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的地方造就名醫,
偏遠的地方粹煉良醫。
1991年,他26歲,醫學院剛畢業,前途看好,卻拖著一只皮箱,從臺北去到人人口中的偏鄉——花蓮,開始他的行醫之路。
當時沒人敢想,東部偏鄉也能成立器官移植中心?
他卻做到了!他是外科聖手李明哲,臺灣東部器官移植醫學的重要推手。
李明哲因為崇敬醫界前輩不計名利到東部奉獻,也來到花蓮慈濟醫院,沒想到這一待,就是三十年。
在這裡,他曾參與三次連體嬰分割手術;更推動器官移植醫學,從捨身勇者捐贈的腎臟、肝臟移植,到親屬間活體器官的捐贈與移植手術,樣樣精通,更提攜後輩醫師,培育移植照護團隊。
然而,他對待醫護團隊也是出了名的嚴厲,因為他認為病人的生命只有一條,不容絲毫差錯,「這些死去的人,都是他們親人的唯一,唯一的父親、唯一的母親、唯一的孩子。」
他是病人眼中和善親切、勤於查房的仁醫,不但拒收紅包,還曾自掏腰包為貧困病人清償醫藥費。總是全力以赴、嚴肅面對生命、溫柔照護病人走過漫長復原之路的李明哲,是慈濟第一位從住院醫師開始培養出來的外科教授,更打造出東部堅實的移植團隊,他證明自己,「只要腳踏實地的認真,偏鄉也能出頭天」。
名人推薦
林俊龍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作者簡介:
傳主簡介 李明哲
臺北醫學院學系畢業,現任花蓮慈濟醫院外科醫學發展中心副主任、癌症醫學中心副主任、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同時任職慈濟大學醫學系專任教授、臺灣移植醫學會理事、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理事長。投入並推動臺灣東部器官移植二十五載,以精湛醫術與柔軟心守護偏鄉民眾,更為東部器官移植帶來卓越貢獻。
撰文簡介 吳宛霖
一個住在後山,過著接送小孩、煮飯、餵狗、洗馬桶及壓力大時會追劇、作風老派的平凡大嬸。王小波曾說過:「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懷抱著詩意安分的過著淡泊殷實的人生,就是後山大嬸的美麗信仰、浪漫主義。真味只是淡,淡裡其實縕藏著一片的海洋。
推薦序
推薦序──
仁心妙手,讓遺愛重生
林俊龍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秋天,是個象徵收穫與感恩的季節,每年秋天,慈濟器官移植暨捐贈中心都會舉辦「感恩音樂會」,這是我每年必定偕同林媽媽(我家夫人)共同參與的活動,除了二○○二年與慈濟法脈宗門營隊撞期,實在難以抽身外,我已經連續參與了十多年。而這個感恩音樂會,背後最重要的推動者,便是器官移植暨捐贈中心主任——李明哲醫師。
花蓮慈濟醫院一九九五年成立了「器官移植小組」,二○○二年即開始在李明哲醫師的推動下舉辦「感恩音樂會」。學生時代就投入偏鄉醫療服務隊的李醫師,家鄉在臺灣東北角瑞芳,卻從住院醫師時期便自願前來花蓮慈濟醫院受訓服務、投入偏鄉醫療,光是這點就讓人動容。然而,更難得的是,他始終努力不懈地投入器官移植醫學,對臺灣東部的醫療品質帶來極大貢獻。
「器官移植」可說是二十一世紀醫療進步的最佳指標,怎麼說呢?醫療的進步是一個層級一個層級往前推進的,從抗生素的發明、無菌手術的發展到器官組織配對與移植,每個關鍵性的突破,都需要整體醫療能量的層層推進。
而在醫療上,我們也常把器官移植當成一所醫院的服務品質指標。如果一家醫院可以施行器官移植,表示這家醫院在各方面——包括感染科、免疫科、內科、外科、醫技、檢驗、藥學、護理等,都達到一定的水準,才有辦法施行器官移植,所以過去的醫院評鑑也曾把器官移植納入醫學中心的必要評鑑項目之一。
外科魂,柔軟心
李明哲醫師不只開刀醫術精湛,更帶領團隊從勸募端、捐贈端、移植端,一步步地建立起完整的器官捐贈制度和配套措施,也傳承後輩、教學相長。他個性率真、堅持,對醫學生、住院醫師乃至主治醫師也要求嚴格,因為他認為病人的生命非常珍貴。外科手術、移植手術,都是一場與時間的競賽,且賽程中不容許絲毫錯誤,因此不論是手術或術後照顧,如果醫師不夠仔細,是會被他盯得滿頭包、毫不留情地嚴厲指正的,這正是出於他在意病人、一心一意為病人著想的堅持。他也因此帶出優異的移植團隊,如今,活體腎臟及肝臟移植已成為花蓮慈濟醫院的常規手術,這幾年他也開始發展以雙重血漿分離術(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 DFPP),加上術前使用抗排斥藥物之「血型不相容活體器官移植」手術,目前已完成五例血型不相容活體腎臟與一例血型不相容活體肝臟移植,病人復原良好,成果有目共睹。
