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梳理臺灣的攝影藝術發展進程,介紹近二百四十多位藝術家、橫跨一百六十年(1850年代至2018年)的攝影作品,其類型涵蓋了傳統古典技法攝影、沙龍寫意攝影、寫實攝影、專題紀實攝影、人像攝影、文化地景攝影、現代意識攝影、心象攝影、美術攝影、女性攝影、觀念攝影、編導與扮裝攝影、後設與造形攝影影像以及換位的擬像影像等七大章節,評述並分析各類型藝術家的攝影技巧與創作理念,提供攝影藝術愛好者、研究和創作的莘莘學子,一本臺灣近代攝影藝術簡史綜覽性的專書。
作者簡介:
姜麗華
現職: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通識中心暨美術學系專任副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兼任副教授
學歷:
法國國立巴黎第一大學(Panthéon–Sorbonne)美學與藝術科學所造形藝術博士
法國國立高等工業設計學院(ENSCI–Les Ateliers)新媒體碩士
法國私立高等伊卡(Icart)攝影專業學院
專門領域:
現代與當代藝術史、影像理論、視覺文化研究、攝影史、攝影創作。
著作:
研究主題主要為攝影影像藝術評論,以及探究臺灣各領域藝術家的創作理念、風格與其思維。曾發表關於藝術家賴武雄、黃元慶、李伯元、陳奇相、湯皇珍、范晏暖、洪世聰與王鼎元等人的專題論文,出版《旅法生活‧記憶拼圖》圖文攝影集(2014)、出版《時延影像:時間演繹之影像研究》專書(2016)、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美術類調查研究補助,與呂筱渝共同出版《過程中的女性主體:臺灣女性藝術家的陰性特質調查研究》(2016)。
作者序
謝誌
本書十分榮幸集得眾人助力,從蒐集資料始得游本寬、胡詔凱、楊永智、杜宗尚、楊鎮豪等人協助;藝術家莊靈、黃伯驥、謝明順、林芙美、郭英聲、何經泰、張國治、高志尊、簡永彬、姚瑞中、洪世聰、盧人仰、黃子明、曾鈺涓、陳敬寶、汪曉青慨允圖像授權;以及李鳴鵰之子李道真、吳金榮義子吳榮訓、真理大學校史館、夏綠原國際有限公司,願意無償提供寶貴的圖版授權,謹此敬申謝忱。
本書有幸獲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書館出版中心挹注經費與人力,衷心感謝校長陳志誠鼓勵撰寫此書,圖書館館長趙慶河給予全書論述更趨精簡縝密的建議,以及本校出版中心同仁楊珺婷、吳秀純等人不辭辛勞協助聯繫等事宜,致上萬分謝意。
感謝匿名審查委員們的費心審閱,給予鞭辟入裡的寶貴評審意見;張國治、簡永彬與胡詔凱三位老師,為本書撰寫精闢的序文;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理事長洪世聰與祕書黃麗珍的支援;摯友呂筱渝的鼓勵,字斟句酌的詳閱初稿,謹此一併由衷致謝。
最後,謹以此書獻給我親愛的父母及家人,感謝他們給予無私無求的精神,支持我在他鄉工作與生活,才得僅以三年時間獨力梳理、構築這本橫跨一百六十餘年的臺灣攝影藝術史,全書約莫三十四萬字,難免有遺珠之憾,不周備之處懇請創作者與讀者海涵。
謝誌
本書十分榮幸集得眾人助力,從蒐集資料始得游本寬、胡詔凱、楊永智、杜宗尚、楊鎮豪等人協助;藝術家莊靈、黃伯驥、謝明順、林芙美、郭英聲、何經泰、張國治、高志尊、簡永彬、姚瑞中、洪世聰、盧人仰、黃子明、曾鈺涓、陳敬寶、汪曉青慨允圖像授權;以及李鳴鵰之子李道真、吳金榮義子吳榮訓、真理大學校史館、夏綠原國際有限公司,願意無償提供寶貴的圖版授權,謹此敬申謝忱。
本書有幸獲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書館出版中心挹注經費與人力,衷心感謝校長陳志誠鼓勵撰寫此書,圖書館館長趙慶河給予全書論述更趨精簡縝密的建議,...
