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定義,就是有炊煙、有食物氣味的地方。」
凌煙具有多重身分。她是早慧的小說家,26歲初試啼聲就以《失聲畫眉》獲得第四屆自立報系百萬小說獎(1990年),以她18歲翹家加入歌仔戲班四處演出兩年的經驗為藍本;她是一位對美食有無限熱情與天份的廚藝高手,她同時也是為愛義無反顧的情人,盡責的人妻與人母。
大量呈現女女情慾的《失聲畫眉》是台灣第一部獲得重要文學獎肯定的同志文學作品,一九九二年並改編成電影在臺上映,這麼高的起點卻在她為愛進入家庭後中斷。直到四十歲時她再度重拾文學之筆,完成一部十萬字長篇小說《竹雞與阿秋》參加高雄打狗文學獎,再獲長篇小說首獎肯定,更一鼓作氣完成《失聲畫眉》的續集,二十萬字長篇小說《扮裝畫眉》。她的作品具有細膩的洞察力,又具備敦厚的人情味。
本書《文學廚房的人生百味》是凌煙紀錄兒時鄉間飲食文化與生活滋味的散文集。凌煙出身嘉義縣東石鄉,十歲前因父母忙於工作,便與弟弟一起被寄養在東石鄉由祖父母帶大。慈祥、寡言的阿嬤,是她做菜的啟蒙老師。本書記錄了她十歲前在鄉間農村的童年生活的自由自在多采多姿,如切蘆筍煮茶,抓蟋蟀鹽酥,三日節炒潤餅菜祭祖,五月節和姆婆一起包肉粽,跟著小叔叔去池塘釣青蛙,各種鄉間年節菜餚,都市人無緣感受的生活經驗和飲食文化。十歲後隨父母遷居高雄前鎮區的籬仔內一家團圓,身為長女的凌煙,更被母親訓練成得力幫手,從煮飯淘米到下廚料理樣樣上手,她進入國中之後,母親便放心讓她自己決定要買什麼菜,以至於下廚做各種料理對她而言皆信手捻來,四處品嚐美食更是她的興趣,本書內也羅列了各式各樣她個人的料理心得,是美食愛好者很有幫助的料理參考。
這本《文學廚房的人生百味》是她集結兩年多來的飲食文學散文,飲食散文是她的另一個新的寫作方向:因為她的大兒子結婚生子,幫媳婦做月子時,她開始書寫與料理有關的文章,貼在臉書分享,意外獲得極大迴響,後來便欲罷不能,把人生故事也寫進料理中,用一道菜講述生命中的一段人、事、物,出版了《乘著記憶的翅膀,尋找幸福的滋味》。獲高雄市文化局補助出版,辦了北中南三場別開生面的新書發表會,邀請各地好友、粉絲端出一道菜來情義相挺,並講述屬於他們家族食物的情感與記憶,再交聯經出版《舌尖上的人生廚房》。
「隨這兩本飲食文學書的出版,我成立「文學廚房」粉專,自封是料理人生百味的文學廚娘,向來愛做菜愛分享的我,開始應粉絲要求做料理宅配,整天在廚房裡忙做菜,二十歲用到現在的筆名「凌煙」變得滿身「油煙」,我調侃自己是文學界油煙味最重的作家,同時人生的第二個夢想開始成形。」
勇於追夢的凌煙,先是開辦了網購形式的「文學廚房」,推出的冷凍餐包以台灣古早味如菜尾湯、豬腳麵線、肉燥、甜湯、滷味等等,因為用料實在,大受歡迎,讓訂購者驚豔,一試成主顧。她遂更進一步在高雄頂下了一家小餐館店面,開設實體的「文學廚房」,卻因Covid-19疫情突然猛烈攀升,工作者相繼染疫,讓文學廚房曇花一現便告結束,這段經驗也放入本書。這本書是難得的南台灣早年地方飲食寫照,留給下一代的珍貴紀錄。
商品特色
˙40篇飲食古早味的人情回憶,酸甜鹹苦