更可貴的是,李醫師雖身為外科魂,卻有顆無比柔軟的心。他對器官捐贈者、對家屬的那份體貼、尊重與心意,正如書中所描述的,每當捐贈者進入手術室,李醫師會先帶著移植團隊表達感恩;手術結束後,團隊會仔仔細細地為捐贈者大體縫合、護理、梳妝。之後,所有工作人員圍繞在大體兩旁致敬與默禱,再推出開刀房讓家屬做最後的告別。李醫師也會親自告訴家屬,捐贈者捐贈了哪些器官、做出哪些貢獻,並再次感恩家人的大愛。
這些發自內心的禮敬與儀式,正體現了證嚴上人向來強調的「醫學人文」,而李醫師從未忘懷,移植醫學的核心,終究還是「人」,以人為本的醫學。因此每年的「感恩音樂會」,都有非常多捐贈者家屬、受贈病友回來參與,就可看出他所帶領的團隊是多麼受到家屬、病友的肯定。而這個音樂會不光是要感恩、紀念器官捐贈者,更要帶領受贈者健健康康的站出來,讓捐贈者家屬看見,他們家人的大愛已經得到延續,且讓另一個家庭重獲新生。
我每次聽到捐贈者家屬及受贈者的分享都很感動。因為知道醫療終究有其極限,器官移植卻創造出現代醫學的奇蹟,而要讓一個人的器官在另一個人身上延續並且發揮功用,最關鍵的,除了醫療技術外,還需要捐贈者與家屬的無私付出,才能成就。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的「感恩音樂會」上,一位來自西部的受贈者分享道,以前花蓮人是翻山越嶺到外地求醫,「但我卻是翻山越嶺來到花蓮求醫。」他說,他腹部開過很多次刀,臺灣北中南的醫院都跑遍了仍治不好,沒想到最後是在花蓮慈濟醫院做了肝臟移植,獲得重生。聽護理同仁說,這位受贈者每年母親節都會寫卡片寄到移植中心,請託中心代為轉寄給捐贈者的母親,就這樣持續了十多年。
我想,這都是李明哲醫師一步一腳印的努力與堅持所換來的成果。他從住院醫師開始,就在花蓮慈濟醫院接受訓練、栽培,也曾在慈濟支持下,前往美國匹茲堡學習器官移植,因此李明哲醫師可以說是第一位由慈濟醫療培育出來的外科教授,當然他自身對醫療的熱情與不斷主動追求進步,更是他能達到如此成就的重要特質。
他帶領團隊在花蓮開創並推動器官移植醫學,所展現的整體成果,絕不亞於臺灣西部,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更大幅提升了東部的醫療品質,這是他對臺灣東部最大的貢獻。人在偏鄉,卻能撐起一片天,很不容易,我非常榮幸能為他書寫序文,相信諸位讀者必定也能從中獲得啟發。
推薦序──
仁心妙手,讓遺愛重生
林俊龍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秋天,是個象徵收穫與感恩的季節,每年秋天,慈濟器官移植暨捐贈中心都會舉辦「感恩音樂會」,這是我每年必定偕同林媽媽(我家夫人)共同參與的活動,除了二○○二年與慈濟法脈宗門營隊撞期,實在難以抽身外,我已經連續參與了十多年。而這個感恩音樂會,背後最重要的推動者,便是器官移植暨捐贈中心主任——李明哲醫師。
花蓮慈濟醫院一九九五年成立了「器官移植小組」,二○○二年即開始在李明哲醫師的推動下舉辦「感恩音樂會」。學生時代就投入偏鄉醫療服務隊的...
目錄
【傳主與撰文者簡介】
【生活縮影】
【推薦序】仁心妙手,讓遺愛重生 林俊龍
【自 序】外科醫師的人生修煉 李明哲醫師
【楔 子】二〇二〇
第一章 東北角長大的孩子
妹妹能不能活下來
口袋永遠只有五百元
苦行僧的眼淚
永不錄用的醫師
第二章 會停電的東部
我不要走
赤腳醫生闖臺大
向天借膽的憤青
被澆灌的養分
第三章 像樣的醫生
連體嬰分割
凌晨兩點的醫院風景
全臺獨有的模擬手術
超前部署
打造有制度的醫療環境
魔鬼教授
失去病人
鐵漢柔情
堅持走鋼索的醫師
大師風範
第四章 東臺灣器官移植的先行者
在匹茲堡學會的大小事
腦死判定與器官移植
勸募的藝術
在那河畔青草青
信心、毅力、勇氣
點石成金
東部偏鄉也有國際醫療
團隊合作扛起責任
醫學倫理及生命應該思考的事
生命最後的溫度
第五章 我還有夢
慈濟培育的第一位外科教授
醫者的品格:悲天憫人、誠實、正直
願當後山守護者
守在花蓮心更寬
依然存在
李明哲醫師大事記
【傳主與撰文者簡介】
【生活縮影】
【推薦序】仁心妙手,讓遺愛重生 林俊龍
【自 序】外科醫師的人生修煉 李明哲醫師
【楔 子】二〇二〇
第一章 東北角長大的孩子
妹妹能不能活下來
口袋永遠只有五百元
苦行僧的眼淚
永不錄用的醫師
第二章 會停電的東部
我不要走
赤腳醫生闖臺大
向天借膽的憤青
被澆灌的養分
第三章 像樣的醫生
連體嬰分割
凌晨兩點的醫院風景
全臺獨有的模擬手術
超前部署
打造有制度的醫療環境
魔鬼教授
失去病人
鐵漢柔情
堅持走鋼索的醫師
大師風範
第四章 東臺灣器官移植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