目錄
導論
第一節 臺灣攝影史各家說法
第二節 書寫架構與內容
第一章 清領時期臺灣攝影濫觴
第一節 與日本的淵源
第二節 西洋人的異域風俗
第三節 馬偕行醫傳教史料
第二章 日治時期臺灣寫真攝影
第一節 寫真帖時期
一、研究與理蕃
二、風景與事件
三、勸業與產業
四、教育
第二節 寫真館時期
第三節 工藝寫真興起
第四節 業餘攝影濫觴
第三章 二戰後初期的臺灣攝影
第一節 唯美沙龍的寫意攝影
第二節 快門三劍客(攝影三劍客)
第三節 早期的直接寫實攝影
第四章 轉型時期的臺灣攝影藝術
第一節 報刊雜誌、電視廣告的影響
一、臺灣報刊前史
二、臺灣雜誌前史
三、臺灣電視台前史
四、臺灣廣告前史
五、臺灣早期攝影記者
第二節 「V-10視覺藝術群」的影響
第三節 南臺灣美術攝影的萌芽
第五章 鄉土文化運動時期的臺灣攝影藝術
第一節 庶民鄉土紀實與專題人像攝影
一、常民生活與鄉土紀實
二、早期人像攝影
第二節 《人間》雜誌影響下的專題紀實報導
第三節 文化地景攝影
第六章 多元跨域時期的臺灣攝影藝術(上)
第一節 影像理論的影響
第二節 現代意識攝影
第三節 心象攝影的發展
第四節 美術攝影的展望
一、美術攝影形式的演變
二、裝置的美術攝影
三、平面的美術攝影
第七章 多元跨域時期的臺灣攝影藝術(下)
第一節 臺灣女性攝影風格演繹
一、初期臺灣女性攝影家
二、臺灣新女性攝影家
第二節 專題影像藝術
一、新地景影像藝術
二、新紀實攝影影像
第三節 觀念影像藝術
一、編導與扮裝攝影
二、後設現實影像
第四節 造像影像藝術
一、形色藝術影像
二、換位擬像攝影
後記 臺灣攝影藝術迢迢路
參考文獻
附圖
附錄一 引述作品圖像來源
附錄二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所藏臺灣寫真帖(總共93帖)
附錄三 日治時期歷任臺灣總督
附錄四 日治時期臺灣登記有案的寫真館及主持人一覽表
附錄五 臺灣近代藝術運用攝影裝置的作品(1985年至2003年為止)
附錄六 臺灣女性藝術家以攝影作為藝術創作的展覽
附錄七 創作者出生年表
索引 創作者姓名索引
表目錄
表1 每個章節主要書寫架構與內容
表2 「Group of Visual-10」(視覺藝術群)成立時之成員背景資料
表3 歷屆「V-10視覺藝術群」參展人
表4 1980年代後代表性的本土專題攝影
表5 西元2000年之前西方影像理論被翻譯的中譯書
表6 西元2000年至2016年西方影像理論被翻譯的中譯書
表7 西元2000年之前臺灣重要的攝影相關著作(不含攝影集)
表8 西元2000年至2018年臺灣重要的攝影相關著作(不含攝影集)
表9 1988-2000年間主要的美術攝影記事
導論
第一節 臺灣攝影史各家說法
第二節 書寫架構與內容
第一章 清領時期臺灣攝影濫觴
第一節 與日本的淵源
第二節 西洋人的異域風俗
第三節 馬偕行醫傳教史料
第二章 日治時期臺灣寫真攝影
第一節 寫真帖時期
一、研究與理蕃
二、風景與事件
三、勸業與產業
四、教育
第二節 寫真館時期
第三節 工藝寫真興起
第四節 業餘攝影濫觴
第三章 二戰後初期的臺灣攝影
第一節 唯美沙龍的寫意攝影
第二節 快門三劍客(攝影三劍客)
第三節 早期的直接寫實攝影
第四章 轉型時期的臺灣攝影藝術
第一節...