˙紀錄鄉村生活的多采多姿,敘述傳統台菜的原汁原味
˙附溫暖的插畫傳達美好的飲食想像
作者簡介:
凌煙
本名莊淑楨,出生成長於嘉義縣東石鄉圍潭村。從小立志要成為歌仔戲班小生,高中開始小說創作,二十六歲以戲班親身經歷創作長篇小說《失聲畫眉》,獲得自立報系百萬小說獎,2007年《竹雞與阿秋》獲得高雄市打狗文學獎長篇小說首獎,再一鼓作氣完成《失聲畫眉》的續集,二十萬字長篇小說《扮裝畫眉》。其他著作有《泡沫情人》、《蓮花化身》、《幸福田園》等,近期作品為《乘著記憶的翅膀,尋找幸福的滋味》。現在高雄開設「凌煙文學廚房」宅配料理以菜會友。
繪者簡介
林麗君,出生於台北市,定居台中市。
曾任光復書局、尖端出版社編輯,後回歸家庭相夫教子二十年,近年重拾小時最愛的繪畫,善書法、工筆花鳥、西洋油畫、水彩、腊筆及旅行速寫。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失聲畫眉》第四屆自立報系百萬小說獎得主
《竹雞與阿秋》高雄市打狗文學獎長篇小說首獎
名人推薦:
文壇推薦:
用食物結合人生況味,用文學抗衡生命挫折。―封德屏(紀州庵負責人、《文訊》雜誌總編輯)
我滿愛吃台菜,但台菜的許多可愛道理我卻大多由書本中了解,這一本凌煙新作《文學廚房的人生百味》其中的文字滋味可堪和好吃台菜牽手,和美地讓我們歡喜。―愛亞(作家)
文學是美食直透心靈的調味。―曹銘宗(文史工作者、作家)
本書寫出了台灣飲食文化的古早味,從身邊隨手可得的食材,到民間的人情義理;從阿嬷的灶腳到辦桌文化,細述台灣庶民飲食的豐富內涵。本書不只是一本食譜書,閱聽人可依方煮食,更呈現出台灣飲食文化的豐美與多樣。―吳鳴(政大歷史系教授)
季季(作家)、曹銘宗(台灣文史作家)
得獎紀錄:《失聲畫眉》第四屆自立報系百萬小說獎得主
《竹雞與阿秋》高雄市打狗文學獎長篇小說首獎名人推薦:文壇推薦:
用食物結合人生況味,用文學抗衡生命挫折。―封德屏(紀州庵負責人、《文訊》雜誌總編輯)
我滿愛吃台菜,但台菜的許多可愛道理我卻大多由書本中了解,這一本凌煙新作《文學廚房的人生百味》其中的文字滋味可堪和好吃台菜牽手,和美地讓我們歡喜。―愛亞(作家)
文學是美食直透心靈的調味。―曹銘宗(文史工作者、作家)
本書寫出了台灣飲食文化的古早味,從身邊隨手可得的食材,到民間的人情義理;從阿嬷的...
章節試閱
廚娘養成記
食物是情感最日常的表達,一日三餐不論是由煮婦或煮夫準備,從食材的選擇與調理,莫不是對家人健康上的關愛,這是我從祖母身上感受到,長大及至為人母後才懂的心情。我和弟弟們是由祖父母照顧長大的孩子,當時的社會環境多是如此,年輕人在鄉下沒出路,婚後都會離鄉到大城市謀發展,把孩子留給父母幫忙養育,不只我們如此,叔叔生的孩子也如此,為了給一群孫子們補充營養,阿嬤會買價格便宜的狗母魚,做魚鬆讓我們拌粥吃,在瓦斯爐還不普遍的年代,用大灶撫魚脯、炒魚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火要控制在適當大小,還要花時間挑掉細刺,不能有一根殘留害孫子被魚刺梗到喉嚨,個性沉默寡言的阿嬤,對我們的愛何須言說?
