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跡•事蹟•軌跡 第十二集」
收錄19位創業夢想家的逐夢故事,他們來自於不同的世代、不同的產業,有著不同的理念、走著不同的創業道路。
但是他們同樣流著堅持不放棄的熱血,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
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
──《孫子兵法 始計第一》
創業決戰商場,
知己知彼乃能百戰百勝。
且看創業家們如何
掌握目標、順天應地、知人善任、運籌帷幄。
作者簡介:
心想文化
期望透過文字出版,發掘及分享各個產業的佼佼者。透過這些創業職人的成功的經營經驗,讓更多的讀者能夠從不同的創業故事裡獲得靈感、激勵與感動。無論百年老店、三代傳承、成功轉型、新創事業、微創事業,我們都會為這些在地深耕的貢獻在歷史上寫下一頁。
用刻畫人心的筆觸,替一群默默為台灣經濟、社會、人文、藝術所付出的領導菁英,記錄他們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讓他們最初的理念與夢想被更多人看見。同時期望透過文字的力量來激勵更多人去追尋自身的夢想。
章節試閱
1.「鬍鬚張魯肉飯」張永昌:
守住一甲子的火候 臺灣美食文化最佳代名詞
60年前,張永昌和父親張炎泉騎著一台腳踏車,載著熱騰騰的魯肉飯,從家裡到攤位,為熙來攘往的客人端上暖胃飽足的一餐;民國73年,一場家庭會議改變了鬍鬚張的未來,店面逐漸轉向企業化經營,成功打造深入人心的常民美食品牌。
一甲子飄香不斷,昔時臺北雙連市場顧客口耳相傳的老頭家,綽號「鬍鬚張」,如今變成註冊商標,更成為臺灣特色美食魯肉飯的代名詞。
2.「來而康長照醫療保健樂活館」林梅、余惠君、陳霞:
1+1+1>3 三個女人唱出一齣感動人心的好戲
林梅、余惠君、陳霞三位六年級生,從職場回歸家庭,因為都有身障家人的照護經驗,於是決議從長照醫療用品起步,再度從家庭走向創業,成功翻轉人生。
從創業一開始門前車馬稀的淒涼景況,走到今日累積兩萬多名顧客的亮麗好成績,三人憑恃一股堅持不放棄的傻勁,七年有成,永遠將顧客的需求擺在第一位。「來而康長照醫療保健樂活館」用最長情的陪伴,打造出專屬的溫暖人情味。
3.「威格專業英語機構」李佳霏:
從在地展望世界 We-Go十年有成
坐落在彰化市區的「威格專業英語機構」是在地知名的英語教學機構,創立迄今十餘年,培育出無數優秀學子,門外洋洋灑灑陳列學生名字的榜單,更昭示其優異的教學成果,背後最重要的推手便是班主任──李佳霏。
教育科班出身,卻不願受限於制式體系;曾嘗過上電視銀幕被掌聲包圍的滋味,但並未朝演員之夢前進;置身光鮮亮麗的科技公關產業,卻意識到這些並非自己熱情所在。她在年輕時多方探索,繞了一圈,最終回到家鄉,走上英文教學之路、站上屬於自己的舞台,而這一切,她感謝上帝的愛及對她人生的安排。
4.「哈亞極品咖啡」三上 出:
跋山涉水成就Gesha Bank 只為賣好喝的黑咖啡
近年臺灣掀起藝妓咖啡(Gesha)風潮,這款原本出身於咖啡的故鄉衣索匹亞,天生帶著淡雅甜美的氣息,輾轉至南美洲巴拿馬栽種,經不同土壤、天候洗禮,增添飽滿的花香、柑橘及各樣水果豐富口感的風味,一股爆裂的香氣讓人一喝上癮,儘管其身價不斐,但依然讓人趨之若鶩終不悔。
在臺灣經營Specialty Coffee今年屆滿20年的「哈亞極品咖啡」,蒐羅各地不同莊園的Gesha,從讓Geisha受到世界矚目的艾斯密爾莊園競標批次咖啡豆;亦或2019年創下全世界最高價紀錄的冠軍依萊達莊園綠葉日曬咖啡;甚或來自非洲的競標咖啡……,這裡可以完全滿足您一品美味咖啡的渴望。
1.「鬍鬚張魯肉飯」張永昌:
守住一甲子的火候 臺灣美食文化最佳代名詞
60年前,張永昌和父親張炎泉騎著一台腳踏車,載著熱騰騰的魯肉飯,從家裡到攤位,為熙來攘往的客人端上暖胃飽足的一餐;民國73年,一場家庭會議改變了鬍鬚張的未來,店面逐漸轉向企業化經營,成功打造深入人心的常民美食品牌。
一甲子飄香不斷,昔時臺北雙連市場顧客口耳相傳的老頭家,綽號「鬍鬚張」,如今變成註冊商標,更成為臺灣特色美食魯肉飯的代名詞。
2.「來而康長照醫療保健樂活館」林梅、余惠君、陳霞:
1+1+1>3 三個女人唱出一齣感動人心的好戲
林梅...
作者序
在《足跡・事蹟・軌跡》出版第十二集的當下,全球各地正在疫症壟罩中面臨著空前的威脅──病毒的肆虐挑戰眾人的身心健康、挑戰心靈強度、也挑戰經營者的智慧。與疫情相比,創業之路也不盡然輕鬆,一旦決心投入,各種考驗便震天價響地迎來,彷彿磨練著意志一般,可以說是無一刻平息、容不得偃兵稍歇。
這不免使人聯想起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著名木版畫《神奈川沖浪裏》:驚濤巨浪中,海上船隻的眾人無一退卻,護衛著唯一目標致力划槳,以無聲而強力的默契,勇敢破浪前行。看眾人群策群力,不也是一種美嗎!
的確,創業的路途並不孤獨。有人有並肩打拼的好夥伴;有人有指引方向的明燈;也有人,掌握著如同《足跡・事蹟・軌跡》的學習好工具。翻開書,不同創業風格展現眼前,或作借鏡、或作前鑑、或作發想,更可作為同路人互相激勵的經驗寶典。
因此,局勢我們無可選擇,但我們有依恃,知道無論處在最好、最壞的時刻,只要堅持,必然會有收穫,必定留下足跡、事蹟、軌跡。藉此引用狄更斯《雙城記》小說中鏗鏘有力的開頭,向身處世界每一角落、不輕言放棄的創業菁英們致敬~
那是最好與最壞的年代;是不惑也是不智的歲月。
是懷抱信念也是滿腹遲疑的時刻;是光明無比也是黑暗不盡的季節。
是希望的悠悠春暖,也是絕望的厲厲冬寒。
我們似乎擁抱所有,卻又一無所有;我們直奔天堂,卻也直落他方。
簡而言之,彼時就像此刻,被飾以最極端的比較詞,大聲宣示著:
「無論最好與最壞,你們,都當接受。」
在《足跡・事蹟・軌跡》出版第十二集的當下,全球各地正在疫症壟罩中面臨著空前的威脅──病毒的肆虐挑戰眾人的身心健康、挑戰心靈強度、也挑戰經營者的智慧。與疫情相比,創業之路也不盡然輕鬆,一旦決心投入,各種考驗便震天價響地迎來,彷彿磨練著意志一般,可以說是無一刻平息、容不得偃兵稍歇。
這不免使人聯想起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著名木版畫《神奈川沖浪裏》:驚濤巨浪中,海上船隻的眾人無一退卻,護衛著唯一目標致力划槳,以無聲而強力的默契,勇敢破浪前行。看眾人群策群力,不也是一種美嗎!
的確,創業的路途並不孤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