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在我業餘攝影長達三十幾年的時間裡,窗一直是我興趣的主題之一,久而久之也累積了不少照片,本來想出一本以「窗」為主題的攝影專輯,後來想對每張照片寫一些文來搭配,但是寫什麼文呢?我始終有點六神無主,理不出頭緒。我拍的窗以古典的形式居多,因此常令人遐想,一扇窗前可能有一位姿態優雅的女子正端坐在那兒化妝梳容,或是一位刻苦的學子正埋頭在寒窗前苦讀。尤其中國歷代文人無一不是歷經「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樣艱辛的求學過程,於是變成想把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文人盛事」按照年代寫成短文,把「窗」主題的照片用來搭配的想法。就這樣主客易位,原本的攝影集變成如今的散文集,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雖然這樣的轉變增加了好幾倍的時間和心力,但卻也讓我在中國文學浩瀚的歷史長河裡又重新遨遊了一遍。
‧‧‧ ‧‧‧ ‧‧‧
鮑照成為影響詩仙李白最大的精神導師
影響詩仙李白的前輩詩人有三位,分別是魏晉南北朝時代南朝齊國的謝靈運和謝眺,以及南朝宋國的鮑照,而鮑照無疑是影響李白最深遠的。鮑照,字明遠,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人,南朝宋著名的詩人,因曾出任參軍一職,世稱鮑參軍,與北周詩人庾信合稱「鮑庾」,與顏延之、謝靈運並稱「元嘉三大家」,而三大家中以鮑照的成就最大。鮑照家貧,出身寒門,雖有英才,但在注重門閥世族的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之選官體制下,於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間,他的仕途坎坷,在渴望建功而懷才不遇和報國無門的處境中,鮑照把自己的理想和憂憤直抒胸臆,充分地表達在詩歌的創作中。六朝詩壇,浮華纖巧,內容空虛綺靡,而鮑照詩風雄健俊逸、豪氣奔放,繼承了建安風骨,並且能廣泛反映社會現實,對後世詩人李白、杜甫等皆有很大影響,可能是人生際遇相似,尤其在詩歌題材和風格與表現手法方面,李白多處都有他的影子,而他因參與邊塞戰爭而創作的邊塞詩對後來唐代有很大的啟蒙作用。鮑照的詩、賦皆佳,詩方面尤其以樂府詩最有名,其中有三言、五言、七言,而《擬行路難》十八首是其代表作,李白的《行路難》三首就是仿效鮑照而作,鮑照其他有名的作品尚有駢文《登大雷岸與妹書》和詩《代白頭吟》、《代春日行》、《代出自薊北門行》、《梅花落》、《登黃鶴磯》、《詠秋》等。
‧‧‧ ‧‧‧ ‧‧‧
大唐詩壇泰斗《李杜》的世紀相遇
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四十四歲的詩仙李白被朝廷賜金放還,從京城長安來到東都洛陽,與小他十一歲的杜甫終於相遇了,此時的杜甫還在為仕途奔波而一事無成,但這兩位詩壇泰斗的相遇,卻是中國文壇的一大盛事。做為小老弟的杜甫對李白這位詩壇大哥,仰慕已久,而李白對杜甫這位詩壇後進,也是惺惺相惜,兩人初次見面甚是愉快,還相約下次一起尋仙訪道。同年秋天兩人依約在梁宋(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碰面,當時另一邊塞詩人高適正好也在附近漫遊,因此三人同登吹台(單父台)慷慨懷古,而後又一起騎馬打獵,飲酒賦詩,好不快哉!三人分開後,隔年秋天李白又和杜甫於魯郡(今山東)相遇,他們一起出遊,共同去拜訪朋友,同樣喝酒縱歌,留下「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詩句。後兩次的相會,李杜二人皆有詩作互贈,杜甫贈李白詩曰:「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而李白贈杜甫詩曰:「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這些詩句得意盡興而情意深長,留下千古佳話,此外日後兩人天涯羈旅,彼此懷念無限,只能靠寫詩互贈往來,最終李白死在安徽當塗,杜甫歿於湖南潭州(今長沙),他們就再也沒見過面。
‧‧‧ ‧‧‧ ‧‧‧
歐陽修作《醉翁亭記》意在山水之間
歐陽修,號醉翁,吉州永豐(今江西吉安永豐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宋仁宗時進士及第,唐宋八大家之一,又與韓愈、柳宗元、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歐陽修仕途坎坷,曾三次被貶官,第二次是在范仲淹主持的「慶曆新政」革新失敗後,他被牽連貶到安徽滁州任太守;於滁州琅琊山中認識山僧智仙,智仙和尚於山中建有一小亭,從該處遠眺青山環繞,蔚然深秀,讓泉潺潺瀉於兩峰之間,歐陽修常設宴邀朋友在此遊樂飲酒,觥籌交錯。歐陽修酒量不好,少飲即醉,故自號醉翁,但他自白:「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故該亭取名為醉翁亭。《醉翁亭記》這篇著名散文就是歐陽修記述他被貶後,仍心胸豁達而怡然自得於山水之間。歐陽修手書的《醉翁亭記》曾碑刻於亭下,後來歐陽修的學生蘇軾恐字小碑淺,不利於流傳久遠,故又手書大字碑刻于此,後人把這「歐文蘇字」並稱二絕。《醉翁亭記》是中國古代經典散文之一,許多成語像「峰回路轉」、「觥籌交錯」、「水落石出」、「前呼後應」等都出於此。
以上內容節錄自《中國文人盛事紀要五千年》楊塵◎著.楊塵文創工作室出版/白象文化代理經銷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927376.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