十歲以前在鄉下的童年生活,只有讀書和玩耍,偶爾才會幫忙家裡做童工賺錢;例如挑荔枝核、從海沙裡挑出蛤蜊苗、或削蘆筍皮。家裡曾經種過白蘆筍,阿公阿嬤每天天未亮之前就要去田裡挖蘆筍,以免白蘆筍出土見光,其頂端就會變青紫。當時栽種的白蘆筍都交由農會負責收購外銷,有固定的尺寸,過長要切,太短或過胖、過細都必需挑除。台語說「燒瓷的食缺,織蓆的睏椅」︱︱不合規格的白蘆筍當然留著自己吃。阿嬤會用來煮排骨湯或炒豬肉絲,那些切下來的蘆筍頭熬水加糖,就是好喝的蘆筍茶。春天蘆筍欉冒出嫩綠的新芽,採摘下末梢嫩芽又是一道好菜。還有那在蘆筍田裡用水壺灌出來的肚扒仔(土黃色蟋蟀),抓個十幾隻交給阿嬤,清空腸肚再插入蕃薯籤在鍋裡鹽酥,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野味。
阿嬤可以說是我學做菜的啟蒙老師,她在三日節炒潤餅菜祭祖,讓我們可以嚐到撒上很多花生糖粉,香香甜甜的潤餅捲。在五月節和姆婆一起包肉粽,洗粽葉、浸糯米、炒紅蔥頭香菇蝦米五花肉為餡;看家裡的大人手握折成圓椎狀的竹葉,填入糯米和餡料,再倒折竹葉緊裹成一顆粽子的形狀,用棉繩纏繞綁牢。我和童伴玩扮家家酒時,便模仿著大人包粽子的遊戲,採兩片竹葉在手,依樣對折拗成一個尖錐形握著,填入沙土,中間包入隨手可得的小花和小種子,再將沙土覆蓋填滿,拔一株可以玩草霸王遊戲的牛盾棕草莖當綿繩,包裹出一顆四角形粽子得意把玩。在日常生活中,飲食文化的傳承,早已深植在腦海中。
母親生我時吃盡苦頭,不只是頭胎完全沒經驗,還孕吐到足月生產,可能因此讓我的體質有些先天不良,經常感冒生病。長手長腳細瘦的體型,讓尚未出嫁,在家做裁縫順便幫忙照顧我們的銀秀阿姑,總取笑我像一隻白鷺鷥。每次生病,我都會引發扁桃腺發炎孵膿,反復高燒不退,吞不下任何食物,只能坐在屋簷下像隻喥咕雞,低垂著頭咳嗽吐痰。為了改善我虛弱的體質,阿嬤不時會給我吃些偏方食療,如白鵝頭燉煮白蘿蔔,青蛙煮蒜頭藁(整顆蒜頭中間那根莖),為此,小叔叔常在水稻灌溉時的傍晚,抱整綑四腳釣仔(釣青蛙用的短竹片,一端綁釣繩釣鉤,鉤上一小段蚯蚓為餌)去農田插放,隔日早晨再去帶回收獲,只要聽說能改善我的體質,阿嬤從不嫌麻煩。
我在十歲之後被父母帶離故鄉,來到高雄前鎮區的籬仔內一家團圓,生活卻沒有因此更幸福快樂。身為長女的我,開始被母親訓練成她的幫手,不只要照顧兩個弟弟,還要幫忙去市場做生意,也得洗衣、煮飯、打掃家裡,如同台灣版苦命的小阿信(日本有名的電視劇)。在家裏還沒有電鍋時,母親教我如何用瓦斯爐煮飯:米和水的比例是用手掌去量,只要淹過手背即可,大火煮滾,轉小火煮至水份乾涸,熄火不要掀鍋蓋,悶到菜煮好要吃飯的時候再打開。做菜是從最簡單的炒青菜教起,然後是煎魚、煮魚湯,到我較可以控制火候時,才把買好的食材全數交給我處理,當然會先交代菜餚料理的方式。等到上國中之後,母親已經可以放心讓我自己決定要買什麼菜。
或許正如母親為我排的四柱八字命格中就有兩柱食神,是天生廚師格,對於煮飯做菜這件事我並不以為苦,反而充滿學習興趣,最愛看電視上的傅培梅示範各種佳餚,看到副刊有食譜,也會收集起來試做,逐漸學會一些基本料理手法後,只要吃過的菜色,多數都能如法炮製,完全無需母親再費心。母親一生辛勞,只因為嫁了一個嗜賭如命的丈夫。早期有一首台語歌詞內容說:「嫁著讀冊翁,三頓無肉也會芳;嫁著博儌翁,儌贏一手摜肉,一手摜蔥;儌輸相扑揪頭鬃。」活脫脫就是我家生活的寫照。
父親不是一個注重吃食的人,但他心情愉快時最愛從市場帶回一些當令的魚類或海鮮交給我料理,例如鮮蚵煮鹹菜湯、青花魚煮蒜苗、白帶魚乾煎。父親也是一個重視節日的人,三日節家裡必定要包潤餅吃,炒潤餅菜一點也不難,在故鄉那些年吃的潤餅,滋味早已深刻停留在腦海。
廚娘養成記
食物是情感最日常的表達,一日三餐不論是由煮婦或煮夫準備,從食材的選擇與調理,莫不是對家人健康上的關愛,這是我從祖母身上感受到,長大及至為人母後才懂的心情。我和弟弟們是由祖父母照顧長大的孩子,當時的社會環境多是如此,年輕人在鄉下沒出路,婚後都會離鄉到大城市謀發展,把孩子留給父母幫忙養育,不只我們如此,叔叔生的孩子也如此,為了給一群孫子們補充營養,阿嬤會買價格便宜的狗母魚,做魚鬆讓我們拌粥吃,在瓦斯爐還不普遍的年代,用大灶撫魚脯、炒魚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火要控制在適當大小,還要花時間挑掉...
