去,現在可以說是達到相當程度的變化。每當感到焦慮時,我就會利用過往學會的教訓調適心境,這是能更具餘裕牽引我人生的原動力,儘管不夠完美,但正視焦慮的實體且戰勝它的心境引導我邁向更滿意的人生。
回顧過往人生的同時,不禁讓人遺憾如果能更早一點領悟這件事,或許我的人生就會更不一樣吧?筆者帶著這份遺憾的心情,想要建議和筆者一樣習慣性焦慮的各位千萬不要重蹈覆轍,而這就是筆者編著本書的動機。
本書主要著重於管理焦慮的方法,導論是從概念層面說明何謂焦慮、焦慮在日常生活中是以何種型態出現,以及焦慮是如何摧毀我們的人生。另外筆者還提出當焦慮出現時立即調整焦慮的認知行動治療方法,後面還有說明利用深呼吸管理焦慮的方法。以及提出了透過提升自信與實踐力、正向的思考與確定自己的本質、明確分清楚該做的事與事情的優先順序,讓自己循序漸進擺脫焦慮的方案。由於焦慮是腦部形成的一種現象,本書的整體內容都引用了腦科學理論。
雖然擺脫焦慮花了相當漫長的時間,但從那一刻起我彷彿就像是擺脫枷鎖一般,就像是找到人生真正的自由。現在我都不太會感到焦慮,我的人生和精神也都變得更有餘裕。期望本書能讓飽受焦慮所苦的所有人能找回人生的自由,並且幫助大家能以正向的角度看待人生。
觀察我的大腦的時間
有兩名田徑選手肩並肩站在起跑點,他們是參加一萬公尺長距離競賽的選手,當告知出發的槍聲響起時,兩名選手便開始衝向終點。不過奇怪的是,一名選手的跑道沒有任何障礙物且平坦順暢;另一名選手的跑道則到處都是跨欄和水坑之類的障礙物,跑道有障礙物的選手雖然使盡全力衝刺了,但不是被跨欄絆倒就是掉入水坑,導致根本就無法提升速度,最後他筋疲力盡倒下且放棄了比賽。
生活中存在著焦慮就和田徑比賽設置障礙物沒有兩樣,就算想要跑快一點,卻因為障礙物而導致無法提升速度而束手無策。這樣的情況若是持續不斷,對...
目錄
前 言 觀察自我大腦的時間
第1章 威脅日常生活的焦慮是什麼呢?
打穀
出現焦慮時
焦慮與急躁的差異
精神與身體的反應
焦慮測試
第2章 焦慮對生活造成的影響
驚慌失措最後一事無成
經常分心做其他事
沒有任何發展
不斷地找藉口
被不當的事情誘惑
目光變狹隘
人際關係變困難
繞遠路
精神障礙的衍生
第3章 培養擺脫焦慮所需要的大腦習慣
第一階段命名:對自己的焦慮有所認知
第二階段認知轉換:透過積極的心理應對抑制焦慮
第三階段狀況應對:採取可逃避焦慮的即刻性措施
第4章 不會厭惡自己的心態
自信與焦慮
信心降低的原因
提升自信的訓練方案
第5章 利用正向思考保護大腦
負面思考與焦慮
陷入負面思考的原因
想要擺脫負面思考的訓練方案
第6章 若是不想讓懶惰變成習慣
執行力與焦慮
懶惰與拖延的原因
提升執行力的訓練方案
第7章 必須成為自己人生主人的理由
人生的本質與焦慮
未能找到人生本質的原因
確定人生本質的訓練方案
第8章 明確決定該做的事情的順序
明確定義問題
找出解決問題的課題
決定事情的先後順序
後 記 任何事情都會在適當的時期來臨
前 言 觀察自我大腦的時間
第1章 威脅日常生活的焦慮是什麼呢?
打穀
出現焦慮時
焦慮與急躁的差異
精神與身體的反應
焦慮測試
第2章 焦慮對生活造成的影響
驚慌失措最後一事無成
經常分心做其他事
沒有任何發展
不斷地找藉口
被不當的事情誘惑
目光變狹隘
人際關係變困難
繞遠路
精神障礙的衍生
第3章 培養擺脫焦慮所需要的大腦習慣
第一階段命名:對自己的焦慮有所認知
第二階段認知轉換:透過積極的心理應對抑制焦慮
第三階段狀況應對:採取可逃避焦慮的即刻性措施
第4章 不會厭惡自己的心態
自信與焦慮
信心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