作者序
從作家、農婦、再到廚娘的斜槓人生
自二十六歲得百萬文學獎之後,為愛犧牲十八年,荒廢文學創作。四十歲時挑選了一個放在心中蘊釀已久的題材,完成一部十萬字長篇小說《竹雞與阿秋》參加高雄打狗文學獎,獲長篇小說首獎肯定,再一鼓作氣完成《失聲畫眉》的續集,二十萬字長篇小說《扮裝畫眉》,至此才感覺沒有愧對當初把百萬小說獎給我的評審老師們。
從窮困落魄到名利雙收,人生的酸甜苦澀全嚐遍,我從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女孩,逐漸蛻變為成熟內斂的半百老婦。幫媳婦做月子時,開始書寫與料理有關的文章貼在臉書分享,意外獲得極大迴響,後來欲罷不能,把人生故事也寫進料理中,用一道菜講述生命中的一段人、事、物,《乘著記憶的翅膀,尋找幸福的滋味》於焉誕生;獲高雄市文化局補助出版,再與聯經出版社簽約推出增訂版《舌尖上的人生廚房》。料理的滋味即人生的滋味,隨這兩本飲食文學書的出版,我成立「文學廚房」粉專,自封是料理人生百味的文學廚娘,向來愛做菜愛分享的我,開始應粉絲要求做料理宅配,整天在廚房裡忙做菜,二十歲用到現在的筆名「凌煙」變得滿身「油煙」,我調侃自己是文學界油煙味最重的作家,同時人生的第二個夢想開始形成。之後在高雄開了一家快閃文學廚房,能以菜會友,又能推廣文學,人生豈不快哉?這本書就是隨著文學廚房的誕生與結束之間,再次書寫的飲食與人生故事。
從作家、農婦、再到廚娘的斜槓人生
自二十六歲得百萬文學獎之後,為愛犧牲十八年,荒廢文學創作。四十歲時挑選了一個放在心中蘊釀已久的題材,完成一部十萬字長篇小說《竹雞與阿秋》參加高雄打狗文學獎,獲長篇小說首獎肯定,再一鼓作氣完成《失聲畫眉》的續集,二十萬字長篇小說《扮裝畫眉》,至此才感覺沒有愧對當初把百萬小說獎給我的評審老師們。
從窮困落魄到名利雙收,人生的酸甜苦澀全嚐遍,我從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女孩,逐漸蛻變為成熟內斂的半百老婦。幫媳婦做月子時,開始書寫與料理有關的文章貼在臉書分享,意外獲得極...
目錄
文學廚房篇
開端︰一個夢想的形成與幻滅
廚娘養成記
扑某菜
市場裡的人生八點檔
漚菜尾
一只化妝箱
豬腳麵線
玻璃肉與松阪肉
用愛煮食
立春起陽草
食有春篇
家鄉味
鄉間的藥房與廚房
古早味的消暑冰品
有土味的蔬菜
臭肚仔一夜干米粉
紐仔眼
三文魚罐頭
紅甘蔗
飛烏
澎湖菜瓜
紅柿出頭
綁肉粽
透抽沙拉
海瓜子、西施舌、公代
情人的眼淚
討債
蒲仔煎
米血
香蕉雞腳
惜食旺來
碗淺意深
懷念雞絲麵
少女情懷雞蛋糕
台式麵包思想起
鴨肉冬粉的靈魂
好秋時節的羊角豆
爛糟⸺欠拍
鄉愁的滋味
後記︰小說仔與我
繪者感言
文學廚房篇
開端︰一個夢想的形成與幻滅
廚娘養成記
扑某菜
市場裡的人生八點檔
漚菜尾
一只化妝箱
豬腳麵線
玻璃肉與松阪肉
用愛煮食
立春起陽草
食有春篇
家鄉味
鄉間的藥房與廚房
古早味的消暑冰品
有土味的蔬菜
臭肚仔一夜干米粉
紐仔眼
三文魚罐頭
紅甘蔗
飛烏
澎湖菜瓜
紅柿出頭
綁肉粽
透抽沙拉
海瓜子、西施舌、公代
情人的眼淚
討債
蒲仔煎
米血
香蕉雞腳
惜食旺來
碗淺意深
懷念雞絲麵
少女情懷雞蛋糕
台式麵包思想起
鴨肉冬粉的靈魂
好秋時節的羊角豆
爛糟⸺欠拍
鄉愁的滋味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